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张恩普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2)
近年来,关于《文心雕龙》成书年代的问题,掀起了一场新的争论,争论的焦点,仍是成书于齐还是成书于梁的问题。这个问题自然有争论的必要,因为它关系到对刘勰的思想发展和文学观的探讨及考订刘勰生平事迹与年代等重大问题。笔者亦欲对此陈管见一二。一旧说析疑 相似文献
2.
高华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02-110
《天问》的写作年代和地点问题,历来存在异说.如果结合屈原的经历、楚国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天问》的内容和形式等各方面作综合考察,可知屈原自被楚怀王疏远之后,即被贬为"三闾大夫"."三闾"乃邑名,在汉北;其间因汉北在秦、楚大战中为秦所占,屈原曾一度返回郢都并出使齐国.从齐国归国后屈原又回到汉北,由于受到稷下思想及《诗经》传统的影响,屈原便于楚怀王二十年(公元前310年),在汉北"三闾邑""书壁而问"创作了《天问》一诗. 相似文献
3.
潘运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3)
《水浒》是元末明初作品,这是《水浒》学界多少年来一致的定论。张国光同志近年来出书写文章,极力否定这一点。特别是今年《江汉论坛》第一期发表他的《〈水浒〉祖本探考》一文,更明确地提出“《水浒》非宋元或明嘉靖以前的作品”,把《水浒》成书看成明嘉靖后的事。遗憾的是,张国光同志没有提出一件过硬的足以说明问题的资料,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推论,如以《水浒》“书中不少地名是明代建制”一点推论《水浒》是明代作品,就是如此。 其实,《水浒》中地名多数不是明代建制。如第三回写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后,“一迷地行了半月之上,在路却走到代州雁门县”,这“代州雁门县”就不是明代建制。 相似文献
4.
5.
赵梅春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61-163
金朝灭亡后,金旧臣如元好问、刘祁、杨奂、王鹗等本着"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的愿望,纷纷撰著史书,以保存故国信史为己任。王鹗《汝南遗事》所记为其亲历亲见之事,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学者认为《汝南遗事》是王鹗随金哀宗在蔡州围城中所撰,这是将王鹗记录哀宗迁都蔡州城后之军政大事的"目录"误以为是《汝南遗事》。根据王鹗在《汝南遗事·总论》中视蒙古灭金为"天开一统,地入大朝"这一事实,以及杨奂所作《读〈汝南遗事〉》诗,可以确认《汝南遗事》成书于金朝灭亡以后,约在金亡(1234年)后至元宪宗五年(1355年)之间。 相似文献
6.
李无逸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3)
唐王勃(公元649——676)《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一文,才华横溢,感慨遥深,不仅脍炙人口,由来已久,而且历代相传,蔚为盛事。但对这篇作品写作的年代,自唐以来,即多异说。王定保《唐摭言》说: “王勃著《膝王阁序》时年十四”。(卷五)按王勃生于唐太宗贞 相似文献
7.
伍晓蔓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33-136
《江西宗派图》的写作年代,从南宋起就有少时戏作、绍兴三年两种说法。从其写作的历史语境来看,《宗派图》应该是北宋大观末、政和初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叶菲菲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易经》有几点可以表明其写作年代的文化沉积:隐晦的图腾意识;"利建侯"的社会环境;以"邑人"为庶民的社会分层;不使用"哉、矣、也、乎"等语气词的语言风格。根据这些文化沉积推断,《易经》成书于殷末。 相似文献
9.
《古诗十九首》写作年代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炳海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
《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文选》,萧统没有标示作者的姓名,而统称为《古诗》。稍后,徐陵编《玉台新咏》,将《古诗十九首》中的十二首收录其中,八首被标为枚乘所作。自钟嵘、刘勰起,就对枚乘为古诗作者一事持怀疑态度。长期以来,《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及写作年代问题,成为文学史上一大疑案。当代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这些诗篇产生于东汉末年的桓、灵之际,但在具体年代的断定上,伸缩性较大,甚至处于某种游移状态。在研究方法上,如果我们不仅仅局限于从《古诗十九首》本身找内 相似文献
10.
赵春晨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3)
<正> 丁日昌《揭阳新乐府》六章,即以秀才牙、新郎锁、寡妇簪、老农水、估客肠、远方药六个题目写成的一组乐府诗歌,收录于饶宗颐先生编纂的《潮州志·丛谈志·事部》之中。这一组乐府诗歌用十分形象生动的笔触,描写了晚清时期潮汕地区社会的黑暗、封建官场的腐败和人民群众所遭受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同情受压迫的下层民众和要求澄清吏治、革除封建积弊的善良愿望,是历代潮汕诗歌作品中难得的佳作,也是研究丁日昌思想和文学成就的可贵资料。而且,这组乐府诗未曾收入五卷本的丁日昌诗歌总 相似文献
11.
王晓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4)
关于《九歌》的写作年代,人言言殊,主要说法有三种:一是全作于屈原青年时期,是屈原在政治上得意时的作品;二是全写于屈原被顷襄王流放于沅湘期间,是屈原晚年失意之作;三是写于为楚怀王疏远而退居汉北的一段时期。 笔者认为,《九歌》十一篇,有作于屈原青年时的,也有写于他晚年的,作于前期的是屈原为楚王室制作的祭歌,写于后期的是他采用民间祭歌形式创作的抒情诗。 关于《九歌》的写作年代及为何而作,以东汉王逸说为最早。他在《九歌序》里说: 相似文献
12.
