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问》2015,(6)
辽源市龙首山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土筑山城,最早修筑于汉代。此城南端濒临东辽河,附近有两个土筑护卫山城(七一古城、工农山古城)。龙首山山城既是"夫余后期王城",也是"高句丽扶余城"和"渤海扶余府",更是辽代黄龙府最初所在之地。  相似文献   

2.
关于辽太祖出师渤海,拔其扶余城,并大元帅尧骨(耶律德光)夜围忽汗城之事,旧说认为:两地辽军行程七日①。本文欲就相关的时程关系,即辽太祖自皇都出师至扶余府,及再由扶余城至忽汗城的两次东进时程,做一对比研究,试图对问题做进一步探讨。《辽史·太祖纪》云:天赞四年十二月乙亥,太祖诏讨渤海,“举兵亲征”,又十七天后,“闰月壬辰(农历闰十二月初四),祠木叶山;壬寅(十四日),以青牛白马祭天地于乌山;己酉(廿一日),次撒葛山,射鬼箭;丁巳(廿九日),次商岭,夜围扶余府。”②按辽时凡举兵,则告木叶山神③。辽帝亲征,“刑青牛白马以祭天地……乃阅兵”,及至出师时,以死囚缚柱上,“于所向之方乱射之,矢集如猬,谓之‘射鬼箭’。”④由此可见,太祖壬寅(十四日)阅兵,己酉(廿一日)射鬼箭,乃其出师之日。自此辽军又九日行程千余  相似文献   

3.
《学问》2010,(6)
辽代头下军州之一的贵德州治所当以今抚顺高尔山城下面辽金古城当之。《辽史·地理志》所载与贵德州有关的凡河、大宝山非今日铁岭市境内之"凡河"、"大宝山",而应于抚顺境内寻求。  相似文献   

4.
辽宋金对峙时期,宋人自称"中国"、自称"正统",辽人和金人也自称"中国"、自称"正统"。元人自从议修辽宋金三史之始,就围绕着纂修义例问题,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激烈争辩,绝非仅仅是史书编纂体例问题,而是有关辽宋金"正统性"的大问题。直至元朝末年,由脱脱拍板,最终确立了辽宋金"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的修史方案,承认了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明清时期,有人反对辽金的"正统性",也是围绕着辽宋金"三史分修"问题展开。明朝确实有人试图通过颠覆辽宋金三史"各与正统"的"正统体系",否定辽金的正统地位,但并非是"普遍否认辽金正统",这从明朝官方未支持有关重修宋史的建议、并由国子监主持刊行包括《辽史》和《金史》在内的中国正史"二十一史"就能看出来。清朝统治者无论是在坚持北方民族王朝立场阶段还是从北方民族王朝立场转向中国大一统王朝立场之后,都承认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这从乾隆皇帝并没有"抑辽金",允许四库馆臣在编修《四库全书》时持辽宋金"各与正统"的观点,以及钦定了包括《辽史》和《金史》在内的中国正史"二十二史"、"二十三史"和"二十四史"等方面也能看出来。民国以后对辽金"正统性"的认识曾有所反复,但很快就转到承认辽宋金"三史分修""各与正统"的立场上来。说明逐渐强化"华夷之辨",并按照"尊夏贱夷"思想区分正统和非正统,并不能从一个侧面彰显出近千年来华夷观念的演变轨迹,而逐渐淡化"华夷之辨",倡导"华夷一体",主张华夷互相吸收,逐渐否定单一的汉文化选择而强调多元文化选择,才能从一个侧面彰显出近千年来华夷观念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5.
《学问》2015,(6)
夫余前期王城在吉林龙潭山山城一带,由龙潭山、东团山和三道岭子山城构成三位一体"山城拱卫"格局;其后期王城,也应从吉林市之西有三位一体"山城拱卫"格局的地方寻找。辽源龙首山、城子山、工农山山城构成三位一体"山城拱卫"格局,且附近具有东辽彩岚夫余墓地等深厚的夫余文化积淀,据此推定,辽源龙首山山城一带为夫余西徙近燕的后期王城。与此相联系,推定商岭、子城、高句丽夫余城、渤海夫余府和辽代回跋城等地望。  相似文献   

