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道”与“德”无疑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老子那里,“道”既是世界的本原,也是万物的本体,还是宇宙运动变化的法则或规律,而“德”,则是世界万事万物当然包括人的合“道”而行的自然品性。在老子看来,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就是“反”,由此,形成了老子与众不同的首先以“失”致“德”、然后以“德”致“得”、最后实现以“失”致“得”的伦理设计,这种基于对自然规律体认和社会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具有和谐人际、秩序社会的深刻意蕴,在人类伦理思想史上魅力独具,价值永存。  相似文献   

2.
“道”与“德”无疑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老子那里,“道”既是世界的本原,也是万物的本体,还是宇宙运动变化的法则或规律,而“德”,则是世界万事万物当然包括人的合“道”而行的自然品性。在老子看来,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就是“反”,由此,形成了老子与众不同的首先以“失”致“德”、然后以“德”致“得”、最后实现以“失”致“得”的伦理设计,这种基于对自然规律体认和社会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具有和谐人际、秩序社会的深刻意蕴,在人类伦理思想史上魅力独具,价值永存。  相似文献   

3.
从现代环境伦理学视角来看,老子思想中蕴含着系统的环境伦理思想。老子认为,万物同源于道,道生万物,并平等对待万物。万物平等、物我平等奠定了老子环境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对于事物的作用与价值的看法,老子认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其在环境伦理学语境中可以解读为宇宙万物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同样重要,这一点构成了老子环境伦理思想的价值论基础。此外,在对待自然万物时,老子主张"自然无为","不害"万物,这一观点体现出老子环境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在面临严重生态危机的当下,对老子环境伦理思想进行系统研究和推广,将有助于人们形成系统自然观,培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也有助于人们突破只有工具价值才是价值的陈旧理念,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更能帮助人们改变对宇宙存在和生命意义的人类中心主义认知模式,推动人们形成善待自然、尊重他者生命的认知自觉,从而使人类逐步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对于《老子》,学术界的意见并不一致。有的认为《老子》就是一部哲学书;有的认为《老子》是治世的书,是君人南面之术;有的认为《老子》是言兵事、言诡计的书。以上看法各有自己的根据和道理。整个一部《老子》,一言以蔽之,言“道”与“德”。道为“本”,德为“用”。“道”就是永远具有“虚”、“无”性,故恒、常;“德”就是循“道”(循着道的法则)而发“用”。道的法则就是自然、无为,故老子追求自然与无为。  相似文献   

5.
作为老子科学思想基础的自然观,包括以“道”为始基的自然哲学、宇宙生成论、宇宙循环论。“道”乃天地万物之本,它包含着两种相反因素的相互作用,蕴含着辩证法三大规律。老子的技术思想从“朴散为器”到“大制不割”,从“有而用之”到“有而不用”,从“有之以为利”到“无之以为用”,均体现出老子对人类心灵与器物之用关系的觉悟。老子的这些论述,不但对于工程设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人们处理国事、家事、世事与人事等生活的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老子科学思想实现了还原论与整体论的综合,以及“天”与“人”的综合,即自然与人的综合。  相似文献   

6.
生命问题是老子哲学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对生命问题的形上学思考是老子哲学的起点。老子认为“道”是生命的源头、生命活动的法则和生命追求的理想境界。“德”是连接宇宙大“道”与生命现实化的逻辑中介,是“道”的实体化和具体化。尊道贵德作为生命的基本价值取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子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与其道论密切相关。老子思想涉及宇宙论、本体论、人生论和政治学,“道”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在老子那里,“道”具有宇宙发生论和本体形而上学的意义,既是万物发生之始源,又是万物存在之根据,还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以及社会人生的法则和准绳。道的本性是自然而然的,天地万物因而也以自然为本性,社会治理、政治方略和人生行为、道德修养同样以自然为宗旨。在生死问题上,老子强调顺应自然之道,其“贵身”论主张安命自足、柔弱居下以得享天年,反对刻意强为和纵欲争利。老子的生死观追求的是效法天长地久之道,生死任其自然,从而做到“死而不亡者寿”。  相似文献   

8.
从传统文化发展来看,人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显著特色。《老子》正是通过对宇宙自然的思考亦即其道论开始他的人学思考的,依照“天人之学”这一内在的逻辑展开他的人学思想。以“道”论作为本体论根据、以性自然论作为人性论基础,在探究“天人之际”的理论背景中敞开其全新的人学视界,最后归人生最高境界于“道”的境界。文章认为,这是《老子》人学思想展开的基本逻辑架构。  相似文献   

