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奢侈品是介于奢侈品与普通消费品之间的产品和服务,它虽然价格不菲,但品位、品质超群,能够满足受情感价值驱动的消费心理需求。伴随消费者对新奢侈品消费的深层次需求,企业的传播策略也应有针对性地创新和升级。企业要在新奢侈品研发、生产、传播的整个过程中,把握每一个与消费者沟通的接触点,并通过各种传播路径,恰到好处地把品牌理念和奢侈意味传递到目标消费群体中,以便得到目标消费群体的认同,并为新奢侈品的蜂鸣传播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奢侈品牌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及对消费者心理特征的影响,提出了奢侈品牌翻译应注重的基本原则:以维护原品牌名声、保护其文化价值、满足奢侈品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实现奢侈品牌翻译之目的。同时,也为中国老字号品牌外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当下,中国奢侈品消费呈现消费心理注重炫耀性、消费年龄年轻化、消费内容低端化、消费人群结构多元等特点。消费者出于对意义的追寻和身份认同的消费动机,与商品通过媒介构建的符号价值达成共识,商品(资本)、媒介、消费者(受众)三者合流,共同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奢侈品消费神话。在媒介建构的消费神话中,人对消费品追求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虚拟的象征意义,占有后喋喋不休地呓语和狂欢,背后则是生活意义滑落和商品异化的悖论。对打破这种神话进行了必要的探讨:传媒社会道义的回归,意见领袖的批判责任,以及消费者的自我救赎等,也许后者是最主要且最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杨啸 《南方论刊》2011,(10):44-45,102
随着当前我国奢侈品消费人数的不断攀升及奢侈品消费金额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未富先奢的局面已经出现。我国奢侈品消费的群体性特征决定了我国奢侈品消费具有分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推动我国整体奢侈品消费的动力原因,并从符号性消费、从众性消费与人情消费角度对我国奢侈品消费快速增长做出探析,从而提出完善中国奢侈品消费之路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奢侈品消费需求旺盛,对经济的拉动潜力巨大,但是我国奢侈品经济却刚刚起步,尚未进入成熟阶段.我国是奢侈品消费大国,却非奢侈品生产制造大国,更非奢侈品出口大国.我国国民的消费观念也不成熟,未富先奢的超前消费、炫富消费等现象日益严重.如何平衡好奢侈品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与引导人们科学理性消费,是我国法律面临的新课题.必须对我国奢侈品经济的现有法律制度加以重新审视,明确奢侈品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建立和完善奢侈品经济的相关法律制度,为我国奢侈品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消费者行为心理角度,利用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地理标志农产品"地域"属性支付意愿的心理因素和外部产品线索等构建的分析框架,实证研究了影响我国消费者地理标志农产品"地域"属性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因子分析和二元Logit模型进行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消费者的情感偏好和对地理标志产品的认知状况对"地域"属性支付意愿为正,消费者心理倾向和风险偏好等心理压力因素影响消费者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地域"属性的支付,符号为负,统计上均显著。产品外部线索、城乡差别、地理区位等因素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地域"属性的支付意愿统计上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品牌忠诚度的构成及其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品牌忠诚是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感情、形成偏好的行为。品牌忠诚由行为忠诚与情感忠诚两部分构成,可从品牌认知、消费者价值判断、消费者满意、消费习惯、购买习惯和向它人推荐等方面进行测量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刘博 《兰州学刊》2013,(2):192-195
在转喻认知模型的理论指导下,对上海手语中基本词汇的造词理据进行归纳,提出了六种较为典型的认知框架.观察到上海手语造词过程中的普遍趋势是用具体形象指称抽象概念、用动态性质指称静态事物、用显著的局部特征指称整体.这同时也反映了聋人的认知客观世界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归纳悖论研究是当代逻辑哲学、科学哲学、形式知识论等领域的核心话题之一.归纳悖论的两次研究高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也存在许多不足.通过回归归纳悖论的源发语境,分析和澄清其涵义及真实“悖境”,梳理解悖的历史脉络,可以表明归纳悖论的研究应该且正在实现认知转向.同时,这种认知转向对构建合理的信念接受理论、解决葛梯尔问题等知识论疑难、构建新的动态认知逻辑分支,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品牌联合通常指两个品牌进行产品服务的合作从而产生联合品牌并获取溢出效应的营销策略.联合品牌的溢出效应源于消费者评价,而影响消费者评价的两大前置因素是合作品牌评价和品牌匹配性.以,TESIRO通灵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奢侈品品牌联合具有正面的联合主效应,两大前置因素对品牌联合均有显著影响,但品牌联合匹配性的作用更大,而奢侈品的品牌联合中消费者经验对联合品牌评价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消费者响应的视角,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西方学者和我国学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消费者认知、与消费者响应关系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响应的影响等研究进行梳理,并简要分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在未来研究所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赵迪 《南方论刊》2008,(7):40-41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全球化的实现,中国社会整体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各种国际顶尖奢侈品牌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人们对奢侈品消费的关注也越加明显。