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 19世纪50年代.沙俄加速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此时清政府面临的农民大起义和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内忧外患局面,为沙俄带来了契机。于是.1857年2月,沙皇令普提雅廷出使中国。其使命;提出对黑龙江左岸的领土要求,并获取该河的自由航行权;为在北京建立正规外交使团做出安排;要求沿海五日通商、俄商队至北京,在华西部设栈.开辟途经蒙古的中俄邮路等。如果以上得到满足,沙俄可以军事援助为回报①。 普提雅廷抵华后,加入了英、法、美等国的侵略行列。1858年4月 29日,他与清朝钦差大臣谭廷襄会晤大沽.在提出分界、通商的同时,抛露诱饵:“阅贵国兵法器…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最早侵略中国的是沙皇俄国。远在十七世纪中叶,沙俄哥萨克就把侵略魔爪伸向了我国黑龙江流域。1644年,波雅尔科夫匪帮乘中国明王朝崩溃、清军入关之际,偷偷侵入黑龙江,揭开了沙俄侵华的序幕。 有侵略,必有反抗。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但决不容忍他人奴役和宰割。汉族如此,满、蒙、达斡尔、赫哲、鄂伦春等族也莫不如此。中国历史记载着许多中国各族人民反抗沙俄侵略的战斗故事,例如马扎拉(1652年)、呼玛尔河口(1654年)、尚坚乌黑(1656年)、松花江口(1658年)、古法坛村(1660年)等战斗,以及著名的两次雅克萨战争(1685-1686年)。 几年来,在编…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达斡尔、乌底改是我国的兄弟民族,国史里记载了他们悠久的光荣经历,他们的文化,久已成为祖国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由于居处边境,十七世纪,首先遭到外来的侵略。他们经过英勇顽强的抵抗,有的内向转移,也有一直坚持在原地的。 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清廷让出了额尔古纳河以西贝加尔湖以东的大片土地,换取沙俄不再勾诱噶尔丹,不在我西北挑拨分裂。乌第河流域,沙俄竟贿赂译员进行胁迫,终于留为悬案。现在苏修官员们却说“根据尼布楚条约从俄国夺去的土地”,“俄国人到来以前黑龙江是荒无人烟的”,歪曲捏造,颠倒黑白。  相似文献   

4.
从一八八三年(光绪九年)开始,大批俄国人在沙俄官方的怂恿庇护之下,越过黑龙江,在我国漠河地区盗采金矿,建立了一个黄金殖民地——所谓的“热尔图加共和国”。当中国方面发现上述侵边活动以后,即向俄方进行交涉,但沙俄寻找借口,拒不收回全部过江俄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一八八五年八月与一八八六年一月中国接连出动军队,驱逐了沙俄金匪,保卫了领土主权。本文拟就“热尔图加共和国”的出现,沙俄金匪对漠矿的掠夺,驱逐金匪的经过,以及中国政府拒绝沙俄“租借”矿区,筹矿实边等问题,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5.
瑷珲条约签订前,俄国阿穆尔、滨海两州原是我国的领土。据苏联民族学家多尔吉赫估计,这一地区在十七世纪中叶有居民约34500人,其中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汇合处以下、乌苏里江口以上一段的黑龙江北岸约为31000人,乌苏里江口以下的黑龙江两岸约为3500人①。居民多为土著少数民族。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涅维尔斯科伊以考察为名,强行侵入我黑龙江下游并建立哨所。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第一次出现了来自欧洲的俄罗斯人的居民点②。 1854至1857年,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先后四次武装进行所谓黑龙江航行“考察”,同时沿黑龙江北岸设立许多哨所和…  相似文献   

6.
不同历史时期,中央政府在东北北部分别实行过"羁縻统治"、镇戍体制和郡县制度.清朝初年,由于沙俄侵入黑龙江,引起清朝政府的高度重视,故先后在宁古塔和黑龙江驻军,镇戍体制正式形成.这种体制对后来的移民活动,以及区域文化变迁都起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达斡尔族有着十分悠久的文化传统,其民歌丰富多彩,旋律形态复杂多样,颇具特色,从不同角度生动地反映了达斡尔族人民的生活.其衍变经历了单句乐段、二句体、三句体、四句体、多句体,直至升华为比较高级的单二部曲式这样一个发展过程.鉴于民歌承栽着民族的、地域的、历史的、文化的珍贵记忆,传承保护达斡尔族民歌这一艺术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应采取的传承举措为:从娃娃抓起,使民歌融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纳入"黑龙江少数民族民歌欣赏"内容,使之起到传承的标本作用;通过举办艺术节展演、演唱大赛等形式,推进民歌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1 松花江,俄称“申加尔河”,乃东北水运干道,流域面积占东北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沿江物产丰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它成了沙俄继19世纪中期,侵吞中国东北大片领土,攫取黑龙江、乌苏里江航权之后,又一攫取的目标。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沙俄攫取并曾垄断了松花江的航权,把它变成沙俄帝国主义掠夺东北人民财富的吸血管和推行其远东政策的运输线。沙俄对松花江的窥探,始于19世纪。1854年,斯捷潘诺夫率兵沿黑龙江进抵松花江口,遭清守军抗击。当时,清政府下令沿江居民“清野”,陷俄兵于无衣无食之困境,最后全歼之。1858年7月14日,  相似文献   

