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鸿志  陈凡 《学术交流》2007,(8):176-179
技术与技术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技术的发明、传播和应用与各种生产劳动密不可分,二者具有内在统一性;而技术传播与对技术的掌握又离不开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教育途径,从而使技术教育成为可能。技术进步不断提升现代教育的技术基础,改变着现代教育的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方式和管理体制。技术在推动技术教育发展的同时,其所蕴含的功利价值也开始显现,即学校对新的教育技术的过度依赖和商业化趋向所带来的对教育目标与教育规律的扭曲。鉴于此,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作为实现技术教育目标的手段,应服从教育教学规律,为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供技术支持,同时消除并防止技术的商业功利性对技术教育的侵蚀。  相似文献   

2.
姚晓南 《探求》2003,(2):75-78
当代美育应超越学校审美教育的狭窄范围,转为对现实审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重视审美的功利性价值,培养人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现实人生。在理论层面上,美育的发展应从传统美育注重抽象的情感教育转为培养社会公众反映现实的情感能力,塑造自由个性;美育应以其外在的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人文导向功能来引导大众的审美活动。在实践层面上,应把审美教育的对象扩大到社会成年公众,把实施美育的途径扩展为整个开放的社会系统。  相似文献   

3.
和宝华 《社科纵横》2009,24(12):159-160
农村初中生辍学严重,其中有学生自身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社会现实因素。各个因素的产生有对知识重要性的理解不到位,有功利性的心理作祟,有经济方面的制约,也有体制方面的原因。要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些因素以及原因值得引起全面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考察了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 ,不仅注重某一种教育思潮的代表性文献研究 ,而且注重这一思潮对当时学校教育实践影响的研究 ;并且通过学校教育实践的改进 ,来切实转变教育界内外原有的落后观念。本文认为 ,上海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实为近代中国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文章通过研究上海 184 3- 194 9年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下学校变迁和教育实践的历程 ,探索其教育对中国近代教育思潮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PISA2015中国四省市数据,分析影子教育在15岁学生中的分布特征,并采用两水平伯努利模型探究学校层面的因素对学生是否参加影子教育的影响,审视学校教育质量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四省市科学、数学和阅读补习的参与率较高,分别为58.7%、74.0%、63.4%;四省市农村地区补习参与率显著高于城市地区;教师质量越高的城市地区学校,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概率显著低于教师质量差的农村地区学校。提高学校教师质量可以减少影子教育参与概率,提高教育资源和基建设施质量对影子教育参与没有影响。学校教育质量与影子教育的发展即存在"替代"又存在"互补"关系,低质量的农村和乡镇学校刺激学生参加补习满足对教师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城市学校刺激学生参加补习提高教育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从组织形式来看,现代伦理教育可分为家庭伦理教育、学校伦理教育和社会伦理教育。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其中,家庭伦理教育是基础,学校伦理教育是主干,社会伦理教育是外部条件,三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一、家庭伦理教育方针、学校伦理教育方针和社会伦理教育方针的一致性现代伦理教育的方针是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格。无论是家庭伦理教育,学校伦理教育还是社会伦理教育,都是以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格为根本宗旨的。家庭伦理教育、学校伦理教育和社会伦理教育在各自领域的实践中都贯穿共体现了这个价值目标,这说明…  相似文献   

7.
王安全 《学术交流》2012,(3):171-174
追求优质教育是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普遍欲愿,提高教育效率是农村经济社会及其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政府部门对农村教育的长期期待。因此,统合教育质量与效率的协调发展是发展农村教育的合理方式。但是,由于政府认识及行为方式的失当性,由农村各层次学校及同一学校师资、学生、场地、设施、设备的质量、效率、数量失调发展,引起其教育的质量、效率、数量总体呈失调之态势。因此,更新对教育质量、效率、数量之关系的认识,以班级标准化限额和师资质量均衡化程度为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成效考核指标,控制农村各学校师生软件与场地、设施等硬件数量关系,是实现农村教育质量效率和谐发展的基本需要。  相似文献   

