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太平天国领袖们醉心描绘并曾经努力推行的平均主义,在那愚昧落后的时代,生活陷入绝境的农民以平均富人财富的美好愿望激发了他们斗争的热情,确实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然而,太平天国平均主义的政策纲领不但未能引导这场革命取得胜利,反而加速了它的败亡,和中国历史上凡主张平均主义的农民起义一样终将被封建地主阶级所镇压下去。这本来是惨痛的历史教训。可是,多少年来,我们对太平天国平均主义怀有特殊的好感,缺乏应有的分析批判。一谈到平均主义,对它积极的一面津津乐道,长篇大论,而谈到平均主义消极作用则轻描淡写,三言两语就了之。因而常常被人们所误解,以为平均主义是农民最先进最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140周年。太平天国革命从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金田起义开始到1864年天京陷落告终。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们纪念它,就是因为它能激励我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史上的太平天国革命,是在洪秀全思想的指导下层开的。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曾把洪秀全与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称为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找寻真理的一派人物,是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个评价近年来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洪秀全学的不是中国近代需要的西方资本主义真理,而是西方千百年的历史陈迹基督教,所以他没有、也不可能站在时代前头,指引历史潮流前进,因而算不上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但也有人为之辩解,认为洪秀全在当时新的历史条件下,已经越过以往的  相似文献   

4.
五月二十六日,广东太平天国研究会召开洪秀全早期思想评价问题讨论会。一、金田起义前洪秀全是否已形成了革命思想有些同志认为,洪秀全思想的发展经历了由不革命到革命的质变。在金田起义前,他虽写了“三原”,但主要是讲道德修养,远非革命思想的形成。由于在广西传教与当地团练发生矛盾冲突,被迫进行反抗,到金田起义前夕,才逐步走向革命。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反清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洪秀全建立拜上帝教初期,反清和反孔、敬拜天父皇上帝是联系在一起的;太平天国革命初期、中期,反清和反儒思想紧密结合,既增强了太平天国的革命性,也增加了革命的阻力;太平天国革命后期,特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反清和反对外国侵略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太平天国革命思想日趋成熟的阶段,也是太平天国走向最后失败的阶段。反清思想是太平天国革命思想发展的一条主线,它曾  相似文献   

6.
<正>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关于它的研究,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重视。特别是近十年来,许多问题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较大的进展。本文只就其中一些主要方面进行概括性评介,并以此纪念太平大国运动140周年。一、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和历史作用太平天国是一场农民运动,但它是否是革命运动?一种观点认为,太平天国和此前的历次农民起义都不能改变旧的生产方式,也不可能摧毁旧的封建制度,不能称作革命。李新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从来没有把农民起义说成“革命”,但对太平天国,有时却称为“革命运动”。这是就世界全局而言,太平天国起义是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但从太平天国本身来分析,总体上仍是农民起义、农民战争,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因此,应称之为太平天国起义,或太平天国运动,不能称之为革命(《关于中国近代史分期问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太平天国天京建都和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40周年。《天朝四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一份纲领性的重要文件,是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宏富庞杂的“平均平等”思想的主要载体,其性质与太平天国运动及政权性质紧密相联。因此,从50年代至今,史学界对《天朝田亩制度》性质的讨论从未停止过。结果是众说纷坛,褒贬不一:其中有人认为《天朝田亩制度》造封建之反,举革命之旗,因而对它倍加歌颂,大加赞扬;也有人认为《天朝田亩制度》逆客观规律而行,拉历史车轮倒转,于是对它或愤然鞭挞、或猛力抨击;还有人认为《天朝田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其教义源于梁发的《劝世良言》,在神学理论上接近原始基督教。洪秀全根据当时中国情况和农民战争的政治需要,对它进行了一番改造,演化为农民革命的工具。这种情况借宗教以发动和组织群众的做法,在太平天国前期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它所主张的世界观,所进行的思想教育和纪律规定,在根本上都不是对客观事物的  相似文献   

9.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领袖,他的历史功绩是可以肯定的。但是,洪秀全在太平天国革命中也犯了不少错误,对于太平天国的失败,负有重大的责任。本文对他所犯的错误,作一浅论。太平天国初期,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群众、号召群众,对太平天国革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太平天国革命不断发展。然而定都天京后,情况就起了变化。本来打下南京后,形势极为有利。太平军“既众且整”、“直望无际”。清军则是“望之夺气”。(汪士锋《乙丙日记》卷一)但洪秀全一进入南京城,就“直入两江总督衙门,以为天王府,改南京为天京,正式于此建…  相似文献   

10.
1851年在广西桂平县爆发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至今已有140年的历史了。对于太平天国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金田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的人简单地归结为一句话:阶级斗争尖锐。诚然,金田起义前夕,金田地区阶级斗争是十分尖锐的,这无疑是起义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作为太平天国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洪秀全、冯云山来到广西,首先落脚在龙山山麓的贵县赐谷村,并在那里发展了一百多人加入拜上帝会,但他们却不在龙山山区扎根,而要跑到桂  相似文献   

