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言人之所未言,言人之所不敢言,写十万字到二十万字左右的一本学术著作。”这是我对博士论文的要求。在博士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即把这句话讲深讲透。并特别说明,所谓“未言”是包括导师在内的,所谓“言人所不敢言”是有前提的,即“胆大而不妄为”,以马克思主义为准则,之所以敢言,是由于认定符合马克思主义,越出马克思主义的就不干。张连国博士所著的《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1917~1937)》(红旗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一书,原为他1998年答辩通过的一篇优秀博士论文,达到了我上述的要求。关于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研…  相似文献   

2.
欣悉满运龙博士的专著《美利坚政制之源》即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我感到很高兴,也很欣慰。该书是运龙当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他的导师杰克·格林教授是当代美国最杰出的美国早期史权威之一。为写作这篇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运龙用了近八年的时间,博览群书,融会贯通,终于成就了这篇颇有学术创新的优秀之作。在我看来,本书有以下突出的特点:第一,作者立足于跨大西洋的宏观历史视野,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贯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这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一致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的内在要求。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相一致,才能实事求是。那么,如何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呢?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一)解放思想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再强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精神。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对什么叫解放思想都有深刻精辟的论述。1979年3月,小平同志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讲话中指出:“…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接受实践标准时,似乎毫未察觉所畅言的“实践”对其主体的游离。而且,如此状况几乎自然到没有考虑实践还必须有主体。这不能不使人疾呼:实践是人的实践。因为“整个所谓社会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31页)而“人的劳动”就是实践。世界历史就是人类实践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超越与创新──答李存山先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拜读李存山先生《“新气学”辨正──与张立文先生商榷》一文①.获益良多。我真诚地欢迎对我的文章提出批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术的发展及我的错误得以修正。拙文《东亚意识与和合精神》是提供给新加坡国立大学1997年6月召开的《儒学与世界文明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限于会议规定的论文字数,论文比较简易,没有把一些问题说清楚.这是我之过错,因此我想借答复李文之机,作一些说明,以就正于方家。一21世纪的大门已被人们叩响,第三个一千年即将来临,一个“新桃换旧符”的时刻就要到来。面对如此强劲的冲击,中国文化如…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研究》是由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丁俊萍教授所著。说起来,我与作者相识已达十几年,那时她从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后分配到武汉大学任教不久,常听父亲说她是一个非常勤奋并且会有很大前途的人。在我与她交往的这十几年中,我不仅知道她先后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生、博士生,并获法学硕士、博士学位,曾师从著名的中共党史专家张静如先生,先后发表了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出版著作、教材二十余本,而且我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很…  相似文献   

7.
写书评难。史学大师陈寅格曾言,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说不易评论。”(陈寅格《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47页)对于今人今著恐怕也是如此。陈启能先生的《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一书,是作者积十余年心血而成的一部论文集,共收论文23篇。这是一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系统研究本世纪80年代以来史学理论问题及相关历史理论问题的一部高水平的学术专著.笔者不敢说对作者的思想能理解多少,但受作者的启发却是颇深的。这本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具有很强的理…  相似文献   

8.
狄固贪忄林 ,王又启之。 (僖 2 4 P4 2 5 )杨注 :以狄女为后 ,是开导启发其报之无已。按 :杨先生以“开导启发”训启 ,未是。《僖 2 3》“臣闻天之所启”杨注“启 ,开也 ,引申为赞助也 ,详杨树达先生《积微居金文说》” ,此注是也。《襄 31》“天似启之” ,《闵元》“天启之矣” ,《宣 3》“天或启之 ,”诸“启”字义同。《僖32》“天奉我也” ,《昭元》“天所赞也”、“天赞之也” ,又“天命不 ,”《昭 1 3》“天方相晋 ,”《书·泰誓》“天佑下命” ,《孟子·万章篇上》“天与之”。奉、赞、  (佑 )、相、与 ,皆赞助之义。也作“开”…  相似文献   

9.
徐长福 (目前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哲学系工作 )所著的《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僭越与划界》 ,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 6月出版 ,该书原为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思维方式 :僭越与划界———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之批判》。这组评论是该博士论文的专家书面评议及推介材料 ,现征得评议者的同意 ,作为书评加以发表。  相似文献   

10.
从台湾学者的学位论文《清代台湾诗所反映的汉人社会》和《清代台湾竹枝词之研究,得知。台北武陵出版社出有廖雪兰的博士学位论文《台湾诗史》。访求之下,先后获读《台湾诗史》之台北中国文化大学1983年油印本和台北武陵出版社1989年铅印本两个版本。读罢掩卷,颇感惊讶。《台湾诗史》里若干明显的错误,从该书油印本到铅印本、自1983年选于1989年,作者本人乃至其指导教授、答辩导师竟然未加纠正。本文愿在指摘《台湾诗史》某些错误之时,纠正自己也曾不免的过失。t台湾诗史》(武陵出版社1989年版,下同)第1页记:唐维卿所辑之是诗晴,…  相似文献   