黄震云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文章通过综合研究认为,《湘君》、《湘夫人》是屈原自疏和被召回时的作品。《湘君》写于楚怀王十五年稍后,《湘夫人》作于十六年左右。二诗用象征手法写出了屈原自疏后的焦灼心情和召回时的欢悦之态。屈原反覆强调的“练要”表明他非常注重修名。为了国家,他反覆托人致意君王,这便是作者多次提到的求媒。“求媒”是楚国处理君臣关系的文化惯例。屈原作品中大量的香草原是为了礼义的需要而佩用与栽种的,只有部分用来比人才和“美人”。屈原在洞庭湖畔的生活非常凄苦,但宅心君王的初志从未改变。 相似文献
13.
张运君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1):108-111
清季,政府强化了对各类“违禁”书刊的检查,对宣传革命类书刊的查禁尤为严厉,其中对《警世钟》的查禁是清廷在“《苏报》案”外制造的又一暴行。通过与上海租界当局的联合行动,清政府查禁了售卖该书的启文、时中、镜今、东大陆书社,收缴了书籍,抓捕了各书社的经理人。《警世钟》案的查禁与处理,大致呈现这样几个特点:列强与清政府联合进行查禁;案件的处理比较缓和,涉案范围较窄;案件的审判受到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案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国内的书报界对此案态度多不一致,有的支持政府的严禁政策,但更多的却是对其进行猛烈的抨击。 相似文献
14.
吴金香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4)
自<古诗十九首>被编入<文选>,后人对它的创作年代的考证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过.最初对此议论的是徐陵,他认为十九首中<青青陵上柏>以下八首为枚乘所作;第二个是刘勰,他在<文心雕龙>中说:"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后来钟嵘在<诗品序>中说:"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自王,杨,枚,马之徒,词赋竟爽,而吟咏靡闻.……诗人之风,顿已缺丧.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由上言论可知,钟、刘二人都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两汉之作,除了刘勰说<孤竹>一篇的作者是傅毅之外,对于其他作者仅是推测未下断语. 相似文献
15.
鲍照组诗《拟行路难》写作年代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安国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
关于鲍照组诗《拟行路难》写作年代,过去研究者大致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作于二十岁;二是认为《拟行路难》不当为一时一地所作。持第一种意见的人,根据是末首诗中有“余当二十弱冠辰”的诗句,仅此一句来考定整组诗的写作年代,未免单薄。持第二种意见的人,是根据十八首诗中反映的多种思想和生活来判定的,稍近情理,但总觉不妥。 相似文献
16.
《玉篇》写作及成书年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葆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64-66
关于《玉篇》的成书年代 ,宋本《玉篇序》中指出为梁大同九年 ,但由于这段文字有许多矛盾和可疑之处 ,故后人对大同九年之说多有怀疑。本文对其疑点进行分析考辨 ,并结合有关史料 ,认为大同九年为《玉篇》成书之年是可信的。《玉篇》始写作之年历来无考 ,本文推测考订为大同四年 相似文献
17.
徐重庆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82,(1)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这首《自题小像》诗写作年代的探讨,近年来研究者们陆续发表了不少见解。《自题小像》究竟写于何年?众说纷纭,各持己论。我认为,大家都忽略了鲁迅重题此诗时所写的两条跋语。在跋语中,鲁迅实在是自己道明了此诗所作的时间的。 相似文献
18.
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的写作年代,莫砺锋博士所着《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考辨》(《文史》第26辑,以下简称莫文),认为是在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或次年初,而否定宋吴曾的作于“绍兴癸丑”(1133)之说。英文提出了三条佐证,但另有几条反证莫文未予引录并证伪。一种科学的结论,既要求真,又须证伪;若不能证伪,则结论也难信以为真。本文提出几条反证,权作献疑,并希得到证实或证伪。 相似文献
19.
《楚居》的性质、作者及写作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平安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在《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竹简(壹)》中,《楚居》是一篇很另类的文献。共14支简,原无篇题。主要叙述自季连开始到楚悼王共23位楚公楚王的居处迁徙,内容与《世本》之《居篇》很相类,故定名为《楚居》。应该说,这个定名是有一定依据的。《世本》15篇,著录于《汉书.艺文志》春秋类,是先秦时期重要史籍之一。陈梦家先生据《世本》述及赵王迁事,并称为今王迁,认为是战国末赵人所作;成书于秦始皇十三年至十九年(公元前 相似文献
20.
王婕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84,(2)
一、韩愈《进学解》写作年代质疑韩愈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文学家之一,特别是他的散文对后世影响很大。《进学解》是篇名赋,历来脍炙人口,是韩文的代表作之一。全文刊录于两唐书,足见其在韩文中的重要地位。弄清其写作年代,无论对教学,科研均有裨益。大学基础课统编教材《大学语文》(徐中玉主编)选有此文,汉语系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也辑有此文。对于其写作年代,朱东润认为:“作于元和八年(813)”。而《大学语文》则写作“元和八年(813)韩愈复为国子监博士之时。”究竟《进学解》写于何年,韩愈又在何时复为国子博士,在教学中我翻阅了有关资料,对此有些不同看法,故不揣谫陋,求教子有识之士,但限于材料,难免谬误,尚乞指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