6.
《学问》2015,(3)
据《汉书·地理志下》记载,汉西安平县位于马訾水(今鸭绿江)入海处,今丹东市附近。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根据当地出土的陶瓦铭文"安平乐未央"、"安平城",认为汉志记载衍误,该地实为汉安平县故地;或根据《辽史·地理志》的记载,认为阜新市彰武县四堡子乡小南洼一带才是汉代西安平故地。因辽志的记载难以征信,且汉代存在大量同名县前加"东、西"等字以示区分的情况,汉志所记载西安平的方位准确无误,并可与考古发现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7.
刘国宾 《求是学刊》2001,28(5):100-106
本文针对韩国学者金正善博士提出的渤海国亡于后唐天成二年 (丁亥、92 7)说 ,从四个方面对之提出商榷 :(1)渤海国亡于后唐天成元年 (丙戌、92 6 )说 ,乃后唐以至于南宋三百余年间史家之共识 ;(2 )《辽史》不仅《太祖纪》 ,而且其《表》、《传》所载大量史实亦确证渤海国亡于天显元年 (丙戌、92 6 )正月 ;(3)宋人所记载天成元年四月之渤海大陈林朝贡使团当由忽汗城出发于上年十一、十二月间 ;(4)由朝鲜史籍亦可旁证 ,渤海国确实亡于公元 92 6年正月。  相似文献   

8.
公元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向渤海国进兵,攻下首都忽汗城,“俘其王大諲譔”,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二百二十九年的海东盛国灭亡了。辽太祖委派长子人皇王耶律倍主管渤海故地军政事务,改其国曰东丹国,加封耶律倍为东丹王。故都忽汗城易名天福城,另设中台省,隶属辽廷直接管辖。辽太祖灭亡渤海国之后,就将大諲譔送往上京临潢府,“筑城居住之”,并用自己同妻子所乘两匹马的名字,称呼諲譔夫妇,“赐諲譔名曰乌鲁古,妻曰阿里只”,以示惩罚。东丹国立国数月后,辽太祖病故,被灭亡了的渤海大氏皇族,以及那些“右姓曰高、张、杨、窦、乌、李”等贵族,便萌发了反辽复国的念头,对契丹王朝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本刊编辑部八月十日至十四日在黑龙江省宁安县渤海镇(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召开了渤海史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内渤海史专家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中年渤海史研究工作者,共十四人。与会同志实地考察了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迹,讨论了渤海史研究中的若干学术问题,对本刊“渤海史研究”专栏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渤海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领有肃慎故地、高丽故地、扶余故地、(?)貊故地、沃沮故地、挹娄故地、拂涅故地、铁利故地、越喜故地等广大地区。渤海疆域的形成、发展,是渤海国两个多世纪经营和不断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关于辽代人口的数量,史书尚无具体的记载.过去曾有学者进行研究,但是看法存在很大分歧.因此,应该采取与以往不同的研究方法考证辽代人口,即充分利用辽代的石刻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对辽代人口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统计,以纠讹、补充史料的不足.在对辽代人口进行统计时,主要依据三种方法:一是利用<辽史·地理志>中对各道人户的记载,从中统计出辽代的总户数;二是从<辽史·兵卫志>中记载的每户所出的丁数,统计出辽代各府州县的总户数,再依据辽代碑刻墓志铭,统计出每户平均人口数,从而计算出以上两种统计方法中的辽代总人口;三是依据辽代石刻中的相关史料,间接推算出辽代的人口.用这三种方法分别进行计算,其结论大体相同,即辽代人口在750万左右.  相似文献   

12.
渤海王国(公元698~926年)封域辽阔,纵横数千里,辖境之内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近世学者考知渤海各府州之统县约近一百三十多。上京龙泉府是其五京十五府之一,地处渤海中偏北部,属于“白山黑水”地区。研究和考证府领各州之统县及其治地,对了解本地区郡县行政建置史是有一定意义的。本文主要研究和考证上京龙泉府所领龙州之三县治地,余不涉及。 永宁县与富利县 据《新唐书·渤海传》记载,上京龙泉府领三州,即龙州、湖州和渤州。三州约占渤海全部川郡的二十分之一强。在十五府之中,上京龙泉府并不是领州最多、辖地最广的一府,但因它与王都同…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史学界发表了不少研究渤海史的论著,笔者在拜读这些文章时高兴地感到,今天研究渤海史的广度和深度,皆超过前人;但又觉得,因为作为探讨渤海史主要依据的新旧唐书《渤海传》一些记事有差错,或表述不确,所以大家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仍存在分歧。拙文想就四个问题略陈管见,就正于读者,特别祈请与我持不同认识的同志指正。一、关于渤海的族属关于渤海的族属,《旧唐书·渤海传》载:“渤海靺鞨大祚荣者,本高丽别种也”。《新唐书·渤海传》说:“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姓大氏”。历来史家据此认为,渤海源于靺鞨,是以靺鞨人为主体发展起来的。从近年国内发表的文章看,大家皆主靺鞨说,  相似文献   

