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董娉 《小康生活》2006,(4):14-14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将筹措31.4亿元资金规划改造中低产田1000万亩,形成以24个重点县为主的河南粮食核心生产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5亿公斤。这是记者3月2日从该省农业综合开发办获悉的。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张成智表示,河南省农业开发不撒“胡椒面”,集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力度,着力扶持粮食生产重点县;重点支持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强参股经营试点项目的监管,提高综合开发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该省今后还将努力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科技含量,发挥科技项目的示范、推广和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对项目管理…  相似文献   

2.
《小康生活》2006,(2):6-6
农业部将从今年起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力争在今后五年内,龙头企业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将达到1.5:1,平均每年提高0.1个点。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在会上指出,到2010年末,农业部将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使龙头企业集群有一个大发展,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和超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的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国际竞争力强的出口企业,整体上提高农业竞争力;使农产品加工水平有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初加工…  相似文献   

3.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2005年12月29日宣布,为推动“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部从2006年起正式启动“九大行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重大工程项目和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积极开展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饮水、能源、道路、居住、通讯等条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2006年力求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稳步提高,优质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实施良种补贴和科技入户工程为手段,促进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杂粮优质高产,重点推广水稻免耕插秧等10项增产增效技术。——…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中国粮食安全生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 2 1世纪后 ,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变 ,再加之中国人口将要增加到 16亿左右 ,这些都要求中国重视粮食安全生产。加入 WTO,中国粮食安全生产将面临着更严重的考验。因此 ,通过加大 WTO规则所允许的绿箱支持力度 ;减免农民负担的税费 ;调整粮食结构 ,提高粮食的市场竞争能力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储备 ,以应付不时之需 ;以达到粮食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目前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达到6500万吨。针对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力能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粮食物流体系是连接粮食生产和消费的重要一环,加快推进其现代化建设将有力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基于对现阶段中国粮食物流体系的全面调研,详细分析了我国粮食物流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并提出推进粮食物流体系现代化的策略。第一,提升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系统化水平,增强粮食流通能力;第二,加快粮食流通立法和标准化建设工作,打破要素流通制约;第三,提高粮食物流设施建设专业化水平,提升物流体系效能;第四,积极开展粮食物流体系信息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第五,统筹各地并优化资金配置,推进项目整体布局;第六,构建粮食流通“双循环”格局,培育国际化大粮商。  相似文献   

7.
1949-2014年的65年间,我国粮食产量在1949年的1.1亿吨基础上,以5个亿吨级的增量,于2013年跨上6亿吨的历史高度,2014年达到6.071亿吨。65年间的增量之多、增幅之大、增速之快,前所未有、举世瞩目。1984年登上4亿吨台阶起,超越美国稳居世界第一产粮大国地位,实现了人均占有的世界水平的赶超,使温饱步入小康生活成为可能,坚实了国家粮食安全基础。65年我国粮食发展的成效,是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中央大政方针推行的成效,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成效,是国家惠农优粮实施的成效。依照65年间我国粮食总量增长、单产提高以及多熟种植发展轨迹及趋势,预计到人口峰值逼近的2030年,我国将能形成一个新的亿吨级的粮食生产能力,登上7亿吨级的新高度。对此,强化我国政府在粮食生产发展中无可替代的作用,认真总结“十一连增”的宝贵经验,极尽可能地避免历史时期的“超常型波动”,坚持“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的宝贵经验、不断创新的科学技术以及今非昔比的农业现代化条件,新的亿吨级生产能力的形成应属可行之举  相似文献   

