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企业生态位及其能动性选择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企业生态位是指企业在特定时期特定生态环境里能动地与环境及其他企业相互 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地位与功能作用。企业生态位是联系企业自身生存发展与企业生存 环境的纽带,是体现企业竞争力的标志。企业要立足自身的实力和优势,分析环境的特点以及 企业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利用企业的能动性,构建适合自身的生态位。要从内环境因子分析中 寻找自身优势与劣势,从时间性因子(业务发展、经济阶段发展、企业自身发展)与社会性因子分 析中寻找生态对策和发展机遇,从空间性因子(价值链、地理位置、行业领域等)和资源性因子分 析中寻找生存机会和企业生态位,并利用系统思维及子系统分析探求企业生态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机遇是一种具有重大价值的客观存在,对这种客观存在我们有必要从哲学的角度加以研究。从哲学的角度看,机遇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偶然出现的却能促使事物向着有利于特定主体方向发展的事件或条件。作为客观事件或条件的机遇具客观性,偶然性,价值性,时效性等特征。机遇的价值属性表明,无论在科学研究和发现中,还是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机遇都起着重大作用。因此,我们要及时捕捉和利用好机遇。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现是科学的生命。科学发现的机遇存在于观察和实验之中。科学研究中充满各种机遇。机遇是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催化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是机遇产生的哲学根源。百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优良素质帮助他们及时捕捉机遇、利用机遇,取得事业的成功。但是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要抓住机遇,切莫让它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4.
论机遇     
论机遇张慎德“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是邓小平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已经把“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作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把抓住机遇放到了首要位置。要在实际工作中抓住机遇和用好机遇,必须将有关机遇的各种认识,...  相似文献   

5.
机遇特性模型和效益定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机遇特性主要表现在机遇的普遍性、隐蔽性、风险性、偶发性、独享性、时效性和周期性等七个方面,通过机遇的可发现度、效益度、风险性等三项基本指标构建了机遇的特性模型,分析了机遇模型三项指标相互之间的函数变化关系,并总结出了机遇效益定律:利用机遇所取得的效益E的平方与机遇的可发现度D成反比,与机遇的风险性R成正比,并且还和时间及人对机遇把握能力相关的机遇函数K(t)有关。  相似文献   

6.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在三个层次上使之统一和协调:认识层次上要充分把握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与机遇性;行动层次上要处理好发展循环经济的被动性与主动性的关系,实践层次上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面临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7.
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机遇,对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至关重要。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历史机遇,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他在不同的情况下,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强调要抓住机遇,争取国民经济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并认为90年代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好时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人,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更是把能否抓住机遇,提到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的高度来认识。我们认真学习党的两代领导人关于历史机遇问题的思想,就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千方百计地发展自己,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8.
加快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发展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上的体现。在新形势下 ,民族地区要抓住历史机遇 ,发挥后发优势 ,确立跨越式发展战略 ,树立新观念 ,引入新机制 ,建立新体制 ,在新的起点上 ,用全新的方式和较短的时间 ,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社会发展机遇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机遇的哲学内涵历来被视为偶然性的一种特殊表现,“一些事物归因于必然性, 一些事物归因于机遇”。邓小平的机遇观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 第一,机遇在历史发展中客观存在, 具有客观性; 第二, 机遇在时间空间上是有限的, 具有时效性;第三, 机遇与挑战是辩证的统一。怎样把握机遇发展自己? 1增强机遇意识, 善于认识和发现机遇; 2解放思想, 开拓进取, 牢牢把握机遇; 3抓住机遇, 善用机遇, 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10.
机遇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无形资源,在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不仅具有导火索的功能,而且还对企业其他要素产生催化作用。管理创新机会是企业各种主客观因素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有利偶合,来源于企业内部与外部条件的变化,并且与信息源之间产生相互对应关系。对管理创新机遇进行管理,就是要探索科学的“寻机”、“创机”和“用机”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于建立起管理创新的机遇链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对外资实行优惠一直是我国外资政策的重心之一。税收在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体系中有较强的连动作用,现行税收政策与WTO的投资规则存在较大差异。重新审视税收优惠与吸引外资的关联性,可以为我国外资税收优惠政策的定位提供理论参考。优惠政策的准确界定可以带动外资活动,合理规范优惠政策和建立必要的优惠机制是克服对外资普遍优惠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邓小平理论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论述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与时俱进,强化创新意识,坚持走创新之路,才能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目前影响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宏观因素,从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物质诸方面分析了我国环保产业所面临着的良好发展机遇,并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指出当前影响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提出其发展速度过快也将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机遇期。我们怎么办?我们要狠抓机遇,转变教育理念,实施“人本化”、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教育。我们要紧紧抓住教育教学质量这一生命线,夯实本科教育基础;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结构;健全和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和管理队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把我校建设成多科性的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相似文献   

1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 ,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 ,面向 2 1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无疑对于西部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 ,对于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早日全面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 ,作为连接东、西部地区的桥梁 ,中部地区应发挥哪些作用 ,如何进行正确的战略定位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能源税收政策的分析,阐述了中国现行税收政策在促进节能方面存的不足。根据国家节约能源法的原则要求,提出了运用税收政策调整能源价格、完善现有能源税收优惠政策、增强现有税种的能源保护功能以及开征有利于节约能源的限制性税种等一系列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西部地区存在着诸多发展第三产业的有利因素,它们是:国家产业政策向第三产业倾斜;西部各省地方政府对第三产业高度重视;众多的消费群体使西部地区具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市场空间;西部地区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比较优势系数都在1以上等。因此,西部地区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8.
日本国民性之政治地理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理解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经济行为,必须首先对日本民族的国民性有很好的解读。本文从政治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日本民族的国民性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结论认为,日本自然地理环境相对和绝对意义上的劣势对日本民族的国民性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些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如何使地理环境的不利因素转变为对日本民族发展有利的激励因素而避免其成为右翼向国际社会争取“生存空间”的借口和动力,对日本来说是个未完成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似乎总被某种异化了的关系所左右.经典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今天在中国已演变成多种复杂的社会镜像,表现出诸多难以根治的社会问题.生产方式、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人际关系,以及分配方式等等,都与上层建筑形成了紧密联系,并被一种外在的异化力量主宰着.辩证地审视发展要务,决不能因抓经济而忽略文明根基;理性地正视各种矛盾,决不能任其泛滥而殃及发展之本.正本清源、科学理性,统筹兼顾、自然和谐地坚持发展,促进发展,必当是传承中国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所在.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着成就与问题并存的复杂局面。要更好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政治体制自身的改革无疑是重要的,但政治体制自身的改革要获得坚实的基础和持久的动力,必须从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寻求支撑点。因此,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市场经济的发展。然而,市场经济和政治体制之间的相关性有时不那么直接,其间需有必要的中间环节,而这个中间环节无疑是由公民社会来承担。市场经济营造了公民社会,公民社会的发展直接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