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十年代初。苏联编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教科书中,有一章叫做“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贫困化又被分为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从此以后,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就成为了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国理论界基本接受了这种观点,大部分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教材中,至今仍然保留着这样的章节。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践并没有给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理论提供什么证据。现  相似文献   

2.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无产阶级为改善生活状况的斗争,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状况比马克思、列宁当时讲的生活状况,有了某些较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由此引起对贫困化理论特别是对绝对贫困化理论的争论。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绝对贫困化是存在的,是指无产阶级生活状况的绝对恶化,是有时发生的,而不是经常的;第二种意见认为,绝对贫困化是不存在的,不应该把无产阶级贫困化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因为马克思就没有分过,因此也不能把绝对贫困化称为一条经济规律;第三种意见认为,绝对贫困化从狭义上理解,主要表现在实际工资低于劳动力  相似文献   

3.
<正> 在理解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时,有的同志把“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一说视为马列的一贯思想,甚至还以为这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绝对的永不改变的经济规律。我以为这种认识是缺乏分析的。马列著作确实在不少地方提到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例如,在《资本论》中说:“由此可见,不管工人的报酬高低如何,工人的状况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而日趋恶化。”(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708页)。在列宁写的《俄共(布)党纲草案》中也说:“危机和工业停滞时期使小生产者更加陷于破产,使雇佣劳动更加依赖资本,并更加迅速的引起工人阶级状况的相对的而有时是绝对的恶化。”(《列宁选集》第三卷,第737页)在《资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是否还存在绝对贫困化?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究竟是一种可能出现的现象,还是反映持久的、经常的必然趋势的规律?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存在不同的见解。现将两种主要观点,归纳整理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都有明显的改善,于是有人提出,在当前的资本主义制度下,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是否仍然有效,这是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大原则问题,也是在教学实践中大家经常提出而又不易解决的问题。据我们所知,对这个问题,目前社会上和理论界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  相似文献   

6.
当代资产阶级辩护士,都异口同声地否认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的理论,否认无产阶级贫困化的事实,妄图掩盖当前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日益加剧的阶级斗争,模糊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麻痺工人阶级的革命斗志。西德的“新自由主义”者就是这种反动学说的鼓吹者之一。他们抓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德短暂的虚假“经济繁荣”,说什么工人和资本家已经达到“收入均衡化”,生活水平“日趋接近”,西德“工人已经生活得很好”,不存在工人阶级绝对贫困化的问题。达种谬论既与事实相反,也不能动摇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绝对贫困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由于资本输出所引起的资本积累一般规律国际化运动的结果,使得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异: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表现为贫困积累的缓慢形式和工人对于资本的隶属状态逐步加深;而在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绝对贫困却仍以它的旧有形式表现出来。这种状况的出现,使一些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等问题产生了模糊认识。本文将分析资本积累一般规律国际化运动的结果,怎样导致了整个世界经济结构的畸形状态,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贵族等问题。讹误之处,请同行们指正。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在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的理解和表述上,一直有意无意地沿用着以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为主的观点,即把无产阶级贫困化区分为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的观点。但是,我认为这种区分的观点,是不符合马列主义原意的一种曲解。因此,为了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现实和满足教学质量的要求,必须恢复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的本来面目。 马克思指出:“一切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就是积累的方法,而积累的每一次扩大又反过来成为发展这些方法的手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的贫困化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当前我国理论界争议颇多的一个问题。本文认为,正确地理解这一理论问题,关键在于正确的方法论。为此我们拟从两个方面谈一点不成熟的个人看法。第一,无产阶级的贫困化问题不能作形而上学的绝对化理解,它本质上是随资本主义产生而出现的一种历史现象,因此,它也必须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而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第二,对无产阶级的贫困化不能作狭隘的片面理解。它不仅包括无产阶级物质生活方面的贫困,而且是基于无产阶级地位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意义上的贫困。  相似文献   

