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尤为重要。 福利概念的基本涵义是幸福美好的生活,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是现代国家的永恒主题。现代社会生活、社会政策议程与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最显著的特点是存在大量各式各样理论政策争论议题(issues)。理论政策争论议题与通常的社会问题(problems)存在诸多本质性不同。社会福利理论研究与理论建构是社会政策研究和社会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政策争论议题是现代社会福利理论研究与社会政策议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地位重要。社会福利理论核心是社会、国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发展与理论建构积累了丰富经验。本文主要从福利政策两难和八个核心理论争议角度,描述分析欧美国家社会、国家与市场关系的演变。基本结论是:社会、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实质是社会与福利的关系。社会与福利关系实质是国家与公民间的关系。国家与公民关系核心是人的需要满足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美国发展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系列性研究课题的一部分。与曾长期主导美国乃至国际社会发展研究领域的结构功能主义主流派相比,社会冲突论流派是一个理论“异数”。但其对深刻揭示美国社会发展的本质、机制与指导研究社会冲突及其对策,具有重要理论启示意义。本文通过对米尔斯、达伦多夫和科瑟尔三位理论代表人物的研究,着重阐释与评估现代社会冲突论流派的若干重要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理论追溯,阐述了韦伯的合理化理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以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之间内在联系,并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揭示出合理化、异化与社会发展的逻辑辨证关系,从而使人们认识到和谐的社会就是对合理化与异化不断扬弃的社会,探讨了其对当前我国现阶段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律研究与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总是以矛盾的方式而存在,且常常令人难以清晰地厘定。本文要阐释的主题是,造成法律研究与社会理论之间关系的矛盾和法律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而被社会理论所思考的原因何在,以及当下社会理论在法律研究中的价值是什么,进而思索在社会科学与社会理论的专题研究中所引起的各种质疑,并初步尝试分析因法律国际化的理论研究和超民族国家的法律生长所引起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法律制度与社会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法律制度与社会冲突□陈信勇法律制度与社会冲突的关系,是法律社会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将社会冲突理论引入法律领域,有利于探讨转型期社会的诸多法律疑难问题,为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机关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对策。一、法律制度与社会冲突的功能命题法律制度与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6.
社会和谐,作为对人类社会特定存在状态的肯定性价值判断,体现了主体的价值目标与理想追求。同时,社会和谐又是现实的。它以差异存在为前提,且永远只能达到一种相对状态。倡导社会和谐,并非拒斥社会竞争,只有把和谐的协调性与竞争性、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基于理论与现实的双重诉求,进一步审视社会和谐的辩证法特征,倡导人们树立科学的和谐意识,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资本理论和领导者影响力理论的基础上,界定大学校长的社会资本的内涵和构成,并提出大学校长影响力的内涵、构成与来源。在大学校长的社会资本和影响力的框架下,可以发现大学校长的社会资本与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论法主体的地位与本质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理论是法学理论中的重点,目前几乎不存在没有矛盾的法学主体理论,究其原因主要是工业文明时期的主体理论,已经不能满足整体社会和混合社会法律实践的需要。因此,深入研究当代社会应有的主体理论,对于建立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主体法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研究当代法主体的地位与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改革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引入技术嵌入理论与数字治理理论构建分析框架,探寻技术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是实现数字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理论准备。要突破数字技术嵌入市域社会治理在制度安排、治理结构、运行机制、干部能力、部门协作、应用场景等领域面临的现实梗阻,应在数字技术与市域社会治理有效融合的实践中,坚持党建引领改革,打造多元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立数字治理制度,健全数字化改革标准规范体系;完善改革运行机制,做好全过程评价监督推广保障;培养数字思维理念,全方位提升干部数字治理能力;加大改革系统集成,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完善多跨场景应用,建立民意回应的综合平台与机制。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与经济体制改革秦湘源社会经济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重要范畴。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对复杂社会现象的认识第一次置于科学基础之上。历史上对这一理论的误解,曾在实践上带来巨大的灾难性后果,今天正确运用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1.
在政治哲学史上,休谟和马克思都曾致力于正义问题,从思想史的角度探讨二者在正义问题上的异同对把握马克思正义理论的根本特质具有重要启示。休谟与马克思的正义理论分属两个根本异质的理论范式,它们在正义的环境、基础、目的、性质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总体而言,休谟的正义理论是奠基于市民社会的补救性正义理论,通过构建财产权的正义规则弥补市民社会的内在缺陷,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马克思的正义理论是奠基于人类社会的超越性正义理论,其目的是致力于每一个人的自我实现。马克思的超越性正义理论既批判又涵盖了休谟的补救性正义理论,但它不是要越过后者,而是在后者合理性基础上的一种根本推进。  相似文献   

