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国藩作为晚清的重臣、名臣,其最显赫的“功业”,自然在于统帅湘军成功镇压了太平天国,消除了所谓“粤匪”对清王朝的致命威胁,并且曾在“两江”和直隶要区担任总督,施治一方,建树政绩。而他在成为湘军统帅之前所有过的为期十多年的京官生涯,则被相对地冲淡。曾国藩的京官生涯  相似文献   

2.
礼失求诸野     
曾国藩是清王朝的救星。我们知道,金田起义以后,太平军一路高歌猛进,所向披靡,打得清军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直到他们碰上曾国藩这个钉子。可以这么说,没有曾国藩,清王朝和中国的历史真不知会如何改写(不过可以肯定,洪秀全如果成功,那一定是第二个朱元璋)。曾国藩之于清,其功劳和贡献均远胜于史可法之于明。这就奇怪。按照前面的说法,这个时候,不是应该没有什么读书人来帮忙了吗?怎么又冒出了一个曾国藩呢?也只能用孔子的话来解释:礼失求诸野。曾国藩是湖南人。湖南这地方,古时属于“荆蛮”,又叫“三苗”,历来就是一片蛮荒之地。清代以前,除东…  相似文献   

3.
名人趣闻     
清朝名臣曾国藩与太平天国作战,攻下南京后,各方礼赞歌颂的诗文书信,如雪片般飞来,曾国藩一概敬受不辞,并吩咐幕僚将之装订成册。 然后他自己在上面题了“迷汤大全”四个大字。  相似文献   

4.
郦波 《领导文萃》2012,(15):74-77
不反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宣告失败,同时也宣告了曾国藩率领的湘军面对太平军经过长达十余年的作战后最终取得了胜利。早在两年前,当湘军攻下安庆,曾国藩把两江总督府设在安庆后,时任江浙巡抚的左宗棠就派人送过一封密信给曾国藩。  相似文献   

5.
岳亮 《决策探索》2014,(14):79-80
在英杰辈出的中国近代史上,最具魅力的人物当属曾国藩。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大儒,又是一个文可治国、武能安邦的奇才。他27岁才中进士步入仕途,但37岁即官至二品,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先后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加封一等毅勇侯,有清一代没有第二人。他以编练湘军起家,扑灭太平天国,使行将灭亡的大清王朝又延续了50多年;他大力兴办洋务,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他教子有方,子孙后代人才兴旺,一部《曾国藩家书》流传后世。  相似文献   

6.
再说曾国藩     
1872年3月曾国藩在江宁病死,终年61 岁。在他手上平定了“太平天国”,为清朝立一大功之后,也不过七八年,眼‘病躯积瘁”,先是“剿捻”不利,后以办理天津教案依违两难,隐痛于心,疾遂不治。  相似文献   

7.
回忆高小初中,国文教师选讲《曾文正公家书》,催人磕睡,记不起讲些啥。校长每周训话,又抬出曾国藩大圣人做榜样,烦死人了。四十年代来成都读高中,《曾文正公家书》有廉价本,青年路书摊上摆着呢。本想翻翻,听同学说蒋介石爱读此书,便决心不看了。五十年代做了编辑,又听同志们说此书“反动透顶”,想看看到底如何反动,图书馆里又没有了。跃入六十年代,读了罗尔纲研究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一篇文章,才晓得曾国藩加冠了,是“现行反革命分子”,觉得这顶帽子有趣。现今混到六十快退休了,突然瞥见湖南大学出版社精印的《曾国藩家书》,非常吃惊,买一本…  相似文献   

8.
李加详 《领导文萃》2010,(23):131-132
<正>曾国藩,清代名臣,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将士的刽子手,又是一个治学严谨、博览群书的理论家和古文学家。曾国藩是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  相似文献   

9.
<正>李鸿章(1823—1901),字渐甫,号少荃,安徽庐州府合肥县人。他少年时期拜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了扎实的学问功底。道光二十四年,他第一次科考落榜后,进入曾国藩幕府学习,成为曾国藩的重要幕僚。道光二十七年,李鸿章考中进士,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李鸿章以翰林院编修身份回家乡组织团练与太平军作战,曾国藩攻下安庆后,命李鸿章在安徽募组淮军,和湘军一起剿灭太平天国。接着李鸿章参与平定了捻军叛乱,保住了即将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在央视播完后,有些观众感到不解,曾国藩在攻下金陵,取得半壁江山之后,为什么不称帝?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政治上的第一号实力派,只要条件具备了,在  相似文献   