10.
对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 ,我们应认真、全面地研究资本主义的历史与现状 ,坚持无产阶级的劳动从属于资本这一前提 ,动态的、辩证的、历史地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仍未改变劳动从属于资本的状况 ,因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规律依然存在 ,只不过它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学术界对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这个理论问题的讨论中,蒋学模同志一直认为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是“有时的”,这个观点已编进他所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不少高等院校也按此观点讲授。我认为这种观点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地租问题是土地制度建设中的一个现实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的土地制度建设已日益提到议事日程。与此相应,经济理论界对地租的研究也已从社会主义是否存在地租进入到了如何具体计量和征收地租等操作性政策的探讨上。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我国经济理论界在社会主义地租产生的条件等基本问题上并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这将影响我国土地制度建设的进程。因此,全面认识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对社会主义地租的产生条件作进一步的探讨,在目前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鉴于社会主义地租问题上的认识分歧主要在于绝对地租,因此本文的讨论集中从绝对地租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13.
对《资本论》开展专题研究是我跟王惟中教授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联系当前实际,试图探讨有关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实现四个现代化中一些理论问题的一个尝试。经过一段摸索,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密切结合当前实际选择专题。我们选择的专题,都是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四化”有关的理论问题。原则上按《资本论》各卷篇章的先后为序,但对当前社会上讨论较多的理论问题,则提前进行研究。譬如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贫困化问题,有的同志提出绝对贫困化不是一个规律,而是一种“间断地出现的现象”。在国外,甚至有人提出:“不是工薪阶级的贫困化,而是工薪阶级无可争辩的资产阶级化。”因此,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恶化的  相似文献   

14.
(一)马克思提出过贫穷化的理论吗? 建国以来,在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教学中,都是讲授《资本论》中的一些基本理论。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我国流行的各种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课本、教材的本贫内容、框架结构,以至章节的设置,都是《资本论》的简化和浓缩,唯有论述“无产阶级基相对贫困化”这一章或一节,是《资本论》中所没有的。但是,长期以来,“无产阶级的的困化”都一直被认为是马克思提出的理论,而绝对贫困化则通常被解释成无产阶级的生活水平日益直接下降,经济状况绝对恶化,或劳动力价格低于其价值,并被看作是一条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政治经济学《资本积累与无产阶级贫困化》一章和阅读《资本论》的有关章节时,有些人常提出这样的问题:“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导致工人的失业或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随着技术的进步,技术构成也将不断提高,是否也会引起工人失业?”有些人担心,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如果采用新技术,加快机械化、自动化的  相似文献   

16.
考察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和列宁“一国胜利论”的内在关系,揭示其统一的哲学基础对于深入认识社会主义运动的必然性和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马克思的“同时胜利论”立足于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认为只有在西方全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或至少在几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才有可能取得以夺取政权为标志的政治革命的胜利。列宁的“一国胜利论”立足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的阶段,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冲破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在一个或几个国家首先夺取政权。对于以上两个结论,我国理论界往往简单地不是以后者否定前者,就是以前者否定后者。所以,从理论上搞清楚它们的内在关系,揭示其统一的哲学基础,对于加深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机器和大工业”中较集中地阐述了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思想,揭示了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这一本质,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的贫困化,进而激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社会矛盾。这一思想区分了机器与机器的应用,将机器的应用置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加以考察,批判了资产阶级虚假的道德原则。因此,科学认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进步,必须要区分科技进步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应用的不同,认清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应用受到资本操控的本质,它既不能给人类带来普遍的福祉,也不是资本主义的“护身符”。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把大量外商吸引到境内特别是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举办“三资”(合资、合作、独资)等经营企业,尽管这几种企业与我们采取不同的方式结合,但都是无产阶级政权同资本主义经济联系和合作的一种形式。这些企业一方面允许采取特殊的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经营,另一方面又必须接受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督和调节,按列宁的说法,这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①这种经济成份性质无疑是国家资本主义。对此,不少人感到费解:建设了三十多年并有一定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为何要允许这些含有资本主义的经济成份存在?这种经济成份的存在是否会产生资本主义剥削、损害我国主权和冲击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贫困化是一种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如果我们将其推至资本积累的动态系统中去思考,会发现贫困化是资本积累导致的一种必然趋势。如果我们将资本积累的动态系统进一步推至时间序列的背景中去观察,会发现随着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发展,逐渐地形成着一种与其相抵的反贫困化趋势。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看法,敬希同行、读者批评指正。 究竟有没有一种“反贫困化趋势”存在着呢?关于这一问题,国内外学术界中曾经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在苏联学者阿·阿尔楚面宁和芬兰的诺瓦拉宁以及美国的威廉·兹·福斯特等一派人的意见中,对于这一问题是持肯定态度的。其中福斯特在五十年代所  相似文献   

20.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及历史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就业结构和生产生活状况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工人阶级雇佣劳动者的地位和受剥削的性质并未改变,其同资产阶级之间的差别和对立冲突也没有消除.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贫困化决定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依然是其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