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认为,唐代边塞诗的思想基调是爱国主义精神,是唐诗的精华所在,同时也指出了它所反映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当时战争中的阴暗面,表现了当时人民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但并不反对保卫祖国的战争。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对胡大浚《唐代边塞诗选注》中369首诗歌的韵脚、韵式进行统计、分析、归类,并对其在从军报国的壮志豪情、战争带来的忧愤思怨、绝异中原的边塞风情等三类不同主题诗中的分布情况加以研究,从语用的角度较为全面地探讨作为语音手段之一的--韵,在形成唐代边塞诗语言风格中所起的作用,即韵脚的使用有助于构成唐代边塞诗“刚柔相济”的风格特征和韵式的使用有助于构成唐代边塞诗以简约为主、繁丰为辅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3.
唐代与北宋边塞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边塞诗代表着唐人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 ,宋代也有边塞诗 ,但其风格与唐代迥然不同。就唐和北宋两代的边塞诗从内容、风格上加以比较 ,并就其形成的政治原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唐代统治者较少歧视少数民族,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华夷一家、全国一体的观念,羁縻制度、和亲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唐代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唐代边塞诗是唐代民族关系、民族政策的形象记录,它生动反映了唐代统治者处理民族矛盾、解决民族冲突、实行民族统治的政策,真实再现了唐代化干戈为玉帛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时代和文学本身的发展,唐代边塞诗诸多意象的意蕴也不断丰富。唐代边塞诗中除了山、关、陇、沙漠等地理意象,雪、风、云、秋等天气意象,旗、刀、剑、鼓、笛等特定的人文意象外,值得关注的是月亮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天体意象。月亮意象的出现使唐代边塞诗不仅仅是战争场面和边塞风光的单纯描写,也不仅仅是少年意气式的建功立业热情或离情别绪之表达,而是因月亮特有的形、色、光、质和丰富的文化意蕴,通过与其他意象结合,更好地展现了战争及战争中人心态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不仅具有审美意义,还有深厚的思想意义,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唐代边塞诗的广角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唐代边塞诗这一诗史奇观,学界多从相关战争性质进行研究.其实,只要超越这一局限,以美为中心对之进行广角透视,就可看出唐边塞诗的基本审美特征是阳刚美.它客观上反映了宏壮奋发的民族精神,创作主体上则源于迅猛崛起的寒士阶层.诗中真情的主要基础是大批文士的厕身行伍,亦与政治比较清明密切相关.研究界广泛存在的褊狭道义论应予批评,诗中的从军报国、向往和平、颂扬民族团结、揭露官场腐败等积极内容应予高度评价.唐边塞诗的艺术魅力是永恒的.它属于民族,也属于世界.  相似文献   

7.
唐代兵制由府兵制逐渐向募兵制过渡,征人的衣物供给由自备逐渐转变为官给,征衣供给形式的变化并没有减弱征衣本身所寄寓的情感。征衣作为具体的生活物象,寄托了征人、思妇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多样情感。在唐代边塞诗人的创作实践中,思妇、征人的情感倾向以及征衣与闺情相结合所构成的情感意境,使征衣意象的情感触角伸向了全社会。唐代边塞诗人在边塞诗中着力表现征衣意象的社会内涵,情感愿望和现实境遇的结合使征衣成为唐代边塞诗中含有丰富情感内涵和文化意蕴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8.
和亲作为唐王朝与周边游牧民族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当时人的生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直接促进了唐代边塞诗的创作.吟咏和亲女子的诗歌在唐代和亲类边塞诗中占有重要比重,其中咏当朝公主和咏汉代和亲女子王昭君的诗歌尤其值得关注,这些诗歌为唐代边塞诗注入了一种新的格调,使边塞诗在刚健慷慨的主流之外,又增加了庄雅端肃的庙堂气和幽怨苦恨的宫怨气.  相似文献   