11.
在封建社会里,农民的革命始终是围绕着求政治平等和经济均平而展开,而这种平等的要求归根到底反映了农民的问题是土地问题,农民的革命是土地革命,其深刻原因主要是封建社会乃土地所有制的社会.因此,当农民战争把对土地的要求以纲领、口号的形式鲜明地写在战旗上的时候,也就表示了旧式农民革命最高峰的到来.但是,作为小生产者和私有者的农民阶级,不可能把包括土地在内的经济平均主义变为制度.无法真正实现“均田”这一理想,这其中的因由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历史的局限”.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旧式农民革命的最高峰是明末的李自成起义.而非太平天国革命.这是因为太平天国革命发生的社会条件与旧式的农民起义已有了诸多的不同,这不仅表现在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思想已不再是单纯的农民思想,他们中的一些人多多少少地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观念;其用基于一神教宇宙观的拜上帝会去进行革命准备,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也与旧式的农民起义利用宗教点燃群众造反情绪大不一样;更主要的是它把”平分土地”的要求制度化为《天朝田亩制度》,这就不是旧式农民起义所能达到的高度,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耕者有其田”的土地纲领的先声。本文拟从讨论农民战争的阶段入手,具体论述李自成起义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简论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董四代中国近代史上,先后出现过太平天国起义、戊戌变法维新和辛亥革命三次大的革命和改革浪潮。与此相适应,也出现过洪秀全对平均土地和平均财富的追求,康有为对文明发达、人人幸福的大同社会的向往,孙中山对既有西方文明发达,又没有资本主...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太平天国金田起义140周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农民起义。它组织了强大的武装,历时14年,转战18省,攻克了600多个城镇,并系统地提出了革命纲领,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与清王朝对峙达11年的农民政权,从而把我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发展到最高峰,在世界农民战争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它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革命高潮。 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和我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一样,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再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最终还是失败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与历代农民战争的最大区别之一就在于它是在一个领导集团的集体领导之下发生的。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到冯云山在广西传教,逐步形成了以洪秀全为首的包括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在内的领袖集团。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兴衰成败与这个领导集团息息相关。过去史学界只注重对太平天国农民领袖进行个案分析,这种分析虽必不可少但却难窥全豹。笔者试图将太平天国前期的领导集团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限于篇幅,本文仪评述其内部关系。1.在定都天京之前,太平天国领袖之间逐步确立了一种以洪秀全为首的、带有朴…  相似文献   

15.
论洪仁玕     
(一)问题的提出洪仁玕(一八二二年——一八六四年)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人物。他是洪秀全的族弟,洪秀全曾与其密谋过革命,但他并没有参加太平军初期的革命斗争,只是在乡设馆授徒,劝人信仰上帝教。金田起义后,满清统治者严缉洪秀全家族,他不能安居,一八五一年入广西浔州,擬追随洪秀全,时太平军已移军永安州,他遂半路哲回。一八五三年去香港,在西洋傅教士处教书。一八五四年到上海,想去南京,当时苏、常一带仍在清军手中,路阻不通。他请外国傅教士送地去,未能如愿,而在上海起义的小刀会,也不相信他是洪秀全的族弟,  相似文献   

16.
作为太平天国的领袖 ,洪秀全根本不具备领导人应有的政治谋略和军事魄力。对于关系到革命发  展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 ,洪秀全没有进行通盘的运筹和规划。指导思想 ,蒙昧落后 ;作战指挥 ,不遵兵法 ;政治策略 ,超出实际 ;战略决策严重失误。洪秀全排斥知识分子 ,不重视人才 ,对内不用贤才佐政 ,对外不招贤纳士 ,致使太平天国朝中无将 ,国内无人。领导人主要的职责是决策和用人 ,而洪秀全恰恰未能做好这两点 ,决策上一误再误 ,用人上一错再错 ,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的失败  相似文献   

17.
邓锡华 《船山学刊》2002,(2):128-131
利用宗教发动和组织农民起义,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的普遍性。太平天国也不例外,宗教迷信对这些封建农民起义起过很大的积极作用,但在农民起义的整个进程中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可以这样说,是基督教造就了太平天国,也是它毁灭了太平天国。一、基督教造就了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洪秀全在1843年以前约十五年间七次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洪仁玕明确提到洪秀全去广州应府、院考试的就有四次,而在每次去广州以前,他又须先在花县应考。他的这一基本的经历表明了这段时期的洪秀全深深地被科举制度所牢笼,想通过考试跻入统治…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出洪秀全对旧遗诏圣书和新遗诏圣书的批改,目的是利用基督教为太平天国政权和他个人子孙以及太平天国上层人物服务。这对我们研究洪秀全这个人物、研究太平天国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如何评价太平天国的对外关系,是今年5月举行的两广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35周年学术研讨会的主要议题之一,中外学者就这一专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的大门被打开,资本帝国主义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渗透,中国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这一社会条件决定了近代中国人不可避免地要跟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发生关系。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革命也不例外。有些到会学者指出,“太平天国的对外关系在整个中国近代的中外关系史当中,只是一个小插曲,但对于太平天国历史的研究来说,则是  相似文献   

20.
洪秀全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思想家。他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震撼中外,给殖民主义和封建专制制度以沉重的打击,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前进,因而赢得了人们的赞扬和肯定。但是,洪秀全的革命思想,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当时革命形势的推动下,经过一个长期、曲折的艰苦探索的过程,从沉溺到觉醒,逐步由一个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变成农民革命领袖的。长期以来,洪秀全被蒙上一层“神化”的面纱,似乎他天生就是一个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