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西方官僚经济理论,地方政府官员在推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过程中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地方政府官员对推行农村建设用地政策具有强烈的政治驱动力,主要包括权力、晋升、政绩和公共声誉.为了激发地方政府官员推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积极性,必须正确处理官员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利益集团对政府的影响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艳青 《探求》2003,(1):46-48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西方利益集团对政府产生影响的历史和影响政府的方式,总结出西方利益集团的双面作用。最终得出结论:只有当利益集团很活跃,而且各利益集团之间形成了相互制衡的局面时,利益集团参与决策过程本身才是民主的一种方式,否则利益集团的存在有悖于民主。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5,(3):52-55
在政府官员问责实践中,合理的制度设计是有效问责的前提和基础。问责程序是问责制度中必备的要素,在问责过程中能够为问责主体提供清晰可依赖的问责路径和可操作性的问责步骤和方式,对问责主体的问责行为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实现问责的规范性和高效性。总得来看,政府官员问责程序应包括问责触发程序设计、问责执行程序设计和问责追究程序设计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本文谈日本的经济学家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日本政府一般不雇用专门的经济学者。制订日本官方经济政策的是日本的高级政府官员。专门的经济学者则大都在学院中教书,或在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这一点与西方发达国家大不相同。但日本的高  相似文献   

5.
政府官员问责制:多维理论基础与制度建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琰瑜 《探求》2006,3(5):25-31
近年来,我国官员问责事件频频出现于媒体报道,官员问责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行政生活中的惯例,现代化的官员问责制似乎已经呼之欲出。针对这种现象,文章着重在我国现实的政治、法律、行政和社会背景下,探讨建立政府官员问责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确立我国政府官员问责制度提出立法建构的设想,指出应当遵循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颖 《创新》2009,3(6):69-72
现实中的政府部门或政府官员未必是大公无私的利他主义者,但在规范意义上,政府应当追求公共利益。政府合法存在的最重要的理由是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政府应当追求公共利益实际上也就设定了政府的行为边界。政府的权力应当是有限的,只能将其行为严格限定在与社会公共事务有关的领域。政府的基本任务是努力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从而实现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7.
正讲迷信、信风水,在中国官员群体中已不再是个别人的问题。"说官员迷信,不如说他们迷恋权力,与正统的宗教信仰无关。"迷信,在每个官员那里都是因为有着不同的诉求。2016年初以来,中纪委通报多名官员组织或参加迷信活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程萍近期一个调查报告显示,"本次调查中有76.53%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不相信迷信现象,23.47%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或迷信行为。"  相似文献   

8.
舒炜 《东西南北》2014,(21):30-31
对事不对人,是官员在进行异地监督时,几乎都会恪守的一条准则,也是基本要求。当然,其中个别也有针对官员个人的特例……“卖陕西面皮为啥还需要政府培训发证?办一个二级资质木工作业分包公司到底有多难?‘挂证族'的出现反映出创业者哪些无奈?”在第五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上,江苏省宿迁市副市长沈海斌一口气抛出3个问题,核心却指向了一个问题——“连陕西面皮从业能力也需要政府认证,政府是不是管得太多了?”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方政府官员的空间流动:层级分流模式与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官员的空间流动是中国国家治理和政府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制度安排。本文以周雪光(2016)的“层级分流”模式为出发点,提出政府官员空间流动与块上流动二元结构的实证假设,并发展出有关的概念工具和测量来分析政府人事流动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某省1990-2008年间地级市与(部分)区、县、县级市及其所属机构主要官员人事流动的经验资料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分析,主要包括:(1)层级分流的基本趋向;(2)条块权力结构;(3)块上流动形成的地方性人事网络结构诸方面。  相似文献   

