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亚东 《中州学刊》2012,(4):170-173
《李自成》问世后,其研究起伏不定,经历了被充分肯定和彻底否定的历史命运,由此形成了当代小说研究史上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这一现象既是时代政治因素对文学批评制约的结果,也是时代转型引发文学观念嬗变以及批评理论运用等因素对历史小说研究内在作用的结果。对此予以总结和反思,无论对《李自成》本身的研究还是对历史小说批评都不乏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二十年来的汉语歧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歧义是英语ambiguity的汉译,传统语法只作为与“费解”、“堆砌”一样的不合规范的现象提出来,以提醒人们注意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所以“歧义”含有贬义色彩.对汉语歧义现象进行研究,始于赵元任先生。国内率先研究汉语歧义的,是朱德熙先生,他在《句法结构》(1962年)里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因层次不同而产生的歧义;并用变换的方法分析了因深层语义关系不同而产生的歧义。七十年代开始,结构主义和转换生成理论在国内被广泛接受,这些理论为歧义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和一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重视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学与时代     
这里,要谈的是,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就现实主义的观点来理解:现实主义无非是辩证唯物论在文学领域的反映,它的创作方法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现象为依据的。无疑与时代的脉搏紧紧地联在一起。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潮就有不同的与之相呼应的文学。比如说《神曲》,那只能是在但丁生活着的中古神话时代的产物,而塞万提斯的《唐·吉珂德》,则唯有到了十七世纪初叶,当骑士制度的骑士文学已为人文主义文学所取代的新历史时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在当代文学中独树一帜,虽然疏离于时代主潮之外,但在文学史上获得的评价却是难得的一致,足以自成一种“创作现象”。这种现象固然与文学评价本身的时代演变有关,也与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文学传统前后衔接,但在汉语文化的创作背景下,他的创作之所以如此容易被接纳,毫无障碍地获得共鸣,其实与创作中渗进的传统文化人格有莫大的关系。从小说的情感抒发、情节节奏、氛围营造到人物品性无不显现出浓重的古典士大夫情调。汪曾祺的出现与其说是一种文学创作意义上的新生,不如说是传统文化人格的精神流脉由隐而显地重新涌动,并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5.
(一) 鲁迅的文学活动厂与俄罗斯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在《祝中俄文字之交》一文中指出:“那时(指五四时期——引者注)就知道了俄国文学是我们的导师和朋友。因为从那里面,看见了被压迫者的善良的灵魂,的酸辛,的挣扎”,并还从那里“明白了一件大事,是世界上有两种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他十分推崇契诃夫、果戈理、屠格涅夫等人的创作,认为他们的作品能使人们对社会和人生作严肃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在当代文学中独树一帜,虽然疏离于时代主潮之外,但在文学史上获得的评价却是难得的一致,足以自成一种"创作现象".这种现象固然与文学评价本身的时代演变有关,也与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文学传统前后衔接,但在汉语文化的创作背景下,他的创作之所以如此容易被接纳,毫无障碍地获得共鸣,其实与创作中渗进的传统文化人格有莫大的关系.从小说的情感抒发、情节节奏、氛围营造到人物品性无不显现出浓重的古典士大夫情调.汪曾祺的出现与其说是一种文学创作意义上的新生,不如说是传统文化人格的精神流脉由隐而显地重新涌动,并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7.
爱情是文学中的“永恒的主题”,但文学中的爱情却从来不是孤立的现象,一个时代文学中情爱观念的嬗变往往也就是这个时代基本矛盾的冲突显现。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面,新时期文学情爱观念的变革显得尤为剧烈而复杂。青年学者李新宇(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的新著《爱神的重塑》立足于新时期文学中的情爱文学现象,通过大量的例证,精辟的辨析,向我们展示了新时期文学情爱观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8.
所谓歧义就是一种语言形式能够传递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可以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的一种语言现象.歧义可大体分为两种,词汇性歧义(Lexical ambiguity)和结构上的歧义(structure ambiguity)词汇性歧义主要由词汇本身决定的.常见的词汇性歧义现象主要由同音异义词;多义词或不同地区习惯用词所产生.譬如:同音异义词(homonyms)它们发音相同,意义不同,如:to、too、two都发[tu]音,但意义却截然不同,这类词在听与说中很容易产生歧义,尤其是在没有上下文的孤立句子中就更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9.
歧义结构分析方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歧义就是一种语言形式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意义解释,这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从句法形式与语义解释这个角度来看现代语言学的歧义问题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1)从句法形式入手,分析歧义产生的源由,例如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2)从语义关系入手,分析句法形式产生回义的潜在世,例如冯志伟的“潜在语义论”;(3)将句法形式的生成与语义解释的组合相对应,分析歧义现象产生的过程,例如蒙塔古语法.本文将分别评述这三种不同的歧义分析方法。(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简称TG)的二大目标之一是语言理论应具…  相似文献   

10.
歧义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是语言中存在的一种常见现象。论文选取词汇歧义中由同形异义现象引起的歧义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歧义的定义和分类并区分了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现象;其次介绍了同形异义词的分类,并对各类同形异义词及其可能引起的歧义问题通过举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提出了歧义消解的两种方法:一种通过语境,另一种借助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角度为同形异义词的歧义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一 旧说与新说 东北沦陷期文学作为历史上曾经存活过的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在那被扭曲和被掩埋的角落里,又重新被陆续地发掘出来了。它不仅引起人们研究的兴趣,并且已经引起国外某些人士的关注。特别是有关东北沦陷期文学的几种《史料》和《研究》刊物的先后发行,不仅为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可资参照的资料,并为信息的交流开辟了有益的园地。虽然有些资料还  相似文献   

