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观取代传统发展观表征发展观的历史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学的自我批判构成发展观转型的重要思想背景:经济学对“理性经济人”的反思为发展观矫正目标定位提供了理论支持,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关注为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提供了思想资源,发展经济学的演变为可持续发展观的诞生铺平了道路。而发展观转型的深层基础则是西方哲学的范式变革:当代哲学对近代哲学的消解为可持续发展观奠定了存在论基础,对人的全面研究为可持续发展观把人自身确立为发展目标提供了强大支持。  相似文献   

2.
刘会强 《江淮论坛》2004,3(4):69-71
西方哲学范式的当代转型构成可持续发展观兴起最为深厚的理论基础。穴一雪当代哲学的“生活世界”理论致力于消解近代哲学主体、客体二元分立的基本立场,为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奠定了存在论的基础;穴二雪当代哲学批判理性的过分张扬、以及近代哲学对人的理性规定,关注生活世界中的人,为可持续发展观超越“见物不见人”的传统发展观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关于经济人假说所经历的三次抽象或三个发展阶段,指出经济人范式是经济学家处理问题所共同遵循的基本方法、原理和逻辑。本文还给出了经济人范式的定义,论证了经济人假设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对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消费发展观:社会发展的新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红娥 《学术界》2006,3(2):78-88
自进入工商社会以来,尽管人类社会已经多次实现了发展观的转变,但是现代化建设与伦理道德的维护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个两难困境仍未得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与工商业社会相适应的理论范式没有建立起来。这就要求顺应时代的变化,实现理论范式的转变。在继承和发扬马克思的生产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注重消费的生产作用发挥的理论范式,即消费发展观。消费发展观的建立不仅能消解现代化建设中的两难问题,又能解决困惑发展中国家已久的节俭美德的去留问题,从而最终促进发展中国家工商业社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两个对立的范式:强可持续发展和弱可持续发展,两者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自然资本在本质上是可替代的.弱可持续发展范式认为在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层面上,自然资本都是可替代的;强可持续发展范式则持相反态度.两个理论范式都有合理性基础,同时也都有局限性.论文认为,应该在这两个范式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使经济的可持续和生态的可持续协调起来,同时,应该树立一种人类有限性意识.  相似文献   

6.
经济主体的市场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西部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从经济人范式的角度 ,分析了市场激励的三个制度建设的基本导向 ,对如何增进西部地区经济主体市场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了有益的探讨 :一是承认经济人追逐最大利润是西部市场激励制度建设的出发点 ;二是遵循经济人行为益本分析是西部市场激励制度建设的基本方向 ;三是实现经济人自愿交易与互惠互利是西部市场激励制度建设的基本结果  相似文献   

7.
民生经济学范式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人"假设形成的西方经济学整个"范式体系"对中国现实的诠释能力和指导能力已日益弱化,丧失了"本国实践"这一理论研究的基本立足点.本文重点分析的是经济学的哲学范式,通过对经济学的哲学理念和中国国情的考察,提出需要用新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创立更加注重"民生"的经济学范式,这是"以人为本"哲学理念的回归,它不仅仅是采用了新的词汇、名词或概念,其实际上标志着新旧范武之间的更替和世界观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比较文学和比较美学生态范式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视角看,比较文学和比较美学历史地形成了四大学术范式。影响研究在影响者和接受者的对生中,达成微观比较,达成前者对后者的同化,达成双方同构,形成了同生范式。平行研究在文学与文学、文学与艺术、文学与科学、文学与文化的双向对生中,形成中观比较,形成文明发展的共同规律,显示出共生范式。整体研究在世界文学、世界美学、世界文化、世界文明的背景下,展开各种整观比较,以大观小、以小见大,构成了一生范式。总体研究整合所有整体研究,在以万生一、以一生万、万万一生、一一旋生中,形成统观比较,形成文学、美学、文化、文明耦合并进的超循环规律,形成整生范式。这就显示了学科疆域的整体拓进与审美规律的系统发展。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观作为当代人类实践产生的新发展观,其思想萌芽已蕴含在唯物史观中,它也是唯物史观应用于当代实践可以推导出的结论,应当以其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又要以唯物史观指导可持续发展研究;可持续发展观向传统经济学的资源配置假设和经济人假设提出了尖锐挑战;可持续发展观的实践呼唤建立新的代际经济学,代际经济学的建立将对以往的经济学产生重大突破;中国现代化建设应该走一条非资本主义化、非西方化、非苏东模式、非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发展道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论理论切入的置换与企业研究的范式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的企业理论研究,需要进行理论切入点的置换,即从物质资本的要素基础置换为人力资本的要素基础、从一般经济人主体置换为企业家主体、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置换为企业合约的制度演进的路径依赖。如此实现企业研究的范式重构或第七次范式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