8.
浙江海宁查氏是明清江南望族,名人辈出。查氏家族之所以能够长期鼎盛、历劫不衰,原因主要在于成功的教育。良好的家族教育培养出一大批文化精英,他们在诗歌、古文、经学及书法、绘画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促进了明清时期浙江文化的繁荣。查氏家族功利性的科举教育和素质性的文化教育并重的教育理念和丰富多样的手段颇为值得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略论西汉的学校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公学、私学和重视学校与教育的实例三个方面,论述西汉的学校与教育,如何由不够重视到发展、繁荣,并为贯彻礼义、《六经》服务。作者认为,学校的形式多种多样,教育的方法各不相同,这有利于发展与扩大教育、快出与多出人才。而在办怎样的学校,如何教育学生,培养怎样的人才,教育与国家、社会、家庭的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各级官吏应该狠抓教育。学校制度必须法律化等方面,不仅有它的历史意义与深远影响,而且对于今天也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0.
正学校有独特的特色,学生有喜爱的特长,"快乐育才"、"书法育人"、"科技兴校"等青岛的学校特色教育理念,提高了青岛的教育质量,转变着青岛的教育方式,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科学发展。青岛实验初中、青岛第十九中学和青岛陵县路小学等,用特别的教育方式,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让学生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特色教育具有独特性、先进性、科学性、广泛性和稳定性,对提高学生整体素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赖洁玲 《社科纵横》2010,25(11):142-144
高职院校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对于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必须抓住发展这一主题,科学定位、明确学校发展的路径选择,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师生的主体地位,统筹兼顾学校发展的各个层面,彰显办学特色,实现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区教育是一种区域教育,具有“全面”、“全程”、“全员”的显著特点,而社区学校又是社区教育的主要着力点。大量的实践证明,只有让社区学校与高校合作相互合作,才能够推动社区教育的快速、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以顺德为例,首先分析了顺德社区教育与高等教育概况,其次,研究了高校与社区学校的关系,并且探讨了社区教育与高等教育合作的必然性,最后,对社区学校与地方高校合作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次成丹增 《生存》2020,(11):0147-0148
办学特色是学校教育的内涵,接地气,循规律,敢创新,能坚持,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努力打造适合学校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的教育品牌。作为一名教育干部必须清醒的认识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让教育更加切近和遵循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14.
教育需从小抓起,小学教育是建起一座坚固的育人参天大楼的基础,抓好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是一名校长的基本职责。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羊,理应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才华和智慧,在合作共营的理念下顺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潮流,使得小学学校管理与社会进步的步伐并驾齐驱。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改进学校管理模式以及提高教育质量,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民国初年,北京社会各界开办了公众补习学校、半日学校和露天学校,以"教育救济"的方式,向失学民众提供文化教育。这些教育救济活动为失学民众开辟了一条接受知识的新途径,在提高民众素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杨洁 《浙江学刊》2001,(6):115-119
中国女子接受现代教育的最初形式是女子学校,它首先由西方移植而来,并自沿海向内地扩展.上海作为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成为中国女子学校的最早生长地.教会女学首先出现在上海等通商口岸;中国自办的女子学校也由上海发源;上海还是中国女子走向职业教育的起点.在中国女子教育的早期发展中,上海女子教育观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从上海女子学校的早期发展可知中国现代女子教育的起步得益于西方教会在华教育活动,但其发展经历了从西方化向本土化、从传统性向现代性的转化.这一转化过程建立在中国社会观念的自身改造之上,中国广大的知识分子和民众才是女子教育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7.
教育国际化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它对国家教育发展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本文从教育思想与观念、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行政与管理、学校组织与建设等四个维度,讨论了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中国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现代化口号下合理而有效率的管理,学校教育也在努力进行种种改革。对少年儿童进行情报处理教育,就是与情报化社会的发展和学校教育现代化有着紧密联系的。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升入高一级学校已不是人们最高的追求.随这种变化,素质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发展,学校教育已由“应试教育、“接受教育”全面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轨.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材而不是“高分低能”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各个地方的自然与社会资源中蕴含着独特而丰富人文价值,能为当地学校开展人文价值教育提供优越的教育资源;通过文本开发策略、教学渗透策略和活动体验策略可将地方资源与学校人文教育有效结合与渗透,这既能增强学校人文教育生动性和实效性,也是校园文化发展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