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拟从陈与义的《牡丹》诗入手,着重从时代氛围、个人情怀、意象内涵三方面浅析此诗传达出来的深沉感人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2.
黄仲则是乾嘉诗坛上有名的诗人,他接受李商隐诗艺所形成的感伤诗美在盛世繁响中特立独行,在诗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相似文献   

3.
林亦农 《理论界》2009,(5):152-154
<红楼梦>的美主要是大观园孕育的.大观园是众多美丽女性和男性主人公贾宝玉的主要活动舞台,这里显示了封建末世的年轻一代在黑暗与光明交替之际对理想的追求光辉.大观园内的理想世界无时不在承受着园外一切肮脏力量的冲击,<红楼梦>生动地描绘了这一理想世界的产生、发展和幻灭,揭示了它无比丰富深刻的理想美和悲剧美.始自理想美,终于悲剧美,是大观园的美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西周中期以前,周礼走向成熟,特定的礼仪文化使时人对君王的谏、戒、刺被隐蔽在一片颂美之词中,即以颂美之词讽谏君王,把讽谏之意隐于颂美言辞中。这种献诗礼俗是由周代礼教制度所决定的,是周礼在文化上打下的烙印。"以美为谏"现象贯穿于《诗三百》,而犹以《雅》诗表现得最为突出。毛诗和三家诗在诗义阐释上"美"与"刺"的不同,实际是以不同视角对"以美为谏"献诗传统加以观照的结果,二者殊途同归、相得益彰。"风雅正变说"与"以美为谏"献诗传统有关。"以美为谏"献诗传统决定了《诗经》温柔敦厚的特质,对后世诗歌创作亦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雪国》是川端康成最为成功的作品 ,它标志着川端康成的创作已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川端康成的作品始终笼罩着一种感伤与悲哀的情调 ,把悲与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川端康成认为人的存在是一种徒劳 ,他一方面追求人性的美 ,一方面又对其失去信心。因而他不可能让《雪国》中的驹子得到她所向往的幸福生活。可以说 ,《雪国》中的驹子的悲剧是有其必然性的 ,体现了日本文学的传统特点 :余情美  相似文献   

6.
女性的诗歌创作,多论述自己的人生经历,青楼女子尤为如此,她们多在诗歌中慨叹自己的悲剧命运。本文所论述的宋代诗人温琬,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青楼女性,她所呈现给后人的是体现她的人格魅力和文化素养,具有人格美、意境美和悲剧美的意蕴的诗歌。  相似文献   

7.
"红颜薄命"是个古老的文学母题,通过在文学作品中的不断演进,逐渐成为一种叙事模式得以固定,并在现代作家的作品中完成了它作为现代叙事的转换。这一叙事在张恨水的小说中频频出现并展现出独特的美学特色。本文试从悲剧意识、诗美意境、怀旧情结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探究"红颜薄命"叙事的经典魅力。  相似文献   

8.
一 悲剧价值的确立与追求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儒道并重,儒家有诗教传统,重艺术的伦理价值,孔子曰:诗可以“兴”“观”、“群”“怨”;老庄的道家追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无为”之美,他们都强调美与真、善的合谐美。叙事文学的悲剧也表现出“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大团圆”结局。古代有悲剧存在,但不把悲剧作为一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4,(7):248-251
教育伦理价值以教育之"善"的实现为目标。从教育所求之"真"到教育伦理所求之"善",需要以教育伦理之"美"为途径。其中,人性之美是教育伦理价值的逻辑起点,育人之美是教育伦理价值的艺术呈现,认同之美是教育伦理价值的目标体现。教育伦理的意义在于,可以促使教育伦理的情感完善,培育教育伦理的个性特征,形成教育伦理的行为动力。  相似文献   

