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城中村作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下的独特产物,一直以来饱受争议。实则,城中村是过去中国空间驱动型城镇化下的必然产物,是在这一影响下村庄演变的第三阶段形态,是完全城镇化的前奏。在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中,城中村具有双面性影响,具体体现在城中村对城镇化进程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武汉市东湖新村是一个由独特的经济、地理和人口因素交互作用而生成的典型的城市包围型的城中村,在武汉市的城镇化进程中,东湖新村显现出明显的双面性作用。本文选取东湖新村为例,阐述了城中村的双面性,并进一步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下治理城中村双面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作为城乡结合部重要组成部分,其消防安全状况一直以来是城市消防工作中治理的难点和薄弱点,为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改善“城中村”的消防安全现状,加强城乡结合部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使我们的城市建设更加安全、美好。 相似文献
3.
4.
随着家族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多,对家族企业的研究也越发显得迫切和重要,然而目前在我国,对于家族控制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的发展,理论界始终没有形成统一、全面的评价.本文借助股权分置改革的契机,以"对价"这个囊括公司表现、市场评价、投资 者预期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指标为切入点,利用该指标的综合性与预期性优势,重新审视家族控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以2006年底进行股改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家族控制有利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市场给予良好的评价,其在全流通过程中支付的成本较低;对家族分样本进一步分析得出,直接上市的家族企业比买壳上市的家族企业总体表现更好;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的比家族成员直接参加管理的上市公司市场评价更高.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工作中城中村改造往往是旧城改造、房屋拆迁工作的重点,出现了大量的问题,本文针对现行的城中村改造程序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及办法。 相似文献
6.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村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基础和前提。中国拥有广大的农村地区,不同类型的农村在民主选举方面也各有不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将处于城郊结合部的位置,城郊型的农村将越来越多。本文对城郊型农村村民民主选举过程中出现的阻力与动力进行研究,分析选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以期对这类农村的民主选举有一个比较详细地了解,以思索如何推进城郊型农村村民自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催生出"城中村"这样一种"怪现象",要保证城市化的质量提高,其间产生的弊病必须根除,"城中村"到了不改不行的阶段。笔者认为,对于"城中村"的改建主要应从三个层面进行:硬环境、软环境、村民观念。只有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徐州为例总结了城中村的现状特点改造模式,尝试性提出了根据市场原则将城中村改造与廉租房建设相结合的思路并简要分析了操作模式,并从城市规划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加强城市规划对城中村改造的引导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管理世界》2017,(3)
当控股家族退居"幕后"时,非家族成员担任公司董事长使得家族声誉和公司形象分离,由此可能加剧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本文以1999~2014年中国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较为深入地研究了控股家族退居"幕后"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与由实际控制人家族成员担任董事长的企业相比,非家族成员担任董事长企业的资本支出更少、创新水平更低、负债比例更高、债务期限结构更长、现金持有更多、股利支付更少。进一步地,本文发现当家族成员不担任董事长时,资金占用、关联交易等控股股东私利行为更多;管理层的薪酬—业绩敏感性、离职—业绩敏感性较低而在职消费更高,表明控股股东与公司管理层存在合谋的倾向;而且,家族成员不担任董事长的企业的业绩表现要劣于家族成员任董事长的企业。这些研究结论表明,控股家族退居"幕后"降低了家族声誉受损成本,恶化了公司的代理问题,从而扭曲了公司财务决策。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检验了家族涉入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为家族与非家族成员参与企业财务决策的差异提供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11.
城中村不适应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区域经济的竞争,城中村的改造问题将成为各个城市不得不面对的迫切问题。文章探讨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同时介绍了一些城市城中村改造的经验,提出了加速改造城中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家族成员内部的组合是家族治理安排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同的家族成员组合模式将对家族企业治理效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假定家族成员具有利他主义动机、趋同性与行动一致性,但也具有自利动机、目标与偏好差异性.基于此,本文将家族成员的组合模式分为核心家庭成员主导型、远亲家族成员主导型、复合家族成员主导型,并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数据,以家族持股成员作为分析对象,对这些家族成员组合模式的功效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1)不同家族成员组合内部,其冲突与代理问题是存在差异的,核心家庭成员内部的冲突与代理问题最低,这种组合能够创造最优的治理效率;远亲家族成员内部与复合家族成员内部存在显著的矛盾与代理问题,这种组合明显不利于提高公司治理效率.(2)家族成员为了其自身的家族财富最大化能够凝聚在一起,采取一致性的监督管理者或侵占其他非家族股东利益的行为.但家族成员的一致性行为主要体现在核心家族成员内部以及以核心家庭成员为主的复合家族成员组合中,而远亲家族成员很难采取一致性的决策行为.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家族公司治理机制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借助城市化和工业化双引擎的推动,中国在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伴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向前推进,中国经济发展受土地等资源约束的问题日益凸显。在中国现行城乡二元土地制度背景下,从村集体征收农业用地转非农用地,成为当前解决土地资源受限问题的主要方式。中国城市化初期,作为土地征收方的政府,出于降低土地征收成本的考虑,往往绕开村民宅基地征收农业用地,从而渐渐形成了一些被城市包围的“城中村”。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城市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城市功能齐全、民主法制建设健全完善、环境优美的文明城市.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规模急剧扩大,与此同时,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消防治安、环境卫生、社区结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有着巨大差异的"城中村"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协调发展、功能提升和市民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的突出问题."城中村"问题目前已成为各级政府面对的主要难题之一.因此,加强对"城中村"的改造和管理就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5.
家族、党支部与村委会互动的政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中国农村权力结构的研究,不能忽略的一个社会因素就是家族。传统的家族构成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形态,是包含了家族的集体经济、权力组织、宗法制度及文化道德约束在内的民间社会。现在,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家族已被国家现代化车轮碾碎了。然而,80年代以来涌现的家族复兴,使得飘零了的家族文化仿佛招魂式地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6.
"城中村"作为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被动城市化的产物,达致成功改造的关键在于实现相关各方主体权利诉求的协调与平衡。然已有征地补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非但不能有效完成前述任务反而致使"城中村"失地农民权利受损,因此,在明确"城中村"改造中应依循的宪法原则的基础上,从宪法的角度探寻农民受损权利的救济途径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农村地区的两委组织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基石,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和执行者,同时关系到我国农村地区的稳定、和谐。村两委选举作为民主选举的实践部分,是实现村民自治的途径,是基层民主发展实现的有效形式。新形势下村两委的工作直接以村民为对象,涉及村民的切身利益。特别是民族地区的两委换届选举,情况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更加值得注意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城市非正式移民聚居区——“城中村”的形成与演进——以珠江三角洲诸城市为例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城市规划、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对“城中村”问题、现象及改造措施进行了大量研究,也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见解,但均是从“单体城市内部”进行考虑,忽视了“城中村”作为“流动人口聚居区”而存在的长期性与合理性。本文从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和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出发,分析了人口流动的必然性和长期性。鉴于农民工等为大城市流动人口主体的现实,文章重点剖析了农民工进城以及进城之后选择“聚居”的内在要求;此外“城中村”因其城乡分割的制度、优越的区位优势、提供低收入住房而成为“天然的流动人口聚居区”。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城镇化的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的话题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城中村蜕变城中城"一时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聚焦"城中村改造",让相当一部分人不得不念及那些年的城中村记忆。事实上,一个村成为一座城,是大事,更是好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