12.
英语歧义现象及其在语言表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义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从歧义四种类型谈起,着重讨论歧义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如果使用得当,即运用语言各个平面上的同形或同音异义现象,就会在文学、广告文体及其他交际场合中起到讽刺、幽默等多种修辞作用,使听读者获得审美情感,达到更佳的奇妙的语言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3.
谭桂林的《百年文学与宗教》是湖南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20世纪中国文学价值观研究丛书”中的一本,是继他的《20世纪中国文学与佛学》、《人与神的对话》、《宗教与女性》后的又一重要学术成果,显示了他在自我学术道路上的又一次探索和超越,也应合了文学与宗教这一研究课题走向综合的学术趋势。面对中国百年文学与宗教之间丰富甚至有点芜杂的关系,谭桂林以从容不迫的心态,高屋建瓴的眼光,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以宗教价值观念为切入口来研究二者的关系。作者首先在“绪论”中就明确指出宗教价值理念在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建构中起到了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被缚"的女人--浅析《荷马史诗》中的女人群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权华 《云梦学刊》2002,23(6):71-73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西方多种文学传统的源头。这部人类童年时代的作品一开始就显露这样的端倪:女人是不自由的,女人的“被缚”了。女人的“被缚”可分多种情形,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被缚”女人的塑造对后世文学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文学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人对此早已有所认识。但由于儒家的思想体系具有浓厚的复古色彩 ,所以人们往往并不认为文学是随着时代而进步的 ,甚至宣称时代越晚 ,文学就越是浇薄衰弱。宋代理学家基本上就持这种观点 ,在他们看来 ,世间最好的文字就是儒家经典 ,而后世的文学则越来越华而不实 ,越来越迷失方向。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观点是我们考察宋代理学家文论的基准点。首先 ,朱熹认为文学技巧随时代的推进而不断发展 ,但是这种发展并不意味着文学的进步 ,却反而使文学越来越萎靡不振。先看《朱子语类》中几则关于散文的语录…  相似文献   

16.
研读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戏曲、小说,就会发现才子佳人的爱情、婚姻,往往是以一种奇特的方式结合的,这就是一见钟情。一见钟情是指男女初次见面就产生爱情。元、明、清时代才子佳人小说、戏曲的代表作《西厢记》、《墙头马上》、《玉娇梨》、《平山冷燕》中,才子佳人都是凭此而喜结良缘的,由此形成了一种叙述模式。这种叙述由于涉嫌公式化、模式化的倾向,常被批评、指责。对这个问题,如仅以一般的文学研究方法去探讨,未必尽如人意。因为在叙述模式上确实存在雷同现象。如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可能会得到一些新的启示。一 才子…  相似文献   

17.
浪漫主义、《镜与灯》及其“乌托邦”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把浪漫主义当作一种产生于欧洲文化传统进而旅行到全球的世界性文学理论思潮和文学运动来考察 ,在对西方浪漫主义文论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 ,着重讨论了其奠基性理论著作《镜与灯》的意义及影响 ,并结合浪漫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流传和在不同语境中的接受 ,指出 ,作为一种超越本土范围的最早的文化全球化现象 ,浪漫主义在不同区域的接受和流变导致它产生了诸多不同的变体 ,它实际上充当了两个角色 :既是一种历史语境中的文学现象 ,同时也是文学生产和理论批评在当代的一种新的变体。在当今这个缺乏文学想象力的时代 ,重温浪漫主义文论及文学必然有着某种重建“乌托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学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共建关系,一方面,人的建设决定着文学的建设;另一方面,文学的建设又反作用于人的建设。当下的文学与人双双陷入了被动时代,作家与批评家被世俗化、文学被平庸化、读者被娱乐化,这使得文学与人的共建陷入困境。同时,文学与人的共建也迎来了转机时期,人与文学的"临界"状态正是二者重建的良好契机。文学与人共建的理想化转向主要取决于作家与批评家的主体意识的自我重塑,并通过其主体精神对文学的深度介入来实现文学之于读者的精神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问题,是一个较大的研究课题。就目前通行的文学史著作而言,其对于文学的分期大约有三种意见。一种是按社会形态分,象谭丕模的《中国文学史纲》;就分为奴隶制时代的文学、地方分权的封建时代的文学、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创始时代的文学、中央集权的封建制衰弱时代的文学等阶段。另一种是根据朝代划分,象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就分作上古至战国的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等阶段。还有一种是按历史时期分,如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就分为古代、中世、近代等阶段。这三种分期法中,第二种最为通行,因为它很符合中国人传统的重视时间顺序的思维方法,因此现在各大专院校文科开设文学史课,都是按朝代分期讲授。但这三种分期,无论哪一种,都是不科学的。第一,所谓“文学史”,就是文学的历史,而不是指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但自从历史学被划入科学的范畴之后,这个问题就尖锐起来,因为有些历史学家认为文学是一种艺术,允许虚构和幻想;而历史作为一门科学,“首要任务是研究和揭示生产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必须以历史事实为依据,来不得半点虚伪。所以,他们在研究历史时总是尽量强调它与文学创作的不同,回避与文学的关系,因而历史与文学这一对本来是孪生的兄弟,现在的关系却变得愈来愈疏远了。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