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力资源管理》2010,(5):73-73
两个小和尚分别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山之间有一条小溪,他们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熟了。  相似文献   

2.
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溪,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个时间下山去溪边泉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为好朋友了。  相似文献   

3.
一位住在美国的朋友,告诉我在他住所有一左一右两栋房子,每天会传出不一样的声音。左边那栋,听到的是1970年代的西洋音乐,听来让人就像回到了美国乡村与蓝调音乐盛行的时代。而右边那栋,听到的却是一些奇特的语言声,朋友觉得奇怪,是不是有欧洲早期梅林那样的魔法师后代住在这里,难道念的是咒语吗?那可得注意点了。后来朋友的好奇心决定他要亲自拜访这两家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起早床     
有一段时间我早上必须四点起床,我于是用了四个闹钟,但是第二天闹钟把隔壁的隔壁的人都吵醒时我还是没醒过来,于是我又想了个办法,在临睡前狂喝水,第二天早上在自然的召唤下就醒过来了。  相似文献   

5.
郑愉 《社区》2012,(29):25-25
一座寺院准备扩建,堂前有一棵珍贵的银杏树需要移栽。方丈便命他的两个弟子去把树移开,并一再叮咛,办好速回复命。两个小和尚来到银杏树前。捋起袖子,挥起铁镐,开始挖土移树。但刚挖了没几下.年纪稍小的和尚就说:“师兄,我这把铁镐的木把坏了,用起来很不顺手。你等着我,我去修一下。”师兄劝他移完树再修不迟,他说:“那怎么行?用这样的镐要挖到什么时候呀!”于是,小和尚扛着铁镐,向着山下的小村庄走去。  相似文献   

6.
盆栽的金桂     
10年前,老友送我一棵盆栽的金桂。记得当时他把花树送给我的时候,这样对我说:"家有金桂,幸福一辈!"希望我的退休生活过得欢欢喜喜。哈哈,免费的金桂,哪有不喜欢的道理?我欣然接受。临别之际,老友又叮嘱我说:"这花,一定要悉心照料,好好养护,等它长粗、长高的时候,你最好把它移栽在地上,盛花季节,让它的花香飘得更远,岂不更好?"我点头应是。心想,我家住在  相似文献   

7.
章征源 《老友》2009,(1):56-56
《老友》专家门诊:我曾有颈椎腰椎病症,双脚大腿沉重有麻木感,经治疗有缓解,但近几个月来却发现脊椎前弯、弯侧,腰挺不直,背上右边厚左边薄成了饭勺骨,而且走路后有痛感。  相似文献   

8.
老友信箱     
《老友》2007,(11)
关爱老年人的《老友》刚退下来那阵,我心情极端孤独和苦闷。这时,儿子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去邮局给我订了一份《老友》杂志,让她来陪伴我度过这退休  相似文献   

9.
《北方人》2007,(1)
小时候,父亲常带她去爬山,站在山头远眺台北的家。“左边有山,右边也有山,这是拱抱之势,后面这座山接着中央山脉,是龙头。好风水!”有一年深秋,看着满山飞舞的白芒花,父亲指着山说:“爸爸就在这儿买块寿地吧!”“什么是寿地?“”寿地就是死了之后,埋葬的地方。”父亲拍拍她的头  相似文献   

10.
刘柱仁 《老友》2012,(12):59-59
《老友》专家门诊:我今年77岁,长期左边汗多,右边汗少,主要表现在头部。我曾患过高血压,也出现过右侧麻木,经服药治疗,血压已平稳,现已停药三四年。但是,最近几天接连出现手脚麻木、乏力、头晕症状。请问:这是不是中风先兆?应作什么检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新余市·钟××  相似文献   

11.
《可乐》2006,(12)
上午10点,服装店里来了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衣着打扮很时髦。女孩一件件挑衣服,男孩则在旁边很有耐心地等着。我心想,这可是笔好生意,一看这两位就是有钱又舍得花的主儿。左边的一排衣服被女孩逐一检阅完毕,估计没找到中意的,她又转到右边。这时,男孩的手机响了。他掏出手机走到外面,不一会儿进来对女孩说:"你的手机给我回个电话,我的手机没电了。"女孩从包里掏出手机,一看,居然也没电。男孩无奈地看了看我,我  相似文献   

12.
1 小时候,父亲在贵州工作,母亲每天要下地,我便成了外婆家的常客. 记忆中,那是个秋天的夜晚,天黑了母亲还没有来接我.外婆点起煤油灯,我缠着外婆讲故事.外婆拿来针线簸箕,一边纳鞋底,一边用细柔的声音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还有一个小和尚……”  相似文献   