9.
在老子的思想中 ,“道”与“德”是两个最基本的价值概念 ,“道”展示了老子思想中宇宙观的总体 ,“德”充斥了宇宙观的核心。而宇宙之总体与核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一种叫做“玄德”的人生自由美 ,即人的生命的无障碍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道”与“行大道”之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是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与灵魂。从现代认识论与科学观看,“道”是人们对宇宙世界中“万物”之“性”、“万事”之“理”、“万变”之“律则”深刻认知的高度综合与概括,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自然本性与运行法则,是人类社会生活与一切实践活动的合理性依据。“大道精神”是此核心与灵魂的结晶。复兴与弘扬大道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老子《道德经》的自然逻辑思考对宇宙学的意义。老子论道并不局限于一般的人文社会层次,而是涉及到更广大的宇宙空间。自然逻辑不承认永恒的法则与规律,宇宙的形成和发展所遵循的是无确定性规律。文章从道的最基本概念出发,探讨道的深化意义,并且力图说明自然逻辑的思考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老子和谐思想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法自然”就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自行运动,不需要外界力量的强制,亦即自发和谐、协调。在老子、道家看来,“道”支配着宇宙,即“道”支配着天地、神灵以及人类社会和人的心灵;而“道”内部含有阴阳,阴阳的和谐统一构成宇宙、社会的“一”。“一”就是统一和和谐;阴阳失衡,“一”的平衡就受到了破坏,自然和社会就会出现灾难,因此,“道法自然”、和谐顺性是宇宙发展的规律。“冲气以为和”是老子和谐哲学思想的基本思路;“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和谐思想的重要价值追求。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和谐思想,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3.
在老庄道家思想体系中,“自然”一词的基本意义是自然而然,自己如此,自己如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既是宇宙世界的根本规律,更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规律。在老庄道家人生哲学和美学中,“道法自然”落实为“人法自然”,就是人按照事物的本来样子和人自己的本来样子来理解人性,规范人生,造就一种自然审美人格。这种自然审美人格,从消极方面言,是“莫之命”,“不敢为”,“莫之为”;从积极方面言,是“常自然”,“辅万物之自然”,“常因自然”,“顺物自然”。这样一种非同凡响的自然审美人格,其立足点,不在现实社会,而在幻想的“广漠之野”,“无何有之乡”。  相似文献   

14.
道家文化的最高思维范畴就是道,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家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基本法则.道家文化的现代价值是:直觉超越的现代抽象思维价值,无为而治的现代社会政治价值,为而不争的现代道德文明价值,贵生素朴的现代科技文艺价值,天人合一的现代可持续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宇宙万有在时与位周而复始地运动变化,无不体现出和谐循环特征。易学阴阳相反相成的和谐思维形式,隐含着生生之道。大易之复的和谐提升机制属循环型,具有强大的化生之德。先哲认为,复是亨通,是往复不已的自然之道,是整体系统的形态、属性、功能方面的往复性转换,是在和谐发展中向着对立面转化。《周易》把宇宙万有看作是整体圆润、广大和谐、旁通连贯、生生不已的系统。此种和谐循环观念自从被《周易》系统地表达出来以后,成为中国文化成长壮大、生生不息、创新不止的内在生命力,影响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藏民族在改造和征服自然的伟大斗争中,对宇宙万物的形成、人类的起源以及价值导向等形成了独自的观点,它是藏族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法思想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对藏族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老子政治思想浅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老子的政治思想独特而深刻 ,主要内容可概括为 :“以道莅天下” ,“反对干预、扰乱民众生活” ,“不以智治国” ,“躯体政治论” ,“小国寡民、独立自治”五个方面 ,其主要特点是不论政权 ,只论大道 ;不重政体、国体 ,只重天下 ,其理论应属政治伦理学范畴  相似文献   

18.
丹道修炼讲求顺、逆、返、还功夫,顺能生生,逆成仙圣,原始返终,还虚合道。丹道的哲学意义,在于生命本源之追寻。道生万物,道为宇宙创生本体,道法自然,生生不息,从无到有,由生至老,可谓顺着成、住、坏、空历程而下,生老病死,终至于无。故悟道体道,即在于归根复命,回归自然清静大道。丹道的修炼意义,在于性命双修,与道合一。其功夫境界,借由守中抱一、虚极静笃之无为法,以常保精气源源不绝之能量,从而导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之有为法功夫,此即逆、返之道的探求与实践。修炼丹道可趋吉避凶,能养生护身,达到性命圆满,回归本体,证得“我命在我不在天”之圆足小宇宙,达到超越形神、久视长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楚简《太一生水》"托其名"之"名"是天地初开时的"混沌"名."混沌"就是"清浊"或"清混"(也作"清浑"),即《太一生水》中之"青昏".因此,"(青)(昏)"应厘定为"青昏"而非"请问"."托其名"就是依照贵道原道循道用道的逻辑理路循序演进,对宇宙生成过程进行逆向追述,上溯至天地的源头,因"青昏"之名,循"道"之字,以行"浑沌氏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