11.
赵烈文是曾国藩的机要幕僚.他于咸丰五年(1855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同治六年(1867年)三入曾国藩幕府,在曾国藩身边总共待了8年时间. 在曾国藩幕府工作期间,赵烈文还根据曾国藩的安排和要求,前后两次到曾国荃幕府帮助工作,亲眼见证了湘军攻克金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曾国藩总共四五百号幕僚中,赵烈文极有可能是唯一一个同时在曾氏兄弟幕府兼任机要幕僚的人. 同治三年(1864)六月十六日中午,湘军攻进太平天国都城金陵.下午五时左右,赵烈文听说曾国荃回到了老营(曾国荃指挥部),就和众人一起前往祝贺.曾国荃穿着布衣,光着双脚,汗泪交流,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他制止大家不要祝贺,然后拿出一份提纲交给赵烈文,要他据此起草奏折.赵烈文很快写出初稿,亲手交到曾国荃手上.  相似文献   

12.
徐照红 《决策》2013,(11):86-87
曾国藩是穆彰阿发现的“千里马”之一,穆彰阿所布的“伯乐之局”不仅成就了晚清一代名臣,而且也保证了自己在曾国藩掌权之后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的好友欧阳兆熊,写过一部有名的笔记,叫《水窗春呓》,里面写了不少关于曾国藩的史事。在“一生三变”这条笔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曾国藩)尝自称欲著《挺经》,言其刚也。”关于曾国藩的“挺经”,曾国藩的孙婿吴永在所著笔记《庚子西狩丛谈》卷四中也曾谈及,他记李鸿章曾对他说:“我老师的秘传心法,有十八条‘挺经’,这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李鸿章所说的老师,就是曾国藩。曾国藩是否确曾著过“挺经”呢?从这里举出的两条笔记看,似有两种可能:一是著过;领导一是仅仅有腹稿。若是著过,大概也只是自藏本,因为从未见过有《挺经…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测字     
邹吉庆  长河 《领导文萃》2006,(5):137-139
清朝名臣曾国藩在京为官时,常微服到民间暗访。有一天早朝回来,他又脱去朝服,换上便装,独自从花园的角门走出去,来到人声嘈杂的大街上。曾国藩在熙攘的人群中慢慢走着,猛见街口有一算命摊,卦旗上写着“测字看相”四个大字。曾国藩一时兴起,便向那算命摊走去。算命先生见来了客人,忙起身打招呼:“这位客官,您是看相,还是测字?”“测字。”曾国藩不假思索随口回答。“请客官赐字。”算命先生打开砚台,递过毛笔。曾国藩提笔蘸墨,在纸上一挥而就写了个“人”字,随即将笔搁在砚台上。没料想那笔没搁稳,竟从砚台上滚落下来,停在刚写的字上。算命先…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是清王朝的"中兴"大臣,他之所以能建功立业,在历史浪潮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有诸多因素,其中关键的因素便是对人才的重视和使用.他的人才观体现了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丰富的人事思想,其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11,(22):85-88
咸丰十年四月,曾国藩终于当上了两江总督。 这年春天,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江浙糜烂。湘军成了咸丰皇帝手里最后一张牌。无可奈何之下,咸丰只得把那顶一直舍不得的官帽,授予了曾国藩。咸丰十年四月十九日,朝廷任命曾国藩“署两江总督”,也就是代理两江总督(同时按惯例“加兵部尚书衔”)。六月二十四日实授(又加“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是:在一个腐败透顶、堕落摇曳的组织里,一个人竟然凭借自己的感召力,带出一支军队,以坚韧的毅力挽救了这个组织。这就是曾国藩领导艺  相似文献   

18.
难与运相争     
十九世纪下半叶清王朝帝祚世系中,共有三位皇帝——文宗奕詝(咸丰)、穆宗载淳(同治)、德宗载湉(光绪)。与此同时,朝野间还有三位潜在的可能君临天下的人物——一位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一位是湘军统帅、晚清最重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 《决策探索》2005,(10):81-82,88
曾国藩的治人之道,常常是与自的外王之气结合起来的。曾国藩在《感春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外王”思想: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过曾国藩:“我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字文正,我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理学家,晚清第一名臣。心存敬畏意识,保持头脑清醒,是曾国藩一生为官从政之道的核心。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其谋略过人和坚韧不服输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而他功成名就后的全身而退,则得益于他的“敬畏”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