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广义 《日本学刊》2005,(4):108-119
裕仁天皇战后一直为自己开脱战争罪责,日本右翼保守势力更将其誉为“和平使者”与“慈父”。本文依据天皇宫廷近臣的记录、日记和回忆录等可信资料,吸收日美等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揭示裕仁天皇率领日本走上侵略扩张之路,亲自操控全面侵华战争,动用皇族掌控侵华战争,公然违背国际法,“圣断”对美英开战的历史真相,确认其在日本酝酿、发动和实施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过程中,同军部、政府结成三位一体的战争指挥中枢,并在其中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学问》2015,(2)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并炮制了伪满洲国。日本在伪满洲国推行的所谓"三大国策"和"建国精神"的"基本国策",是服务于日本殖民统治和对外侵略扩张的,从中可见伪满洲国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产物,伪满洲国政权不仅是傀儡政权,而且也是日本统治下一个地地道道的殖民政权。  相似文献   

3.
韩狄 《日本研究》2014,(1):58-64
日本学者在20世纪30-40年代对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族所进行的民族学调查虽然以"纯学术"研究相标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其实质却是为日本军国主义建立和巩固殖民统治而服务的。这一结果的形成源自于日本民族学遗传自欧洲人类学中殖民霸权思想的痼疾,在对外侵略扩张的环境下得以恶性膨胀、畸形发育,导致日本的民族学研究迎合了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建立殖民统治的需求,最终酿成了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日本退出国际联盟始末云南大学历史系徐康明日本军国主义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大规模侵华战争。中国政府随即将此事诉诸国际联盟(以下简称“国联”)。日本以武力强占中国东北,是其与欧美列强争夺亚洲太平洋地区霸权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对凡尔赛-华盛顿...  相似文献   

5.
辛哲男 《日本学刊》2008,(1):116-120
为了把朝鲜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十年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两次战争.1894年7月25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日清战争(我国称作"甲午战争"--编者注)的目的是在侵略朝鲜方面夺取主动权,而1905年2月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日俄战争的目的在于独占朝鲜.  相似文献   

6.
起源于中国的铜镜传入日本后,成为太阳神祭祀时的道具,并最终转变为日本皇室祖神天照大神——太阳神的神体象征,被广泛用于国家祭祀和加强皇权的政治活动中。在对外战争期间,铜镜被利用为国家神道的祭祀道具。通过对"国魂命"铜镜的考察,可以清晰地看到从生活用品发展为象征皇权、神道的祭祀用品的铜镜,在国家神道的皇权思想之下,成为鼓动民众为战争献身、为侵略扩张造势的工具,完全背离了其原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九·一八”事变后到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战争主要是日本侵略军在东北同东北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作战;同时还不断向关内,主要是向华北扩大。“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由华北开始,很快就扩展到华东、华中和华南,战争进入了第二阶段,一直到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战败投降。整个战争持续长达十四年之久。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名称。恰当的名称能正确反映出事物的内容和本质,不恰当的名称则具  相似文献   

8.
《学问》2010,(5)
在满铁侵略中国东北的40年间,"对华布教"已经不再是各宗教派别的个体宗教行为,而是为日本的侵略政策服务并纳入政府国策,成为一种政府行为。日俄战后,日本统治者通过种种途径和方法,将宗教渗透到中国东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实现其政治目的。佛教本质上是反战的,在历史上佛教未曾发生过任何宗教战争,也没有"圣战"或"义战"的概念。然而,在二战前后,日本佛教不仅成为政治的婢女,而且两者一体同构,也成为满铁对华文化侵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日本佛教作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帮凶,负有不可推卸的战争责任。  相似文献   

9.
日本作家笔下的东北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作家笔下的东北亚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平献明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以邻为壑,首先受害者,便是朝鲜和我国东北。1904—1905年,日本与沙皇俄国争夺我国东北权益的日俄战争以日本的取胜而告终。1905年12月日本又在朝鲜...  相似文献   

10.
以日本遗孤为题材的《大地之子》是山崎丰子"战争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也是在中日都产生很大社会影响的作品之一。作品取材于中国东北,故事置于二战后至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大背景下。山崎丰子从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战争遗孤陆一心的视角解读"二战后遗症"——日本遗孤问题,并描写了冬季严寒,土地广袤的东北自然风貌特点,塑造了大爱、宽容的东北人形象。《大地之子》将中国东北描写得鲜活、生动,比较客观地展现了当时中国东北的风貌。但是对战争的描写具有一定的民族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学问》2015,(2)
东北抗日义勇军,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初期,东北军民各界以及山林队伍的爱国抗日武装之统称。中共"左倾"路线对东北抗日义勇军的联合存在影响,但其收编其他武装的能力很强,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对东北抗日义勇军是关心和支持的。此外,对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人数规模和战绩的叙述不宜过分夸大。  相似文献   

