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居住模式与主观福利的关系是家庭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以代际居住距离为切入点,考察“亲子同住”、“分而不离”以及“既分又离”等居住模式对农村老年人主观福利的影响差异,同时进行影响异质性及影响路径的讨论与检验。研究发现:代际居住距离与农村老年人抑郁程度呈正“U”型关系,与生活满意度呈倒“U”型关系,“分而不离”的居住模式对老年人主观福利状况更具优势,尤其是女性、年龄相对较低和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从影响途径看,“分而不离”的居住模式主要通过增加子女的经济支持、改善代际关系以及提高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参与水平,从而促进老年人的主观福利。其中,代际关系的改善是“分而不离”居住模式提升老年人主观福利水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话说唠叨     
“唠叨”与‘唠嗑”、“闲谈”、“磨嘴皮”、“嚼舌头”、“闲磕牙”是相通的。不管怎么理解,也不论含义有何区别,姑且就统称“唠叨”,并由此而说说开来。唠叨是老年人宣泄内心忧郁的一种渠道,是老年人需要倾吐的内在表现,是老年人不甘寂寞的心理反映,也可以说是老年人自身固有的爱好和特点,若认为唠叨是什么毛病,并试图加以纠正,那就大错特错了。  相似文献   

3.
1996年颁布施行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养老主要依靠家庭条款,无法应对我国正在步入老龄社会所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照料需求.应该在该法中增加“老年人社会照料与服务”一章,与“第二章家庭赡养与扶养”、“第三章社会保障”共同构筑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其中,应明确老年人社会照料与服务的定位、各种为老年人提供社会照料服务主体的法律定位和权责划分,建立完备的准入、变更、退出机制,规范服务、严格监管,加强行业自律,规定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4.
张淼 《调研世界》2016,(6):8-12
本文根据“2014年千村调查”数据资料,描述了当前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状况,并运用次序Logit模型,对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包括老人与子女关系、经济状况、健康状况、政策支持状况、个人家庭状况.提出应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建设农村老年人与外界联系的农村通讯网络系统、建立农村老年人自我管理的“村老年协会”.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嵌入性理论,将老年人个体经济行为嵌入家庭代际关系中,构建一个“代际共居—家庭代际关系—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机制,并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运用IV Probit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倾向值得分匹配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代际共居能显著提高老年人劳动供给;代际共居的不同细分维度对老年人劳动供给影响的效应值存在差异,其中与经济不独立子女同住对老年人劳动供给影响的效应值最大;家庭代际关系在代际共居与老年人劳动供给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其中代际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对老年人劳动供给产生“促进效应”,代际照料支持对老年人劳动供给产生“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前 ,我国已经成为了典型的“老龄社会”,一系列老龄化社会问题凸现 ,表现为 :农村家庭养老与居家养老面临难题、“小辈不养老”、城市老年人精神空虚、老年人成为社会负担、老龄工作滞后等。在分析了相关原因之后 ,文章提出了贯彻落实《老年法》、健全与老年人相关的法规体系、调整退休年龄、建立与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树立正确的老年人价值观、继续加强与发挥家庭养老功能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吴萍  杜晓建 《社区》2002,(13):40-40
报载,某地老年人在小区附近空地跳舞健身,因播放舞曲声音大,引发了驻区居民特别是考生家长的强烈反对。对此如果只从表面看,老年人“噪音扰民”实属不该,“板子”打在老年人身上,似乎无可厚非。但透过这件事情,却明显反映出老年人活动场所的的极度匮乏,特别是在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社区内很难找到,使老年人无用“舞”之地。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化程度加深与老龄化进程加速的双重社会背景下,老年人在融入数字生活的过程中出现网络沉迷的新问题亟待解决。“成瘾”的产生需要重新反思老年人内心的情感需求,一方面,老年人通过数字空间的虚拟交往实现与社会、家乡和家庭的情感再连接;另一方面,他们在参与数字互动过程中也遭遇了情感隔阂的“两扇门”与“冷反馈”等矛盾与挑战。化解沉迷现状,需要家庭成员和社会机构通过情感认可、情感互动以及情感塑造等多重角度的共同努力,帮助老年人摆脱成瘾现状,积极健康地参与数字实践。  相似文献   

9.
《社区》2002,(19)
以“五百”活动为载体开展了社区服务系统工程。通过开展“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五百”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各界的爱心和社区工作者的真心,送到了千家万户。按行业组建了“金盾”、“白衣天使”等社区志愿者队伍,志愿者人数达1万多人。全面实施“星光计划”,为社区老年人营造温馨家园。发动全社会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投资建设了“社区一线”网络受理系统,免费为特困老人和高龄老年人安装了呼叫器,逐步实现老年服务信息化。建立老年人体质监测站,监护老年人健康。进一…  相似文献   

10.
一些和老年人一起生活的年轻人,常责备老人家“慢”。不是说行动慢就是说做事慢,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那么,老年人生活慢好不好呢?应当说,“慢”是老年人生活的最佳方式,“慢”对老年人有利。 老年人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都逐渐衰退,所以对外界反应不够灵敏,行动上慢一些是不足为怪的。其实老年人行动慢,对于老年人的安全是有好处的。有关专家指出,老年人的生活节奏,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放慢:  相似文献   

