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垮掉的一代”是二战后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流派之一。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被誉为是“垮掉的一代”的《圣经》。“垮掉的一代”以对主流文化的背离、对阶级束缚的反叛并以精神的狂欢、荒谬怪诞的行为为特征,揭示了二战后一代文学奇才对精神的探索与追求。  相似文献   

2.
"垮掉的一代"文学和博普爵士乐一样,是美国土生土长的文化现象,共同的时代背景使它们在精神上彼此相通,爵士乐和"垮掉的一代"的精神诉求不谋而合.博普爵士乐对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的最大影响体现在小说主题之中,也就是"垮掉的一代"的本真追求,即对于真实和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垮掉一代”是反传统的文学运动,包含了从哲学、文化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反文化思潮和反体制震荡.在二战后的美国五六十年代,“垮掉一代”带着强烈的反叛精神和自由主义思想,试图借助文学作品用一些新意的眼光,建立起理想中的乌托邦社会.《在路上》则被认为是“垮掉派文学”反主流文化思想最清晰、最重要的表述,然而他们的行动和作品有着源于青春激情的冲动,也蕴涵着缺失方向感的无奈和虚无.《在路上》没有因为整部小说的悲观基调而丧失对后世的积极意义:即后人反主流文化的行动指南和精神导师,对中国社会也产生了复杂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美国金斯伯格的"垮掉一代"到中国的"王朔现象",从"迷惘一代"到"痞子文学",从金斯伯格的《嚎叫》到"下半身"的《打炮》,本文通过一系列的类比与对比,系统阐述了美国作家艾伦·金斯伯格的《嚎叫》及其所代表的"垮掉一代"对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的渗透与影响,分析了我国文坛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垮掉的一代"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核心作家有杰克·凯鲁亚克、艾伦·金斯堡和威廉·巴勒斯等三人。他们在文学创作上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如凯鲁亚克的"自发式散文"、金斯堡的"自发性诗歌"、巴勒斯的"剪裁法"。本文主要介绍这三个"垮掉派"作家及其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6.
作为对现代美国社会和文化思潮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流派之一,"垮掉派文学"的出现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垮掉派文学"以及由该流派的经典之作<在路上>所倡导的向往自由、精神独立、敢于冒险、勇往直前的理念具有与其它经典美国文学作品同样的永恒性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美国20世纪中期"垮掉的一代"所引发的青年文化思潮现象,采用社会学身体论研究方法,分析了其在批判社会的过程中身体秩序被重置甚至被舍弃的诸多"现象"与"观念"。结果表明:"垮掉的一代"在文学领域开创的"自发式写作"和社会文化层面的种种"疯狂"行为都是对身体资源所代表的社会秩序的挑战与重置,以及对主流文化秩序的颠覆,从而引起了全社会的反文化思潮和反体制震荡。  相似文献   

8.
读书     
垮掉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文学之父于《在路上》发表的同时写就,但却被封存50年之久。本书是杰克·凯鲁亚克的又一部小说,在极度的时尚使人们的注意力变得支离破碎,敏感性变得迟钝薄弱的时代,如果说一件真正的艺术品的面世具有任何重大意义的话,该书的出版就是个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9.
清初吴淇编选的<六朝<选>诗定论>是一部以<文选>所选古诗为评论对象的古诗选本.吴淇借此对<选>诗进行了重新阐释.他以"汉道"来规定<选>诗,将其界定为形式为五七言、内容精神上能够体现三百之性与楚骚之情的"六朝"诗,使得<选>诗范围被缩小,意义被绝对化,失去了原本的丰富性.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他的这种主张是不利于文学发展的.但这也是清初儒家诗学政教精神复兴大背景下的产物,从这一意义上讲,<六朝<选>诗定论>又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0.
“垮掉一代”禅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垮掉一代"借助东方哲学尤其是禅宗思索改革社会的良方。从习禅、写禅、化禅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看到禅宗在"垮掉一代"中的全面渗透。"垮掉一代"身体力行地进行禅宗实践,如打坐、沉思、去寺院研习禅经、开设禅堂,甚至担任禅寺住持,不仅将禅理应用于日常生活,而且以禅入诗,在诗歌中大量使用禅典,将禅宗思想融入诗歌创作,提倡强调直觉的具有禅宗美学特质的自发式写作。虽然"垮掉一代"深受禅宗思想影响,但并非生搬硬套,而是深深打上了美国本土烙印,形成独具美国特色的"垮掉禅"。  相似文献   

