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喜峰 《求是学刊》2012,(5):140-146
多尔衮是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满族历史上作出巨大贡献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扶立皇太极幼子福临为帝,自为摄政王,1644年率领清兵入关,定鼎中原,成为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多尔衮的华夷思想主要分为四部分,即处处从满族的利益出发,对汉族进行军事征讨的民族征服和大一统思想,剃发易服的民族同化思想,经济掠夺、政治压迫的首崇满洲思想以及满汉一体思想。这些思想决定了多尔衮在清入关后的统治政策。  相似文献   

2.
顺治元年(1644)五月清兵入关南下,一场激烈、复杂的战争拉开了帷幕。大战之后,仅有几十万人口的少数民族──满族,成了这个已有半亿以上人口的国家的统治民族。这个令人惊讶的结果长期以来一直激动着研究者们,他们力图从各方面来加以说明。我认为,满族能够成为统治民族的最重要的因素,莫过于满洲统治者对八旗汉军的成功利用。就是说,八旗汉军是促成这个结果的最重要的角色。本文拟就八旗汉军在清初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清初政权的性质等问题谈一点看法。 清军入关后,随着民族征服战争的逐步升级和民族高压政策的不断强化,全国各地掀起了大规模…  相似文献   

3.
入关前的后金(清)政权,对征服或来附的女真、汉人军民、蒙古各部、朝鲜,都以分封来确定他们与本政权的统属关系。因此形成:满族政权内部汗家宗王贝勒对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共24个旗的集中统领,异姓功臣对所赐牛录的世袭专管,率众来归之蒙古部长对八旗之外蒙古族的领辖,汉藩王对原所部军队之私统,以及蒙古各部贵族对编为扎萨克下的原牧民的统领,朝鲜李氏也经清廷以册封的形式而成该国之王。这种分封的实行,确定了各受封者与属人或属民不同的领属关系,以及他们对满族政权不同的统辖关系,形成当时满族政权复杂而又远近分明的统治体制,这种旧制在入关后的延续,也给清王朝的统治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朝代,它是以满州贵族为主联合汉、蒙等族贵族地主共同掌握全国统治权的政权。这个朝代曾经有过一段较长期兴旺稳定的阶段,曾经大力发展过当时的社会经济,促进了封建文化的繁荣,与此相适应,又曾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推到了前所未有严密周备的程度,在体制上有重大的兴革,颁行的规章制度也最为详细,从而也建立和健全了它带有明显特色的文官制度。一、请入关前的政权建设和文官制度的形成清入关前的文官制度,是伴随着以满族为主体独立政权的建立,伴随着本政权专制政制和法制的缔建,同步地发展起来的。它…  相似文献   

5.
程尼娜 《求是学刊》2012,(1):140-147
辽朝在征服、招抚黑龙江流域乌古、敌烈、鼻骨德、五国部等族群之后,相继建立属国属部制度,并将其纳入王朝"道"一级行政区划之中,各属国属部在中央与地方的双重统辖下进行不同程度的朝贡活动。辽中期建立起管理属国、属部的地方机构,对一些属国属部的统辖机制开始由朝贡制度向行政统辖制度转变,表现出统辖关系紧密的乌古、敌烈部朝贡次数骤然减少,鼻骨德部次之,统辖关系相对疏松的五国部则实行持续而规律的朝贡活动,因此不可简单地认为黑龙江流域属国属部朝贡活动频繁是辽朝对其统辖紧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学问》2015,(4)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集大成者,满洲民族作为有清一代的统治民族,在中国社会与历史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满洲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中存在丰富的人文思想资源,尤其是满洲民族在清代当国近300年,具有独特的治理与管理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可为当代提供借鉴。1990年,著名清史专家孙文良先生曾主编《满族大辞典》。如今,鉴于学术界发展之现状,原词典已无法涵盖近20余年来清史及满学的研究内容,《新编满族大辞典》遂应运而生,给我们提供全面再认识、再思考满族历史与文化的机会,阐明我们的"满学观",以期将满文化恒久地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北京旗人社会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北京旗人社会的变迁张福记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满族,以其勇猛剽悍建立了大清王朝,从而转变为一度拥有各种特权的统治民族。然而,随着时代变异,尤其是在风雷激荡的清末民初时期,晚清王朝江河日下,寄生其上的旗人,满族人的优越地位自然也不可避免地随着清...  相似文献   