11.
美国有一种福利机构叫“老年人招待所”,长期向老年人提供价廉和富有教育意义的假期。从2001年开始,“老年人招待所”将向55岁以上的人提供欧洲假期。“老年人招待所”开始的时候把两种观念糅合在一起,第一是向学生提供廉价住宿的青年招待所,第二是像北欧人开讨论会一样向各种年纪的人提供学习机会。 1975年,“老年人招待所”开始在  相似文献   

12.
株洲市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株洲市老年人体育健身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针对老年人体育健身提出建议。为更好的服务老年人的“第二人生”,推动体育健身事业的发展和满足老年人体育健身需要,提出进一步完善的理论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3.
马蔼凤 《国际公关》2022,(22):170-172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导致城乡经济差距拉大,在数字化与人口老龄化一并深入发展的时代,农村老年人更是成为数字时代的边缘群体。为有效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老年群体生活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笔者对淄博市桓台县C村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深入访谈,试图从“接入沟”“使用沟”和“素养沟”三方面发现农村老年人“数字脱钩”的具体表现,并从政府帮助、家庭反哺和技术支持三个角度提出破解“数字脱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香港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吸烟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机会比从不吸烟者高出50%,其中男性持续吸烟者的风险更比从不吸烟者高出62%。为研究老年人吸烟与抑郁的关系,香港大学医学院社会医学系与香港卫生署合作进行了一项关于“香港长者吸烟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的研究。研究人员访问了56167名65岁或以上的老年人,并根据问卷中的15项“长者抑郁指标”评估受访者是否出现抑郁症状。研究结果发现,持续吸烟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较从不吸烟老年人高出近50%;已戒烟老年人比从不吸烟  相似文献   

15.
保障老年人居住权益是《民法典》确立居住权制度的重要初衷。但在《民法典》运行中,围绕居住权的内涵、设立形式、权利限制以及消灭方式等内容,司法适用出现困境,老年人难以通过《民法典》居住权制度保障其居住权益。为充分实现居住权制度的养老功能,针对老年人赡养型、遗嘱型和投资型的三种居住权诉求,后续实践应补阙居住权设立与消灭的规则,区分居住权合同的有偿性和无偿性,相应适用双务合同和赠与合同的规则。在“一房多卖”的法律规制与“物权不破租赁”等权利冲突的已有解决路径的基础上,规则续造应细化老年人居住权行使中与所有权、抵押权、司法查封等权利冲突的解决模式,并设立“一房多居”下的权利登记规则,肯定必要同住人的法律地位,最大化发挥居住权对老年人群体的福利性保障,确保“老有所居”“老有所养”在居住权制度中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16.
中国老年人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的家庭关系趋向平等化,老年人在家中仍受尊重,家庭仍是他们目前主要的养老场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这是中国老年人的要求和意愿,它们互相制约,是衡量中国老年人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搞好“老有所为”,不但能切实保障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也有助于解决中国庞大的老年人口群的负担问题。国家、社会、集体和家庭相结合是赡养中国老人的有效方式。继续发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发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适合现代化的要求,才能逐步解决好中国老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程新华 《社区》2023,(10):38-39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结构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独生子女养多位老人的问题日益凸显,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现有养老需求。近日,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街道养老院与东城区精神卫生保健院(以下简称区精保院)举行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医疗卫生服务签约仪式,双方通过开展“医疗+心理+康复+照料”系列活动,着力打造“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更有温度的健康服务,重点满足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消除老年人恐慌、抑郁心理,解除子女后顾之忧,促进医疗与养老深度融合,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开彦 《社区》2002,(20)
老年人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中,因此与其他人群相比,对住宅的依赖程度相对更高。住宅的设计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适应不同年龄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居住行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由国家住宅工程中心联合十多个大专院校提出建立的“老年居住社区”概念,倡导通过设施硬件建设,将“被动养老”转化为“主动养老”,提高老年人自信、自立和自强的生活方式。北京“太阳城小区”,大连的“夕阳红”工程以及北京老年协会在温榆河畔小汤山拟建的老年家园项目,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老年生活社区的模式。建立老年社区可分三个阶段建设长寿型普通…  相似文献   

19.
采用“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问卷”、“老年消费者保健品消费态度问卷”、“老年消费者保健品购买意向问卷”和回归分析方法,对146名老年人进行调查,旨在探讨老年人对保健品的态度在心理需求和购买意向之间的中介效应.调查显示,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对保健品的态度和购买意向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老年人对保健品的态度在心理需求和购买意向之间的完全中介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20.
《社区》2003,(1)
杭州市上城区高银巷社区建立了一个老年人慢性疾病心理健康爱心园,开设心理健康热线、咨询、谈心等系列服务,聘请上城区中医院专职心理医生定期坐诊,举办老年人心:自理卫生健康知识讲座和心理卫生宣传普及活动,并为老年人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及时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以求对症下药。此外,社区还成立“爱心服务队”,为社区老人提供“四心”(关心、贴心、耐心、热心)服务。为老年人建个“爱心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