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行为失范的原因在于没能解决好对个体行为的激励与约束的关系问题。反思过去道德建设的实践,主要的问题是过于重视道德教育、忽视制度伦理的建设,注重道德要求的“软”约束、忽视“硬”约束。所以,当前加强道德建设必须要把社会道德规范制度化,通过制度的过程来施加对“经济人”行为的强制性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韩雷 《理论界》2008,(10):41-42
现实社会的道德标准,并不是由它所倡导的道德规范体系进步和完善与否来衡量,而是由其成员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体现的道德风尚如何来确定。如果道德规范得不到社会公民的普遍遵守,那么再好的道德规范也不能发挥实际作用,社会的道德标准也不能真正提高。因此,加强社会道德建设不仅需要有一套能够反映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规范体系,更需要有一个能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支持和保障道德规范得到真正落实的制度伦理环境。  相似文献   

3.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跨世纪的历史重任。新时期全面推进道德建设,必须立足于对道德现象规律性的深刻认识,这需要广大理论工作者和思想教育工作者为此作出不懈的努力。本文从分析道德现象入手,将道德现象在纵向层面上归纳为三种存在形态,并进而提出了道德建设的实质和途径,对道德建设的规律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4.
刘昊岷 《中文信息》2013,(10):177-177
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也不断发生变化。在新时期更不断加强我党的执政理念和党风建设,更要加强公务员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涵着深厚的伦理底蕴,其推行最终要通过个体的实践和遵守来实现。在个体道德建设中,要把道德的教化作用、内心的自觉与制度的约束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寻求制度的有效支持,合理把握制度对于道德建设支持的领域和限度,以促进道德建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道德建设的制度伦理环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道德建设是一项改造主观世界的社会系统工程。虽然说服、教育和引导是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途径和方式,但是要保证道德建设真正取得成效还需要有制度伦理的关怀和支持。为此,必须把制度伦理环境的建设和完善作为加强道德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并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刘同舫 《青海社会科学》2000,(5):51-54,,50,
网络道德建设是道德建设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 ,它是道德教育主体根据传播学的有关理论和原理 ,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道德教育。其主要方式是在了解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知识以及掌握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的基础上 ,通过制作、监控和传播网络信息 ,引导道德教育客体 (网民 )全面地、客观地接触信息 ,选择、吸收正确的信息 ,从而达到道德教育目的。它与传统道德教育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特点 ,最突出表现在计算机网络和道德教育紧密结合。随着现代网络社会的来临 ,道德建设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进行网络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相似文献   

8.
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全新景观,但与此同时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也日益突出。在克服和消解网络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中,建立网络社会伦理道德、尤其是加强网民的道德自律越来越显得重要和迫切。面对此种窘境,以伦理见长的儒家哲学理应尽到自己的责任,如儒家所提倡的诚信原则、忠恕之道、交友之道以及修身自律等,通过现代性诠释和创造性转换,对于应对今天网络世界出现的问题以及加强网民道德建设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论网络道德建设与个体道德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道德是伴随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新型道德体系,由于网络的特殊性,使得道德他律的作用大大降低,因此网络道德建设重在个体道德自律.道德自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在道德意识层面树立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在道德实践层面不断进行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和自我完善.道德自律可以弥补社会他律在解决网络道德上的不足,可以引导网络主体进入"慎独"境界,可以促进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应建立网络主体道德自律机制,进行网络空间的道德调控.同时加强网络主体道德修养,培养网络主体道德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进行公民道德建设,首先是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道德建设,需要正确认识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容易诱发人们的拜金主义和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必须强化社会成员的道德意识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作为公民道德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市场道德层面,还应强化一般的社会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制度与规范,讨论社会化的公务员职务犯罪的道德调控,指出道德与制度是社会系统有序化的两大基石,制度化的伦理规范和非制度化的道德规范一起对公务员的道德调控产生叠加作用.制度伦理具有十分重要的道德调控功能,它有利于弥补道德调控的不足和缺陷,而且制度伦理与道德调控相结合是消除公务员职务犯罪的根本路径.在公务员失德行为较多的今天,更需重视公务员伦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王林 《重庆社会科学》2005,(10):112-115,128
社区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发育和逐步成熟起来的。社会生活的公共化,经济的市场化,个人的主体化是其产生的前提条件。这样形成的社区实质上是个公共活动的空间,是居民的伦理共同体。它的特点是:社区成员的主体性、平等性;社区活动的公共性、参与性。社区作为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正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社区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它对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同时由于它的实质和特点,决定了它主要由成员达成共识的道德规范来约束居民的行为;决定了社区建设和社区道德建设的密不可分,是同一的过程。我们必须通过发展社区,通过社区舆论监督机制,文化氛围的形成来推动社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3.
国外在行政道德建设方面的经验,如设立政府道德办公室、设置伦理道德巡视官、行政道德法制化等,对新形势下我国干部道德建设有所启示。可以通过坚持不懈地反思伦理价值、构建道德的基础性行为规范、完善伦理道德净化机制等五个途径加强干部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4.
陆静  任桂荣 《理论界》2009,(4):44-45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公民能否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对于公民道德建设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要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往往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道德冲突,我国公民除了要遵循价值优先原则、逻辑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统一原则、个人完善与社会至善相统一原则等基本原则外,还应遵循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原则,以保证做出正确的选择,增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效性,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5.
制度道德环境是道德建设的支点,是指以一定的道德制度和制度安排给社会公众提供道德养成和道德遵守的社会氛围。道德制度是构成制度道德环境的基础性要素;道德主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自觉是构成制度道德环境的主观因素。制度道德环境的建构依托于制度伦理的建设,并通过社会法制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和道德制度的规范化等途径来实现。制度道德环境应遵循社会正义原则、公平原则和诚实守信原则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存在着道德稀缺和道德失范现象。在道德建设中仅靠宣传教育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加强道德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安排,营造德福一致的道德氛围,构建严明的监督、赏罚机制和德行补偿机制,在制度建设中与个体利益挂钩,促使社会成员有正确的道德取向。  相似文献   

17.
试论制度建设对道德建设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林 《理论界》2002,(1):46-47
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确立了道德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而道德建设要落到实处、见出实效,仅仅依靠道德教育是不够的,制度建设在一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道德秩序     
秩序与规律性可以等同起来,它是自然界和人类的公共领域中有规则存在的特定状态,是其即时发生的均衡状态。将均衡分析引入到伦理学中来,对道德秩序进行分析,可以使道德秩序问题数量化。这对于道德秩序的建立与维护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社会的伦理秩序是较为原始的人伦生活的有序化。近代工业化后,使社会伦理秩序以新的形式出现,衍生出市民社会中的等级制。在国家中存在的道德秩序是通过立法、政策调适而实现的。个人自由的社会公正等问题常与创造秩序的合法化相冲突。在一个好的国家中,公民皆愿在国家的指导下,过有理性的有秩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下来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处理当代家庭问题中有重要价值,但伴随现代家庭结构的转变、家庭矛盾的凸显,我们需要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对传统家庭伦理道德进行现代性的思考,这种思考主要基于一种将带有关怀特征的传统家庭伦理与正义伦理融合的家庭伦理构建新视角,为解决新的历史时期出现的家庭问题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论述了科技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加强科技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指出:必须深入科技道德研究,强化科技道德教育,加强有关科技的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