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
金应熙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学界评价他治学的特点是“学兼中外,博古通今”,“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金应熙教授一生最主要的学术成就是在中国古代史领域。他研治中国古代史的思路和方法,受其两位老师许地山和陈寅恪的影响甚大,在这种师承的直接影响下,就形成其重视对第一手资料的钩稽贯穿和考辨分析,综合历史学、语言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探求历史的沿革变化、因果关系,并重视探讨周边民族史的治史特点。他对中国王位继承法的研究,慧眼独识,别开生面,而又视野开阔;他对长城历史作用的研究,具有突出的开拓性意义;他对国外学术成果的评价,至今仍具启迪作用。金应熙教授在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香港史研究领域亦颇有建树,是香港史研究领域公认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2.
许地山先生是金应熙先生的师尊,金应熙先生的治学路子正是出于许地山先生的学术传承,金先生治比较宗教学,始终洋溢着许先生深深的学术影响;金应熙先生继承许地山先生研究宗教史的学术传统,首先表现在他是沿着许地山先生“比较宗教学”和“教义本体”的研究路子前行的;金应熙先生心仪许地山先生对道教的开创性研究,其表述与许先生的见解一脉相承;金先生对中国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研究,具有世界性视野,也有在学术继续完成老师未竟之业的志向。  相似文献   

3.
遨游于学海,与东西方汉学家对话———评介金应熙先生遗著《国外关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评述》叶显恩本书是根据金应熙教授生前在广州暨南大学历史系研究生班讲授“国外关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评述”课程的讲稿和笔记,由其后人金雨雁先生整理而成的。全书537页,41万余...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在科技和经济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15世纪以后,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却迅速落后于西方,这主要是因为西方产生了近代科学革命,科技革命又促进工业革命,使西方经济突飞猛进.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这就是李约瑟之谜.李约瑟之谜涉及到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背景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就目前中外学者对李约瑟之谜的研究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内容博大、丰富、系统、精深.但其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构成这一理论的基石和核心问题.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敢于突破传统的提法,在新的历史时期,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仲秋的一个下午,我们怀着求教之意,采访了原广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历史学家金应熙教授。健谈的金教授热情地回答了我们提出的问题。金教授1919年12月出生于广州。从1927年起先后就读于香港英皇书院、广州培正小学等学校。1938年,以优异成绩免费进入香港大学中国历史学系。在许地山、陈寅恪等老师的教导下,他对中国古代史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后在岭南大学任教时,开设过中国通史、秦汉史、中国社会史等课程,继续对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分期问题开展研究.建国后,他因工作关系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曾长期中断。1980——1981年间,他应邀前往墨西哥学院任教中国史一年。在墨西哥,他阅读了较多国外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专著,深感有必要向我国史学界介绍国外研究动态.金教授外语水平高,五年来,他应用英、日、  相似文献   

7.
幽默三则     
黄里 《家庭科技》2006,(4):41-41
儿子上小学后,我发现他总是闷闷不乐,好像有许多愁事,经常没有食欲,去医院检查又没发现什么病。我便去访问他的班主任老师。老师反映说:“你的儿子有点古怪,不太合群,他经常是一个人在角落里发呆。有一次他似乎表示愿意与女孩同桌。”“你满足他的要求了吗?”“没有,因为我们根据儿童性教育原则,认为这个时期男女适当分离,对性角色的自我确认是有好处的。所以基本上是男女分桌。”这让我想起了幼儿园老师的一句话:“你儿子有点像女孩,总喜欢跟女孩子玩。”我当时不知这话是警告还是赞美。看来,现在真要琢磨琢磨儿子的心理了。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但首先是一个伟大战士。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他的小说艺术风格的特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人民强烈的爱和对敌人强烈的憎,是鲁迅的人格,也是他的文格,即他的文艺作品总的风格。这在小说创作里,主要体现为“忧愤深广”,凝结成一种沉郁的风格。杜甫曾以“沉郁顿挫”四个字来概括他自己诗歌创作的风格。现代学者中也有人认为:“我国古典文学民族风格的内涵,委实有很大的比重出入于沉郁顿挫之中。”这是由于我们民族屡遭忧患的苦难现实,以及有才能、有抱负的作家却穷愁潦倒,同被压迫人民比较接近的状况所决定的。鲁迅继承了我国古典文学的这一风格,并在新的现实基础和思想基础上有新的发展。用“沉郁”或“沉郁顿挫”虽然概括不了鲁迅的全部风格,但却可以概括他艺术风格中的一个主要特征。沉郁,不是沉闷郁结。沉,是深沉,沉实;郁,是蕴积,含蓄。由于蕴积深厚,发而为文,故深沉有力,“志隐而味深”。鲁迅自评他的《狂人日记》为“忧愤深广”,其实何止这一篇,他的大多数小说都是这样。他为我们民族而忱,为我们的人民而忧,为人民的沉迷不悟而愤,更为中外反动派的残酷统治而愤。这忧愤又何其深沉,深广。他不仅目睹现实,而且远瞩历史。他的作品不限于一人一事,而概括了极  相似文献   

