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色服人     
有这样一段经典语录:男人婚后夫妻感情就逐渐衰退,一进商场他就喊累,看什么东西他都乏味,你化不化妆他无所谓,你穿什么新衣裳他不理会,你一打电话他就说“正在开会”,每天回家倒头就睡,喝没喝酒他都装醉,有人说这叫爱情疲惫。可是男人对别人老婆也许永远没有审美疲惫。  相似文献   

2.
他是个单亲爸爸,独自抚养一个七岁的小男孩。那天因为要赶火车,没时间陪孩子吃早餐,他便匆匆离开了家门。一路上担心着孩子有没有吃饭,会不会哭,心老是放不下。到了目的地,处理完事情,便踏上归途。回到家时孩子已经熟睡了,他这才松了一口气。旅途上的疲惫,让他全身无力。正准备  相似文献   

3.
金石 《社区》2011,(22)
33岁的郑女士结婚3年,老公顾先生事业小有所成,两人正准备买房。可是,最近郑女士发现,老公经常加班到十一二点,回到家时非常疲惫,不愿多说话。郑女士想与他聊天,老公总是说,很晚了,累了,明天再说吧。慢慢地,夫妻间基本上没有了交流。其实,老公的工作没有那么忙,根本不需要经常加班。  相似文献   

4.
筱莉 《山西老年》2012,(3):28-28
他总是很忙,很忙。处理工作上的事情,约会朋友,联系喝酒的场所……一天他要打无数个电话。往往就在下班时或者回家的路上,已经疲惫劳烦得连往家里打一个电话的心情都没有了。他心里想,反正是回自己的家,不用打什么电话了吧。  相似文献   

5.
孙冰玉 《社区》2009,(20):17-18
如果还健在.大姨家的大表哥应该是个年近六十的老人了。他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在我恍惚的记忆中。他好像从来就没有年轻过。每个春节的初二或者初三,他都会推着独轮车.走上近百里路。在午饭前赶到我家。他穿着黑糊糊的厚棉衣,戴着棉帽子,笑起来满脸皱纹。他大踏步走进门来.不坐也不说话,身上依稀冒着袅袅寒气。但没有丝毫的疲惫。等我爸妈走出来,他扑通一声跪到地上,  相似文献   

6.
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王钦敏是位“十几年没有过春节”,也是“十几年不知散步为何事”的人。但这般劳顿只是给他增添了些许白发,而在他脸上绝然看不到“无神”和“疲惫”,他始终保持着连年轻人都少有的朝气。1969年王钦敏高中毕生後,到福建古田县一个仅有20多人的自然村插队落户,作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山村的田间劳作苦累,生活单调,但王钦敏想尽办法不浪费时间,找到一切可以找得着的书来读。在五年的“落户”生活中陪伴他三更煤油灯光的是资本论、中外文学、英语等。1974年,王钦敏被推荐到福州大学地质专业学习,後又留校任教。但他明白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盲人开灯     
搬进新居也有些时日了,却一直没有时间去关心对门、楼上、楼下都住着些什么人。也许大家都是因为工作忙,不容易照面吧。老公是个机关干部,经常要加班,所以晚上回来得很晚。那天,老公又加班了,大概12点多,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来了,我还在看着我喜欢的韩剧。他好像没有睡意,倒了一  相似文献   

8.
在业余时间,我应邀去一所社区老年大学教授琴课。有一天,一位70岁左右的长者要插进我的班里学二胡。他瘦削白净,剑眉飞扬,斜挎着一架琴盒站在教室门口,看上去有几分疲惫,眼睛还有些微红。老年大学是从来不拒收学员的,只要老年人有兴趣就可以入学。我问他有没有拉琴的基础,他说没有,但他执意说想学琴,保证能跟上。我把他安排在临窗的一个空位上。那个空位曾是一位60多岁女学员的座位,一个月前她因患肝癌去世了。至今我还记得这位女学员头发雪白,还有些自来卷,很像电影演员秦怡。她在这里学了两年二胡,拉得已经很专业了,据说她喜欢二胡已经到…  相似文献   

9.
俄周的十二月党人被流放到寒冷的西伯利亚,没有干粮,没有饮水,就这么拖着疲惫的身躯穿行在西伯利亚的荒地和寒风中,他们没有绝望,因为当地每一户居民的窗台上都放着水甚至牛奶,还有在当时极度缺乏的黑面包,默默鼓舞、问候着这群伟大的陌生人。  相似文献   

10.
《可乐》2007,(4)
你说这男同志一到四十多岁,夫妻感情就逐渐衰退,一进商场他就喊累,看什么东西他都乏味,你化不化妆他无所谓,你穿什么新衣裳他不理会,你一打电话他就说“正在开会”,每天回家倒头就睡,喝没喝酒他都装醉,有人说这叫爱情疲惫,女同胞们,你说对不对?  相似文献   

11.
听雪 《北京纪事》2011,(11):63-65
情动之缘 那是1972年秋天,在莫斯科大学就读汉语专业的他,被汉字的难写、四声的难辨折腾得快崩溃了。在连续两年粮食减产的大背景下,他还要和同学到郊区去挖土豆。颓唐和无奈像身边凄凄细雨笼罩着他。疲惫的劳作间隙,他受邀到同学家里作客。恰巧,同学的母亲是位华人,在莫斯科的“北京饭店”工作。餐桌上美味的蘑菇炒饭、精巧的家常菜肴,  相似文献   

