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天天气寒冷,是匿藏精气的季节,民谚有"三九补一冬,来年少病痛"之说。对于老年人来说,冬季进补尤其重要。冬季进补,通常以冬至开始为宜,直至立春。进补又分食补与药补,人们应根据个人的体质,  相似文献   

2.
传统观点一直认为,冬季比较适宜进补。而新兴的基因学说则提出了"冬补不如春补"的观点。此学说认为,春补可以将细胞中的废物更换成"活力之物",从而实现人体结构的全面更新。  相似文献   

3.
饶先华 《社区》2009,(12):39-39
传统观点一直认为,冬季比较适宜进补。而新兴的基因学说则提出了“冬补不如春补”的观点。此学说认为,春补可以将细胞中的废物更换成“活力之物”,从而实现人体结构的全面更新。  相似文献   

4.
郎仲 《社区》2008,(33):28-34
“冬令进补,开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是两句在民间流传了千年的谚语。冬季由于自然界呈现阴盛阳衰,草木凋谢,万物闭藏,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人体也精所内敛,体表肌肤致密,这时进补最易吸收藏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在经历了春生、夏长、秋收三季的活动后,人的体力、肝脏功能和阴阳气血都消耗了很多,到了冬季,就特别需要休养生息,及时进补。  相似文献   

5.
《社区》2008,(22)
"冬令进补,开春打虎","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是两句在民间流传了千年的谚语。冬季由于自然界呈现阴盛阳衰,草木凋谢,万物闭藏,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人体也精气内敛,体表肌肤致密,这时进补最易吸收藏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在经历了春生、夏长、秋收三季的活动后,人的体力、肝脏功能和阴阳气血都消耗了很多,到了冬季,就特别需要休养生息,及时进补。一年四季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冬至属阴中之阴,阴寒最盛,加上冰封雪飘,寒风凛冽,易损人体阳气,人体抗病能力降低,旧病最易复发,且病情加剧,甚则危及生命。每年在此时都会有不少气管炎,哮喘病人被寒风"吹"进病房。冬季也是"中风"、"心梗"等心脑血管病高发季节。故在寒冷的冬季,人们更应该注意养生,有针对性地进补,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6.
黄存垣 《老友》2014,(12):57-57
正一到冬天,人们都关心冬季的养生和进补问题。这里,我根据冬季的气候特点及其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谈谈冬季的养生与进补问题。一、冬季养生与进补总体要求1.辨证进补。中医讲究阴阳平衡,虚则补之,实则泄之。须在辨别各个体质的情况下,实施辨质调补。辨证用药是中医的基本原则。如气滞、血瘀、火旺、湿热等实证的人,则不宜补,否则会恋邪、闭门留寇、后患无穷。  相似文献   

7.
虚则补之补药并非人人可吃,无病体健之人一般不需服用。倘若贸然进补,很容易导致肌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失调,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因此,服用补药要注意体质。一般说,阴虚火旺的人不宜服温补药,阳虚阴盛的人不宜服养阴药。因人进补根据人的年龄、性别、体质乃至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用补药。人至老年,精血亏耗,选择补药一定要对症,对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失调的人,如需进补,宜佐以陈皮、木香等品健运脾胃,少量频补,持之以恒,切忌重剂骤补。按时进补药物养生要根据四季阴阳盛衰消长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这是因四时不同,肌体的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秋季已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人极易倦怠、乏力、讷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八忌: 一忌无病乱补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冬季一到,天气骤然变冷,所以人的身体极易出现倦怠、乏力等情况。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进补是十分必要的,但进补不可以乱补,应注意避免以下问题。1、忌无病乱补。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2、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  相似文献   

10.
吴任臣作《字汇补》补正《字汇》。其中补字部分为补充《字汇》漏收之字。吴任臣将《字汇》漏收的古文、籀文、讹字等异体字收入《字汇补》内。《字汇补》补字部分共1 2730字,数量庞大的异体字字料,对异体字研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生与伴侣》2006,(10):52-52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天气虽然早晚凉爽,但白天仍有秋老虎肆虐,所以人的身体极易出现倦怠、乏力等情况。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进补是十分必要的,但进补不可以乱补,应注意避免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其主题呈现出复杂性和多义性。我们从作品描绘的具体社会生活中,从创作主体的阶级立场中,从补天济世的措施中,可以看出,补天从开始之日就已经注定是悲剧。  相似文献   

13.
粮食直补政策的实践反思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早在2004年,全国大部分省市就开始推行了粮食直补政策,配套的还有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本文结合《南方农村报》最近展开的系列报道和笔者的调查经验首先提出了粮食直补政策在实践中出现的两个悖论,接着分析了政策质疑背后的深层内涵,论述了粮食直补政策提出时的市场背景和社会基础,认为国家实施粮食直补政策不仅仅是出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考虑,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调整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其政治意涵要远大于经济考量。最后,笔者提出了针对粮食直补政策的反思性建言。  相似文献   

14.
黄存垣 《老友》2008,(1):57-57
对于老年朋友来说,若属于正气不足,体质渐虚,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可选择冬季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确的调补。为此,我谈点人参进补常识。一、何谓"补"?中医提及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扶正祛邪"……等,均涉及到补虚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进补,人们一般习惯于冬季,即所谓“冬令进补”。那么,夏令要进补吗?实际上,夏令进补很重要。 虚则补之是中医治疗大法之一,用现代医学的观点解释,就是补充能量和营养物质,修复组织和增强功能。夏天,由于日长夜短,睡眠休息时间相对减少,再加上天气炎热,出汗多,体力消耗比其它季节要大。而消化功能大多有所降低,进食减少,所以一般到了夏天,就出现了补充进人体的营养物质少、消耗的营养物质多的情况,许多人会显得消瘦起来,人的体质都有所下降,出现“无病三分虚”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冬季的西北、东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味,如羊肉、狗肉、鹿肉等,补品中如人参酒、参茸酒等,有强壮补身、御寒助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3月的一天上午,春雨绵绵,两位小学生来到一补伞店:"爷爷补伞吗?""补呀",老人接过两人的雨伞,递了一把给老伴,自己留了一把。不一会儿,两把伞补好了,两位学生问:"多少钱?"老人说:"小学生补伞不要钱。""谢谢爷爷奶奶!"行人见状,纷纷向老人投去敬佩的目光。这是在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城河湾街经常能见到的情景。据街坊邻居讲:这两老相伴街头义务补伞已50年了。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动补式合成词和动补词组究竟如何区别?”而他们所举的例子,常常是双音节的,如“打倒、打死、照亮、戮穿”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不注意,前后也会发生矛盾,对同一个对象在讲“词的构成”时,说是动补式的合成词,当分析句子成分的时候,有时会把它看成为动补词组,即分析为谓语和补语。  相似文献   

19.
孙刚  孔令君 《百姓生活》2012,(12):73-73
维生素被人类发现至今已100年。从1929年到1964年。共有17位科学家因为在维生素上的贡献,获得诺贝尔奖。历经百年后的今天,若要给维生素下个定论,基本上是有功无过。对于人类来说,维生素要不要补?怎么补?  相似文献   

20.
多种工业炉、罐内的耐火砖衬局部损坏以后可用喷涂耐火材料的方法修补.我国多数厂家喷补炉、罐采用湿法喷补工艺.通用型喷补装置存在某些不足之处,WP型喷补装置吸收了多种喷补装置的长处,作了某些有效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