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约因浅谈     
<正> (一) 约因(Consideration),或译对价、代价、对待给付,是普通法系国家合同法中一个特有的概念。它最早产生于英国。但即使在英国,约因制度也是一个相当复杂和带有争论性的问题。英国合同法比其他法律产生晚得多,不过,约因制度在合同法形成的初期就出现了。起初,英国普通法院的惯例是不保护私人协议的。后来,随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私人之间的协议逐渐增多,于是法院不得不开始推行一种使这些协议得以执行的  相似文献   

2.
论英美法的对价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在世界各国的社会生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如果没有各种经济合同,社会的经济生活就无法顺利进行,社会的经济秩序亦将难以维持,也正如此,有的学者称现代社会是“合同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我国,了解别国的合同法律制度,尤其是与我国的合同法存在着显著不同的国家的合同法律制度尤为重要。本文就英美合同法律中的对价制度作以分析,以使我国外贸人员与英美法系国家通过合同这种形式交往的时候更好地利用好这一英美合同法特有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大陆法国家合同法律制度现代化变革进程证明,在大陆法背景的合同法律制度中,可以建立与英美预期违约具有类似制度价值的履约救济机制。这一机制应与大陆法履行抗辩权制度形成功能互补、效用协调的履约救济和谐架构。我国《合同法》上预期违约与履行抗辩权制度并存建构存在不安抗辩权制度属性模糊等设计缺陷,应通过对不安抗辩权原因事实作更为原则的规定等措施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第三人利益合同因其具有独特的法律价值,已经得到两大法系国家法律的普遍承认。我国虽然有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广泛存在,但民法和合同法均没有对其效力给予确认,而效力问题是第三人利益合同是否能够发挥其应有功效的核心问题;因此,完善我国的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首先应该对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效力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传统民法理论强调合同相对性原则,原则上仅承认合同于当事人间发生效力。从现代合同立法及司法实践看,合同第三人的法律地位皆得以认可或实践。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大量涉及第三人的合同,但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却过于简单。以第三人在合同履行中的作用是接受履行还是实践履行作为标准,对我国合同第三人的存在情形进行分类,可较全面探析第三人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从《合同法》第64条在《合同法》体系中的定位、内容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来看,我国并未形成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鉴于此类合同确实存在及相关立法规范的缺失,在未来合同立法中有必要加以规范,以完善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6.
信托是一种异质的法律制度,《关于信托的法律适用及其承认公约》的引入必将与我国所确立的固有法律制度发生冲突,更不可能简单地用民法债权务关系来调整。我国目前正在进行信托法的起草工作,通过对大陆民法物权、债权制度进行符合英美信托本质的改造来完成我国信托的设计。公约无疑对我国借鉴英美基本信托法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旧有的《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均未对合同的效力与合同成立作严格的区分。这几部法律不仅未使用“合同生效”概念,在体系安排上也没有把合同效力作为独立一章。过去的做法是将合同效力制度的有关内容并入“合同订立”一章,并且也没有严格区分合同效力的不同形态。这些做法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多弊端。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各种英译本争奇斗艳,原文中众多双关人名的译法成了欣赏评论译本的一个重要指标。杨宪益夫妇的译本中以音译为主,辅以注释或者增译,以及有意识地意译,以独特的方式阐述了对原文人物的理解,值得我们探讨学习。  相似文献   

9.
有权占有是根据相关法律或者合同的规定而拥有占有的权利。有权占有必须具有合法的原因或根据。如果有权占有是基于合同而产生的,则有关占有的权利和违约责任等事项就应当首先依据合同来确定,只有在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情况下才适用《物权法》中关于占有制度的规定。因为有权占有除受到占有制度的保护外,还受到合同法等法律制度的保护。文章将试图对我国民法中的占有制度做全面的、辨证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缔约过失责任是对传统民法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它强化了合同当事人的义务和责任,增加了交易的安全性,在实践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根据我国《合同法》有关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对缔约过失责任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捐赠是一种特殊的赠与制度。在性质上,捐赠属于双方法律行为,应适用合同法的一般规定和特别法的规定;而捐助是一个特定化的概念,属于单方法律行为,应适用民法的一般规定和特别法的规定。我国《基金会管理条例》和《公益事业捐赠法》都使用了"捐赠"概念,但是《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有重大缺陷,即混淆了"捐赠"与"捐助"的区别,将二者作为同义语使用。另外,我国《合同法》没有规定纯正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即捐赠关系中的特定受益人不享有直接请求权,因而无法为受益人提供有力地法律保护。我国立法对捐赠制度的规范应形成一个整体性框架。  相似文献   

