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沫若同志写的《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不仅是郭老一生革命经历中的一篇极为重要的著作,也是在民主革命阶段,揭露蒋介石叛变革命嘴脸的一篇重要的文献。解放后,这篇文章连同它的续篇《脱离蒋介石以后》一同收在1958年9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沫若文集》第八卷中,以后,在出版《沫若自传》时,该卷又作为《沫若自传》第三卷《革命春秋》出版。但是,在这之前,郭老长期未找到这篇文章。后来,郭老是怎样找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同志写的《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不仅是郭老一生革命经历中的一篇极为重要的著作,也是在民主革命阶段,揭露蒋介石叛变革命嘴脸的一篇重要的文献。解放后,这篇文章连同它的续篇《脱离蒋介石以后》一同收在1958年9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沫若文集》第八卷中,以后,在出版《沫若自传》时,该卷又作为《沫若自传》第三卷《革命春秋》出版。但是,在这之前,郭老长期未找到这篇文章。后来,郭老是怎样找  相似文献   

3.
悲剧时代的见证 《沫若自传》(以下简称《自传》),全书四卷,从《我的童年》写到《南京印象》,约一百一十余万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从清末到抗日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前夕中国社会历史的重大事变和社会面貌。 作者把这一历史阶段称之为“悲剧时代”,认为:由于中国当时正处在社会变革的时代,“中国社会的蜕变是过了时的”,因而生活在这锦绣江山上的古老民族便不得不呻吟、挣扎着,在自己的悲剧时代艰难痛苦地“脱皮”。《自传》便是这“脱皮”时代的见证。  相似文献   

4.
在韩愈的丰富散文著述中,哪些作品应该归入传记文学的范畴呢?我认为,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历史人物或当代人物的生平为主线,具有真实性和较强的文学性。据此,韩愈创作的“序”、“传”,如《张中丞传后序》、《太学生何蕃传》等,以及他的大量优秀的碑志,如《柳子厚墓志铭》、《曹成王碑》、《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等等,都应该视为传记文学。过去,人们囿于“谀墓”的观点,往往轻视或否定韩愈的碑志。诚然,由于碑志属歌颂死者的体例,且韩愈所处的时代以及他本身的局限,其碑志中确有一些“谀墓”之文,但“非此即彼”  相似文献   

5.
“沫若”谈     
郭沫若的“沫”,我们都知道是古水名,即今大渡河,又名铜河。但“沫”本写作“沬”,不读mò而读mèi(妹)。其实这个“沫”与“沬”的不同读音,郭沫若本人早就告诉我们了,只是我们没有注意罢了。郭老曾在《创造十年续篇》里谈到笔名“沫若”的由来:他(即范允臧——立和按)问起我的笔名的意义来:“沫若”(Mo Jo)两个字,是不是取自佛经的“如梦幻泡影”那样的意思?但我的名字其实本是“沫若”(Mei Jo),是由我的故乡的两条河,沫水与若水合拢来的。司马相如的《喻巴蜀檄》里有“关沫若”的一句,便是那两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强调诗的抒情特性,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论诗三札》,《沫若文集》第十卷第二一一页);“诗的本身乃是情绪的潮流”(《诗歌的创作》,《文学》1944年二卷三、四期),是“情绪的自然消涨”构成为诗的“内在的韵律”(《论诗三札》,《沫若文集》第十卷第二○○页),“表现成一种旋律的言语”(《论诗三札》,《沫若文集》第十卷第二一一页)。  相似文献   

7.
在韩愈的丰富散文著述中,哪些作品应该归入传记文学的范畴呢?我认为,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历史人物或当代人物的生平为主线,具有真实性和较强的文学性。据此,韩愈创作的“序”、“传”,如《张中丞传后序》、《太学生何蕃传》等,以及他的大量优秀的碑志,如《柳子厚墓志铭》、《曹成王碑》、《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等等,都应该视为传记文学。  相似文献   

8.
(一) 《庄子》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用汪洋恣肆的语言,妙趣横生的故事,奇特大胆的想象,文质并茂的议论,开了我国古代散文艺术的先河。郭老在《庄子与鲁迅》(《沫若文集》第十二卷)一文中曾经夸张地这样评价过:“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 但是,由于《庄子》散文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它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的复杂性,也引起了对《庄子》散文评价上的长期争议。持极端否定意见的人,认为庄子是战国时期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思想家,是“绝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没有专文阐述他的传记文学思想,但他的传记文学成就为当代学术界所公认。司马迁不仅是伟大的历史学家和传记文学家,而且也是汉代杰出的思想家。他的传记文学创作不可能没有传记文学思想的指导,他在传记文学创作实践中所升华的理性认识也就是其传记文学思想。司马迁有关传记文学的思想观点主要表述于《史记》的《太史公自序》,另外见于《报任安书》及  相似文献   