13.
爱从未停止     
张翔 《人生与伴侣》2008,(12):24-25
那天,我在小区门口的理发店里理发,遇到了那个满头银发的老人。那个老人我是认得的,姓刘,据说是汽轮机厂的退休员工,就住在我们隔壁的小区。以前我下班的时候,经常能碰到他,他总是很悠闲地坐在小巷边跟老人们下象棋,他的笑声总是很爽朗,尤其是那稀疏银白的头发特别惹人眼,那头发白得发亮,每次有车从小巷中飞驰而过,他的头发就像风中的麦浪一样飘了起来,让人不禁开始羡慕起这迟暮的美好来。  相似文献   

14.
刘齐 《社区》2006,(23)
很久以前我曾有过一个愿望:当一名安祥的聋子。那时房屋的隔音条件不好,邻居恰巧又十分热爱摇滚,常常“摇”得我心烦意乱,拿什么堵耳朵都不好使,心中便生出种种不友好的念头,假如我是谁谁,非把隔壁那小子如何如何了不可。如今住在一幢高层建筑上,四下里比较安静,我就把愿望改了  相似文献   

15.
超越的美丽     
一位台湾作家讲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他从台北坐飞机到高雄去,飞机起飞后,他从窗口瞄到有座山很漂亮,开满了各种颜色的花,红橙黄绿青蓝紫……他感到奇怪,他在台北住了那么久怎么没见过这座美丽的山呢?于是他便很小声地问旁边的乘客:“对不起!可不可以帮我看看外面是什么山?”对方看了一眼,说:“那是内湖的垃圾山!”他不敢相信,内湖的垃圾山为什么那么美?旋即他恍然大悟,是因为高度!是因为他保持了一个很高的视点来看它的缘故。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这样一座“垃圾山”:挫折、悔恨、痛苦……如果我们能够不计较一日之短长,不过分在意成败得失,我…  相似文献   

16.
选择     
向左还是向右呢?天空中正下着毛毛细雨,我提着满袋垃圾左右张望着。向右,很快就能摆脱手中讨厌的东西。但我知道,右边这个垃圾筒肯定“人满为患”,必然撒在垃圾筒边的地上。这样既会污染环境,又会使清洁工人付出更多的劳动。向左,左边这个垃圾筒肯定“空空如也”,但这要多走好多路,说不准还会被人嘲笑。显然,前者比后者更划得来。于是,我不再多想,向右走去。果然不出所料,右边这个垃圾筒满满的,再也装不了什么了,我怎么忍心再把垃圾扔在这儿呢?我有些后悔了。可捏了捏早已被那臭东西吊得酸疼的手,我的心中又突然被另一种想法所充斥:别人都这…  相似文献   

17.
我想     
在海的那一边,有一座山;在山的那一边,有一座城市;在城市里,有一个很奇怪的人——他的名字叫我想。我想今年十五岁了,在市中学读书。他常穿一件黑上衣,背一个黑书包,骑一辆黑色自行车,在黑夜里穿行无阻。他还有一个口头禅,那就是:“我想”。  相似文献   

18.
教堂与坟墓     
住在维琴尼亚州的美国朋友是一位电力工程师,有一天他告诉我一个故事。 他被通知到维琴尼亚山上的电塔修理电力障碍,于是清晨就出发了。电塔在很远的山上,开车八小时才抵达那座山,在山里绕来绕去,就是找不到那座电塔,天色逐渐暗下来,终至完全黑暗,伸手不见五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佚名 《今日南国》2006,(3):43-43
小时候曾听过一首外国民谣,不知何故那头两句就一直深印在脑子里。这两句是:“在那遥远的山那边,人说,幸福就住在那里……”后来年事渐长,每想起这两句词,就产生疑问:幸福为何一定要住在山的那一边?如果住在这边,住得近一点不可以吗?我一直有这疑问,但又不敢问人,怕问出来,人家会  相似文献   

20.
<正>我住在这座塔楼里已20余年,刚搬来时那可是新房,上班时还能赶上班车,心里的确是美滋滋的。那时,楼下就来了个收废品的大高个,身体满壮实,人又憨厚,大家都愿意把报纸、杂物等废品卖给他,因为他这个人实在。他的名字叫王成,日久天长熟了,大家都叫他"老王"。今天他已年过半百,20年前他可不老,整30岁。那时,老王曾对我聊起他家的日子:"我们家住在河北承德的山区,出家门眼前就是座荒山,有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