12.
善意取得与转让合同的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善意取得基础的转让合同,系无权处分,其效力依《合同法》第51条判断,在此应特别注意我国民法因不采纳物权行为理论而与德国民法的差异。善意取得构成后,所有权由受让人获得,转让合同已不可能被补正,故为无效,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债的关系依不当得利制度调整。善意取得不要求转让合同有效的构成要件,但转让合同具有《合同法》第52、54条所规定的无效或可撤销事由时,应从若干制度、原则的衔接配合出发,阻止善意取得的构成。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自1999年3月15日诞生以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部法律继承了我国以往合同及民事立法之优秀成果,大胆借鉴了英美及国际上关于合同立法的先进制度,将我国法制建设推向一个更高台阶,但在实际适用中仍存在一些不足,笔者就这些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前,辜鸿铭英译儒经的研究存在三个问题,即对辜鸿铭苦心孤诣之独特译法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因素的考察不够充分,对辜鸿铭儒经译本,特别是《中庸》译本的研究不足,对辜译儒经于中华文化在西方传播中的贡献估价不足。我们建议对辜鸿铭通过英译儒经传播中华文化的行动给予重视,但不急于给辜鸿铭及其所译儒经上纲定性,应切实加强对其译本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汉语用句子形式作主语的句子的俄译法》(载《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3期)一文,提出了汉语用句子形式作主语的句子俄译时可供参考和选用的十二种处理方法。但有不少汉语句,既可采用这一种译法,又可采用那一种译法,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种句子的翻译呢?本文试着对前六种主要译法(附带涉及后六种译法)提出一些材料,进行一些比较,供选择译法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试论旅游合同违约之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传统民法,精神损害赔偿只能囿于侵权责任,而不能作为一种违约责任的救济措施。本文通过对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扩张解释,认为在旅游合同这类特殊性质的合同违约中,可以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加强对受害方旅游者的保护。从而突破传统的债权责任体系,完善违约责任形式。  相似文献   

17.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并将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合同法》的通过对中国民事立法的完善和经济体制的顺利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它结束了我国“三足鼎立”的合同立法模式,提供了市场交易的统一规则。作为一部刚刚通过的法律文件,《合同法》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它的一些规定,尚不能说尽善尽美。本文拟就《合同法》的几个问题,结合我国已核准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商品房买卖司法解释》第2条认定的是违法合同的效力问题。受“重公权,轻私权”立法思想的影响,我国最初立法时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原则性地规定违反法律的合同无效。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尊重私权自治,随后通过立法完善和司法解释进行修正,逐步缩小了法律对合同的限制,最终形成《〈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14条所确定的“二分法”。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争议。《民法总则》第153条第1款不应理解为“二分法”的延续,而是为确定合同效力提供了一个具有弹性空间的目的保留条款。认定合同效力时,应当对强制性规定进行目的解释,充分发挥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按照不同情形进行具体认定。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合同法》中关于债的保全撤消权制度的建立 ,符合当代民法发展趋势 ,是我国民法体系的一项新制度 ,应当深入探讨这种撤消权的性质、适用范围、行使方式、期限及法律后果 ,以促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为"法学上之精灵"的无权处分制度是《合同法》颁布以来倍受争议的一项制度。如何完善我国的无权处分制度已成为民法学界所争论的的热门话题。通过对不同的物权变动模式下无权处分内涵及其效力的界定,并结合对我国《合同法》第51条规定的评析,认为无处分权人与第三人订立的合同应该是有效的,其处分行为效力待定。若经权利人追认或无处分权人在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处分行为有效,否则,该处分行为无效,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笔者又从体系化的角度协调了无权处分制度与善意取得制度的关系,并通过参照无权代理制度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无权处分制度。最后,笔者拟制出我国无权处分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