奢侈品消费不仅仅是一种消费方式,也被视为一种符号的象征、一种沟通方式,它有针对消费者周围集体和周围世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藏族消费者为研究对象,从情结的角度入手,分析民族情结对藏族消费者异质性品牌选择的影响,发现民族文化认知、民族认同倾向显著影响藏族消费者异质性品牌选择,而民族心理反应、恋乡情结对藏族消费者异质性品牌选择的影响较弱。民族文化认知、民族认同倾向、民族心理反应显著影响本民族产品的品牌态度,而恋乡情结对本民族产品品牌态度影响较弱。另外,本民族产品的品牌态度在民族文化认知、民族认同倾向、民族心理反应对异质性品牌选择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少数民族消费者异质性品牌选择的研究思路,并为少数民族消费群体品牌选择行为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性贡献,也为少数民族品牌企业提供实践性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蕾  王锋 《兰州学刊》2010,(8):40-42,77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已经成为政府、企业与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许多研究机构与企业开发了不同领域的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但是,如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有效实施,目前尚缺乏清晰的分析框架与研究。文章基于文献法,从可追溯系统技术创新特征出发,分析与归纳大量文献,提出可追溯系统有效实施的分析框架。研究表明,该分析框架可以总结为5个要点"功能—结构—行为—绩效—监管",有助于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实施的长效机制,加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提升政府与企业的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5.
消费行为是消费者决策心理活动的表象,消费者的心理变化构成了消费者日益复杂多变的消费行为。从认知视角分析消费者的决策行为和过程是目前消费者决策问题研究的一个热点,在总结前人关于认知和消费者决策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从消费者认知决策的过程出发,研究整个过程的动作量,提出消费者认知决策模型,并对决策过程中影响动作量的因素进行探究,研究消费者决策认知的前因、过程及结果。在此基础上,以3G手机消费为例,对模型的使用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朱鸿  王远怀  郑达 《兰州学刊》2012,(7):144-150
传统的价值创造模式把消费者排除在价值链之外,从而无法取悦当今知识全面、信息丰富的消费者。只有把消费者当成价值创造的伙伴,与消费者共同创造价值,企业才能树立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文章以Prahalad和Ramaswamy的DART模型为研究框架,对8位国有银行的理财产品经理进行了深度访问,利用定性研究方法进行提炼与概括,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与客户通过客户活动、信息共享等方式与客户共同创造价值。客户购买产品不仅仅是为了财务需求,还有社交和尊重的需求。同时,企业和客户的相互学习也给双方创造了核心的竞争优势或优质的消费体验。  相似文献   

17.
不确定性经济业务与会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会计的发展是减少"不确定性"问题为视点,对国际已纳入会计报表的不确定性最强的经济业务(或有事项和衍生金融工具)的相关会计问题进行归纳与评价,希冀对我国当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提供具有价值的"不确定性"新视角理论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消费者支付意愿可以获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状况,对提高食品安全的供给效率、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与食品安全供给水平相比,我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支付意愿处于较低水平,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支付意愿是促进我国食品安全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消费者的性别、受教育程度、收入以及价格特征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主观认知与评价等因素,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支付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加强政府监管、增加食品安全信息供给是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支付意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消费者研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国市场形态发展阶段特征,运用普赖斯"文献增长四阶段"理论和关键词词频统计与聚类方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者研究发展脉络和理论架构。研究结果显示,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消费者研究发展总体可以划分为:萌芽期(1979-1992)、成长I期(1993-2001)和成长II期(2002-2009)三个阶段;当前消费者研究理论架构由六大分支研究领域构成:消费者行为研究、消费者心理研究、消费者权益保护及其相关研究、消费经济理论研究、基于消费者的营销理论和策略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消费者研究,围绕上述分支展开的相关研究构成了我国消费者研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学界对于贫困认定视角出现了由“客观”而定到“主观”自定的拓展,对贫困内涵的认知历经了由单维的收入贫困到多维的福利贫困的变迁,这两种趋势的重叠造就了主观贫困概念的出现.仔细梳理其概念、理论以及相关学者研究成果发现:以主观贫困线和主观福利贫困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主观贫困研究框架重塑了人们对贫困传统的认知,这种框架不仅具有工具性价值,而且本身也具备内在性价值.主观贫困研究对于新时期中国反贫困政策具有深刻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