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矛盾的结构问题与矛盾双方面的关系问题是对立统一规律中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当我们深入探讨对立统一规律时不能不遇到这些问题,本文试着阐发一下自己极不成熟的看法。一、矛盾双方的关系同一性包含哪些情形?斗争性(暂时这么提)包含哪些情形?矛盾的双方是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还是别的什么问题?同一性和斗争性中的各种情形是从哪些方面把握矛盾双方的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如何?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我看来都是矛盾双方的关系问题。当然,首先我们必须研究什么是矛盾双方的关系(或联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肯定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具有内部矛盾,存在着矛盾的方面、特性和倾向。矛盾的双方既对立,相互排斥,又统一,互相依赖,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这种内在的对立和统一。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这就是对立统一规律。综观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政治势力的实际情况,我们党提出“一国两制”战略决策,这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实际应用和发挥。“一国两制”是个矛盾统一的概念,“一国”是统一体,是统一性、一致性;“两制”  相似文献   

3.
对立统一规律视角下的中庸之道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永 《社科纵横》2007,22(8):8-9
中庸之道是儒学思想的重要原则,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黑格尔哲学的核心内容。本文将中庸之道理论与对立统一规律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认为二者存在天然的联系,中庸之道理论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入化和量化表述。此外,本文还提出哲学矛盾范畴的两对新概念:客观势态型矛盾和主观选择型矛盾、对称型矛盾和非对称型矛盾。  相似文献   

4.
辩证法的实质是什么?现在通用的提法是把对立统一规律作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但对于怎样理解这个问题却众说纷坛。一种观点认为实质和核心是一个意思,把对立统一规律称为辩证法的实质或核心没有什么不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实质和核心是两个不同范畴,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而在具体论证上又各有各的说法:有的同志认为矛盾双方对立面的既对立又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有的同志则把对立面的统一及转化解释为辩证的实质;甚至还有以系统观取代对立统一规律作为辩证法的实质。本文认为辩证法的实质在于研究对立面的差别和对立,因为唯此才揭示…  相似文献   

5.
哲学户09心00八b九U 工b1土,曰,臼八O丹b叹U :…1孟11,1曰.占勺自0‘张战生黄凤炎潘春梁龙哲阳作华是连成2一752一84锋磊刘石略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者怎佯看待人的价值和人生价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肃清人本主义影响“整体与部分”应是唯物辩证法为一个范畴哲学就是认识论论系统和层次试论发生认识论的合理因素论社会实践和个人实践均关系不能抽象地宣传人道主义社会主义情神文明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新发展辩证法要素中的三个圆圈论把握中间矛盾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为重要意义洛克“反省说”再评价毛泽东与自然科…  相似文献   

6.
<正> 大家公认,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与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有很大不同。那么,它的长远发展方向是什么?是不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不能简单回答的,必须分析现实社会的矛盾。长远发展方向不过是现实社会的矛盾在其发展中的解决。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指出:“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这说明,现实社会的矛盾集中表现为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社会各方面利益的矛盾又表现在那里呢?在企业销售收入上。企业的个人收入、  相似文献   

7.
“对立面的同一”是唯物辩证法中一个很重要的范畴。过去许多人把它作为矛盾的同一性来理解,这是不恰当的。我认为对立面的同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对立面的同一是不同于对立双方的第三者。对立面的同一,是指对立双方结合在一起,统一于一身,产生一个新的事物。这个新事物既不是其中的甲方,也不是其中的乙方,而是既不同于甲方又不同于乙方的第三者。黑格尔在论述有与无的统一时说: “有与无是统一的不可分的环节,而这统一又与有、无本身不同,所以对有、无说来,它是一个第三者,这个第三者最特征的形式,就是变。”(黑格尔:《逻辑学…  相似文献   

8.
浅论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界一直持续着的争论问题。这一争论是在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的名义下进行的,在这场争鸣中,人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系统论(或系统科学)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是对唯物辩证法的补充、深化和具体化,为辩证法体系增添了新的范畴,提供了新的规律;同时,还有人提出系统辩证法的概念,进而认为系统辩证法与矛盾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二个不同的理论模型,都有各自的规律、范畴与概念;与以上观点全然相反的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系统科学只是唯物辩证法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中介,根本…  相似文献   

9.
所谓“内耗”,俗称“窝里斗”,是一定社会的一定群体内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社会现象。唯物辩证法认为,世上万事万物无不是矛盾统一体。“内耗”首先是一种社会的矛盾现象,其双方是有思想、有意识的人。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共同构成一个矛盾统一体。一方面,“内耗”双方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二者缺一不可,无此即无彼,无彼亦无此。例如,没有甲方的存在,也无所谓乙方  相似文献   