9.
金应熙的天资和勤奋也真令人敬佩,就以经济学来说,当我岭大毕业之前,他亦足以作我的老师了。毕业前我曾写过一篇有关南北朝庄园经济的论文,在一九四九年《南大经济》(经济系的学报。岭南大学一般简称“岭  相似文献   

10.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其作品最早于民国时期译介至中国,他作品中典型的清教文化特色和文学魅力成为国内了解和研究美国文化和文学的媒介。霍桑作品受到国内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表达的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人性善截然相反的西方文化“原罪”主题以及霍桑的象征创作手法。霍桑在中国的接受语境和研究状况表明,这一研究深度还有待开掘。  相似文献   

11.
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浓缩和概括.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省略语使用频率高,常用短句、时态多使用现在时态或将来时态,主动语态使用频率高.中外报纸新闻标题既有相同的语言特点又有不同之处.新闻标题折射出东西方文化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处于革命生涯晚年时期的邓小平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他劝说大家不要去争论“姓社”还是“姓资”,意思是等经济发展了,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邓小平提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呢?20年前我访问过温州,见到那里的人们熙熙攘攘地做生意,小商品市场十分红火。温州人说,我们这里是社会主义,我们拥护共产党领导,拥护邓小平思想。但是在那里,我看不到多少历来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特征的国营企业。20年后,我重访浙江,看到浙江…  相似文献   

13.
略论《空山灵雨》与印度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度佛学的佛义是许地山创作《空山灵雨》选择性接受的第一个对象,是他探索生命、思考人生的一个工具。“多苦”、“虚空”使他试图从佛教信仰中推演出一套立身处世之道。他想通过佛教研究而找到人生希望。《空山灵雨》是许地山对人生进行探索而写下的一份独特的答卷,它的文本充满了许地山研究佛学而不迷信佛学的质疑,在质疑中,他由“谈佛”走向了“反佛”之路,由信士而斗士。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与佛教     
鲁迅与佛教陈爱强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一个历史上少有的东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碰撞、融合时期。保持着文化开放心态的鲁迅此时也走近了佛教,他以“拿来主义”以我为主的精神和勇气研读佛经,这对他的诸多人生观念乃至艺术创作都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以至于有人说...  相似文献   

15.
美好的城市,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精神”之间的和谐关系。缘着城市“空间”这一线索,我们得以理解和谐城市的“物”的层面的表现。东西方城市发展的历史,也是通过“空间”建立与重建人、自然、精神三者平衡关系的历史。虽然中外城市空间形态各具特点且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变迁,却共同体现了对于空间和谐关系的持续追寻。  相似文献   

16.
谢天振 《学术界》2002,(3):140-144
本文就《中国译论研究和译学建设真的比西方严重落后吗 ?》一文提出商榷 ,指出不能不顾事实的吹捧一个学者的著作 ,把中外译界统统贬斥为“混乱和盲目”等等 ,应从实际出发作出客观的评价。同时提醒我们应该正视国内外译学界的有关进展 ,抓紧时间研究 ,建设发展我们自己的译学理论的译学事业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思想巨人。我们所说的鲁迅早期思想,一般是指鲁迅青年时期,特别是东渡日本留学期间的思想。此时,他的总体思想认识水平,已经达到了当时思想界的先进水平,起点甚高。正如冯雪峰所指出的:“他已经抱有别人在‘五四’时期才能抱有的那种思想和见解,……这是常常使我们惊奇的。”(《鲁迅和俄罗斯文化的关系及鲁迅创作的独立特色》)考察一下鲁迅在其早期是怎样紧跟历史时代的步伐,积极开放地从西方文化中汲取先进的思想观念,这对于我们当今采取“拿来主义”以借鉴外国文化思潮,从而重新调整我  相似文献   

18.
近来,出现了一连串发人深思的事情:海盐出了一个步鑫生,一些人说他是“勇于改革的企业家”,另一些人则说他是“独断专行的资本家”;鞍钢出了一个王泽普,在这里得到赞许,在那边却招来责难;医科院出了一个修瑞娟,与“修氏理论”命名同时出现的,是不负责任的闲言碎语…… 为什么同一个人物,竟然有着截然相反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时甚至天差地别?这是因为,当前我们面临的改革时代,是一个新旧交替  相似文献   

19.
<正> 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此,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把它概括为主要的十二条.其中一条就是: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和实践,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逐步实现.可见,作为我国和平统一基本国策的“一国两制”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从根本上指明了“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的实质,它对消除一些同胞的疑虑和误解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其实,在这一关键问题上,邓小平同志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可以制定‘一国两制’的政策,允许两种制度存在.”从而精辟地点明了“一国两制”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同五四时期的多数作家一样,许地山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并善于从中吸取营养,化为自己的血肉。因而,他的作品多表现为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审美理想,表现了一个炎黄子孙所特有的心理结构。他的作品,特别是其小说,除了具有引人入胜的曲折故事外,人物的情感美、道德美,以及富有生趣的意境美,闪耀着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光辉。这是作者刻意追求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