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是实践,实践性是它的基本理论特色。它以深刻的实践性求取科学性,以美学观点同历史观点统一起来为理论方法,是实践性与科学性、开放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文艺理论学说。它受到英美一些有远见卓识学者的肯定与重视。中外一些学者把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看成是不关心文艺审美特性与规律的“社会批评的一个特殊支派”,或不是一种有系统的文艺学说,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世纪之交的历史经验出发,阐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的革命性、科学性与开放性的完美结合.它在即将来临的21世纪一定会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同时指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对中国文艺的发展起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还就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提出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3.
文艺学是研究文学艺术规律的科学。但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文艺学。由于它的研究家们没有能建立起劳动实践观点,没有从社会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去考察文艺现象,因而不能从根本上去揭示艺术发生、发展与变化的规律。文艺学上的主观唯心论,认为艺术乃作家主观心灵的表现,完全否定了以物质生产劳动实践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对艺术的意义,其非科学性是显而易见的;旧唯物论虽然承认了艺术对于现实的依赖关系,但它对“现实”的理解,仍带有很大的抽象性。尤其是没有把物质生产劳动作为现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有两种相左的观点其一,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其二,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科学而是对世界的价值掌握方式.本文旨在厘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内涵,揭示其价值性意蕴,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在科学性与价值性之间.  相似文献   

5.
在"宗教热"日趋升温、信仰多元化的大背景下,理论界通过完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问题的理论架构,引导国人充分体认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有利于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纵观科学与信仰关系的变迁轨迹,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信仰,是科学与信仰的交汇。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体现为信仰对象的科学性与信仰方式的科学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文艺学的学科定位是近年来文艺学界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拟从两个层面上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首先,文艺学可以被定位为一门科学。其次,文艺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人文属性,它是一门人文科学。科学与人文是文艺学学科建设所需要的两翼,在具体研究中,我们既要考虑到文艺学的“人文性”,又要注意到文艺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产生是整个文艺学历史上的大事变.它以全新的观念和方法塑造了文艺学的独特品格,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得到广泛的认同.因此,考察其生成过程及其历史型态,对于正本清源、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规律和总体特点,有着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所共同丰富、完善、发展起来的文艺学体系.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实践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还是一种对世界的价值掌握方式?对此,学术界有两种非此即彼的观点:或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而不是价值掌握方式;或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价值掌握方式而不是科学。问题的症结在于没有厘清其科学性内涵,明示其价值性意蕴。言之其“科学”要旨为实证科学,言之其“价值”要旨为主体性及其超越性。在思维方式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思维与价值思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流行的社会历史学派的文艺学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阐释 ,忽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思想。在自然生态危机空前严重、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的今天 ,在从实践论人类学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进行重新阐释时 ,有必要深入理解马克思的生成本体论中的关于人与自然的全面生成关系的思想 ,在文艺学中重建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学理内容 ,包括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文艺的生态本性、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文艺的重要内容、重视自然美的特殊审美功能和从自然美学习艺术美之道。为此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就必然提升为生态论文艺学。  相似文献   

10.
一 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不仅仅取决于这门学科自身,而必须首先解决制高点即哲学基础问题。只有站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高峰,才能为建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提供科学的认识工具。 有同志鉴于“我们的文学理论长期以来是哲学的理论、政治学的理论”,“总是做哲学的奴仆”,而主张“回到文艺学自身”,建立一种“纯文艺学”。这种“回归”论是针对过去文艺学中的弊端提出来的,有其合理的因素。长期以来,文艺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相对独立性没得到充分尊重,人们往往习惯于从哲学的范畴,命题直接而机械地演绎出文艺学的范畴、命题甚至原理、体系,有些本来是属于文艺学特有的范畴和命题,又常常被赋予了过多的哲学、政  相似文献   

