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第二册第260页(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5版)说:“张角预定甲子岁(公元一八四年,汉灵帝中平元年)三月五日(甲子日),京内外同时起义,事前发出动员起义的口号,说:‘苍天(汉)已死,黄天(张角自谓)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里有两处错误:  相似文献   

2.
一、9世纪中回鹘西迁以前西部回鹘居住新疆的历史 “维吾尔”(Uyqhur)一词初为回纥人的自称,其意为“联合”或“协助”①,后来汉人音译为回纥或回鹘。汉文史书中的同音异译较早,《魏书》最早提出了“袁纥”(意为十姓回纥);《隋书》写作“韦纥”、“乌护”或“乌纥”;新、旧《唐书》则写作“回纥”、“回鹘”。唐贞元四年(778年)以后,历经五代及宋、辽、金等朝代,都一直称为“回鹘”;元明两代写法较多,主要有“畏吾”、“畏兀”、“畏兀儿”等。至于民族文字,最早的突厥文碑铭,如8至9世纪中所立的记东突厥汗国的《暾欲谷碑》、《阙特勒碑》、《突厥毗伽可汗碑》和回纥汗国的《英武威远毗伽可汗碑》中,常有“乌护”或“回纥”与“乌护”并举之处。由于地域的不同和方言的差别,天山一带称乌护,阿尔泰山一带称乌纥,漠  相似文献   

3.
无数历史事实和文物都已充分证明,古代新疆地区不但在政治上、军事上和祖国内地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即在当地居民的经济生活与文化交流上,也和内地汉族来往频繁,紧密相联。 维吾尔族今天是我国新疆地区的主体民族,这个情况是从五代至宋时开始的,当时在汉文的史书中写作“回鹘”。据《新唐书·回鹘传》记载,它是从公元788年(唐末贞元四年)在当时蒙古鄂尔浑河流域的首府(黑虎城)给唐朝中央政府的文书中由原来叫做“回纥”自行改称的。唐末,回鹘人因其统治者在蒙古草原上建立的游牧封建政权崩  相似文献   

4.
《回纥史》与维吾尔族源问题高自厚我与内蒙古大学林干教授合写的《回纥史》,历经数年之后,终于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与林先生在第二次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联合发言《关于回鹘西迁若干问题的辨正》(后刊于《民族研究》)1992年5期),正是《回纥史》第二...  相似文献   

5.
人民出版社前不久出版的《中国通史》,前四册是根据范文澜同志的遗著《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二、三编重印的。这是一部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通史著作。这部著作材料取舍谨慎,叙事条理分明,文字通俗流畅,观点准确鲜明,基本上做到了马克思主义观点和历史材料的统一,正如范文澜同志自己说的,是一部“尝试着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方法写的历史。”①我们可以补充说一句:尝试的结果是成功的。因此它受到专业史学工作者和业余史学爱好者的普遍欢迎,在史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可惜的是,它的修订本只出版到第三编  相似文献   

6.
人民出版社前不久出版的《中国通史》,前四册是根据范文澜同志的遗著《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二、三编重印的。这是一部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通史著作。这部著作材料取舍谨慎,叙事条理分明,文字通俗流畅,观点准确鲜明,基本上做到了马克思主义观点和历史材料的统一,正如范文澜同志自己说的,是一部“尝试着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方法写的历史。”我们可以补充说一句:尝试的结果是成功的。因此它受到专业史学工作者和业余史学爱好者的普遍欢迎,在史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可惜的是,它的修订本只出版到第三编  相似文献   

7.
张祜生年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祜乃中晚唐之际的著名诗人,但两《唐书》未为其立传,诸家笔记亦无提供可确定其生年的资料,研究者只能据其诗作推断其生年。至今,其生年盖有三说:一、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云生于唐德宗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然未云何据;二、谭优学先生《张祜行年考》(见其《唐诗人行年考》一书)否定闻说,提出当生于德宗建中三年(公元七八二年);二、卞岐同志《张祜生年考辨》(见《徐州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一年第四期)则认为应生于贞元十八年(公元八○二年)。对上述三说,学术界至今尚  相似文献   

8.
《中国通史》第五册在叙述战功卓著的合州守将王坚的事迹时,说他“一二五二年,曾出兵打败蒙古军,收复兴元”.(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通史组编,第424,425页)最近再版的《钓鱼城史实考察》也说;“1252年(宋淳祐十二年)王坚并收复了兴元”.(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编,第16页)在张森楷编修的民国《合川县志》里,也有类似的记载:“王坚,□□人,淳祐十二年,以武功大夫收复兴元有功,转遥郡团练使.”(卷33《名宦志》)联系当时历史实际来考察,这种说法是很值得怀疑的.  相似文献   

9.
明代耕地面积析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传统的说法和疑问范文澜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1951年版)说:“据洪武二十六年,户部统计,全国土田总数八百五十万七千六百二十三顷,……弘治十五年,全国土田总数四百二十二万八千五十八顷。一百年间,田减一半,户损七百,充分说明土地兼并人口流亡及投靠权门的盛行。”(第768页) 伍丹戈先生编著《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1959年版)说:“……在整个清代,全国的垦地面积仍是赶不上明洪武二十六年的数额,直到嘉庆十七年还只有731,3309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通史》第五册,是一本叙述宋代历史的著作,但在史料的鉴别和运用方面,存在一些疏忽,我曾撰文论述过。近来重读《通史》,觉得还有些不妥之处,草此短文,以供商榷。 一、关于李纲任亲征行营使问题 《中国通史》第五册(以后简称《通史》)227—228页:  相似文献   