10.
依据马克思总结和运用的科学理论研究方法 ,可以发现 ,邓小平理论的起点范畴是“人民需要” ,主体范畴是“发展生产力” ,终点范畴是“共同富裕”。邓小平理论就是以这三个主要范畴构成的完备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整体与部分是否属于唯物辩证法成对范畴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六十年代初,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合编的《辩证唯物主义讲义》,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曾把“全局与局部”纳入辩证法成对范畴之列。实际上也就是肯定了整体与部分在辩证法中的地位。近年来各地新编的哲学教材有二十多种,都把整体与部分这对范畴从辩证法中拿出去。就是上面提到的上海版教科书,在1979年8月重版时,也把原来有的“全局与局部”这对范畴删去了。是疏忽吗?不是,是限于篇幅吗?也不完全是。究其原因是对整体与部分在唯物辩证法范畴体系中的地位没有引起普遍的足够的重视。本文意在提出此问题,以引起同志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核心范畴的确立,对于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范畴?国内学者对此正在进行有益的探索,有“剩余劳动说”、“净产品说”、“为社会劳动说”,还有被称为占统治地位的范畴“自主劳动说”和被称为基本范畴的“V+m说”等等。应该说,上述见解是很有价值的。但感到都不够确切。本文提出与上面五种观点不相同的另一种观点,即扩大消费价值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范畴。愿与同行们争鸣和探讨。 1.“剩余劳动说”认为,马克思曾经完整地论述了未来社会剩余劳动的生产、交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史上常有这种现象:马克思对唯物辩证法的探索总是和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笔者认为: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系统批判改造奠定了新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正是在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创立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反之,唯物辩证法的创立,又为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系统批判改造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唯一科学的方法论指导罗马克思正是在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创立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唯物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关…  相似文献   

14.
转化是在我们的哲学体系中经常接触的范畴。无论在对立统一规律中,在质量变化规律中,在肯定否定运动中,还是在范畴关系中,都频频出现,可见其作用非同寻常。然而在我们的哲学理论中,迄今找不到它确定的居所。那么转化究竟是什么性质的范畴,它的含义、内容、形式、地位、作用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亟待揭示。为此,本文试做些探讨。我们以往认为,“运动是标志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说到属性,从对立统一规律角度去理解,事物的属性是对立统一的两方面内容,即运动  相似文献   

15.
把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和《哲学笔记》等哲学认识论著作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我们就不难发现,在列宁的认识论体系中,核心范畴是主体和客体,基本矛盾是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列宁的认识论就是以主客体及其关系为中心而展开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一、主体和客体的界说 对主体和客体这对范畴的界说,列宁不仅坚持了马克思提出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8页)等光辉思想,而且作了许多新的阐释。关于主体范畴,列宁提出了“具体的主体(=人的生命)”(《列宁全集》第38卷第…  相似文献   

16.
一民主问题,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论述的重要问题之一。马克思、思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2页)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民主是一个有鲜明阶级性的政治范畴和历史范畴。政治制度决定民主的内容和形式,我国的政体不仅是实现民主的形式保障,更是民主内涵的实际载体。因此,民主建设不能离开这个载体,另外去寻求其它国家的民主方式,而应当通过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政体来逐步实现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运用在政治经济学和历史阶段理论中,其安排理论范畴的逻辑次序的依据是不同的,前者是社会的横向结构方面,后者是历史的纵向过程方面。人类历史中的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着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次序:发展次序和自然次序。马克思的历史阶段理论范畴的逻辑次序,表达的是历史发展次序,而非历史中的自然次序。马克思的“五形态”理论,就是用逻辑的方法对“人类历史”的阶段划分,各形态之间是一种发展次序。逻辑的方法是有其限制的,并只在其限制的范围内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被作为文艺创作“普遍规律”的“典型”的阐释、运用及其内部结构,存在着很多混乱与矛盾,是一个“抽象概念”,缺少普遍适用性。同时也表明亟需根据形象创造的实际,运用马克思的辩证思维方法进行新的综合,建立一个科学的美学范畴,以统一合理地说明形象创造的固有规律,有力促进文艺科学与文艺创作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哲学界,人们都承认黑格尔哲学包含着“合理内核”,并在说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时,总是这样地叙述: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创立了唯物辩证法。这一叙述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有些人对“合理内核”的理解却是错误的。因为他们把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看做是黑格尔的辩证法。这种理解,既不符合黑格尔哲学的实际,又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论述。一、辩证方法是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辩证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评述黑格尔哲学…  相似文献   

20.
作用与反作用概念在哲学论著中经常出现,自觉不自觉地被当作哲学范畴广泛地普遍地使用着,但是它们还从来未正式成为一对哲学范畴。在现有的中外哲学辞书中,根本没有作用与反作用条目,只有相互作用条目,相互作用也只被简单地注释为相互联系或矛盾关系的同义语。任何哲学都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时代精神的精华,都要随着人类实践和时代精神的前进而发展。正如列宁所说:“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辩证哲学的长期发展,现代科学的巨大进步和当前实践的迫切需要,使我们把作用与反作用概念确立为唯物辩证法范畴具有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