11.
池万兴同志的《<管子>研究》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2004年6月版)。这部专著是他对博士学位论文经过精心修改、补充后形成的。这是我国《管子》研究方面的一部力作。作为最早读过他的博士论文手稿的人,我从内心感到由衷地喜悦!这部新作,融文献的考证、疏理、辨析、论证于一炉,发前人之未发,解决了一些《管子》研究方面的疑难问题,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刘勰《文心雕龙》所阐发的文章(不单是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集中表现在他的头三篇《原道》、《征圣》、《宗经》之中。其实,这三篇只是谈的一个问题:圣人原于天地“自然之道”而为“文”,这种“文”就是后世所谓“经”;后人撰“文”,必须遵从这些“经”的教义,追踪这些“经”的体制。他这种文章理论的基本观点,归根到底,只是“宗经”一义。在“宗经”一义中,刘勰虽然也混合着谈了一些文章形式问题,但是主要的还是着眼在政治内容上。  相似文献   

13.
近一二十年来,有关历史研究的著作和论文,其数量之多,为前世任何时代所未有。但是,这些作品,用我的一个老同学的话来说,“口之文”、“职称之文”多得几乎像黄河泥沙,够得上所谓“传世之文”则少得至为可怜,寥寥无几。面对这种情况,人们不胜其慨叹,认为历史学的功能效用等而下之,越来越不行,甚至提出了史学危机。在慨叹的同时,人们也冷静地观察,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数来数去,第一个原因就是近年来商品大潮的冲击。确实如此,包括史学在内的一批研究工作者,“下海”弄潮,试图挤身于“少数人先富裕起来”的行列中,“脱贫…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的“物感”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古代文论中有一个广泛流行的见解,就是认为文艺创作来自作家的情之动,作家的情之动又来自客观的物之感。这,就是大家熟知的“物感”说。这个“物感”说源远流长,其最初的源头是《礼记·乐记》中的一段话: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这段话讲的是音乐(按:此处所说的音乐,实为乐、诗、舞的统一体),是说音乐的产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这显然是对音乐产生原因循科学解说,也是对文艺源泉的科学解说。列宁指出:“唯物主义的理论,即…  相似文献   

15.
李白长流夜郎,究竟是在巫山遇赦还是在贬所夜郎获释,这是文学史上至今尚未解决之悬案。正史对于李白流放事记载甚略。《新唐书·李白传》只有“有诏长流夜郎,会赦”一语。《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也只以寥寥数言记载此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这些记载均未交待李白遇赦获释之地点。唐人撰写的李白之《墓志》、《碣记》、《墓碑》、《集序》等,对于此事,更是未置一语。首先明确地提出李白获释地点的是北宋曾巩。他在《李太白文集后序》中说:“乾元元年,(白)终以汙璘事长流夜郎,遂汛洞庭,上峡江,至巫山,以赦得释……”至于“至巫山,以赦得释”之根据是什么,曾巩未作具体交待,他只是对于记叙李白生平事迹之依据,笼统地总提一下:“其始终所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而白之诗书能为此提供线索的,只有《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  相似文献   

16.
汉字多音多义现象十分普遍。正因为这样,教学上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颤”字就是一例。笔者在几所中学听课,不同老师对初一语文课本《老山界》中的“打颤”一词的“颤”字,注音各不相同;初二语文《飞向太平洋》中“震颤”的“颤”字,读音也同样如此,这就是没弄清多音多义字的区别发生的混乱。多音多义字人们历来都十分注意这个问题,我国古代第一部多音多义字手册《群经音辨》就是前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本很有价值的工具书(宋·贾昌朝撰),本书在音义注释上非常讲究音异而义殊的原则,该看书序说:“一字之文,音诂殊别者  相似文献   

17.
意象这一概念在我国古已有之,美学意义上的意象理论在我国也古已有之,而且的的确确可以称得上源远流长,精深微妙。意象理论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它所提出的“观物取象”,“拟请其形容,象其物宜”,“立象以尽意”等命题,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最早把意象作为一个文艺学和美学概念来使用的人是刘辩。他在论及艺术想象和艺术构思时说:“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文心雕龙·神思》)他所说的“意象”实际上也就是经由艺术想象所构成的内心的审美意象。后来,王昌龄所说的“久用精思,未契意象…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根据新世纪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要求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上必须切实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自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9.
学《易》旨在寻找科学认识世界的轨迹,以正人生而成事务;旨在把人们的认识引导到预知未然之变上,使之自觉按照事物的规律办事,而不在拘泥于卜筮。卦爻这一形象思维方式中就寓有理性思维,它明显反映在六爻有规律地推进与转化上。所以,要预知未然之变,就需将《易》之理化为心之理,培养“易心”“圣心”,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不占而断。孙奇逢之所以教人“尽人事以回造化”,旨在尽人以合天!是乃人同天既有相一致的一面而又有相区别的一面所决定:“不息,则天;有息,则人;天人之分,系于一息,几微如此。”《易》教人立世、治国、平天下而不可稍忽也,则是其灵魂之所在也  相似文献   

20.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不久,流亡海外的梁启超即总结这次运动的经验教训。他说:“戊戌维新之可贵,在精神耳;若其形式,则殊多缺点,殆犹大辂之仅有椎轮,本植之始见萌坼也。”①变法“形式”究竟有那些“缺点”,梁启超未作深论。笔者以为,戊戌变法运动过多、过早地卷入经学纷争,便是“殊多缺点”之一种。康有为的“托古改制”理论,以及反映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著述《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非但未在戊戌时期起到真正意义的思想解放作用,反因其负面影响,成了变法运动正常运行的思想障碍。 康有为的“托古改制7理论与晚清的经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