14.
渤海国部分府州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东平府《新唐书·渤海传》记载:“拂涅故地为东平府,领伊、蒙、沱、黑、比五州。”该府既然在拂涅故地,而拂涅为靺鞨诸部之一,那么我们只要弄清拂涅故地在哪里,也就可以知道东平府的所在了。《新唐书·黑水靺鞨传》记載:“……又次曰安居骨部;益东曰拂涅部。”即是说,拂涅靺鞨在安居骨靺鞨以东。而安居骨靺鞨一般人公认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一带。所以说,东平府即拂涅故地应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以东。具体地说,应在今兴凯湖西岸一带,理由有三:(一)阿城以东的牡丹江流域是上京龙泉府,东平府肯定尚在牡丹江流城以东;(二)既名“东平”,必然在渤海国之东部,与东京龙原府同一经度或更东;  相似文献   

15.
赵玉敏 《学术交流》2007,(6):154-156
"思无邪"是孔子诗学的重要命题之一,并由此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观念。对"思无邪"的解释,自古至今多有歧义。"思无邪"是孔子对《诗》具有广泛社会文化功能的总结,是其"诗教"思想的具体体现。《诗·鲁颂·?》中的"思无邪",其意为赞美马匹之多。孔子引来评价《诗》,用的是其文字义。孔子所说的"思无邪",既不是对《诗>思想内容的概括,也不是强调学《诗》、读《诗》之法,而是指称《诗》全面而广泛的社会文化功能,实质是强调学《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艰苦勾稽铸成力著———《辽代契丹习俗史》读后刘肃勇由张国庆、朴忠国二位学者所著的《辽代契丹习俗史》,已由辽宁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是近年来少见的辽史方面的一部精品著作,充分显示了著作者的学识功力与治史才华,详细读过之后,做为曾对辽史做过一点研究的笔...  相似文献   

17.
金中都的琼林苑于光度琼林苑是位于金朝宫城西南部的一所御苑,自然环境优美,建筑壮观,是金朝帝、后及皇室经常游玩的宫内“御花园”。金亡后,此苑景色仍保存多年,现旧迹可寻。一、辽代燕京城内的瑶池在《辽史·地理志四》的“南京道·南京析津府”条下,有一段文字记...  相似文献   

18.
唐代渤海王国是否铸造过和使用过货币,迄今为止,一直是渤海历史、特别是渤海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由于在今我国东北、朝鲜半岛北部及苏联滨海地区的渤海遗址、城址和墓葬中至今没有出土或发现过渤海人所铸造的货币,所以,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显然是持否定态度的。当然,国内外也有些治史者提出另外的看法,如《朝鲜全史》卷五的《渤海商业》部分就谓:“渤海商品流通领域中主要通用的货币是粟、布等现物货币,还可能使用过货币”;我国延边大学的力学凤同志在《渤海以中京显德府为王都时期的商业试探》一文中,则明确认为“渤海使用过货币”,只是由于篇幅所限,作者尚未来得及作出足以令人信服的论证。本文拟在方说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考证和论述,以期引起学术界同仁的重视和讨论,使这一历史之谜尽快得到揭示。  相似文献   

19.
王龙 《东西南北》2008,(7):74-74
一部《红楼梦》里,是有一个宁国府的。"谩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可见宁国府在小说中的显赫。然而宁国府也好,荣国府也罢,均为曹雪芹笔下之虚构,如果谁要去对号入座,是要令人瞠目的。但是瞠目之事,终于隋了。有那么一个地方,因为地名也叫"宁国",于是圈地一公里、斥资八千万,拿着一本《红楼梦》依样画葫芦、打造起偌大一座"宁国府"来!  相似文献   

20.
再论绰尔城(塔子城)历史地理诸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绰尔城为今黑龙江省境内第三大古城。近三十年来,随绰尔城内外及地面上下出土文物日丰,以文献与考古互证的方法,探索绰尔城沿革之谜者,日增其人。兹以时间先后为序,胪列诸家之说于后。 有清一代称塔子城为“绰尔城”,全不知其为何代何城,事载《清一统志》及张穆 《蒙古游牧记》。本世纪三十年代金毓黻先生推测其或许为金代新泰州(即辽长春州),语见所著《东北通史》①。五十年代罗继祖先生撰《跋黑龙江泰来县塔子城出土辽大安残刻》一文。指出因有“大安刻石之出土”,“可证泰来县在辽时为泰州辖境”②。由于受到前辈学者的启发,参以数度往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