11.
不触及热力学第二定律便无法真正驳倒热寂说。否定热寂说必定导致向热力学第二定律绝对普遍性的挑战 ,这一挑战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必然结论 ,但它仍然需要当代及今后科学不断提供更加充分的证据。虽然科学提供此种证据的进展还只能算刚刚开始 ,但哲学的指导却可以有力地推动这一过程。当人们抛开传统观念的束缚 ,用新的观点重新审视现有科学材料之时 ,当人们把目光转向一个过去认为微不足道的潜在世界之时 ,就会发现 :一场科学、哲学新的重大突破正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生产关系概念是唯物史观的基石,是唯物史观诞生的根本标志,是正确地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的思想武器。可是,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之后,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成为一种时髦,有人甚至宣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新的乌托邦”。因此,在当前历史条件下,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成为我们每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拟就马克思的生产关系概念的内容及其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作一初步探讨。一、生产关系的基本内容(1)生产关系科学概念的界定。生产关系是所有制和分配关系以及它们所制约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是一种结合的范式,即把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规定,使在中国转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于内容和形式上取得统一。历史的演化和时代的进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延扩大,它又有一些新的解释。本文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内容层面下的三个维度,即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三个维...  相似文献   

14.
“温故而知新”。正当纪念茅盾诞生九十周年之际,我们重温他的文艺学或称文艺科学(简称文论)理论遗产,认真学习他努力追求、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并结合变化着的文艺运动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精神和方法,对于当前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防止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将会有所助益的。文艺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各种现象,阐明其基本规律及原理的科学,它包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观,文学研究方法论。茅盾关于文艺学的基本观点,有着一贯性,然而又有不断的新变化,现就其中若干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纵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百余年来的传播历程,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进行传播是马克思主义成功传播的重要原因。“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鲜明特征之一,并且在马克思主义当代传播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当代社会传播语境下,如果由此就将马克思主义传播简单化为科学的传播,将灌输论简化为灌输方法,并相信这种科学性能保证受众自然接受,就会在理念上、认识上、实践中犯简单化的错误。面对当代思想文化和传播环境的深刻变革,马克思主义当代传播需要在理念、理论和实践上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它内在地蕴含着民族化和世界化的双重维度。一方面,原生态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欧洲,但它作为把握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理论,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南,本身就蕴含着世界化的诉求;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固然是基于解决中华民族存亡问题和发展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必须走民族化的道路,即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中国的本土文化,内化为中华民族的生活样式,但它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也担负着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历史使命,必须为发展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及其世界化做出自身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理论……。”它之所以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体系,就是因为它有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民族化特色的哲学思想为其基础的。这就是说它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中国的社会、中国的民族、中国的革命、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从中找出其发展规律,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发展。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伟大目标,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这是因为我们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指引我们的事业沿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胜利前进的。本文试就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民族化特色,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民族化、本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活的灵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生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正确处理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具体运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要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的关系,以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对此,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理论既立足于中国 ,又放眼世界。它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的典范 ,是和平与发展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也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低潮的中流砥柱 ,更是社会主义从低潮走向复兴的行动指南 ,有力地推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进步事业。因而它不仅具有中国特色 ,而且也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真理性的学说 ,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与其他文学学科相比,文艺学是新时期以来变化最大、也最不稳定的学科,其生存的合法性危机也常被提及,这导致新世纪文艺学建设成为一个充满挑战性的话题。为此,笔者邀请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文艺学专家就这一问题发表看法。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指出新世纪中国文艺学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应是紧密结合中国文化、文学发展的现实语境,着力思考“中国”问题。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从当代中国文论流派创新的角度,认为回归文论的原创性,着重流派创新,是走出文艺学所遭困境的必由之路。北京师范大学王一川教授从特色文论与兴辞诗学的建构出发,不追求通常意义上可与批评脱钩的普遍有效理论,明确提出建立以具体批评方式呈现出来的兴辞诗学理论。笔者则认为,以本质主义为方法论的经典文艺学,在接纳反本质主义方法论时,不应以维特根斯坦为标竿,而要回到波普尔的理论原点;应当面对古代文论研究进行扩容。这些讨论提出了文艺学今后发展的一些思路和可能的建设方案,或有助于引起大家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