12.
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和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上海浦东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等20多个单位发起,安徽省哲学学会承办的全国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1997年10月底在黄山举行。大会回顾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历程,就社会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并就如何进一步规范、深化与繁荣我国社会发展理论研究达成了广泛共识。一、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回顾社会发展是一个全球关注的课题。自80年代始,国内学术界对此开始进行多学科研究。与会者一致认为,建立在邓小平…  相似文献   

13.
社会疏离是我国弱势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有必要首先厘清社会疏离的基本概念,提出社会疏离包含客观社会和主观情感两个维度。接着,从社会疏离的主客观两个维度阐述相关的理论观点。然后,梳理残疾人、老年人以及流动儿童等不同类型弱势群体的社会疏离研究进展。最后,提出未来需要从社会疏离的内涵界定、理论观点的整合与特定群体的调查等方面加深研究。  相似文献   

14.
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解放后,他又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对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第一,明确提出“社会基本矛盾”的范畴,特别是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基本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这是毛泽东社会发展动力观最为精彩的部分。要理解毛泽东对这一理论的贡献,不能不对这一理论的发…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明末言情小说观的基本内容、发展轨迹、形成原因,及其理论意义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和分析。明末言情小说观的发展,呈现三个段落:理论准备阶段、理论提出阶段、创作体现阶段。明末言情小说观念的出现,受明末社会思潮的影响,与士人心态变化,与整体小说理论批评的变化有关。小说观念的理论表述和创作倾向的体现并非同步,但二者却能最终达到一致,这归根结底还是与社会政治、经济密切相关,为其所决定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来说,可持续发展既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也是一个亟待深入探究的重大理论问题。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只能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加以解决。构建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理论,必须从当代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条件出发,协调社会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就是要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整合与超越。 一、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与现…  相似文献   

17.
张建 《江汉论坛》2001,(2):45-47
本文认为控制理论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给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带来有序、稳定、和谐,但不能对可控的方法过于依赖并加以滥用。控制理论因对象的不同而出现适应程度上的差异。非控理论是对控制理论的补充和矫正。认识事物,为了使事物或关系有序,采取可控还是非控应视事物或关系具有哪一种属性而定,要具体分析、具体选择。人类在处理自然之间、社会之间和人自身的关系时,可控和非控理论都将发挥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情景中的个人及个人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进程中,对社会中的个人及个 人行动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这种不同集中体现在结构功能主义和符号互动论在处理社会 与个人的关系时所采取的理论策略中。两种理论立场将社会学理论截然分为微观理论与宏观 理论两大阵营并造成了两者之间脆弱的联系,从而削弱了各自理论对整体社会现象的解释力 。同时,缺乏具有社会学自身特色的方法论支持也是无法融合宏观与微观之间矛盾的重要的 原因之一。而科尔曼在理论和方法论两个方面为宏观与微观的相互过渡作出了突破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批评必须加强理论建设,批评理论建设必须在整合与多元发展的双重视野中确定目标.展开思路,开发和利用古今中外批评理论资源,建构理论框架,在批评所涉及的社会、作、作品、读四个要素中确立批评理论框架构建的四大板块,整合社会批评理论、作批评理论、作品批评理论和读批评理论,使之构成理论整体。在批评理论整合的同时又必须创造多元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使批评理论不断建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形成中国批评理论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20.
王文婷  钱宁 《学术探索》2023,(11):69-78
在批判“社会性从属于经济增长”的扭曲发展中提出的社会质量理论,用构成性相互依赖关系的分析,对社会质量的社会赋权理论进行具有“理论连贯性”的讨论。它把社会赋权看作社会质量的核心及发展社会质量的政策路径,强调社会赋权在改善人的行动方式和行动系统,引起并维持社会变化的能动作用,形成了发展集体认同、培育社会主体性,以促进社会质量的社会赋权理论。借鉴这一理论,对我们开展以发展民生福祉、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为基本内容的高质量社会建设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