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族省区社科院调整定位,贴近地方实际、贴近应用对策研究,围绕新型智库进行转型,围绕地方优长学科进行创新,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进行创新。本文论述了民族省区社科院向"新型智库"的转型,围绕地方民族特色的转型与创新,提出了民族省区社科院转型与创新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省级社科院为代表的地方社科院是我国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社科院要成功实现向现代智库的转型,必须处理好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的关系、科研队伍与管理队伍的关系、研究成果与宣传推广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社科院作为"思想库"、"智囊团"的发展定位和全球化进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智库的需求出发,阐述国际化视野是地方社科院智库建设和研究的必然要求,进而对现代西方智库研究主题演变、发展模式变化以及地方社科院智库建设和研究的国际化道路进行梳理,并以湖南社科院为例,从开设智库培训班、出版智库研究专著、举办国际论坛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地方社科院的智库建设国际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地方社科院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智库建设,首要的任务是明确其功能定位。所有智库最根本的职责都是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这相应地要求该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在社会研究方法这一领域接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目前地方社科院部分科研人员的研究方法不规范已经成为制约社科院社会主义新智库建设的瓶颈。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科学社会化的发展,地方社科院行政科辅人员的作用发挥在“合格智库”建设中越来凸显,成为地方社科院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前进动力。但现实中,行政科辅人力资源开发被边缘化,日益成为地方社科院战略目标实现的主要瓶颈。针对地方社科院行政科辅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和“合格智库”建设的客观要求,从岗位设计、能力建设、管理体制和保障体系上加强地方社科院行政科辅人力资源开发,最大可能地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为社科研究提供优质服务,成为一项十分必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创新地方社科院新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赋予哲学社会科学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课题。各地方社科院在实现科研转型、加强新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探索,但是由于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制约,也面临着一些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要以加快科研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提升理论创新地位和决策参谋地位为目标,着力推进新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地方哲学社会科学各项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科研管理体制包括了目标导向、政策措施、资源配置以及评价体系,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障科研活动的有序进行。当前,我国地方社科院科研管理体制规范性越来越强,但在课题管理机制与组织方式、科研考核评价机制、成果转化推广机制以及科研交流合作平台建设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必须从地方社科院发展实际出发,以提升科研能力与服务决策水平、扩大地方社科院影响力为目标,不断创新管理思路,提升管理水平,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引导科研重心转向应用对策研究,保障科研事业的顺利发展,推动科研创新和新型智库建设。  相似文献   

8.
思想库和智囊团,即智库。加强社科院智库建设,是适应国际国内新形势的客观要求;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建立健全科研体制机制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社科院强化了智库建设的前沿性,使科研成果和效益迈上了新台阶。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影响了社科院智库建设的步伐。因此,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社会要素的功能和作用,完善社科院智库的体制机制,促进社科院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础研究注重理论思考,应用研究强调实践实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构成地方社科院科学研究的两翼。当前,地方社科院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关系处理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内部管理侧重面的挑战、基础研究与智库要求的挑战、应用研究与理论创新的挑战。正确处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加快地方社科院的全面发展,就要创新科研管理机制、大力推动学科建设、培育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0.
《探求》2019,(4)
<正>为进一步推进党校新型智库建设,提高社科期刊办刊质量,2019年6月17日,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举办了"新型智库建设与社科期刊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来自中国社科院、广东省社科院、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暨南大学、广州市社科院的专家学者以及我校部分教研人员40余人参加了会议。广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孟源北  相似文献   

11.
青年社科人才培养是地方社科院的当务之急。我们应当为青年社科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机制和组织保证,大力提高青年社科人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使他们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交际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等。  相似文献   

12.
以“思想库”为模式办好社会科学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国外思想库的特点 ,分析了我国社会科学院的运行模式、体制与机制 ,就办好社会科学院并充分发挥其“思想库”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思考 ,提出了若干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在对策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各级政府和决策部门的决策参考作用日益加强,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要求相比,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决策参考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本文试图从决策研究和决策咨询中存在问题和不足入手,分析其原因,提出涉及七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把自然科学的求"真"和社会科学的求"善"完美地融合起来,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之"美"。但自从培根和孔德把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后,因研究领域的完全不同,加之知识界的文人相轻,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完全断裂,互相排斥。本文就是从科学发展的必然性上,主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合,促使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结盟,探索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In the context of considering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 attempt is made to identify roles of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tists in society. Issues and debates in several of the social sciences are reviewed and positions underlying these issues are postulated. In particular, a moral component is posited, and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other activities such as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re indicated.  相似文献   

16.
In the present article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applied social sciences will be discussed. Applied sciences don't regard causes and effects but only means and ends. Therefore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means-end-argumentations in social sciences will be shown. One can perceive also the important part of normative statements. In summarizing, we can declare that in social sciences there is partly a need to reflect on the postulate of a value-free social science. But it is not our purpose to introduce normative statements as scientific ones. What counts is a liberal attitude towards all realizable norms.  相似文献   

17.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是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主体为适应社会时代需要和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已有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与体系的推进和发展,主要表征为提出新理论、发展新方法、发现新材料和完善既有理论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主体由单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机构(企业和科研单位)和国家(政府)构成,所以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构成主要由创新主体取得创新理论成就的知识转化能力、人格品性素质、思想观念意识以及社会体制机制构成。  相似文献   

18.
当前要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衡量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性质、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必须坚持理论创新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上下功夫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必须坚持先进性 ,在代表“发展要求”和“前进方向”上下功夫 ,使理论研究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 ;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在落实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上下功夫 ,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必须坚持牢记宗旨 ,在代表根本利益上下功夫 ,把科学回答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坚持面向社会、推动普及 ,在促进领导干部掌握基本知识、增强执政能力上下功夫 ;必须坚持贯穿全部、统筹全局 ,在全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充分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必须牢牢把握四个突出 :突出现实 ,贴紧要务 ;突出重点 ,破解难题 ;突出优长 ,打造精品 ;突出创新 ,繁荣学术 ,在理论创新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塑造良好的地方社科院形象是地方社科院文化建设的主要构建内容。塑造良好的社科院形象有助于提升科研人员素质,有助于营造地利人和环境,有助于培养科研人员自我约束能力。而独特的管理与特色、高水平的科研质量与创新、拔尖的学术带头人与杰出的优秀领导、高素质的科研人员、科辅人员及优美的空间环境与文化环境是塑造社科院良好形象的六大要素。  相似文献   

20.
张杨 《社会》2009,29(4):148-166
本文回应了尹海洁等两位作者对笔者的批评,并再次质疑了证伪主义在社会科学中的适用性。本文指出,由于“迪昂奎因”命题的存在以及社会科学命题的或然性,简单证伪并不可能;而波普尔和尹文所谓的复杂证伪则不可取,因为这种证伪本质上基于归纳法,相对于证实并无优越性和简便性,因而也就失去了波普尔立论的根基。同时,社会科学的统计检验自有其意义,并不需要冠以“证伪”的名号;而“可证伪性”即使存在,但在定量研究中既缺乏操作性,又完全被涵盖于 “解释力”这个概念之中。基于以上理由,“可证伪性”不具备成为社会科学和非科学的划界标准的意义,证伪主义不是社会科学赖以立基的逻辑基础。本文还延伸讨论了证伪、限界条件和发展社会科学经验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