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左传》是历史著作,然而它又包含着丰富的叙事文学成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这种现象表明:历史写作和叙事文学存在着部分交叠关系.从这种交叠关系切入研究,有助于加深理解《左传》在叙事文学方面的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金代文学研究由于资源的局限,以汉语书面文学为主。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满族说部”的崛起,将金代女真族的长篇叙事文学通过口传心授活态传承数百年,为金代文学研究提供了别开生面的新的生长点。女真族口传长篇叙事文学的发现,不仅给金代文学带来了生动的原生态作品和新的文学资源,而且给中国文学史的传播方式补充了同书面文学并行不悖的口承文学范式。这一传播范式的确立,将在汉民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相激相融、书面文学与口头文学互动互补中促进学科建设,推动中国文学史的总体架构由场域狭小、内涵单一的传统模式向视野开阔、多维多元的创新体系转型与嬗变.  相似文献   

3.
《春秋左氏》,堪称“三传”之“雄霸”,“立言之高标,著作之良模”。它被奉为儒家经典,沾溉后人,流惠深远。它亦史亦文,反映了春秋时期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与《战国策》一起成为先秦史家之文的两座高峰。而《左传》的外交辞令尤其受到历代学者的推崇。它不仅表现出春秋外交人员的精神风貌,而且语言美妙传神,为《左传》增益光彩。探究这一问题,无疑有助于对《左传》的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制度.《尚书》是我国留存的第一部著作,《春秋》是我国第一部记事的著作.而《左传》著者则冲破传统的束缚,采取言事相间的手法来书写历史.这就使《左传》的语言,表现出和诘屈聱牙的《尚书》与谨严的《春秋》十分不同的特色.我们可以说《左传》的语言既是历史家的语言,也是散文家的语言,其中又夹杂着不少小说家言.《左传》,本来作为记载春秋时代历史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所记载的应当是真人真事,强调所谓“不虚美,不隐恶”,要求作者用平实的语言,乃至抽象的议论来描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般说不容许有象后世历史小说“三顾茅庐”那样的渲染和夸张,更不容许有象“草船借箭”那样的杜撰和虚构.然而产生在我国史学和文学童年时期的  相似文献   

5.
6.
刘知几不以《左传》名家,却对《左传》研究做出了突出成绩。《史通》中不少篇章论及《左传》,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刘知几把《左传》从经学纳入史学的范围,开拓了《左传》研究的新视野,在历史观念、史书体裁与编撰、叙事与语言诸方面都对《左传》作了相当精粹的论阐,改变了过去专从微言大义评衡三传的传统习惯,树立了新的评衡标准和方法,对唐以后的《春秋》经传学的研究有不小影响。  相似文献   

7.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它不仅思想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也是一部文学成就很高的叙事散文作品。《左传》作为先秦叙事文学的重要作品,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其文学成就今天仍然还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               一《左传》的文学成就首先就表现在它的故事性强。具有故事性是叙事散文的重要特点。我国的散文从早期的甲骨卜辞到《易》卦爻辞,从金文到《尚书》,从《春秋》到《左传》,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从叙事的角度看,虽然甲骨卜辞、《易》卦爻辞中有叙…  相似文献   

8.
在“礼崩乐坏、价值多元”的春秋乱世,面对“孝”、“忠”、“敬”等传统礼制基本观念,《左传》中的众多人物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并选择了相应的行为方式。《左传》人物鲜明丰富的人格特征,就是这种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多元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左传》的文学性带来的艺术之美历来为人所公认,其长于记述战争、善于描摹人物的叙事艺术是此书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重要表现之一。而书中的另一种艺术之美--幽默却未被人充分留意。延安大学贺陶乐教授曾写过一篇《论〈左传〉的幽默讽刺艺术》的文章,专门提到这点,而迄今为止,对于《左传》幽默艺术的研究也仅止于此文,挖掘的力度亦不够,实在是一种缺憾。贺教授慧眼独具,指出了《左传》研究中的空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拟从美学的角度再次探讨《左传》的幽默艺术,多方位阐述书中具有的内庄外谐的幽默特征。《左传》的幽默,正需要反复咀嚼,仔细品味,才能在那含而不露的行文中发现,体悟作者深刻的用意,欣赏书中特有的内庄外谐的幽默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左传》一书中有相当多的预言内容,过去学者对它虽曾有研究,但多有笼统化的倾向。只是大致地把它当成《左传》作者的迷信思想的反映,没有看到这其中其实有着史笔春秋,它反映出当时人的一种生活观念和处世原则。具体说来,《左传》中的预言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可以分成君子预言和谶谣两类,它们对后人的思想与创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最后,从文学的角度讲,预言增加了《左传》的趣味性与可读性。  相似文献   

