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扁平"时代是人们对网络时代的一种普遍的社会认同。网络文学有"奇幻主题"、"穿越主题"、"盗墓主题"、"现代言情主题"四大主题板块。奇幻表象的底蕴其实是现实社会中日趋激烈的利益追逐的变相;穿越和盗墓其实是历险,显示了作者内心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及其追求补偿的心态;言情主题表征着极为鲜明的时下的市俗精神。网络文学是批量的和被热捧、被参与的文学,是在主流以外生出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大众与通俗的滥觞。在网络文学中,创作主体以往的文学精神引领性更多地受世俗受众影响而代之以迎合性;虽有对中国传统文学从内容到精神的部分继承,也充斥着很多新鲜的元素,但也有对社会现实的疏离和冷淡以及前所未有的自我张扬……这就是"扁平时代"的一种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文备众体”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文体观念新的审美意识。冰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体理论家和小说理论家 ,她的小说文体理想主要体现于创作之中。诗化 ,散文化 ,作者在作品中的角色化 ,构成冰心小说“文备众体”的鲜明特征。既认同传统又立足超越是冰心的文学追求 ,其小说的“文备众体” ,包蕴着深刻的文化精神与试验意义  相似文献   

3.
小说的哲理化已经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可以这样认为:它已经和小说的诗化,小说的风俗化一样,成了新时期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发展趋向。小说创作中哲理意味的加强,是时代生活作用于文学的结果;换言之,它是一种伴随着现代哲学思潮而来的文学现象,是文学与哲学在新的时代里的新的联姻和结盟。另一方面,哲学与文学的渗透,意味着新时期的文学正在不断走向深入、不断走向自觉和开放。因此,较之于小说的诗化和风俗化,探讨小说的哲理化以及由此而来的一系列审美属性的变化,无疑是一项更有价值同时又是饶有兴味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萧红是我国三十年代文坛上崭露光华的新星。她的小说《生死场》和《呼兰河传》,曾得到鲁迅、茅盾和胡风的高度评价,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为人们所注目的精神财富。对于她的散文,鲁迅也是很看重的,曾说她比谁都更有前途。的确,萧红称得上一位优秀的散文家。尽管她不同意人家称她为散文家,而偏要写小说,但她的小说还是象散文。茅盾就曾说:“《呼兰河传》不象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象’之外,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女诗人商景兰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除了与祁彪佳才子佳人式的幸福婚姻之外,其一生中最为人所称道的即是创立了以她为中心的女性诗歌创作群。她通过诗歌吟咏人生,抒写情志,在家族男女之间相互唱和。商景兰的文学追求无疑更增强了她的人生价值感,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她的女性自我意识,提升了她的人生境界,其传奇般的人生经历及文学追求,使她能够在才女如林的明清女诗人中占得重要一席,亦可为我们研究明末清初女性文学活动提供个案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6.
冰心是“五四”时期蜚声文坛的著名女作家,和同时期有成就的作家一样,她的创作刻下了时代的印痕,也显示了自己特异的风格。冰心不象鲁迅那样深沉冷峻地剖示现实;不象郁达夫那样露骨直率地表白自己;不象废名那样冲谈闲适地描绘田园景色;也不象许地山那样禅味十足地讲述异域传奇。她有自己的美学情趣和创作天地。她象一个爱的使者,以其轻扬柔曼的歌喉唱着爱的颂歌,传播着爱的福音。  相似文献   

7.
北大荒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她呼唤着北大荒文学。"北大荒文学"也叫"拓荒文学",记录东北文学史或黑龙江文学史独特的文学现象。"北大荒文学"伴随着上世纪五十年代对荒原的全面开发,在全国解放战争的号角声中产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茁壮成长。因此,北大荒文学对于那一代人开拓进取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展现了那时人们的心理追求,他们的那种精神风貌早已成为现代社会的良好精神向导。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和人类其它一切劳动产品一样都是具有价值的,都是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目的。但是文学又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它既不象物质产品那样,对人们的物质生活有直接助益,也不象其它精神产品那样,是从理论的角度帮助人们去认识生活的规律。文学着重是从精神上给人们一种审美满足,因而具有为其它产品所不具有的审美价值。本文拟从文学价值生成的主客体因素,对文学价值作一探讨。 一 究竟如何认识文学价值的实质,在中外文学理论界都存有很大分歧,而这种分歧与对价值本身的认识是直接相关的。在以往的价值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两种明显对立的观  相似文献   

9.
中国诗化风格电影语言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谁点燃了中国诗化电影的火种?在风云激荡的中国电影百年历史上,诗化电影带给人们怎样的诗意感悟?在商业化浪潮席卷影坛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坚守那片诗意的天空,让更多的星辰在寂静的暗处闪耀,启示更多的人们了解什么是中国电影的真正魂魄?……中国是一个最具诗歌传统的国度,象外之象、情与景偕的画面造型,开启了中国诗化电影的探索之路,本文旨在梳理和探寻在中国电影成长和成熟历程中蜿蜒发展的中国诗化风格电影语言独具的特质与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0.
霍小玉是我国古典小说人物画廊中具有浓厚悲剧色彩的一个女性形象,她不仅使其作者蒋防仅因一篇<霍小玉传>而名垂后世,而且她还集中体现着我国小说的正式开端--唐人传奇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杰出成就.笔者认为:按照生活的逻辑刻画人物性格,是霍小玉成为文学典型的首要一步;运用精湛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是使霍小玉这一形象血肉丰满、生气贯注的主要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摘要]汉魏六朝仙道诗不仅是中国仙道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它承载着一代文人追求自由的梦想,在想象的彼岸世界中任意翱翔。其中所用意象之丰富,所造意境之美幻,殆无出其右者。而在这些意境的背后,又藏匿着诗人们怎样的一种生存状态?通过对其的透视,我们或可从中得到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张爱玲的作品里,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在于她托起对物质生活和物质细节描绘的基石是“苍凉”的底蕴。她借助于“现代鬼话”,借助于“在传奇时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的叙述意图及其具体展开,在“日常生活”和“时代的梦魇”之间建立起了有机的现实联系。因此,“苍凉”,与其说是张爱玲出于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不如说是源自她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层感悟。  相似文献   