12.
幕府末期,日本与近代国际法的先占原则有过早期接触,但未对其产生浓厚兴趣。明治维新后,日本出于吞并琉球的需要,促使其搜寻近代国际法中有关先占原则的知识,并以台湾"番地"无主为借口发动侵台战争。通过该役,日本掌握了以近代国际法的先占原则侵略他国的精髓,并将其成功运用到窃占我国钓鱼岛列岛的行动中。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历史地位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易显石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很快确定了一项对中国、朝鲜等邻近大陆国家进行侵略扩张的所谓大陆政策。此后历时半个多世纪的对华侵略活动,就是实施此项大陆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张野心的形成与膨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对外侵略扩张野心自明治维新初期开始形成,并于其后逐渐膨胀起来。促使其形成和膨胀的因素有多种:一是全面继承古代日本对外开疆拓土的传统;二是在幕末学者吉田松阴“失之欧美,补偿于鲜蒙”的对外扩张思想影响下,采取仿效西方列强、侵略亚洲邻国的路线,并在其入侵朝鲜和备战中国的过程中,于19世纪90年代初制定全面侵略朝鲜和中国的大陆政策;三是在日本经济基础十分脆弱的背景下,明治政府力图通过武力掠夺别国领土和财富,来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经过长期策划,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仅仅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就践踏了我国东北一百三十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于1932年3月9日成立了伪满洲国,这是一个完全在日本帝国主义卵翼下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共存在了十四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达到“大东亚共荣”的目的。进而实现吞并世界的野心,在伪满洲国这块土地上曾建立起了殖民主义的法律制度。在其统治十四年的时间里,先后颁布了基本法等近三百个法律、法令,达数万条之多。  相似文献   

16.
1904年2月,日本打着“驱逐俄军”、“维护东亚和平”的旗号,对俄宣战,开始了旨在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日俄战争,战后取代俄国攫取了中国东北南部.无独有偶,10年之后的1914年8月,日本又打着“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问、“恢复东亚和平”的旗号,对德宣战,取代了格国在山东的势力范围。两次战争日本都大获其利,其手段之谜橘,实为俄、德两国所不及。近代日本侵华野心最大,但因实力不足,在华扩张常因欧美列强的掣肘和干涉而受挫.“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便是明显的例证。这一事件使日本痛感孤立蛮干的危险,故而在后来一段时期内不得不调…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把中国东北变成了扩大侵略战争的军事基地。出于侵略扩张的需要 ,从 193 4年至 1945年 ,日军先后三个时期在东北边境构筑了一系列军事要塞。这些要塞的构筑是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直接产物 ,它不但见证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真实历史 ,也深刻揭露了日军的侵略行径  相似文献   

18.
神道起源于日本原始自然崇拜,又在历史上不断融入外来宗教和思想文化而成为融合神道。到江户时代中后期日本国学家们开始贬斥并剥离神道中的所有外来文化因素,严重扭曲了传统融合神道的精神。"扭曲神道"的始作俑者是一批日本著名国学家,他们创立了具有浓烈文化民族主义色彩的复古神道,并设计了以复古神道为精神依据、主张对外侵略扩张的暴力民族主义的文本。明治维新后复古神道被升级为国家神道,成为煽惑暴力民族主义的精神发动机,并被运用于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行动。神道的扭曲过程,揭示出日本极端民族主义的形成轨迹及其在鼓动对外侵略战争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扩张,早在上个世纪就已开始,到了本世纪30年代更加变本加厉,蓄意要把中国变为它的殖民地。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1937年7月7日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令由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组成华中方面军,由陆军大将松井石根担任总司令官,并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攻占南京。松井石根指挥其精锐而凶残的第六师团谷寿天部队、第十六师团中岛部队、第十八师团牛岛部队、第—一四师团未松部…  相似文献   

20.
试论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移民,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基本国策。为此,日本公布了对东北移民的“新体制”和“最高宪典”,提出了“二十年百万户移出计划”的行动纲领。这是日本大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侵略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即“移民试点”时期、“武装移民”时期和“国策移民”时期。日本对东北移民侵略的险恶目的,是为了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改变东北的人口构成,实现永远霸占的野心;镇压东北人民的反抗,使之充作对苏战争的后备力量,起到巩固国防的作用;促进满洲国的产业开放和“文化向上”,确保大和民族向东亚发展的基础;解决日本国内的人口过剩问题,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日本帝国主义策划的侵略政策,随着侵略者的灭亡已经彻底破产,日本人把这一结局称作“满蒙开拓团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