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学问》2010,(2)
从现阶段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来看,将燕南地区和燕北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确立为同一考古学文化的不同类型似乎更为合适。而将燕南地区该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从燕北地区分离出来成为一支独立的考古学文化,以考古资料来看,稍显薄弱。  相似文献   

2.
古代肃慎和挹娄,其在东北史中地位之重要自不待言。五十年代以前,肃慎,挹娄史的研究,止于文献考证。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肃慎、挹娄的考古文化问题。遂成为东北史研究中一项新的课题。但自那时以来,学界依据对肃慎地理位置的考订而提出了不同的假设。有人认为肃慎在今热河山地,从而认为“夏家店下层文化该是包括了肃慎和燕毫在内的文化”,而夏家店上层文化“应该是包括了东胡、山戎,肃慎在内的诸戎狄文化”。有人则认为肃慎在今松花江流域,因此,把吉林西团山文化比定为肃慎文化,指出西团山古代遗存“可能与古肃慎族有关”。或者进而明确指出“‘西团山文化’的历史主人是文献上的  相似文献   

3.
《学问》2015,(5)
2011年6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锦州龙台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遗址包含有青铜和辽金两个时期的遗存,其中青铜时期遗存发现有两座灰坑,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辽金时期遗存发现有四处房址,23座灰坑。此次发掘为研究小凌河流域历史变迁提供了新的考古学材料。  相似文献   

4.
向村民众的信仰与仪式,历来是社会学与人类学的核心话题。信仰与仪式作为社会事实,既有其功能意义,也有其象征结构。这种功能意义与象征结构在不同文明社会当中表现不同。文章以关中Y村祭拜为例说明中国这样一种复杂文明中,如何在几千年中保持文化一统局面:即上层大传统统合下层民众小传统,而小传统也以种种方式渗透大传统,从而维持自身存在的双向互构过程。经由这一双向互构,国家在文化层面取得民众认同,同时也维系了文化和意识形态层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学问》2015,(2)
宫后里城址是发现于沈阳市沈河区宫后里的一座战国至汉魏时期的城址。根据目前已公布的考古资料,可以看出宫后里城址内的堆积有明确的战国燕文化遗存和汉魏时期遗存,而秦至西汉时期的遗存则仅见"千秋万岁"瓦当、"半两"铜钱等极少量的遗物。因此,可以这样推论,宫后里城址始建于战国中晚期,即燕国设五郡之时,东汉中晚期至魏晋时期,宫后里城址又突然兴盛,较厚的地层堆积、发现的生活用井及城外大量的墓葬,反映出这一时期城内居民较多。魏晋之后,宫后里城址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6.
《学问》2015,(2)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吉林省东部山区,曾为渤海故地,州境内除分布有大量的渤海时期城址外,亦有数量相当的辽金时期城址,其中部分城址系沿用渤海时期故城。自辽灭渤海建东丹国,至女真人崛起推翻辽王朝的统治建立金国,直至蒙元灭金这一期段,该区域内的政治格局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其在城址结构和分布上亦应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7.
朱伟珏 《社会》2008,28(3):141-155
本文对布迪厄的文化支配理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察。布迪厄指出,象征差异以间接的方式从属于它们所表达与改变的经济差异。而且在象征体系内,上层阶级的生活方式总是占据支配性地位,并作为一种合法品味被广泛用来对下层阶级实施“象征暴力”。象征差异体现了一种等级关系和权力关系。布迪厄的文化(象征)支配理论不仅对我们理解文化在社会结构(各种支配关系和不平等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也为我们剖析以各种不同形式影响和制约人类知觉、判断及行为的无形的权力作用,即“文化支配(象征支配)”的机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联邦德国的阶级分布状况出现了结构性改变:以传统工人阶级为代表的下层阶级人数下降,成为少数;中间阶层发展成为德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变化的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阶级结构变化相适应,德国的政治和社会文化生活也出现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文化资本是影响个人教育获得和社会地位获得的重要因素。基于2008年上海市社会结构调查数据,从广义文化资本出发,分别测量父母和子女文化资本对地位获得的作用。研究发现:父母和子女文化资本存量越高,子女受教育年限越长;子女文化资本对地位获得具有显著影响;在控制性别、父亲职业等变量后,文化资本越多,越有可能进入更高阶层;教育、家庭文化氛围和文化投资对地位获得具有持续且稳定的作用;文化资本是社会下层实现向上流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英国工业革命是一场改变社会生活的历史巨变,作为短期内直接遭受工业革命负面影响的下层民众,其职业道德倾向值得关注。在简要概括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下层民众的基础上,可以展示在社会巨变面前,下层民众的自律自助与自暴自弃并存的二元职业道德倾向。  相似文献   