9.
唐朝包容,汉音胡乐中外文化交响共融,唐朝激扬,士人争去边塞建功立业,如此,就产生了边塞诗中独张一帜的音乐诗。这些音乐诗或描绘边塞征战场面,表现战斗的气势和护国卫家的思想;或表达浓重的反战情绪,抒写思乡之情和闺怨之念;或描摹边地风光,记录边地人情,以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在泱泱唐诗大国中占据了重要一席。  相似文献   

10.
唐代边塞诗的阳刚之美使唐代诗歌光彩夺目,这种美学形态的存在固然与唐代独特的政治环境和精神风貌密不可分,但它的形成对前代也有个传承过程。由先秦至隋代,我国的边塞诗经历了由萌芽到发展的过程,无论是反映爱国主义精神、体现英雄风貌,还是渲染战斗声势、展示大漠风光,都洋溢着阳刚之美,为唐代边塞诗的美学形态——阳刚之美的形成创造了成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边塞诗的发展在唐代达到高峰 ,显然 ,这种巨大成就应该建立在前代雄厚的基础之上 ,先秦边塞诗是它真正的源头。本文通过对边塞诗发展史的考察 ,初步揭示了先秦边塞诗对唐代边塞诗的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蒋月侠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4):55-57,127
边塞诗的成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唐诗繁荣的标志之一,其创作纵贯初、盛、中、晚唐整个过程。从艺术格调来看,唐边塞诗洋溢着壮美,阳刚之美,作品大多境界阔大,气势雄伟,景物奇丽,情调激昂。但由于国力强弱不同,在对外战争中的胜负不同,每个时期的边塞诗又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唐代边塞诗与甘肃研究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的近20年间,学术界围绕《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全敦煌诗》等文本,结合史料及最新史学研究成果,在唐代边塞诗与甘肃及其相关问题上进行了广泛而有益的探索。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地理、典型诗人、重大事件等方面,在研究甘肃标志性的地理元素之文化意蕴、甘肃籍诗人的边塞诗创作、唐代甘肃重要的战略位置在边塞诗中的凸显、丝绸之路甘肃段的文化特质在边塞诗中的体现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文化成果,但在全面把握和深入挖掘唐代边塞诗与甘肃地域文化的联系、本土诗人的边塞诗与地域文化的关联、边塞诗所反映的陇右军政大事的宏观把握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相似文献   

14.
唐代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修辞是提高语言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借代则是唐代边塞诗中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段。本文主要从借代的类型以及修辞效果两方面对唐代边塞诗中的借代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唐代组诗是组诗文体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题材范围之广、形式之新较汉魏六朝均有很大的突破。唐代组诗的大量出现与传统礼乐文化的浸染、乐府民歌的影响、文人唱和风气、朝廷宴集活动、后人仿作与拟代、诗歌传播与结集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从李益的边塞诗看唐代边塞诗的兴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的边塞诗在盛唐达到鼎盛后逐渐走向衰落,这一转折从李益开始。本文对初盛唐和中晚唐两个阶段的边塞诗的主要倾向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时代政治风气和诗人创作目的的变化探讨了唐代边塞诗在中唐以后不再振兴的原因,从总体上对唐代边塞诗作了较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王维的边塞诗出现较早,真实反映了盛唐人昂扬的精神风貌和强大的自信心。在他之后,岑参等人进一步创作出大量诗篇,形成边塞诗派。王维是盛唐边塞诗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人岑参的边塞诗真实地再现了西域奇丽的风光,再现了征戍者的生活、心声,充满爱国主义精神。本文在对岑参边塞诗作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排斥过于偏激的态度,对其予以实事求是的肯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李白作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创作了优秀的边塞诗歌。  相似文献   

20.
王维李白边塞诗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这两个角度比较分析王维李白边塞诗的异同。文章指出盛唐时代氛围的影响形成了王李二人边塞诗共有的昂扬乐观的思想基调和雄奇壮美的艺术特征;各自不同的政治遭遇和理想定位使二人边塞思想内容的发展变化各有特点;精神气质及文化学养的不同使王李二人在景物的描写、艺术手法的运用、体裁的选择上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