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郑州市小李庄遗址位于郑州市南四环以北,京广铁路以南,紫荆山南路以东。(图1)地理坐标为东经113°68′49″,北纬34°67′29″,海拔108米。2017年7月13日—11月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郑州中贯新城置业有限公司中贯渠南新城南小李庄2#地项目进行抢救性发掘,前期调查及考古发掘工作表明,遗址面积近3万平方米,堆积厚度0.3~1.7米。此次共布设10米×10米探方102个,发掘面积1.02万平方米。发掘各类遗迹161个,其中龙山文化晚期灰坑155处。现择部分龙山文化晚期遗存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概况简介沈阳新乐遗址位于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龙山路、新开河以北的高台地上,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时期聚落遗址。遗址分布面积178,000平方米,重点遗址保护区22,500平方米。目前已经出土并展出了上、中、下三层文化堆积,这些出土文物集中反映了原始先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新乐遗址是中国辽河流域十分重要的史前考古学文化遗存,它的发现,填  相似文献   

3.
《学问》2015,(2)
宫后里城址是发现于沈阳市沈河区宫后里的一座战国至汉魏时期的城址。根据目前已公布的考古资料,可以看出宫后里城址内的堆积有明确的战国燕文化遗存和汉魏时期遗存,而秦至西汉时期的遗存则仅见"千秋万岁"瓦当、"半两"铜钱等极少量的遗物。因此,可以这样推论,宫后里城址始建于战国中晚期,即燕国设五郡之时,东汉中晚期至魏晋时期,宫后里城址又突然兴盛,较厚的地层堆积、发现的生活用井及城外大量的墓葬,反映出这一时期城内居民较多。魏晋之后,宫后里城址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4.
《学问》2010,(4)
东团山遗址(包括帽儿山墓地),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李文信、张忠培等先生最先发现并最早报道的汉夫余文化遗存,而且在东北地区是发掘工作做得最多的,按着考古学界以最先发现的、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最先见于报道的考古文化所在地命名考古学文化的惯例,将"东团山文化"作为夫余文化的代称,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如果此名能够成立,那么西团山文化代表青铜时代文化,东团山文化代表铁器时代文化即夫余文化,这对建立吉长地区、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序列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二里头遗址的发现是中国考古学和历史学上的重大事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掘,它的宏大气魄,它的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存,为人们打开了新的眼界,逐渐揭开了因古史记载不详和过去某些学者对古史的大翻案所造成的迷雾,显露出比安阳殷墟更古的文明光辉。它为认识我国三代及其以前的历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它不愧为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古文化遗址。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地区三江平原上的友谊县凤林古城及隔河相望的宝清县炮台山古城,这两处大遗址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现的,对其考古发掘则是近年逐步开展的,特别是炮台山上“七星祭坛”天文考古现象则是2000年6月20日刚被发现的,对它们的综合研究和破译还处于初始阶段。 凤林古城与隔七星河相望的炮台山古城“七星祭坛”遗址,南北二者结合,应是构成一座城市总体的两个组成部分,成为黑龙江流域2000年前的“亘古荒原第一都”。三江平原上,有汉魏时期城址、聚落址上千处,城邦林立,其中以友谊县凤林古城和宝清炮台山“七星祭坛”最…  相似文献   

7.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发掘,是中国考古学界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学者们对河姆渡遗址的文化内涵、重要地位及与周边新石器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已作了许多研究。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动物遗骸,经鉴定共有61个属、种,如此丰富的动物遗骸,在已知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是十分罕见的。可是,河姆渡遗址第一次发掘(1973—1974年)发现了47种动物遗骸,第二次发掘(1977—1978年)增加了10种,新增加的种类,均未作报道。且第一次发掘的鉴定报告较为粗略,对动物驯养、动物群的分析比较、环境的演变等问题,虽已涉及,但却未展开讨论。本书作者根据浙江省博物馆两次发掘出土的大量动物遗骸,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动物群的性质、遗址先民对环境的改造、利用,驯养家畜,兽骨利用  相似文献   

8.
<正>一、概况马沱墓地(又称马粪沱墓地),位于长江北岸,西距重庆市云阳县城7千米,西隔小溪与朐忍县治(现旧县坪遗址)相望,是当时离县治最近的一处墓地,故墓葬以战国墓、汉墓为多。(图1)2001年9月至2003年6月,为配合三峡水利工程建设,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其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共发掘东周、汉、六朝、唐等时期墓葬124座,其中战国墓有30余座,汉墓90余座,  相似文献   

9.
《学问》2010,(4)
2006年秋,辽宁省西丰县振兴镇诚信村村民在建房时发现两座石棺墓,当地文物部门对此进行了清理,初步判定这两座墓葬连同1992年发现并清理的另一墓葬,同为两周之际的貊族遗存。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的考古工作始于本世纪初三 十年代。解放后,尤其是近年来,才开展 了较多的考古调查和田野发掘工作,在全 省各地发现了较丰富的原始文化遗存。它 们分别属于不同文化性质的旧石器时 代①、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②和铁器时 代③。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址在省内分布 较多,文化类型也很复杂。这些遗址的遗 迹和文化遗物,丰富和充实了黑龙江省新 石器文化的内容。 根据现有的材料看,黑龙江省新石器 文化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石器以压制的为主,磨制和打制 的较少。在各地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里,生产工具虽多以石器占大宗,但加工的技术是…  相似文献   