11.
论叙事文学中的时间意识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意识并不是随着文学的诞生而进入文学创作的,但是没有时间意识文学便无法生存。从人类的生存经验来看,时间分为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维度。而叙事文学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必然与这三种时间维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民本思想是作为春秋时期思想解放的社会思潮出现的,而由《左传》一书得到深刻的反映。在《左传》关于春秋社会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事件记述中,民本思想贯串始终,构成全书重要思想线索,体现了作者进步的政治观点。 虽然都是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但《左传》作者不同于孔子,也不同于后来的孟子、荀子。孔子的民本思想同“仁”相联,孟子的民本思想同“仁政”相联,荀子的民本思想同“王道”相联,各有其特点,《左传》的民本思想也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不拟比较其  相似文献   

13.
民本思想,是春秋时期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它以重民轻神、重民轻君为特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而建立起新的人文观念。它动摇了天道观念和旧的伦理观念。它是在奴隶制社会结构逐渐解体的过程中,随着新的社会中下层力量的不断  相似文献   

14.
关于妇女之事,提纲式的《春秋》记得很少。记言较详的《国语》亦不过寥若晨星的数人,而《左传》对于妇女的记叙,实为《春秋》和《国语》所不及。据笔者粗略统计,《左传》中的妇女有名姓可称者约一百七十余人,记述她们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生活,有的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治乱,有的反映了春秋时代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5.
论《左传》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左传》是一部具有较高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历史著作,生动地描绘了春秋时期三百多年诸侯争霸的历史画卷,内涵之丰富,文章之简洁,令人叹服。文章从语言的简洁精炼、省略、节缩手法的大量运用等方面,探析了《左传》简洁与博大和谐统一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6.
综观《左传》评点发展史,南宋是《左传》评点学的形成期。现有研究虽已指出吕祖谦与《左传》评点学的关系,却忽视了朱熹对《左传》评点学形成的重要贡献。朱熹基于《左传》所传《春秋》之事,对《左传》文章进行了重新阐释,从而促成了朱子后学如真德秀、汤汉、朱申等以《左传》为“文章之祖”进行评点。结合《文章正宗》《妙绝古今》《音点春秋左传详节句解》《新刻诸儒批点古文集成前集》等南宋时期《左传》文章评点著作,可见朱熹对南宋《左传》评点学的形成以及《左传》评点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左传》的文学观景明《左传》既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举凡春秋一代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盟会、学术、文化、社会、风俗、礼法、官制、祀典、器物宫室、天文历法、诏令奏议、族姓名字谱碟等等,多采择入文,以见一代之实录,可以说是春秋时代的一部...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古代小说史的研究历来存在着文体混杂的问题.该文则试图从小说作为叙事文体出发,对叙事的内在特征--深层叙述结构进行分析,从这一角度梳理中国叙事文学发展的内在趋势和文化意义.文章探讨了中国传统叙事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3种深层结构:历史与道德统一的正史结构、从情感逻辑出发的历史批判性叙述结构、作为欲望宣泄的民间文化叙述结构.这3种深层结构在中国叙事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先后展开,形成了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和文化发展中从正统到精英、而后又到民间的内在趋势。  相似文献   

19.
罗军凤著《清代春秋左传学研究》已由人民出版社于2010年5月出版。这个选题很难,实际牵涉到两个重大的学术领域:一是《左传》本身,包括其成书年代、作者、流传、性质等问题,是一个纵向的学术史研究;二是清代的学术背景,所涉及的问题又远远超出学术范围,学术参杂着政治,中外文化又融汇其间,是一个横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择小说、戏曲、宝卷、弹词、鼓书等叙事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武举形象,发现武举多是作为背景人物静态出现,很少作为文学作品主人公,武举人物面目模糊不清,有文士化甚至女性化倾向。武举的出现使才子佳人武勇化,增加了侠义文学和武侠作品的情节,使这种类型互相借鉴、融合,丰富了文学叙事的类型。无论是纯属虚构还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改写,文学作品还是透露出一种真实的历史、社会观念,即在文治社会下“重文轻武”的意识根深蒂固,文学描写的诸多事实或观念都可以在历史文献或现实社会中得到印证,所以它们是另一种“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