10.
盛唐山水诗人的美在自美、物皆自得的诗美观,最充分地突出了自然物象自身美的客观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体现了自然中心的生态价值观,表现出一种超越社会伦理意义的审美德性。这种以自然目的为目的的山水精神,以生态本位为基础的纯粹意义上的审美创造,最易于接受到山水外物所给予的真谛暗示,亦便于完成参透本体的感性超越,他们的人生态度即在禅悟的过程中融入山水而变成了"自然景色",其作品呈现出形意和谐、意象平衡的诗美形态,形成了盛唐山水诗美的生态本位特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 ,诗美是一种诗的主体的自由美。尽管关于诗的自由美的表述 ,西方现代诗学的纯美概念与中国古代诗学的逸美概念多有差异 ,但作为异中之同 ,二者都主张 ,诗的自由美必须通过主体的不断超越 (超物、超世、超我 )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文章考释了李白饮酒诗中郁金、琥珀、叵罗、胡姬等西域元素,认为李白以激赏与迷狂的态度接受西域风物,并在饮酒诗中洋溢着自然舒张的人性之美和浪漫放达的风情之美,畅快地表达着其强烈的西域情结。  相似文献   

13.
美刺、正变是《毛诗》说的重要内容,魏源认为《毛诗》美刺与正变之说,对正确理解《诗经》危害极大,必须予以批评。但魏源并不否定美刺说与正变说本身,他所反对的只是《毛诗》的篇篇皆有美刺、以美刺为《诗》本义的美刺说,及其以正与非正言正变的正变说。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文学是"以善为美"的特殊文学门类,但是倘若认真加以考察就会发现,与此同时,"恶"也普遍存在于儿童文学作品中,大致可分为以下三大类:恶人、恶物、恶势力;恶的环境与处境;恶的人性."恶"在儿童文学中的作用也体现为三个方面:使作品更刺激、更具张力、更有吸引力;批判社会,以期改良;丰富人性,巩固人性.与成人文学相比较,儿童文学写"恶"自有其特殊性所在,主要表现为:其基本审美取向、指导思想是"以善为美"的,而其表现形式则多变形、简省、游戏化.  相似文献   

15.
李军 《学术论坛》2001,(4):99-102
李贺是个有着为国建功立业远大志向抱负的天才诗人,却应举遭阻、仕途受挫,使得其报国无门、有才不得施展,再加上体弱多病,使其备受磨难打击,从而形成其自觉的悲剧意识、强烈的悲剧精神、凄惨的悲剧命运,以及由此表现为其诗歌特有的愁苦悲凄、哀激孤愤的浓郁悲剧美.文章从成因、渊源、表现三个方面,对李贺诗歌的悲剧美作了具体的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不赞成散文诗是“诗的本质”、“散文的形式” ,也不赞成先诗后文之说 ,而认为是诗与文一体化的融合 ,因而同时具有诗美和散文美。从局部的美的语言不能认识散文诗。散文诗的整体美包括内容与形式的契合和形式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诗的"散文美"理论是艾青美学思想的核心.它代表并凝聚着诗人一以贯之、毕生追求的诗学理想,也是他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创造性贡献.诗和散文是文学家族的两姊妹.诗歌引入散文的自由活脱,清淡自然,不拘成法,构成一道独特的诗学景观--散文美.艾青倡导诗的散文美,意在使诗从矫揉造作、华而不实做派中走出来,走向诗句的口语化,形式的自由化,意境的整体化,走向一种流转如弹丸的圆润之美.  相似文献   

18.
姚娟  张志敏 《船山学刊》2008,(4):117-119
孔子与《诗》之间关系复杂。传世文献中的诗论,构建了孔子的政治品格,出土文献《孔子诗论》蕴含的道德美、理想美、情感美,却展现出孔子的审美心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剖析德莱塞的人生经历,及以珍妮为代表的贫民阶级和以布兰德、莱斯特为代表的有产阶级的社会生活的悬殊性,及四个男人左右下珍妮的悲剧,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中金钱支配下美国社会的阴暗面.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索,并把这种思索推向深入、推向现代.  相似文献   

20.
潘仁炎  吴振华 《江淮论坛》2010,(1):145-147,171
陶翰是盛唐时期典型的“诗笔双美”的作家,其诗序具有典型的“盛唐气象”。本文梳理陶翰诗序的基本类型,认为陶翰诗序具有诗的特征,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其诗序以独特面貌表现了盛唐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