11.
<正>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翼城县城北部1千米处的唐霸大道建设工程施工范围内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汉墓23座、宋金墓13座、元墓4座、明墓6座、清墓8座。发掘地点位于老君沟村东2千米,是苇沟-北寿城遗址的一部分。(图1)本文对其中4座元代墓葬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遗址是古代人类遗留的城堡、村落、住宅、作坊和寺庙等基址。遗址的考古发现和发掘对后世研究人类社会的进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见证,同时也是当代发展旅游经济的独特资源。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考古已经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约 7000多处,其中已发掘了 400多处。在众多的遗址中,半坡、河姆渡和大地湾等新石器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和意义。 半坡遗址, 1953年发现,此后进行了 5次发掘。位于今西安市东飍河右岸的半坡村北台地上,大约距今 6860年至 6300年。总面积 5万平方米,已揭露 1万多平方…  相似文献   

13.
《今日辽宁》2014,(4):20
<正>五千年文明和10亿吨矿藏证明,除宜兴外——在辽西大凌河畔,坐落着一座美丽的小城——喀左,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是它的全称。这里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喀左自古以来就享有"金鼎之地"的美誉。出土有国家一级文物、堪称国宝的4件商周时期青铜大鼎;有被考古学界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的"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被称为"东方维纳斯"的裸体孕妇陶像……更有被称为"富贵土"的紫砂矿。喀左紫砂制品,便是以紫砂矿为原料,经过多道  相似文献   

14.
龙城盛景     
龙城从前燕后燕到北燕经历了99年的光阴,近百年的时光,近百年的建造,龙城已形成一座规模宏伟的都城。在龙城的考古中,发掘出多组隋唐时期的建筑和大型辽金时期建筑址、辽代以前的城市排水系统及大量陶器、瓷器、铁器等,两侧有向东西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作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非常遥远的年代里,远古人类就生息和繁衍在这里,在同大自然的艰苦斗争中,不断地把历史推向前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考古学资料证明,辽宁本溪山城子后庙山,营口金牛山下层文化遗存,属于旧石器文化遗存,已与北京猿人同时期。喀左县水泉乡石城子村瓦房屯前的鸽子洞遗址,距今约五六万年。在北部的黑龙江地区,哈尔滨市阎家岗发现“哈尔滨人”头骨化石,距今有二万三千年。说明二万多年以前,黑龙江地区已经有了原始人类活动。据此,专家们断定,黑龙江地区的远古人类已有了数万年的历史。至于新石器遗  相似文献   

16.
《学问》2010,(4)
最近,作者在集安市郊上活龙村进行文物遗迹踏查时,新发现一处古墓群。该墓群分为东西两个墓区,共有古墓葬23座,年代为高句丽时期。墓葬皆属于积石墓类。在23座墓葬中,有坛积石石圹墓20座,其中串墓6座;阶坛积石石圹墓2座;阶坛积石圹室墓1座。这次新发现的墓群与1982年5月发掘的上、下活龙墓群的48座墓相比,类型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四年夏,我们发掘了肇源县白金宝遗址。遗址位于嫩江下游左岸的台地上,近临大庙泡子。遗址出土的文物丰富,有铜器、石器、陶器、蚌器和骨角器等。发现的遗迹则有半地穴式房址、窑址、窖穴以及很多鱼骨、蚌壳、动物骨骼等。这是黑龙江省原始社会晚期遗址中比较重要的一处,也是松嫩平原较为典型的遗址之一。当时,日常生活中已普遍使用陶器,如三足炊器鬲、鼎,饮食器有罐、钵、壶、盆、碗、杯等。这几件陶器是遗址中较为典型的饮食器,均系泥质  相似文献   

18.
红山文化自发现以来,调查和发掘的遗址超过500多处.这些遗址大都是红山人居住地,即使墓地,规模也不大.在1980年代以前,神秘的红山墓葬却一直没有见到踪影.  相似文献   

19.
南宋官窑博物馆位于杭州玉皇山南麓的八卦田东侧,占地约一公顷,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由展览厅和遗址保护厅两大部分组成。官窑,是封建朝廷所属的专设御用瓷窑。北宋灭亡,高宗南渡后,原汴京官窑(也称北宋官窑)已无法生产,宋皇室在杭州郊坛下乌龟山另立新窑,史称南宋官窑。1985~1986年,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郊坛下官窑的作坊和龙窑遗址以及成千上万的瓷片和窑具,为保护遗址和弘扬陶瓷文化,  相似文献   

20.
<正>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遗址总面积达25平方千米。郑州商代都城遗址的发现对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商代前期历史、中国早期青铜文明以及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郑州商代都城遗址也成为郑州3600年连绵不断城市文明的重要见证,是郑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核心支撑。本文的生态视角涵盖了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方面的内容,不仅关注遗址本体的保护与利用,还着重塑造历史环境氛围,在遗址区域内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