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 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观点,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的理论基础,也是深化企业改革、搞活企业的方向和原则。 一、对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原因的认识 认清全民所有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因,是正确理解两权分离方式和设计两权  相似文献   

2.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搞活企业必须遵循的一项根本原则。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把经营权真正交给企业,理顺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的关系,切实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既能够克服过去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弊端,又不会改变企业所有制性质,相反,只会增加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使公有制经济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围绕这个中心环节,主要应该解决好两个方面的关系问题,即确立国家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职工和企业之间的正确关系,保证劳动者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十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证明,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都是围绕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这一中心进行的,并取得了许多经验和很大成就。今后,还要继续围绕这个中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深化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企业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通过改革,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彻底分离,使企业真正拥有相对独立的经营权,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成为独立的法人.经过几年改革,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从先前的适当分离发展到目前的完全分离,实现这种分离的较好形式是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从1987年上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普遍实行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我国企业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和一个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4.
“日本经营模式”或称“日本模式”最初是西方学者概括出来的。其核心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是一种经营者主导型制度。我国有些学者接受了这一概念,并极力主张建立这种制度。认为来自所有权的约束并不是企业长期行为的必要条件,日本企业成功的经验证明,经营者主导型企业可以具有长期发展的动力。在股份公司制度下,资本所有权的分散化使所有者事实上已经难以控制企业经营,资本的占有权和使用权(包括经理任命权、资金处置权、收益分配权、生产经营权等)已经掌握在经营者手中,在所有权支配企业中,靠所有者的资本增殖冲动保证行为长期化。而在经营者主导型企业,  相似文献   

5.
当前,经济学界经常引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论述,作为证明我国当前国家所有权应与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权适当分离  相似文献   

6.
由于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管理目标与所有者目标可能会不一致。因此,所有者应设计一个合理的治理结构来选择和监控经营者。本文着重从“管理效用最大化”目标出发,论述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中经营者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全民所有制经济是一个由内部几个层次或环节构成的既分工又衔接的有机体系。在这个体系内,各个层次或环节按照它们在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划分和确立各自相应的经济职能、权力、责任和利益关系,从而推动这个体系协调运转。具体说来,国家处于宏观层次,部门和行业处于中观层次,企业处于微观层次。国家和企业之间,在生产资料所有权、经营权(包括宏观与微观)和分配权诸关系方面,只有分权,不应搞“两权”分离。国家作为全民所有制的主体,处于综合层次,在所有权、经营权和分配权诸关系方面,应享有总代表权和总决策权。企业作为全民所有制的基层单位和生产经营的主体,对本企业范围内作为生产资料所有权体现的占有、支配、使用权,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经营权和分配权,应享有直接代表权和决策权。在全民所有制内部,实行这种经济结构,既能坚持全民所有制,又可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全民所有制企业在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情况下,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企业是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企业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目的必然是利润。  相似文献   

9.
全民所有制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分开,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决定的,是必然的。这一点已经被大家所认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理论研究的深入,还有必要对全民所有制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分开的含义和界限,  相似文献   

10.
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否能最终达到增强企业的活力,使全民所有制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所必须认真思考的理论课题。我认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两权分离只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第  相似文献   

11.
论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与统一陈世清一、经营权与所有权的相对分离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就是法人产权,即现代产权制度。法人产权在法律上表现为: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拥有公司资产的直接处置权、使用权、收益权。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就是法人治理结构,即现代管理制度,就是...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委托—代理理论、法人治理结构理论都证明由此出现企业出资人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这就要求建立企业出资人的财务分析。缺乏明确的出资人,没有应有的财务分析管理,国有资产流失将会继续蔓延。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法律实现方式王兰萍经济体制改革十余年,我国已由计划经济,计划多济与商品经济相结合,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权改革也由国家完全控制所有权转变到国家拥有所有权,企业拥有经营权(即两权分离),然而,全...  相似文献   

14.
在股份制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股份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现代公司中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分割成为现代企业理论中的关键问题。通过分析经营者拥有剩余索取权的理论依据、经营者参与分配的形式和量的规定性,以及这些成果在我国当前企业改革中的试点,针对性地提出实行经营者收入报酬激励应注意的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马克思没有关于产权理论的观点和产权就是所有权的说法提出了商榷,认为马克思关于所有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的理论是研究法人财产权的渊源。本文从公司制度的发展过程研究了两权分离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古典所有制时代的所有权与现代产权的联系和区别。作者认为,出资人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是改革以来实行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再到完全分离的必然发展趋势和理论依据。出资人收益权与法人收益权在质上各异,量上不等,二者可以并存。界定法人财产权,是市场主体自主权得以确立的产权基础,是政企分开的产权依据,是企业自负盈亏的财产保证。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架中,法人财产制度是法人组织制度和法人管理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法律实现方式王兰萍经济体制改革十余年,我国已由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权改革也由国家完全控制所有权转变到国家拥有所有权,企业拥有经营权(两权分离)。然而,全民所有制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仍落后于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7.
论现代企业理财特点辛惠琴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就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者对企业的投资者负责、对债权人负责,对企业盈亏负责。企业成为真正的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企业要生存并发展.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理财观念,进行新型...  相似文献   

18.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所有者和经营者目标的不一致 ,以及在经营者控制经营活动的情况下 ,极易产生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问题 ,所以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督就成为完善企业制度的必要手段。财务监督其实质是所有权监督 ,其具有两大监督体系 :内部财务监督体系和外部监督体系。采取何种监督体系 ,应结合企业的经营实际 ,因此建立和完善财务监督机制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两权分离的意义以及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联系和区别必须在其本身的特点中去把握;“法人所有制”不能代替两权分离的原则,是因为这种提法以法的关系决定所有关系是说不通的;两重结构产权分离的设想欲将使用价值和价值产权分属企业和国家,由于忽视了二者的统一而事实上做不到;解决企业实行两权分离后的自负盈亏问题,在于区分国家产权盈亏和企业经营的自负盈亏。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财产权具有准所有权性质刘书关键词:国有企业财产权,经营权,物权,准所有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国家所有权与国有企业经营权实行分离。随着改革的深入,有关国有企业经营权和财产权的政策、法律、法规不断变化,国有企业经营财产权的性质已成为热门话题。而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