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01-1911年的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实行的一场自我挽救的改革运动.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看,这场改革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从结果看,新政不仅没有帮助清政府实现自救的目的,反而加速了它的灭亡.清政府以旧人办新政,改革者藉改革之名,牟取暴利,争权夺利、贪污受贿,生活腐化等多种腐败现象相因相成,愈演愈烈,最终导致腐败恶性发作,不可救治.腐败葬送了改革,也埋葬了清王朝.  相似文献   

2.
清末新政旨在革弊振衰、挽救行将就木的王朝统治。然而,由于晚清官场的腐败,自救的新政被执政者们演变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以新政为名,统治集团内部竭力争权夺利,枢府疆臣大搞权钱交易,地方官绅大肆鱼肉乡里。整个新政时期,腐败的官场演绎出一张张栩栩如生的争利图。  相似文献   

3.
1901-1911年的清末新政是清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自救改革。但在改革的过程中,吏治腐败犹如政治之癌,在本来就已经腐朽的旧制度之上滋生蔓延,形成了一种积重难返的恶性循环,从而葬送了新政,加速了清王朝的败亡。清末新政的失败警示我们:改革时期,也是腐败现象的高发时期,必须处理好推进改革与治理腐败的关系,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好,就会给改革44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反之,则会葬送改革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清末江苏新式教育未能冠于全国,原因并不单纯,既有地方大吏推行不力的因素,更有受江苏近代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西学思潮输入中国,原本传承伦理道德、维护社会秩序的教育不得已走上了转型之路。自清末学制改革以来,文学一边革了八股制艺的标签,一边开展新民的塑造,进而开辟出了一条学科化探索的路径,为新文学的到来积蓄了力量。  相似文献   

6.
清末国内的速成教育涉及师范、法政、军事以及学堂、外文、卫生、工艺、农桑、铁路、警务、监狱等多个方面。速成教育之所以得以开展,根本原因一是毕业于正规院校的师资缺口巨大,二是舆论导向也起了助推作用。速成师范在发展过程中,不时有批评的声音,症结在于速成学堂学时短促,速成过速,还有学生自身不良、私立速成学校为牟利不择手段等问题。民国时期,速成教育并未消失,不过其影响、地位式微,与清末相比可谓天壤有别。  相似文献   

7.
论教育腐败的成因与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界定教育腐败,并着重分析教育腐败产生的原因。我国教育供求矛盾尖锐和教育投入不足是教育腐败产生的客观背景和现实原因;教育腐败的查处概率和私人成本过低是个体选择腐败的重要因素;公共权力运行失范,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是导致教育腐败行为发生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教育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清末四川女子教育由北京发展到本地,在有识之士的推动及地方官吏因清廷的学制改革而积极支持下,发展到规模在全国居于第三位,有力地促进了四川妇女的解放和眼界的扩大,促进了四川社会风习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教育腐败影响个人幸福、社会进步、国家繁荣与民族未来。教育领域直接关系到其他各领域腐败的程度和治理的可能性。因此,准确认识并有效治理教育腐败是发展和谐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可回避的紧迫问题。文章从教育腐败的界定、发生的原因、表现和危害,论证从制度层面寻求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0.
教育腐败影响个人幸福、社会进步、国家繁荣与民族未来。教育领域直接关系到其他各领域腐败的程度和治理的可能性。因此,准确认识并有效治理教育腐败是发展和谐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可回避的紧迫问题。文章从教育腐败的界定、发生的原因、表现和危害,论证从制度层面寻求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并不是一开始便是现代意义的,它经历了一个从名称到意义的转换和扩展的实现过程。中国古代无职业教育的称谓,晚清将该种类型的教育名之曰实业教育。近代西方船坚炮利的威胁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使洋务派认识到军事技术和机器制造的重要性,有了学习西方技术的要求和动力,出现了学“西艺”的热潮,促成实业教育思潮的产生。经由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运动中的维新派和清末“新政”时期新教育运动演绎、发展,实业教育思潮达到高潮,并对晚清相应历史阶段的实业教育实践和实业教育制度建立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腐败是清后期漕弊的突出表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但由吏治而海运而停漕的漕运改制思想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腐败治理思路.同时,清政府的偏好受河运派和海运派两大利益集团博弈的影响,思想付诸实践的过程出现了一些反复.  相似文献   

13.
补习教育作为正式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在当今时代十分盛行,而该类教育形式在晚清时期就已经出现,且颇受欢迎。晚清的补习教育种类多样,包括学校补习教育、实业补习教育以及其他补习教育等。该教育形式对推动当时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教育近代化的重要表现,对当下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清朝末年,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重庆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重庆教育迈向近代化的历程也肇端于这一历史时期,其标志即为新式学堂在重庆的创办和发展。重庆的新式学堂主要有小学、中学、半日学堂等类型,分官立、公立和私立三种。创办方式一是设立新学堂,二是由书院、私塾改造而成。重庆各区县积极筹措经费,加强选用和考核教师,多渠道、多形式地创办新式学堂。所以,虽然重庆新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后来居上,短短10余年时间,重庆的新式学堂就初具规模。新式学堂的兴办,引进了西方近代文化知识,促进了重庆地区近代教育的发展,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使当地社会风气发生转变,对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端方与清末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端方是清末新政时期的重要官员 ,赴欧考察政治的五大臣之一 ,具有革新思想。他对清末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建议。在任地方督抚期间 ,他大力兴办新式学校 ,推动了中国教育的早期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论晚清时期的方志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时期是中国社会激烈转折变动的时期 ,也是中国方志学由乾嘉之际初创至民国时期系统的方志学体系形成的过渡时期。晚清时期方志编修出现了一些超越前轨的现象 ,修志观念、志书的内容类目发生变化 ,科学性有所增强 ;方志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深化了某些方面的研究 ,并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晚清时期方志学的发展及其在中国方志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应予认识与肯定  相似文献   

17.
论晚清灾荒的成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灾害就其成因而论 ,一是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是政治腐败与战祸频繁 ,三是御灾物质条件的不足 ;论及影响 ,则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衰退 ,二是政治腐败 ,三是社会动荡 ,四是抗外乏力。  相似文献   

18.
大众传媒与晚清革命论略——以思想史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社会思潮的嬗变乃至辛亥革命的爆发与近代大众传媒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甲午战前,知识精英主要通过著书立说或上书言事对社会产生影响;甲午战后,则通过大众传媒而加以广泛传播。以报刊传媒的方式议论时政,影响舆论,使严重的民族危机和腐败的清王朝都得到了"倍数效应"和"扩散效应"的放大和流播。其催化作用,为动荡的晚清社会增添了极大的变数,也使"革命"二字开始深入人心,晚清革命即如欲来的山雨,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9.
清末新政是清王朝面对内忧外患局势而被动进行的一次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自我改革,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文章从清末新政改革的内容为切入点,探寻新政失败的深层次原因。研究认为,改革者在主观方面的欠缺和失误是新政失败的重要原因,清朝统治者在新政中未能驾驭改革的种种措施,反而使之成为大清帝国最后灭亡的助推器,亲手培养并壮大了自己的反对力量,加速了封建帝制在中国的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