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省芦溪县新泉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政工作,把民政所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了3个到位:一是机构到位.二是编制到位.乡镇机构改革后,乡民政所编制由原来的2人,增为现在的3人.三是经费到位。2003年,投入6000元,改善了民政所办公设施;2004年,又添置了微机、打印机,为民政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2.
一要保③乡镇民政所并有一名民政助理员、一名民政协理员从事民政工作。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的要求,一类乡镇可设置社会事务办公室,二、三类乡镇可设民政助理员。考虑到民政所工作量大,管理的民政经费较多,建议每个乡镇除保证有一名乡镇国编干部担任民政助理员专门从事民政工作外,还应保留一名以上事业编制民政协理员从事民政工作。对协理员属;临时人员已清退而又没有事业编制协理员的乡镇,除要有一名国编民政助理员从事民政工作外,还应从乡镇其他干部中确定一个兼任民政所的会计工作。二要保持民政业务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乡镇干…  相似文献   

3.
一个多年来捆扰着民政部门的问题——乡镇民政所的机构、编制和办公经费问题,今天终于在吉安地区得到妥善解决,我们不禁和吉安地区民政部门的同志一样为之欢欣鼓舞。吉安地区的这一做法,也为全省其他地市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带了个好头。在这里,我们要向吉安地区行署道一声:谢谢!民政工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具有其它工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进贤县民和镇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为指导思想,下大力气构建基层民政社会服务体系.一是加大民政所基础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将民政所办公经费列入镇财政预算中,保证年办公经费3万元,经费做到定期、按时、到位。每年投入700余元在镇政府旁边为镇民政所租用80余平方米的单独办公房,并安装了办公电话,配置了桌椅、沙发、材料橱、档案柜等办公设施,为群众提供方便。在镇政府车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保证民政工作用车,只要民政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于都县民政局十分重视配齐配强干部队伍。一是积极争取领导重视,保留民政工作机构。在2003年的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中,针对有的县(市)精简机构和人员、撤销乡镇民政所,设立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导致民政工作难落实的现状,他们及时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阐明乡镇民政所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由于我们理由充分、汇报具体,从而得  相似文献   

6.
第十次全国民政会议指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基层社会保障工作是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层民政工作必须强化。如何解决工作任务重与机构不稳定、民政经费不足的矛盾?波阳县芦田乡通过发展民政经济,促进了民政所机构的稳定、民政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功能的加强。民政所五次被地县民政部门评为先进单位。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7.
陈发平 《社会工作》2010,(19):30-30
乡镇民政所身处民政工作的第一线,是整个民政工作的前沿阵地,直接面对每个群众,传递着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民政工作涉及的社会面越来越宽,乡镇民政工作所担负的任务越来越重。而目前乡镇民政工作基础又十分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民政工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成立工作机构基层民政工作越来越多,靠兼做兼管是无法完成的,乡镇一级应该象财税、计生等部门一样设立一个专职的民政所或民政办公室,最起码应该有一个专职的国家干部担任民政助理员,否则广大民政对象有困难,到乡镇找谁解决都不知道。转干提拨重用现在乡镇民政工作人员中,除少数是国家干部外,相当一部分是工人,还有招聘的退伍军的和其他人员,他们希望能有转干的机会,因为按现行的干部使用机制,不是干部编制,就没有提拔重用的可能。配置交通工具绝大多数民政对象分布在基层农村或  相似文献   

9.
实事求是地说,1990年代以后困扰和制约乡镇基层民政事业发展的“瓶颈”是民政组织断档问题。这与蓬勃发展的我国民政事业很不相适应。民政工作的主体在基层,民政工作的对象在广大农村社区。重视解决乡镇民政组织问题已是非常迫切。(相关讨论见本刊今年第一期)作为灾害多发省和优抚大省的江西,在1980年代末就普遍建立了乡镇民政所(或办公室),聘请了一些“三不转”人员在乡镇工作,改变了农村乡镇只有一个民政助理员做民政工作的局面。进入1990年代以后,面对紧迫的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形势,江西省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乡镇民政所建立几年来的工作情况,掌握其工作人员的实际状况,做好今后乡镇民政机构的巩固、完善工作,4月上旬,江西省民政厅与省人事厅组成联合工作组,对宜春地区乡镇民政所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宜春地区乡镇民政所普遍建立于1992年底以前(91年以前叫民政办)。全区共有乡镇(场)民政所204个(建所率100%),工作人员499人,其中国家干部占52%,工人占18%,招聘人员占30%,民政所的建立,基本上缓解了基层民政工作任务重与力量不足的矛盾。几年来,乡镇民政所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大部分工作开展有声有色,不仅做到了统管民政工作,而且创办了民政经  相似文献   