10.
曾言 《社科纵横》2007,22(11):76-79
经济法意义上的政府经济行为是政府作为经济法主体而进行的旨在设立、变更或终止国家经济调节法律关系的行为。合法的政府经济行为自成立起对相对人即具有法律约束力,相对人非经法律规定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经济法对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制,是为了确保政府经济行为遵循"凡未授权即禁止"的原则,旨在解决个体私利性与社会公益性、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确保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政府失灵及其矫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府失灵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的制约因素、政府机构的低效率、政府机构及其官员的寻租与腐败 ,等等。政府失灵的矫正措施是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规范政府行为 ;遵守效能原则 ,选择最佳政府规模 ;引入竞争机制 ,提高政府机构效率 ;转变政府管理方式 ,提高政府行政水平 ;强化事前监督与事后惩罚机制 ,对政府实施有效的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2.
近十多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竞相实行愈来愈严厉的贸易保护主义,增设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给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了损害,并为世界贸易蒙上了阴影。本文打破以往只是从经济角度考察贸易保护问题的做法,改而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对贸易保护问题作较全面的分析,认为西方经济学家基于纯经济分析所得出的有关国际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问题的结论存在着缺陷,需要从偏好自由贸易的利益集团、偏好贸易保护的利益集团,以及对自由贸易或贸易保护作出抉择的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政治家这三种力量的制约角度作分析。作者还较细致地探讨了前两种力量的作用要通过政治家的行为在具体的贸易政策中体现出来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王文琦 《探求》2013,(1):85-92
制度化是法制化的基础,法治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层次。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执政党对制度化的认识提高以及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官员考核制度化的建设开始起步,各类规章制度相继建立。官员考核的制度化过程使我国的官员考核呈现焕然一新的局面,对于推动国家法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官员考核制度相比较于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要缩小差距,必须在已经出台的官员考评党内法规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顶层设计,开展统一的官员考评法律制度建设,推动官员考评制度与国家法的对接,使官员考核行为上升为国家法治行为。  相似文献   

14.
利益集团显性化引发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集团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的产生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利益集团与一般利益群体不一样,它有明确的政治参与和政策游说行为,是一种意见表达的主体,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但是,利益集团的出现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运行也存在着某些现实的或潜在的消极影响。对待利益集团问题的基本思路,首先是保证其体制内倾向,避免其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对立面;其次是政府要保持超越性和公正性,避免陷入利益集团纷争;最后要充分考虑时间和空间因素,引导利益集团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礼尚往来”是我国的民间习俗和传统美德,而我国诸多贪官常借人情往来之名而行腐败交易之实.为此有必要引入“礼上往来”的概念予以辨析与矫正,在解析官员礼上往来行为走向性质的基础上,梳理和借鉴美国规制官员收送礼品行为的法律经验,完善我国对官员礼上往来行为的法律规制,竖立人情与腐败之间的法律界碑以厘清人情与腐败的界线,从而达致更为有效治理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制度模型化,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研究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地方官员不仅面临地方财政收入增加的财政激励还面临地区经济增长的晋升政治激励。(2)晋升激励对地方官员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显著为正,土地引资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更具有解释力。(3)晋升激励对土地出让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并呈现"东低西高"格局。基于此,规范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需要借助土地市场之外的联动改革,即加大土地违规的处罚力度,改变不合理的地方官员考核体系,合理界定中央与地方事权财权关系,实行差异化土地出让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李蔬君  李韬 《唐都学刊》2004,20(6):68-71
政府信用与政府合法性及政府行为的有效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它是政府良性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政府要想实现其良性运行的目标,就必须从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和提高政府公务员信用意识这两方面入手,不断提升自身信用度。  相似文献   

18.
赵喜惠 《唐都学刊》2009,25(2):44-46
唐代官员经商现象非常严重,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政府的有效统治。因而,唐朝廷采取了诸多措施来解决官员经商问题。其具体举措有:禁止官员与市场、商人接触,禁止官吏兼营商业,禁止官吏家属或其部人经商。但其收效却微乎其微。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使之能对现实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政府官员作为国家治理最核心的一部分,其精神内核对国家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已有研究大多基于公共选择理论框架下对其行为逻辑进行分析、解释并展开实证检验,严重忽略了传统文化对于官员精神内核形成的影响作用。基于此,通过使用2000-2018年219个地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定量检验了传统文化对官员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政府官员深受传统文化和红色精神的影响;中国的红色革命精神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和红色精神对发达地区的影响相较于欠发达地区有待加强。因此,建议未来学术研究使用“社会人”假设来研究官员的有关行为,同时政府要加强发达地区传统文化和红色精神的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20.
曾纪茂 《太平洋学报》2011,19(11):58-64
地方政府公司化是我国地方政府行为的形象解释。地方政府公司化面临经济资源配置不当、政府职能承担越位与缺位并存,从而加剧民众对社会矛盾、官员腐败、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的批评。本文在探讨地方政府公司化运作逻辑的基础上,综合归纳对地方政府公司化的主要批评类型,并对批评的合理性进行再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