10.
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青春之歌》中李孟瑜即江华的提前出场及长时间缺席,可以看出《青春之歌》中爱情叙事与革命叙事的不同形态及所表现出的叙事裂缝,这也揭示出《青春之歌》的作者杨沫在写作时的矛盾及困惑:到底是让卢嘉川与林道静演绎一场革命时代的完美爱情,还是让江华与林道静完成对革命时代爱情的完美讲述,成为作者给自己设置的一个悖论式问题.  相似文献   

11.
莫洛亚是法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和历史学家。他的著述甚丰,尤其是在传记文学领域,多以英、法作家传记为主,如《雪莱传》、《拜伦传》、《夏多布里昂传》、《雨果传》、《乔治·桑传》、《普鲁斯特传》、《三代仲马传》、《巴尔扎克传》等等,可谓硕果累累。法国文坛对他早有赞誉,我国对他作品的翻译也不少。但无论中外,研究尚较薄弱,莫洛亚自己就曾说过,他的著作既多且杂,使评论家望而却步。不过,我这篇文章要探讨的既不是他所完成的“最为浩繁、最为困难的工作”——《雨果传》,也不是公认的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对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独特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虽以诗和小说闻名于世,但他对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和繁荣也作出了独特而多样的贡献.他既是传记文学作家,也是中国现代传记理论的奠基者之一.郁达夫的传记文学创作不拘一格,种类繁多,很难用中国古代传记体式──史传、杂传、散传、专传和纪传体小说──来规范和分类.从其创作实际看,主要有自传、文人传记、回忆录、日记书信和纪传体小说等五种类型,其间都有优秀作品传世.郁达夫对现代传记理论也有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写有《所谓自传也考》、《传记文学》、《什么是传记文学?》、《日记文学》和《再谈日记》等文章,对现代传…  相似文献   

13.
论宋濂对传记文学发展的重要贡献陈兰村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曾被“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明史·本传》)。其文学上之成就,当推传记文创作最为突出。《四部备要》本《宋文宪公全集》收入以“传”为题的作品有60多篇,还有以“记”或“录”为题的人物传...  相似文献   

14.
M·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自1936年问世迄今刚好半个世纪。它的出现,给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史划出一个“凯恩斯时代”。当时经济学界一般仍然一成不变遵循“萨伊定律”去观察、分析问题,他却竭力证明“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仅能作为一个“特例而已”,他力求使其“通化”并得以与资本主义存在深刻经济危机、庞大失  相似文献   

15.
王应麟《困学纪闻》卷17说:“韩柳並称而道不同。”韩愈和柳宗元都不是仅以词章擅胜的普通文士,两人各能自成一家之言。正因为如此,所以历来对他们的评价往往时因人而不同,从中可以看出时代思潮的变迁。新旧《唐书》对二人的不同评价,即反映了两个不同时代的观点。《旧唐书》卷160《柳宗元传》说: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美学史上,狄德罗的美学理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杰出启蒙者和理论家,不仅在哲学观上,比起他的前辈伏尔泰和卢骚,具有更加底彻的反封建、反教会的进步性;而且在文学理论和美学思想方面的成就和建树,也远比他的前人来得大.在法国启蒙运动三大领袖中,他的地位是独特的:“论当时声望的煊赫,他不如伏尔泰;论当时影响的深广,他不如卢骚,但是论思想的进步性和丰富性,他在三人之中是首屈一指的.”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同志在《望远镜中看敌人》中,是这样评价郁达夫一生的:他不仅是“一位有才华、有学识、有良心的作家”,而且“一直在反抗旧社会,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毕竟是一位倔强的战士。”在《再谈郁达夫》一文中,郭沫若同志以赞颂的口吻说:“达夫是完成了一个有光辉的特异的人格的。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郁达夫的卑己自牧,我认为是文坛的三绝。” (《沫若文集》第十三卷第500页)  相似文献   

18.
朵噶·策仁旺杰是一位才华出众的藏族作家,一生中写了不少作品,主要的著作有:《颇罗鼎传》、《旋努达美》、《噶伦传》、《梵藏对照辞典》、《佛本生传》等。其中的《颇罗鼎传》被视为藏族传记文学的典范,是他在壮年时代(1733年)的成名之作;他在青年时代(1718年—1720年)写的《旋努达美》被誉为藏族古典小说的一颗明珠。和平解放西藏前,这两部作品就在  相似文献   

19.
《吴晗传》与《史记》的实录精神方竟成苏双碧、王宏志所著的《吴晗传》,是我国新时期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它以翔实的史料、鲜明的爱憎客观地反映了著名明史专家、原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从学生时代到他被迫害致死的历史,其中许多突出事件和入木三分的描写,具有深刻和深远...  相似文献   

20.
杨骚早期的创作深受西方象征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诗剧《心曲》和《记忆之都》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然而,作为中国左翼作家的杨骚毕竟是时代的歌手,他的象征主义剧作中透露出不可遏制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味,这为他中后期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