11.
河南新蔡县宋岗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民政队伍建设,从乡机关国家公务员中选派2名党性强、文化高、威信好的同志到民政所挑大梁,为推进民政事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为使民政所在乡机构改革中有位置、有编制、有人员、有牌子,确保民政业务与机构改革不脱轨,他们先将民政所人员配齐、配精、配强。日前,经分管民政工作的乡领导提名,党委、政府领导先后两次讨论,广泛征求民政对象意见,挑选了两名思想素质好,年纪轻,开拓精神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文化素质高的原土地管理所所长易会成和党委办干部李中原,到乡民政所工作,将民政所原有的工作人…  相似文献   

12.
黄小春 《社会工作》2009,(13):10-11
新时期民政工作职能定位于保障民生、发展民主和服务社会三大方面。但是,基层落实这三项职能面临的困难不少,主要有: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当前民政队伍结构与新时期民政工作定位不相适应,尤其是基层民政所、"三院"工作人员少,年龄偏大,专业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民政工作职能定位于保障民生、发展民主和服务社会三大方面。但是,基层落实这三项职能面临的困难不少,主要有: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当前民政队伍结构与新时期民政工作定位不相适应,尤其是基层民政所、"三院"工作人员少,年龄偏大,专业水平偏低,功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民政系统在发展民政经济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民政工作是社会行政管理工作,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行政管理方面,若以发展民政经济为主,则偏离了工作的主体;另一种认为,民政经济是民政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之一,只有大力发展民政经济,才能为民政部门发挥稳定机制的作用提供必要的经济保证,还可构成新的社会生产力。笔者认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1980年代以后,民政部门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农村民政事业发展形势,比照乡镇财政所、水管所、林业站、经管站等所站建制,在部分乡镇政府设置了民政所。起初,乡镇民政所没有机构编制,一般由原有国家干部编制的民政助理员担任所长,另外再聘请1~2名工作人员。对聘用的工作人员,有的县市叫民政协理员,有的叫资料员,还有的地方将乡镇敬老院的工作人员(院长或会计)合并到民政所使用。乡镇民政所是改革开放催生的产物,是基层民政部门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对民政事业的发展与创造。它的出现,使“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民政宗旨在我国广大的农村社区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切实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然而,进入2000年代以后,随着乡镇机构改革和税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乡镇民政所面临着许多新的考验和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密切关注。本刊约请了有关方面的人士,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探求解决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2002,(4):59-60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时期民政工作的理论创新,加快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步伐,根据民政部《关于充分利用民政系统及社会科研力量加强民政理论研究的实施方案》(民发[2001]212号)的规定,首批民政理论研究课题指南已编制完成,现予发布,欢迎所有关心民政事业发展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积极申报课题,参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民政工作的与时俱进,从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的历史转变,是民政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总结的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民政工作的与时俱进,从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的历史转变,是民政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总结的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2010,(19):44-4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民政工作的与时俱进,从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的历史转变,是民政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总结的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年。在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的背景下,本刊以“现代民政发展方位”为主题,探讨在当今社会建设的语境下,现代民政工作的内涵、基本任务、发展方位,  相似文献   

20.
涂晓玲 《社会工作》2015,(6):116-121
快速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江西经济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如何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特别是提升民政对象的幸福感,乃是民政工作所面临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基本要求:一是转变民政发展理念;二是加强保障与救助功能;三是推进基层建设。从生态经济视角来看,要创新民政工作策略,就必须:创新民政发展布局;创新民政发展观念;创新民政工作方法;创新民政政策系统;创新民政决策机制;创新民政服务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