8.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到本世纪末,全国粮食要增产1000亿斤。河北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全国粮食增加1000亿斤,河北要承担100亿斤。即利用今后6年的时间,使全省粮食产世在1994年突破500亿斤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达到600亿斤水平。这样,年均需增加16.7亿斤,年均递增率应达3.0%左右。本文拟围绕这一问题,从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上作一研究、探讨,旨在科学回答各级党、政领导及社会公众所关注的这一“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供求状况,然后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粮食供求变化趋势,指出粮食安全方面存在的隐忧.研究发现:“十三五”期间我国粮食产量将在波动中提高,粮食消费总量将平稳增长,其中饲料粮和工业用粮需求增幅较大,粮食供需缺口有所扩大.因此,本文建议要进一步完善粮食安全调控机制,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合理引导粮食消费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促进粮食贸易平衡,加强粮食流通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十年我国粮食安全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伟大变革和实现“稳定”奇迹奠定了扎实根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将粮食安全主动权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催生粮食产业新需求新供给新业态的现实需要;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急迫需要;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强能力建设既是党和国家长期以来坚持的政策主张,也是增强历史主动的重要依托,更是新征程中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需要在体制机制、资源保障、科技支撑、种业发展、收益保障、生产主体、结构调整、非常规农业等方位发力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夯实粮食产能基础;在拓宽进口来源、参与全球治理和区域安全合作等方位发力加强全球治理能力建设,夯实粮食供应链韧性;在粮食储备轮换、粮情监测预警和粮食流通体系等方位发力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夯实粮食调控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系统科学视角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解为四个因子。通过主成分回归发现,水资源禀赋等自然生产力因子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机械化率等技术生产力因子和耕作制度等管理生产力因子是主要促进因素;政策生产力因子影响不太显著,却是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因素。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提高技术投入,选择良性生产模式,改革耕作制度,发展多熟制的间作套种,是今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九五’期间的重点任务是,保证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个新水平;保证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加,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010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水平要再上一个新台阶。”从这一任务出发,结合年初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我国农业政策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小康生活》2005,(4):8-8
近日,安徽省2005年粮食直接补贴方案获得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方案明确:2005年安徽省粮食直补资金总额将增加到8.65亿元,比2004年增加约1.8亿元。调整后全省平均补贴水平由原来的每亩11.13元提高到14.2元,亩均提高3.07元。最低补贴水平由每亩5元提高到10元。  相似文献   

14.
粮食安全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问题一直是世界性重大问题,备受世界各国政府及专家学者的关注。作为我国传统农业大省的江西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状况在我国粮食生产格局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基于粮食安全视角,分析江西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状与潜力,提出提高江西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五项政策建议:构建耕地严格保护与科学利用的长效机制,保障耕地资源安全;构建抵御自然风险与规避市场风险的长效机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长效机制,保障粮食科技支撑安全;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保障种粮农民收入增长安全;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障粮食永久安全。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大豆生产、科研和加工大省,为保障国家大豆产业安全,促进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研究了黑龙江省即将实施的“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战略工程规划”对大豆产业的影响,认为:该规划将优化大豆产业布局,促进大豆生产结构调整,增强产业发展潜力;但也可能诱致大豆面积缩减,危及大豆物种保护,妨碍大豆市场竞争,同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粮食丰收不等于生产能力已经恢复 刚刚过去的2004年,全国粮食生产扼止住了持续五年大幅下滑的势头,出现了久违的面积、亩产、总产量"三增"的喜人局面,全年产量将达到9300亿斤以上,在创近14年来最低水平的2003年(8613亿斤)的基础上增长8%左右,超额实现了年初预定的9100亿斤的目标。使近年来耽心粮食安全的社会各方终于稍微松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17.
基于湖南省14个市(州)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各市(州)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探讨两者的时空耦合协调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湖南省新型城镇化指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关系实现了“轻度失调—勉强协调”的跨越;各市(州)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间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除株洲和湘潭基本均衡发展外,大部分市(州)的新型城镇化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的进程并不同步,长沙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长期滞后,其他市(州)新型城镇化滞后;土地与劳动力资源、产业结构、城乡收入差距会显著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粮食供需总体平衡部分地区存在不安全隐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8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由5.12亿吨(10246亿斤),减少到2002年的4.57亿吨(9142亿斤),减少10.8%。2003年受粮食播种面积调减等因素的影响,预计粮食产量将继续减少,产需缺口进一步扩大,考虑到目前我国的库存水平,总的判断是:我国粮食供需总体平衡,但部分地区存在不安全隐患,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来河北省粮食生产总产量从1966.6万吨一跃而达到1994年的2523.5万吨,10年中连续创5个历史最好水平,尤其是1994年,在粮食市场全面放开,1993年总产量比上年增加194万吨的基础上,又获得全面丰收,总产量又比上年增加143万吨,并首次突破500亿斤大关。从表面上看,河北省粮食生产确实形势喜人,但能否持乐观态度?能否可说粮食已经多了?已经过关了?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粮食安全问题:挑战、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对粮食安全缺乏正确的认识,继续增产面临诸多制约,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供需不平衡问题开始显现等.确保粮食安全的思路与对策主要有: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意识,树立新的粮食安全观;统筹解决"三农"问题,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健全粮食宏观调控机制;以自求省内平衡为目标,建立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粮食安全储备体系;加强粮食市场预警能力,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