11.
<正> 《当代中国、北京卷》编辑部与北京史研究会于2月29日,联合召开关于北京城址变迁问题学术讨论会,集中探讨春秋至隋唐时期的北京城址变迁。参加讨论会的二十余名专家学者热烈发言,几种不同看法得到交流,其中有些问题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会上《当代中国·北京卷》副主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大中同志对讨论这一问题的目的及重要现实意义等问题做了阐述。为了使问题求得深入探讨,集中三个小专题,进行了讨论。一、先秦时期的北京城址  相似文献   

12.
迟维东 《社会》2001,30(7):13-16
在唯物史观的导引下 ,从社会下层挖掘有关史料 ,探寻足以反映历史变动的轨迹 ,是史学研究的一大任务。下层民众的动向既可延缓历史进程 ,也可促进历史的进步。守旧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方面的惯性与隋性 ,阻碍了中国社会科技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 ;下层城乡妇女的自主择偶与自由的社交活动 ,撞击着封建“礼教”下的男尊女卑 ,从而使婚姻家庭关系发生着缓慢的变化 ;社会下层的民主涌动激励着上层统治的改革 ,从而促进了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60年代的民权运动废除了种族隔离法,开放了投票站,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并给美国黑人带来了希望。然而,由于白人和黑人之间在收入上的差距加大,60年代的希望渐渐破灭。自70年代中期以来,黑人下层阶级扩大了,而不是缩小了;与此同时,公众围绕着黑人家庭的问题展开了争论。目前盛行的明确的下层阶级模式有两种,即文化的模式和结构的模式。两种模式均集中在家庭结构和贫困问题上。文化缺陷模式80年代表现出有关贫困、种族和家庭的旧观点的复活。许多关于城市下层阶级的理论和见解都以60年代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分层发生重大变化,均质同构的社会结构从根本上被打破。通过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社会分层状况的调查研究,可看出中国农村居民无论是职业还是收入分层的趋势已初步显现,从总体结构上看,呈现出底盘和中间阶层都较大的"烛台"结构。未来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就是农村居民的职业转换和城市化,而通过教育或培训以提高"下下层"(种田农民及无业人员)的人力资本,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的新趋势(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与社会和谐密切相关的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新近变化。作者认为,中国当前贫富分化比较明显,财富的集中化程度较高,分化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而贫富差距引发社会问题是通过两个环节实现的,即“社会结构紧张”和社会公众主观上产生了“公正失衡”的意识。中国阶层结构出现了定型化的倾向,阶层之间的界限逐渐形成,社会下层群体向上流动的比率下降,具有阶层特征的生活方式、文化模式也逐渐形成,阶层内部的认同得到强化。中产阶层有所发展,但总体上仍然比例较小。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利益分化和多元化更为明显了,其基本的趋势是从过去的巨型、整体群体,分化为多元利益群体。而社会利益的碎片化有助于减小社会震动、实现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简论圈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圈子是中国社会的特殊结构,是中国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圈子的最基本特征是封闭性、产生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圈子的内部结构是元葱式的差序格局、实质是利益关系网.圈子与市场经济在很多理念及原则方面存在不同.圈子在中国有深厚的历史及文化基础,在现代社会应当以新的理念新的组织及行为方式对圈子进行改造,使之成为我国多元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  相似文献   

17.
辽金塔子城     
塔子城位于我省泰来县境内绰尔河支流呼尔达河畔,是我省规模最大的一座辽代古城,1956年就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泰来县塔子城公社所在地。城址呈方形,周长近九里,有4座瓮门,外有3道护城壕。1931年重修4座城门(图一)。城内有东西南北互相交错的5道花街。城内的西北角还有古遗址3处,其中1处最大的还有原建筑物的雕莲花、卷云纹饰的柱  相似文献   

18.
《学问》2010,(5)
阴山南北、河套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而成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互发生和不断冲击碰撞的地区,也是中原王朝和北方民族政权之间的必争之地。战国—秦汉时期,该地区承载着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经济秩序的使命,为统一的汉文化的早期形成和初步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广泛分布在河套地区的诸多城镇,对当时该地文化的形成和发育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截至目前,河套地区共发现157座战国—秦汉时期城址,依据考古类型学方法可将其分为大、中、小三个类型、早晚两个时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民俗仪式、民俗意念、民俗器物等三个方面观察、归纳了社会转型期乡土小说创作中的民俗表现.一方面,考察了社会转型期下层民间文化的错动、流变以及由之所呈现出的种种景观;另一方面也探讨了这种变动对于创作的影响,即文化意蕴如何具体地转化为审美表现.  相似文献   

20.
发展社会主义人权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王利耀1、人权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每个特定社会都有看具体的内容。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权的性质也在变化,人权的状况也在改善。一定社会的人权,植根于该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