8.
满语是满族的民族语言,随着满族入关,满语经历了由"单一民族使用"到"满汉两族通用"的繁荣时期,然而随着满汉两族的文化交融以及汉语语言的文化强势性,在满语和汉语的语言接触中,满语的官方地位逐渐下降并最终被汉语代替。直至今日,满语已成为了"全世界识讲满语者不足百人"的一门消亡语言。归根究底,满语的消亡是由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也是一种语言在接触中受到另一种语言侵袭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9.
《消闲演义》是清末民国旗人报刊小说家程道一创作的一部以清代历史为题材的满族说部,该说部"以摄政王(多尔衮)始,以摄政王(载沣)终",全著约150余万字。文章通过对小说中旗人的忠孝观念、语言认同、文化认同等的梳理,指出了旗人在形成本民族族群认同的同时,也伴随着中华民族这一更大范围的族群认同;同时文章就旗人大中华视域下五味杂陈的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清代科举制度对满族文化发展的多元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杰 《学习与探索》2004,1(4):129-133
清代科举制度对满族文化发展的影响是多元的,尤其突出体现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地域上。关外皇太极时期的开科取士,促进了辽东汉族的满化,推动了关外满族文化的发展。满族入关后与汉族一体使用汉文考试,是关内满族走向汉化的重要标志。而吉林、黑龙江地区由于长期禁止科举考试,则出现了长达200余年满族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1.
正300多年前的沈阳有一所超级贵族学校——奉天维城学堂,它就是沈阳市满族中学的前身。如今,这所最古老的满族中学,已成为全国唯一的一所城市满族中学。为培养清朝皇族子弟设立"黄带子学堂"清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绵延统治长达二百余年的政权。清朝统治者特别重视教育,这对其统治的延续起  相似文献   

12.
丹版 《今日辽宁》2014,(2):96-97
正"寸跷秧歌",民间又叫"踩寸子",是本溪地区满族风俗舞蹈,几百年来流行于本溪满族自治县田师付镇。田师付镇东南与碱厂镇毗连,西北与南甸镇为邻,西南与小市镇接壤。本溪建置前属兴京(今新宾县)管辖。"寸子"之名源于满族妇女所穿木底高跟"花盆鞋"的民间称谓。  相似文献   

13.
《学问》2010,(2)
南北朝时期,高句丽的朝贡活动非常频繁,在朝贡史研究中具有典型性。高句丽对南北朝的朝贡活动分为413-475年("均等"朝贡阶段)、476-519年("一边倒"朝贡阶段)、520-589年(起伏变化朝贡阶段)三个时期,高句丽根据自身安全的需要、外部环境的压力以及南北朝的实力对比情况来对南北朝进行朝贡,因而出现了不同时期对南北朝的朝贡次数、密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学问》2015,(5)
17世纪初,兴起于东北的满族政权成为左右中国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清军入关是清政权实现从地方到全国一统转变过程的关键环节。当时,清政权刚刚经历一场皇位争夺,即位的顺治帝也只有6岁,摄政王多尔衮不仅没有乱政,而且抓住时机,挥兵入关,其历史贡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了清入关前皇太极所进行文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及其作用。皇太极在接续后金政权后,在文化领域进行的“参汉酌金”的改革,不仅适应了当时后金政治、经济全面改革的需要,同时也为清入关后,文化思想意识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文章论述了皇太极在“创制新满文”、“开设文馆”以及“设制科”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指出:皇太极的文化改革提高了满族文化素质,促进了政治经济的改革,为建立大一统的清王朝创造了思想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6.
刘红力 《社科纵横》2013,(1):283-284
清朝官员致仕制度在清入关以前处于萌芽阶段,清朝入关以后,随着社会政局的稳定,官员致仕制度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康雍乾时期官员致仕制度不断得到发展完善。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清朝官员致仕制度的内容,从官员的致仕的原因到致仕的待遇再到官员致仕后的社会生活可以说非常的广泛。清朝官员致仕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形成了鲜明的等级性、时代性、奖惩性、严密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清入关前即已实行度牒制度,康熙初限制寺观及僧道数量,雍正时期,放松对僧道管理,度牒失去效力.乾隆初恢复度牒制度,乾隆三十九年,正式废止度牒制度,从此僧道身份与政府干预脱节.清前期度牒制度着眼于社会治理,而非宗教规范.度牒制度在清代之废止,是明清帝制框架下民间社会自由生活秩序之逐步发展,佛、道教与其他民间信仰乃至普遍日常生活习俗融和,僧道成为大量普通人生存出路,政府对社会控制放松的结果.乾隆帝复、废度牒制度之转变,反映出其现实主义的政治策略思想.  相似文献   

18.
明朝在南海诸国实行朝贡制度,先后有50多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这一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体系中。明朝倡导"和平"、"非攻"的国家交往原则,朝贡体制的形成与中国当时新朝皇帝的国家航海战略有密切关系。朝贡制度与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完全以维系国内政治与国际秩序为根本出发点,秉承如此初衷,明朝在南海甚至印度洋的海洋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并在古代封建帝国维护南海周边国际秩序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对当代中国实施海洋战略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满语对北京语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自1644年入关定鼎,满八旗几乎倾全军主力进入北京,把原明代北京汉人“尽徙于城南”。之后,东北满族又全迁进北京内城,有清一代,作为统治阶级的清朝官员,说着自己的国语——满语(至少顺治至乾隆年间的满人是如此),更多地是说着带……  相似文献   

20.
丝割符是日本江户时期海外贸易输入品的包买专卖制度。本文拟就丝割符的产生、兴衰,结合幕府贸易方针、政策的转变过程,对其历史地位、社会作用,进行一些粗浅的论述。一、丝割符是江户初期幕府贸易政策的产物 16世纪以前的日本海外贸易主要是以中国为对象的朝贡贸易。1548年明朝最终断绝了与日本的勘合贸易。到了丰臣秀吉统治时期,中日关系恶化,“明朝商船似乎一度完全禁绝。”以葡萄牙人为代表的西方殖民势力乘虚而入,占据澳门经营中日间的中间贸易,从中渔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