11.
<典论·论文>里提到的"四科八体",其中的奏、议、书、论、铭、诔这六种属于应用文体.仅从这一点来看,说它是"文学专论"就不符合原著的内容实际了.曹丕<典论·论文>并非是"文学专论",而是既包括文学创作又包括应用写作的中国古代文论.其中,"经国之大业"说、"文本同而末异"说、"文以气为主"说等三个重要观点,也同样是适用于应用写作的理论总结.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客观而深入地研读<典论·论文>的原著,我们便会发现,所谓<典论·论文>是"文学专论"云云,往往都带有以偏概全的毛病.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对现代文明的基本态度决定了他的生态观念以及生态文学作品的创作.<鸟·兽·花>是一个重要的生态文本,其展示的不仅仅是"生物圈"的生态,更注重的是通过抒写"生物圈"来思考"精神圈"的生态失衡问题.<鸟·兽·花>的创作,不仅开拓了文学的表现空间,更展现出生态诗人通过文学的力量拯救人的灵魂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其中,唐诗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受世人关注的对象,古往今来,品评研究者众多,但兰翠教授的<唐诗与书画的文化精神>(齐鲁书社2009年4月出版)从唐诗与书画关系的视角来解读唐诗却给人以另辟蹊径之感,整部著作是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融合,是成熟的研究者对唐风古韵的深刻感悟.  相似文献   

14.
<荒原>和<我弥留之际>是美国荒原文学的划时代代表作.两部作品中"荒原"社会意识的展现、死亡和复活的主题、神话和典故旁征博引的表现手法、水意象的应用等都突出展现了"荒原文学"的意蕴和特色,从<我弥留之际>对<荒原>的呼应和共鸣之处体会,更能领略美国荒原文学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有“垮掉的一代”宣言书之称的《在路上》出版至今已有50年,为纪念这部对美国乃至全世界青年产生巨大精神影响的美国文学经典的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近日将推出由著名翻译家、新华社高级编辑王永年翻译的该书新译本。  相似文献   

16.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道德经>作为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中永恒不灭的经典,模糊美享悦了一代代读者.文学翻译中,精确性是相对的,模糊性是绝对的、普遍存在的.要将原文的美感真实地传递给译文读者,除了准确解读文本外,更要拥有模糊视野,运用模糊法则,视具体情况灵活变通.本文以<道德经>中"道"和"无"为例,阐释模糊法则在实际翻译中的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长篇小说《在路上》以自传性质与结构松散,描写了一群年轻人荒谬的生活经历,它反映了战后美国青年精神空虚的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被称为上世纪60年代美国嬉皮士运动和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然而这些"垮掉的一代"的行动和作品都有着源自于青春的激情的冲动,同时也蕴含着缺失方向的无奈与虚无。  相似文献   

18.
从<<希望>编后记>看胡风编辑刊物的倾向是:严肃的文学观,继承与发展鲁迅精神以及主观战斗的现实主义.胡风所编<希望>比<七月>更进一步地实践了自己的文艺理想和编辑理念,而每期的"编后记"则鲜明地揭示了这种倾向.  相似文献   

19.
刘勰<文心雕龙>破除"俗情抑扬"、"雷同一响",给文学家曹丕正名,作出重要评论.曹丕正是以文学文论的"风骨"、"才略"、"情采"以及独特的悲剧精神与人文关怀价值,占据建安文学重要一席,获得读者青睐的.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文化、精神心理和文艺美学角度看,宋玉<高唐>、<神女>二赋中的巫山神女这一神话传说,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具有"开人神爱恋之先"、"肇梦恋文学之端"、"曲尽女性美的第一篇"三个方面的开创地位和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