11.
日本真人元开所著《唐大和上东征传》,是现存的最完整的鉴真大师传记,也是一件珍贵的文学作品.《唐大和上东征传》是中日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结晶,它标志着中日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源远流长.(一)《唐大和上东征传》的作者真人元开,就是淡海三船.淡海三船诞生于公元七二二年(日本元正天皇养老六年,唐玄宗开元十年),逝世于公元七八五年(日本桓武延历四年,唐德宗贞元元年),享年六十四岁.  相似文献   

12.
《中国通史简编》(以下简称《简编》)是由著名史学家范文澜任主编,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集体编写的一部系统的、完整的中国通史著作。它是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通史巨著。《简编》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国家几千年的历史有了发言权,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已经走向成长阶段。《简编》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从1941年5月在延安出版上册,到今天已经历了半个世纪。回顾它的修成过程,总结其历史经验,对于当今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对于开展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研究都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13.
一、回鹘族的由来、成长及其发展回鹘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谓。最早见于《隋书》记载:初为韦纥,后来称袁纥,乌纥。唐初为回纥,后改称为“回鹘”。元、明时期为畏兀儿、清时为回回。据载:回纥出自高车族,高车与敕勒为同族,敕勒出自丁零族。(参阅《北史》高车传)南北朝时敕勒族有六个部落,其中有一个为袁纥氏,所以曾称“袁纥”。唐宪宗元和4年(公元809年),回纥首领“蔼道曷里录设弭施合昆迦可汗”遣使来唐。因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年间,唐政府曾借回纥兵平定“安史之乱”。回纥兵在此次战争中表现非常勇敢,尤其善于骑射,疾驰如飞,连战连捷,百战百胜,故这次来请唐帝国允许改称回鹘。取义为“回旋轻捷如鹘”。(鹘音胡,鸟名,羽毛甚美,首尾皆尖,善飞,春去秋来)据载:最初  相似文献   

14.
《师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韩愈写的一篇论教育的专文。关于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现今全国各地编印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大都说它写于唐宪宗元和初年(公元807年左右),另一种是《韩昌黎集》(商务印书馆一九五七年重版)和《韩愈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0年版)等书则以《师说》是韩愈写给儒生李蟠的,李蟠为贞元十九年的进士,而判定它写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803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学史》已经出过多种版本了。今年又出版了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以下简称为《简编》)。这不是唐弢主编的三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以下简称为“三卷本”)简单的删改与浓缩,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提高、新的发展,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6.
本人在学习、参考人民教育版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的过程中,对于部分文言课文内容的理解,产生了一些与该书的提示不尽相同的想法.今胪列三则,略抒管见.1、《爱莲说》的复杂意蕴.此文的写作时间,《教师教学用书》在“有关资料”栏中三次述及.第223页引张一民文,主张是周氏于熙宁初年(公元1068年)擢为南康郡守时写下的;第221页“作者简介”条也说是他在南康郡任职时写的.而第222页引梁杞林文,则认为作于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  相似文献   

17.
韦应物是盛唐、中唐之间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生年,学术界有比较一致的看法,即认为他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七三七年);关于他的卒年,现代学者均属推测,并不能确指。孙望师在《蜗叟杂稿·韦应物事迹考述》中说:“应物罢守苏州后,除曾写过两三首诗以外,就再没有看到他有其他的诗,大约此后不久也许是贞元九年(公元七九三年)左右,就死在苏州了。”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韦应物系年考证》中说:“我们可以大致推测;韦应物大约在贞元七、八年间(公元七九一至七九二年)卒于苏州,此时已罢苏州刺史任,其年岁为五十五、六岁。”周夷在《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卒年问题》中说:“韦应物罢守后不久即死去,他的卒年当在德宗贞元六年(公元七九○年)左右。”本文从孙先生之说。  相似文献   

18.
我们曾经对有关武则天评价的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过一点粗浅的意见,供给史学界参考。这里拟再就武则天执政时期的国力——主要是边防能力的问题,提出个人的管见。 一 有唐一代,在周边的少数民族中,势力强大到足以与唐王朝相抗衡者,主要是突厥、吐蕃、回纥(唐德宗以后改称回鹘)与南诏。(见《新唐书》卷215上《突厥传上》) 从唐朝前期看,在这四个民族中,能够和唐王朝抗衡的力量,又只有突厥和吐蕃。因为  相似文献   

19.
现行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辞书、年表、大专院校中国古代史教材及中学历史教科书,都认为后唐亡于公元936年,后汉亡于公元950年。这两个年代,在中国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方面均有误差。《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载:(后)唐清泰三年“闰(十一)月己卯,帝遣马军都指挥使宋审?..  相似文献   

20.
王羲之的生卒年,历来众说纷纭,就我所见,至今已有五说。一说是公元321—379年。此说源出羊欣《笔阵图》:王右军年三十三书《兰亭序》。清学者钱大昕根据此说,在他的《疑年录》中载:“王逸少,五十九,生大兴四年辛巳,卒太元四年己卯。”大兴四年为公元321年,太元四年为公元379年。今人史学家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采用此说。新编《辞海》也用此说。二说是公元303—361年。此说源于唐张怀瓘《书断》。《书断》载:“王羲之……升平五年卒,年五十九。”升平五年为公元361年,逆推生于太安二年,即公元303年。宋代学者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