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
3.
4.
吕建中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发扬长征精神培育四有新人吕建中6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突破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最后到达抗日前线,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红军在长征中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穿峡谷,战激流,爬雪山... 相似文献
5.
论述高校应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党政工团各个方面应群策群力,各尽其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促使跨世纪人才健康成长,共育“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6.
陈淑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Z1):15-17
为了更有成效地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进"的工作,本文在论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总结了几年来在用邓小平理论培育武装"四有"新人方面的体会及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7.
张和平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人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既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又是精神文明的载体。大力培育“四有”新人是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困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8.
倪国玉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1-3
道德建设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存亡.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高等院校是人才的摇篮,它肩负着为民族、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因此,其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本文从辽宁工学院的全局着眼,较系统地阐述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较全面地论述了德育工作的任务、内容及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11.
陈少英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87,(4)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四有”新人,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何关系?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还是一棵树上结的果?本文试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文章结合高教工作实际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应落实到以满足人全面发展与成才的利益需要为出发点,以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大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3.
14.
吴直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众多内容中最核心的内容。毛泽东诗词名扬全球,誉载千秋,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她在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人民群众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培育“四有”新人,挫败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战略图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成为向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品位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学习研究、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2013年5月23日在北京举行了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摘要刊登大会发言和提交的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17.
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理想追求,更是我们共产党人一贯的政治主张和奋斗目标。延安时期,我们党在局部执政的情况下,领导军民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建设了一个党正军严、政通人和、风气纯正、繁荣和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民主主义和谐社会。和谐得人气,和谐出力量,和谐聚英才, 相似文献
18.
延安精神是延安整风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精神,是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它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体现了我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与人民共命运的优良作风和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9.
20.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抗日战争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与人民共命运的优良作风和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延安精神将为我们提供理想、路线、物质、精神和群众基础,延安精神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