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延珍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
写作这一行为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它不仅与作为客体的现实世界有直接的关系,而且还与作为主体的写作者本身有着紧密的关系,它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对于写作过程中这一美学原则和写作这门艺术的本质,人们的理解和回答是不尽相同的,甚至有根本的分歧.写作这门学科既古老又年轻.说它古老,是因为在我国古典经籍《尚书》、《周易》、《庄子》、《文赋》等典籍中早有论述写作理论和规律的文章.孔子主张:“修辞立其诚”(引自《周易·乾》),对言辞的修饰要真实诚信.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文场笔苑,有术有门”(见《总述》),认为不论写什么文章,都是有方法有门路的.他要“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见《序志》),去探讨“为文之用心”.我 相似文献
2.
邓兴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1)
何谓受贿罪客体,是近年来刑法学界热门话题之一,学者相继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但是至今未能形成共识,为此,本文拟就此问题略陈管见,以就教于法学界同行。笔者认为,研究受贿罪客体,必须严格地遵循犯罪客体的定义以及法律对受贿罪构成的规定进行,因为它最终关系到受贿罪的认定问题。所谓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 相似文献
3.
王仲士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
主体和客体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由于社会历史变革和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主客体问题不断地被推到人们哲学思考的面前。实际上,它已成为新的时代精神在哲学园地上的焦点,是当今哲学发展的前哨阵地。全世界东西方的哲学家们,对此都作了新的研究。我国自80年代始,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而近几年则已成了热门议题,这当然是适应时代潮流的趋势的。但由于开始不久,研究有待深入,存在不同见解也是很自然的现象。为了真正科学地发展主客体的理论,我们既要研究和总结新的成果和经验,也应探讨和弄清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主客体观。本文着重考察列宁关于主客体问题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4.
李柏芳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4):89-93
诗歌创作审美活动过程中的审美主体和客体是一种相互交流、相互通融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主体呈现出"退让"与"归返"的客体性,客体呈现出"契合"与"固守"的主体性。诗歌创作活动中审美主体和客体的交融是美妙而神奇的,值得诗歌研究者深入细致地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广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1):86-90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 ,注重了发挥教育主体的主体性 ,却忽视了发挥教育客体的主体性 ,很难取得真正理想的教育效果。文章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客体矛盾的双向互动 ,阐述了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主体性有效发挥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传统划分中的主体和介体需要重新确证和解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是认同并掌握特定教育内容的教育者。教育内容不是介体,而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内在有机组成部分,是教育者具备教育主体资格的内在要素和必要构件。教育者作为教育主体呈现介体特性既是教育内容回归主体的诉求,也是教育介体自身建构和完善的呼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和介体重新解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尧忠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4)
要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公报所提出当前要特别注意抓好的四件大事之一。所谓“认真”,一是态度要坚定,不能忽冷忽热;二是方法要得当,讲求科学化。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方法论上来研究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思想教育的方法与物质利益的方法的关系,正好与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业务)工作的关系相对应 相似文献
8.
陈长畅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
主体客体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问题,也是哲学史上各派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等著作中,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关于主体客体的认识论思想。学习、研究这些思想,对于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主体客体问题的讨论,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的意义。这也是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王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64-67
对中国画主体、客体和本体的地位升降及三者对于中国画意义的分析可知,主体、客体和本体是中国画三个组成部分,它们相依相存,舍此无彼。在创作中可以也必须有所侧重,但却绝不可偏废。创作如此,鉴赏亦然。 相似文献
10.
徐展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1994,(2)
论主体主导主线说──兼与双主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者商榷徐展随着人们对教学活动规律的深入探索,在对构成教学活动诸要素之间关系的认识上,目前,影响较大的观点有双主体论和主导主体论。我们认为,双主体论和主导主体论的观点仍没有能够准确地揭示出教学活动中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1.
12.
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含义的科学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桥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5):9-12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把受教育者或教育者当作客体,是笼统、抽象、不明确的,会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其作为人的主体性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即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应该是受教育者(教育者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状况和精神状态,是其主观世界,以及教育环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活动等教育主体的行为对象. 相似文献
13.
浅谈模拟技术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解春雷,费振义模拟技术是人类探索未知的极富创造性的实践和认识活动,从哲学角度考察这种活动的基本性质和特点,从中概括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东酉,用于指导具体的自然科学实践活动,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哲学理解为... 相似文献
14.
聂世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5)
主体和客体关系是哲学家历来所重视的哲学问题。近些年来,我国思想理论界有关主体和客体的文章,主要是从认识论上谈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我看来,阐明主体和客体关系问题,应该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把重点放在主体—客体功能关系上。因为,实践主 相似文献
15.
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兼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松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103-106,109
高校校园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三方面的内容.它具有多种独特的功能.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就必须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这主要是按照三个层次的校园文化来展开进行.要正确认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6.
主体与客体问题是最重要的哲学问题之一,因此所有有关这一课题的重要著作都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况且,这本著作带有总结的性质,并自己认为(有充分根据)概括了至今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的某些成果,以及对这一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前景作了预测。 在该书中,对主体与客体问题的逻辑-认识论分析和历史—哲学分析结合起来。德国古典哲学就 相似文献
17.
作为墓葬建筑材料的汉画像表达的是墓主人在另一个世界的生活状态,每一幅画面都有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即汉画思想。汉画思想是在汉代社会特定思想环境下的产物,也是对汉代社会思想的系统反映,而这些汉画思想在每一个墓葬单元内又构成一套完整的汉代埋葬习俗。透过汉画思想的系统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汉民族文化的原有特性。 相似文献
18.
周松青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着重论述了毛泽东如何坚持和攻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主客体相统一的思想,指出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深刻地阐述了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是毛泽东认识论独具特色的光辉思想。 相似文献
19.
黄积钳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论认识中的主体介入与客体的本来面目黄积钳一、问题的提出近些年哲学界出现的主体性思潮中的所谓主体介入客体问题是一个引入注目的问题。有的论者认为“观察结果依赖于主体的测量方式的观点引起了一次认识论的革命,那就是将一个关于不依赖于主体的大自然的经典图景换成... 相似文献
20.
王凡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Z1)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模式,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也是我国心理咨询的生命力所在。加强大学生心理诊断和咨询,最大限度地克服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