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蒙古族服饰是蒙古族人民生活习俗、审美情趣、宗教观念和文化心态的沉淀。本文通过服饰这一面小小的镜子简要分析了蒙古族人民社会生活的部分特征。  相似文献   

2.
乌珠穆沁部落是蒙古民族的古老部落之一,在长期迁徙和历史演变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体系,在服饰色彩搭配上显示出游牧民族独有的色彩审美。蒙古袍是蒙古族传统服饰中的主体,它的配色反映出蒙古族坦荡率直、热情果断、是非分明的民族性格。乌珠穆沁部落是众多蒙古族部落中最善于运用色彩装饰的部落之一,本文从服饰色彩审美角度分析乌珠穆沁传统蒙古袍的色彩搭配、面料选用、装饰形式,使传统蒙古袍的审美上升到色彩审美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浅谈蒙古人服饰的装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意在服饰上妆扮自己,是各民族共有的审美习俗,而少数民族尤其重视这一点,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蒙古族也不例外。本文试从蒙古族服饰的装饰切入,对蒙古人服饰的装饰、带子的装饰、配饰和靴子的装饰,进行探索和分析,以求引起更多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服饰是游牧文明的标志性符号,蕴含着厚重的生态文化意涵,成为几千年游牧文明的实践成果和经验积累的文化遗产。重复审美意识是分析游牧文明的独特视角,文章通过蒙古族服饰的图案、色彩、形制的重复表现形式,探寻蒙古族服饰背后所隐含的生态文化内涵和逻辑结构,认为重复审美意识是蒙古族服饰传承发展、经久不息的源泉动力。当今时代,深入发掘游牧文明的生态内涵和游牧民族的审美心理,构建生态保护与生态文化共生反哺的理念,才能推进草原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服饰是中国少数民族社会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人曾于 13世纪建立过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作为这一时期社会生活史重要组成部分的蒙古人服饰 ,其发展和变化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罟罟冠”是蒙元时期蒙古人服饰的典型代表 ,成为贵妇们的普通帽冠。罟罟冠的形制随地区不同而异 ,也随贫富不同而有别。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元代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元代传世画像、元代墓室壁画、石窟壁画和元代出土实物资料等,探讨了元代蒙古族中最为流行的直领齐腰汉式半臂、高丽式半臂、独具特色的交领右衽袍长过膝的蒙古式半臂的特点进行分析,另外还说明其服饰对明清服饰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元代宫廷服饰制度在蒙古国时期尚处于萌芽状态,还未形成一制度化产物而出台。入主中原后,蒙古统治者应社会历史现实,吸纳儒臣的治政谏导,基于深层的统治需要,促成了服饰制度体系的建立。而其进程较缓,则与蒙古皇帝不甚追捧繁缛严苛的宫廷仪礼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蒙古国诺音乌拉M6号匈奴贵族墓出土的服饰为主,参考内蒙古、新疆出土的服饰,结合汉画像砖等相关图像、造像资料,以及相关的文献记载,对两套匈奴服饰的视觉形态进行一次复原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宝力高教授所著《宗教》一书,系“十五”国家重点图书,于2003年10月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共75万字,分上下两册。上册是蒙古萨满教部分,内容主要是蒙古萨满教的起源、沿革、职能、神灵系统、祭祀风俗、萨满服饰、法器、行为和萨满教文学。另外,蒙古民族在历史上曾经信奉和接触过的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犹太教、摩尼教以及成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蒙古族的藏化现象,值得关注。由历史文献出发,检视元代乃至现代青海蒙古族军事、政治、经济与宗教势力的消长;以人类学理论的同化概念,辅以作者田野调查成果,探讨青海河南蒙古族的语言、宗教、服饰、饮食与婚姻家庭形式等现象,回馈比对西方对中国境內汉化的论述,可看出在自然生态环境、人文条件与政治社会因素交互的作用下,族群间接触的结果,突显着弱势少数民族求取生存策略的考量。  相似文献   

11.
服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一种表意系统,是一种符号化的语言。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沟通、传递、交流讯息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想要通过服装语言去清晰明白、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表达意向,那么从语言学的角度去研究服装语言与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这种特殊形式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论张万福的道教服饰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唐代服饰文化总体倾向的影响,以张万福为代表的道教学者开始注意到服装的审美特点,从以前对道服的纯粹宗教性规定,转向对服装本身之美及所蕴含的伦理美学思想的研究,并利用服装艺术的特点对道徒进行审美教育,表现出有道教特色的服饰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论述彝族先民(古羌人)各部落群体服饰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彝族服饰的因素,认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经济状况等因素是影响彝族服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服装面料外观再设计现状的思考与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服装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向,服装设计已不再局限于款式和色彩上的变化,面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处理显得越来越突出。服装面料外观再设计以视觉创新和工艺特殊为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5.
材料是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服装潮流、风格、款式、色彩的创新,都离不开对材料的选择和把握。而对服装材料的挖掘与再设计,则为服装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视点。本文通过分析面料再造设计的处理方法及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详实地探讨面料再造艺术。  相似文献   

16.
Cosplay是动漫文化的附属文化,这种流行文化样式逐渐为全球范围内的众多年青人所喜爱。Cosplay服装的造型设计与动漫游戏服装、现实服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分析了Cosplay服装造型设计的内涵,对Cosplay服装造型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解构法、强调法、整体概括法、变更法四种造型设计方法,研究成果有助于开拓设计者的思路,有效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为Cosplay服装设计和制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华夏文化中有关服饰的独创性传统,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历史时期的服饰外形、设计理念、社会功能等进行分析论证。研究认为,中国人将服饰文化归源于黄帝,这是中华民族重祖法古的文化特色;中国历代都有《舆服制》《车服志》等法律规章来规范社会不同人群的衣着,等级管理制度注重突出社会价值,服饰代表身份地位是中国衣冠之治的传统;中国服饰文化的特色是承载着沉重的政治包袱,服饰是国家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服装穿戴进行社会管理,维护等级秩序是衣冠之治的内容;古代帝王的衣着要处处表现信奉的伦理教化,官员们用冠服表达职业理念和道德崇尚,衣衫在质料、色彩、款式、花纹等方面赋以天道、伦理、身份地位、品行情操等诸多涵义,服此服而思其理是衣冠之治的道德教化功能;孙中山创制的中山装注重卫生、方便、经济等理念,结束了传统的衣冠之治观念,应该成为汉服运动中关注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18.
彝族服饰异彩纷呈,丰富多彩,地域差异性较大,但从历史来看,一些古老的服饰传统还是传承下来。彝族服饰变迁因素最主要的还是对生态环境的调适和文化接触的结果。而服饰传统传承因素除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之外,重要的还有彝族文化价值观的相对稳定性,二者促成彝族服饰主要的文化要素传承了下来。  相似文献   

19.
投资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河南省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在对投资环境进行界定、对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选取河南省六个城市的部分企业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揭示其在政策法制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配套服务环境、人文环境和外商投诉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河南省投资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面对少数民族服饰的变化,呼吁建立活性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保护机制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实现多元服饰文化共存,保持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艺术的生命力和云南旅游大省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