12.
《北方人》2006,(5)
一位原籍上海的中国留学生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为了寻找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他骑着一辆自行车沿着环澳公路走了数日,替人放羊、割草、收庄稼、洗碗……只要给一口饭吃,他就会暂且停下疲惫的脚步。一天,在唐人街一空餐馆打工的他,看见报纸上刊出了澳洲电讯公司的招聘启事。留学生担心自己英语不地道,专业不对口,他就选择了线路监控员的职位去应聘。过五关斩六将,眼看他就要得到那年薪三万五的职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却出人意料地问他“你有车吗?你会开车吗?我们这份工作要时常外出,没有车寸步难行。”澳大利亚公民普遍拥有私家车,无车者寥若  相似文献   

13.
<正> 与学明相识,是在大西北举办的一次笔会上,他刚参加完《散文》月刊举办的当代散文研讨会,连路奔波,略显疲惫.会议期间,河南的张同欣发现了学明一大摞发表过的散文复印件,就要去仔细地看,这一看使他沉醉得不能自已,连说他有生几十年来,还没看到过这么好的书稿,他从头至尾,一口气看了两遍.朋友们虽读过他不少作品,但还没有这么系统地看  相似文献   

14.
你有面子吗     
吴明 《社区》2004,(20):54-54
李先生因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而辞职,后在生意场上以失败告终,他总说要“从头干起”。可是,身心疲惫的妻子说,他说这话都七八年了,就是不见行动。 刘女士的儿子已经37岁了,十年前大学毕业时,他认为自己工作很不顺利,想要“读研”。没曾想,这一读就是七八年,他就是不肯毕业。今年的毕业论文他早已准备好了,但他还是不打算交上去。其实,根据他的成绩早可以毕业了,只是每次的考试成绩都没有达到他自己所期望的最高分。 现实社会中确实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大学毕业后并不急于就业,但是也没有具体的目标,整天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还有的  相似文献   

15.
金石 《社区》2011,(33):58-58
33岁的郑女士结婚3年,老公顾先生事业小有所成,两人正准备买房。可是,最近郑女士发现,老公经常加班到十一二点,回到家时非常疲惫,不愿多说话。郑女士想与他聊天,老公总是说,很晚了,累了,明天再说吧。  相似文献   

16.
没用的故事     
刘心武 《社区》2012,(35):12-12
公园长椅上,一个母亲疲惫地仰靠椅背,身边是竖着的提琴盒,她拼命抑制自己,却还是把养神变成了沉睡。儿子坐在她身旁,另一边放着一个大的画夹子。儿子轻推母亲.母亲没有反应,他跳下长椅,四面张望,仿佛一只小鸟。想飞,却不知道往哪边飞好。那是星期日中午。公园里人不多。一个老爷爷恰好散步到那里,一瞥间,老爷爷意识到,这对母子肯定是上完了上午的特长班,还要赶下午的特长班,因为家住得远,所以只能到这公园里来小憩一下。  相似文献   

17.
王新 《社区》2004,(12):62-62
A局的桑田出差归来,颇感身心疲惫,晚饭顾不上吃,便匆匆走进附近的金都浴城。也许正是晚饭时间,浴池内浴客并不太多,倒是雾气腾腾,即使面对面,也很难辨清对方容颜。桑田浸在池水中间,浑身放松了许多。突然,他似乎听到有人叫了一声,正想循声看去,肩膀却被轻轻地拍了一下。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身体微胖、笑容可掬的中年人弯腰站在身边,附着他的耳朵说道:“来,我给你搓一下澡。”原来是搓澡的,桑田随口答道:“好啊!”便躺到旁边的一张椅子上。那人搓得非常认真。他将桑田全身搓了个遍,连敏感部位都没有放过。几个回合下来,已是气喘吁吁,汗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经济模式的出现,中产产生的基础已经发生动摇,原来的中产法则正在被颠覆孙成已经开始脱发,他才32岁。他的家族并没有脱发史。与此同时,他觉得自己越来越容易疲惫,免疫力好像也特别低,小病不断。妻子花很多钱给孙成买蛋白粉、维生素等补品,但都无济于事。30来岁的孙成像个中年人,毫无活力可言,说话也呈现出越来越少的趋势。这可能是他为自己的高薪所付出的代价。孙成在北京一家建筑设计公司上班,每天的工  相似文献   

19.
《人生与伴侣》2007,(6):63-63
在婚姻的十字路口,我该何去何从 我是2003年认识现在的老公的,那年我22岁,他32岁。我在一家影楼上班,而他自己经营了一个服装店在外上班的生活让我很疲惫,为了逃避我去了他的城市帮助他一起经营,并开始同居生活。2005年我们结婚了,老公的长相、身材都很平平,而我毫不夸张地说,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班里的班花。  相似文献   

20.
德国游随想     
航站楼通往机场的走廊柏林机场不远处就是火车站,因没有零钱无法在售票机上买票,又没有人工售票,翻译只得返回航站楼换零钱。红眼儿飞行的疲惫,让我很羡慕这位老兄,拍完这张照片,我就躺在了他的不远处。我俩可能都来自文明程度不如德国的远方,他能先在这儿睡上一觉,我却要按规程行走。他内心的自由度是不是要比我好一些呢?自由,自然离不了环境的给予,但心灵的自由,是可以超越环境的。超越的程度,在于我。望着在北京不多见的蓝天,我想我的旅行箱虽然比他的新一点,但心灵的破旧很可能比他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