9.
中国同苏联接壤,有7千多公里的边界线。边界人民和中俄两国政府自清康熙年间就有传统的经贸关系。本文主要研究中国东北北部和东部五口即瑗珲、满洲里、哈尔滨、三姓和绥芬河的对苏经贸史。 一、北部通商口岸的开埠及早期的中俄贸易 16世纪以前,俄国的边界在乌拉尔山脉以西,和中国并不搭界。16世纪沙俄东侵,17世纪80年代侵入到中国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沿岸,急于想在东方寻求一个出海口。对沙俄的侵略,中国军队予以有力的回击,迫使沙俄于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认外兴安岭以南包括黑龙江、乌苏里江两岸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皆为中国领…  相似文献   

10.
一十七世纪中叶以后,沙俄入侵中国的黑龙江流域,强占中国尼布楚、雅克萨等地方。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沙俄又与西方列强相勾结,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占了中国北方数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为了在东方寻找出海口,沙俄长期以来就把中国的东北当作侵略扩张的重点。马克思曾指出:“由于进行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帮助俄国获得了鞑靼海峡和贝加尔湖之间最重要的地域,俄国过去是极想把这个地域弄到手的,从沙皇阿列克塞、米哈洛维奇到尼古拉,一直都企图占有这个地域。”①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前,我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这场伟大的斗争,波及到祖国北部边陲黑龙江省。面对沙俄侵吞中国东北领土的野心,黑龙江的义和团进行了英勇的抗俄斗爭。为纪念义和团运动八十周年,本刊特发表此文。  相似文献   

12.
在今天黑龙江省的三千二百万人口中,包括有汉、满、蒙、回、朝鲜、锡伯、赫哲、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吉尔吉斯等民族,汉族占绝大多数,其他都是少数民族。汉族何时到龙江,这在汉族和当地各族人民共同开发黑龙江流域的历史中是不可缺少的篇章。  相似文献   

13.
一六八五──一六八六年,发生在黑龙江上游地区的雅克萨之战,是中国清朝军民在自己领土上,为驱逐沙俄侵略者而进行的正义战争。对于沙俄的侵略本质,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早有科学论断。对于雅克萨战争,苏联早期历史著作也作过公正评论。但是,近年来,苏联政府出于反华的政治需要,竭力替老沙皇辩护,肆意篡改雅克萨之战的史实和性质,声称“十七世纪以来,满洲皇帝康熙对黑龙江流域阿尔巴金(按:即雅克萨)督军辖区的俄国移民居住地进行了一系列军事远征。……这些俄国土地在一段时间内曾被满洲侵略者占有。”①苏联官员贾玉才硬说雅克萨战争是中国满清…  相似文献   

14.
瑷珲城是我国历史上边疆重镇。1674年(康熙十三年)清政府在黑龙江左岸明代忽里平寨旧址建了瑷珲城,又称黑龙江城,满语称萨哈连乌拉霍通。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清朝命萨布素带领乌拉(吉林)宁古塔官兵一千五百人赴瑷珲建城永戍,并任命他为镇守瑷珲等处将军。1684年决定将将军驻地迁至下游十多里右岸托尔加城址(今瑷珲公社),人们习惯把江左的称旧瑷珲,江右称新瑗珲。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黑龙江本土文学现象的历史进行了纵深剖析和对世界范围某些文学现象作了横向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北部文学”的论题,认为黑龙江文学的发展不能再走“南迁”和“北流”的老路,必须牢牢把握黑龙江本土的生活现实,建树黑龙江本土意识,努力开拓北部文学的新天地,才能使黑龙江文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者还结合有关文学现象论述了培养作家强烈的本土意识、建立北部文学独特的审美体系、塑造北部文学的“大性格”系列的问题,为“北部文学”的发展初步建构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们有幸见到了一部《寿将军家传》,该书是研究一九○○年沙俄入侵我黑龙江及当地爱国军民奋起抗击的第一手新史料。《家传》一书是铅印本,一册,撰者不详,可能为寿山家属或其家属聘请他人所  相似文献   

17.
早在17.5万年前黑龙江地区就已有人类活动.居住在黑龙江地区的古代民族可分为东部的肃慎、中部的秽貊和西部的东胡三大族系,他们对开发建设古代黑龙江地区及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都做出过重要贡献.金灭北宋是中华民族内部事务,作为腐朽王朝的北宋是应该灭亡.清代康雍乾时期的抗击沙俄,巩固东北边疆是有功绩的,但对黑龙江地区的封禁,使黑龙江地区的发展受到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江东六十四屯,是指黑龙江在左岸,从爱辉县黑河镇对岸的精奇里河口处开始,往南直到孙吴县霍尔莫津屯对岸处为止的一段土地(南北长约一百四十里,东西宽五十——七十里)。这里很早说是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历史上曾有过六十四个中国居民村屯,因此人们习惯地称它为江东六十四屯。  相似文献   

19.
我国黑龙江、新疆各少数民族,为辛勤开发、保卫祖国的边疆,为抗击沙俄的侵略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我国边疆各族人民为实现祖国全境的统一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在清初各族人民斗争的推动下,清初的一些封建统治人物,主要是康熙,和乾隆前期,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在地主阶级范围内,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作出了有益的努力。清初我国各族人民抗击沙俄侵略的爱国自卫斗争,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亚洲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形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边疆各民族地区与汉族中原地区,都是历代中国的组成…  相似文献   

20.
《学问》2015,(4)
<正>瑷珲地方世居的达斡尔人,主要以坤河为最,其他还零散世居在富拉尔基、达音炉、新发屯等地方,同余所居康熙朝拓建的满人聚居的官屯大五家子村仅数里之遥,轸翼相辉,往来密切,多为亲戚关系。清末,有位著名的德巴克什,姓苏勒哈喇,人称德五爷,达斡尔人,来自尔莫津,俗称爱米人;还有一位索先生,也是达斡尔人,他们都是大秀才,满汉齐通,能够专门用满语讲聊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