13.
从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的今天,新时期文学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在这一段不算太长的历史时期里,文坛“现象”迭出,流派纷呈。佛教与文学的融合似乎也可以算作现象之一。当然,如果把佛教作为一种文化来看,这一现象或可归入“寻根文学”之列;但是如果从独立的宗教角度着眼,将佛教与文学的融合作为新时期的一种文学现象,其实也算不得标新立异,何况它在内涵与外延上与寻根文学又都有着诸多的区别。佛教与文学的融合固然不似众多的流派和现象那样来得轰轰烈烈,却也不象它们的转瞬即逝,而是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后又自甘寂寞地发展着,直到今天。  相似文献   

14.
民初骈文小说的出现,是中国文学长河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它反映出清末民初小说发展在启蒙追求退潮之后的重大转移。民初骈文小说引领了“鸳鸯蝴蝶派小说”的兴起,体现了现代市民社会的文学需求。在一种基本脱离社会政治与现实情形的“情”之上,民初骈文小说建立了自己的内蕴,也表明了清末民初“言情”的文学语言建构一度从古文转移到了骈文。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电影诗化、人物形象塑造、作家思想感情的流露及剧作节奏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我国文坛上一对孪生兄弟白桦叶楠在电影创作上艺术风格的不同。作者认为,白桦叶楠都追求电影诗化,但表现形式不同,白桦往往赋予生活以浓烈的诗意,叶楠则善于挖掘并表现生活的底蕴,白桦笔下的人物形象雄奇壮丽,叶楠笔下的人物深沉凝重;白桦的作品,是激昂慷慨之情溢于言表,一泻无余,唯恐言之未尽,叶楠是蕴含深情于客观描绘之中,不动声色,惜墨如金,白桦的剧作节奏明朗轻快,像山鹰扇动坚强有力的翅膀搏击长空,叶楠的剧作节奏低迥委婉,有一种象海鸥飞行的轨迹。文章详细地分析了白桦叶楠创作风格的不同,并从作家的创作思想、写作方法及个人经历等诸多方面探讨了这种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样板戏"话语对传统戏曲话语的传承与偏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今天的学术眼光来观照“样板戏”话语 ,可以看出“样板戏”话语既是打上了深重“文革”时代烙印 ,负载政治理念的独特话语 ,也是在传统戏曲话语体制的基础上生成 ,对传统戏曲话语精髓有所传承有所偏离的戏曲话语。戏曲话语本质上是一种有戏剧性的诗 ,所以话语富蕴诗情 ,形成了其特有的诗化特征。言情是一个形象甚而一个剧本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是戏曲形象的整体性特征。文章从“样板戏”话语对传统戏曲话语诗化特征的传承和言情特征的偏离两方面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生态美学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但生态美意识由来已久。欧阳修词中的生态关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生态美,主要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文化生态美:主要有节日词所展现的文化生态关、歌妓制度所透露的文化生态美和传统文化品格中的文化生态美。这些词在客观反映作者的生态美意识与人们的生存状况的同时,也反映了词与正统文学处于相背离与修补的状态及作者面对这种情况的徘徊感。因此用诗化的笔法阐释生态美意识成了作者的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18.
作品是作家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可以窥见作家内心涌动着的意象和情感,时而清晰,时而朦咙。一般来说,优秀的作家往往现身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将自己的经验、个性、观点、人格和追求全都溶铸进他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然而,不少文学批评家认为:没有一个作家敢真正写出他心中全部的思想和情感,怕纸张会被这些思想和情感烧毁,即使最坦率的作家,也会压抑自己的某些潜意识,托饰自己的某些真情实感。由于文化、文明和环境所造就的时代精神润饰也监察着文学,作者常常把真实的“自己”隐匿起来,驱使一些浮在表层的假象作掩护,给人们了解作家、理解作品罩上了一层迷雾。本文试图从文艺心理学角度,以作品为媒介,窥视一下作家内心涌动着的意象和情感。  相似文献   

19.
一在新时期文坛上,存在着既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又各自独立的三种文学。一种为政治文学或社会文学,它的特点是敏锐而及时地反映社会现实的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变革及由此而来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变化,往往侧重于从政治学或社会学角度开掘主题,并力图实现对读者的启蒙和教育作用。另一种为商品文学或通俗文学,它多以言情、武侠、警匪等为主要表现内容,追求悬念的设置和情节的曲折,以满足读者的休息、娱乐和消遣以及作者、刊物的经济效益。还有一种,即本文所要论述的纯文学,与以上两种相比,它有更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它…  相似文献   

20.
著名学者朱德发教授的学术新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流派论纲》(以下简称《论纲》)以其宏阔的研究视野,新颖的理论角度和富于创见的文字描述而使方兴未艾的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研究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论纲》一书的引人注目之处,首先在于编写体例上的大胆创新。作者既不象贾植芳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那样从一个个文学社团流派入手,对每个文学流派从微观上进行具体考察和详细剖析;也不象殷国明先生著的《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发展史》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