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明不可或缺.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政治文明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提供法治保障的作用.当前,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应着重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培育并提高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等.  相似文献   

2.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本文阐述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意义及时代性和紧迫性,并就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以彰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大理论成果。政治文明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和谐,而和谐社会的创建和维系离不开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过程。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国情现实,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价值意义的视角看待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两者是互为价值形态的。其中,政治文明是和谐社会的价值核心构成,和谐社会在政治文明建设中起着政治定位与定向作用。注重政治文明建设,落脚于民生、民权与和谐社会构建,是政治文明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独有的价值表现形式。坚持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统一,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主法治,坚持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环节。新的时代背景对政治文明的目标、道路以及发展前景赋予了新的内涵。政治文明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政治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政治文明研究将从思辨的宏观层面转到微观和中观层面。  相似文献   

7.
转型时期党外知识分子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党外知识分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促进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和正义的守护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经历了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三个文明一起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演进过程。五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既不可分割又各有自己的特定领域和特殊规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建设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明包括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原则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是制度建设。环境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执政党一项越来越重要的工作,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该文阐述了环境保护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环境保护与人民当家作主,环境保护与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及建设文明社会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们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社会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有力的支撑,同时,更需要政治合法性这个有力基石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11.
拉丁美洲文明的形成和拉丁美洲的现代化进程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当不同文明的融合进程比较顺利的时候,也是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较为顺利的时候,表现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反之,当文明的融合不顺利和困难的时候,也是其现代化进程发生困难的时期,表现为社会冲突、经济停滞和政治局势的动荡。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生态文明观内涵,从教育变革、高校德育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分析了高校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必要性,揭示了高校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必然联系,指出了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高校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明是指人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两者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政治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和谐社会是政治文明发展深化的坚强后盾。它们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布局。  相似文献   

14.
科学和谐与文明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是现代社会的依托基础与文化核心,要构建现代化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促进文明系统的和谐发展。鉴于当今社会是高度知识化的社会形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实现文明和谐发展需要全面依靠和充分发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整体力量,实施以科学和谐发展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发展的知识带动战略。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之后,我们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取到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经济发展方面,持续创造着世界经济奇迹。但是,我们已经开始明显地感觉到生态环境对三个文明建设的制约,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健康和谐的社会生活,就无法构建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把生态文明放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同一序列,已经是大势所趋。"四个文明"缺一不可,只有"四个文明"建设好了,才能平稳地支撑起和谐社会的大厦。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术界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作为一个综合概念,具有丰富的内容。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四位一体、协调推进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文明的高度夯实社会和谐的自然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呼唤着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在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重视生态文明,确立生态和谐的理念,以生态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建设人与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设和谐校园的构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建设“和谐校园”对社会和高校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和谐校园应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表现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和健康发展。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不断深化提高的重要体现。当代世界动荡中的民族和军事冲突,隐含着深刻的宗教背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和认真吸取世界各国处理宗教问题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方针。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工程。  相似文献   

20.
社会和谐与人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个向度。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等四维坐标构成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全息立体系统。要通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以及社会文明的全方位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达到社会和谐与人的和谐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