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造园历史悠久,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也是源远流长,该文从文人山水画及文人园林的发展轨迹,阐述传统山水画中的审美意境对古代造园活动的审美标准及价值取向产生的极大影响,并且由此推动了园林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从原始美中注入了艺术美的画境;分析了山水画与文人园林这两种艺术之间相互借鉴的关系;并基于对苏州园林的考察,分析了花鸟画与文人园林这两种艺术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水艺术———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山水艺术折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精神,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最高物化表现。  相似文献   

4.
南宋中后期山水画出现供游赏的景象和表现歌舞湖山、尽情享受的思想,不能完全指向南宋统治者偏安不思振作。这种情景在北宋后期业已出现,是北宋后期至南宋社会变动的反映,也是以权臣为代表的官僚大地主集团的生活写照。南宋中后期,这种生活更趋细腻和精致。山水画是所谓"君子"喜好,即专属士大夫所钟爱,园林别业又是士大夫们的生活场所。士大夫们不仅希望将"君子"喜好山水尽置于园景中,而且希望通过绘画将第一自然的原生状态的山水,转变为第二自然的审美状态的山水。由此山水画的意境与园林别业的意境被绾结在一起。兼工山水画的士大夫,他们笔下的山水画是其园林别业的"记忆"或"写意"。画院画工虽然一般多是没有文化的伎艺人,但能留其名的山水画家则多出自士大夫阶层,他们与官僚士大夫过从甚密,他们笔下的山水画,或是园林别业的"写实",或从园林别墅的四至景色得到灵感乃至创作出江山如此多娇的图画。南宋官僚士大夫的园林别业因人工迭山凿池而形成诸多特色,对山水画风格的演变亦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古典园林一直以来就追求一种崇高的美学境界。通过对崇尚自然、谋篇布局、意境深化等方面的引申,探究中国古典园林从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中借鉴到的这种崇高的美学境界,指出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自然、自由、意境的美,并给后世的造园艺术以启发。  相似文献   

6.
园林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从一开始就与山水画、山水诗文不可分离.所以意境也成了古代园林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造园者通过象征与比拟、引用各地名胜古迹等各种方法来表现想要表现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中国园林艺术是我国极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与绘画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且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山水画与园林有许多相通之处。“入画”的观念便是其审美特征的缩影,园林与绘画对艺术形象的构建方法异曲同工,绘画意象经过反复、断续等方式呈现于园林之中,这种联系是由老庄亲近自然的出世思想为桥梁的。  相似文献   

8.
从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符号学视角思考苏州园林中的意境主题.以“意”的能指与所指为切入点,讨论苏州园林和中国山水画之间的内在审美关系,探讨山水画中“留白”和“三远”在苏州园林中的语言结构意义,并通过对苏州园林中生成“境”的造园符号之间因借关系的具体分析,指出了传统园林审美意境产生的深层结构成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古代园林与中国的古代诗画,尤其是与唐诗宋词和宋元山水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古人对于诗画,讲求“以意为主”,“意犹帅也”,“贵先立意”,对于园林,古人刻意将自已的“生活思想及传统文学和绘画所描写的意境溶贯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以表现生活意趣、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因此,园林的构造总是具有某种“立意”的。没有“立意”,园中设置的各部分景物就很容易因缺乏艺术灵魂的统率而难以成为情意贯通、风格和谐的艺术整体。苏州古代园林名扬天下,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它筑园有“立意”。下面,试就沧浪亭、网师园,拙政园的“立意”和“置景”略作论述,以俟来者。  相似文献   

10.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叠石文化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叠石文化的最高境界,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精髓。思想派“士人”在叠石意境层面,通过著作、绘画创作来注重文人画意、文人画理和文人画境;技术派“匠人”在叠石实践层面取法山水画,不断提高自身叠石技巧。思想派“士人”与技术派“匠人”有机结合,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江南私家园林叠石文化。“士匠结合”不断发展,形成专业化、系统化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类似现代设计团队的职能。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山水画美学意境进行分析和阐述 ,主要从造园史、园林的主持设计者以及所遵循的透视原理、体现出的色彩风格、主要塑造对象、营造的意境等角度 ,阐述江南古典园林所具有的那种参差自然、藏漏互补、恬静淡雅、虚实相生、诗情画意的山水画美学意境  相似文献   

12.
人类栖居于地球的环境美学模式首先取决于自然条件及其孕育的环境理想。中西古代城市均依赖自然山水条件,但中西文化对自然环境持有不同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环境理想。中国文化看重自然山水环境的乐居、乐游价值,创造了独特的山水文化,如山水城市、山水园林、山水诗、山水画。  相似文献   

13.
诗画结合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一大特色,其中山水诗和山水画的相互借鉴尤为典型。中国古代山水诗和山水画的相互借鉴既有先天物质条件又有共同的文化基础。山水诗自由的时空观和意境美给山水画以启示,山水画的设色与布局又对山水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期间勃然兴起,隋代留下了中国最早的山水画,盛唐时期出现青山绿水和水墨山水两路画法,至五代两宋进入前所未有的高潮。道家玄学,佛家禅境、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是中国山水画兴起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山水画皴法是中国山水画重要语言之一,经过一代又一代画家的继承和发展,山水画皴法不断成熟、丰富和完善,成为山水画一个完备的绘画语言体系。为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山水画艺术,系统掌握山水画语言,本文通过对山水画皴法的面目和特点进行条理归纳,以达到"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的目的,使我们在师造化中能入能出、能承能变,不断丰富和发展传统山水画艺术形式,创造出具有当代精神内涵的山水画作品。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五代、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的山水画获得了全面的发展,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山水画家和一批具有丰碑式的山水画作品,在山水画表现技法和理论认识上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山水画与山水诗有着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山水画对山水诗创作有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山水画论对山水诗创作有微妙的影响;二、山水画构图技巧对山水诗画面美有促进作用;三、山水画彩色墨色对山水诗色彩意蕴有推动作用。因此,中国古代的山水诗是绝离不开山水画的滋养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风景画不同于西方的风景画,我们称为山水画,山水画,又称"山水".是中国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和对自然美的表现欲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身发展、完善的成果.具有极强的民族性,这种表现贯穿在中国山水画的一切方面.山水画是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我国山水画发展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早在魏晋六朝时期就已经开始逐渐发展,但多作为人物画背景.到隋唐时期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出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处理不受透视的局限 ,独辟溪径 ,“经营位置”。本文分析山水画中有代表性的画家作品及画论 ,探讨中国山水画空间处理的手法。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中,题材的表现存在模式化的弊端,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优秀传统的同时,应当拓宽山水画创作题材,把关注人文景观作为切入点,挖掘人文景观包括现代都市题材的表现形式,丰富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