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继肃先生的诗词创作灵感均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切实体认,是一种对于生活的感性考察.这种感性,是造就其诗词作品独特美感的发端.章继肃先生的诗词作品最具辨识性的特征便是“无功利性”,这是其诗词审美的本质体现.章继肃先生的诗词作品颇具美感,“美”在其善于修辞,在其格式韵律,在其与读者之情感共鸣,在其意识形态之美,在其由内自外所散发出的追求真实之美.此外,其诗词作品体现了“兴”“观”“群”“怨”系列社会功能,既感发情志,又观照现实,具有催人奋进之力量.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研究尤其是毛泽东诗词研究关涉的基础概念。然而,关于“毛泽东诗词”概念的外延至今仍存争论,未有定论。是否为“毛泽东本人”所作、是否为毛泽东“原创”、能否算作“诗词”、初稿和过程稿是否纳入、未经毛泽东定稿或同意发表的作品如何看待,是评判特定作品是否属于“毛泽东诗词”所要考虑的五个主要问题。对“毛泽东诗词”概念外延的理解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能否基于毛泽东诗词开展客观严谨的学理研究,能否在新时代进一步推动毛泽东诗词的正面传播、阐释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诗词一直为历代学者所关注,但是他们主要从文学、史学、美学或三者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其诗词,认知诗学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读文学作品的新方法.文章从认知诗学角度,探析了“人是花”、“情感是物体”和“情感是自然现象”这三组概念隐喻在不同时期李词中的不同内涵及其所构建的情感和主题意义,以期帮助读者从新的视角来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诗中有画”,是苏轼以其艺术家的慧眼,对王维诗的独到发现。然而,这并不是王维诗所独有的,当我们反复吟读无数古代富有画意的诗篇时,就会发现“诗中有画”是古代诗词所特有的艺术特征之一。中国古代诗词中的诗画技法,丰富多样,不一而足,本文旨在探索个中奥妙,彰显其艺术创造的奇异之处,从古代诗词的优秀文学遗产中不断获得真切而丰富的艺术感悟。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里的诗词在古典小说中是“名属教坊第一部”的。林黛玉的诗词在书中又是当就魁首。不仅是诗会夺魁所仗,更是她生命所系,灵魂所寄。她欢乐时写诗,痛苦时写诗,在绝望离开世界的前夕,还要挣命似地将诗帕、诗本子投入火中,让她的诗先她而离开恶浊,可见她对这些诗词何等重视。“诗渐凡庸人可想”。诗确是一个人心灵无可遮掩的坦露。因此,从林黛玉的诗词来省识她的春风面目,该是多么饶有兴味。一人的政治理想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在日常言行中的。作为“混世魔王”贾宝玉的知  相似文献   

6.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词,锤炼得当的字、词,成为整个一首诗词的“诗眼”、“词眼”,在关键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传神作用,使得整首诗词生动而富于情趣,诗意精炼而意境大增。本文试从古人诗词名句的欣赏中,归纳“诗眼”、“词眼一带给整首诗词精妙意境的作用,进而探讨古诗词锤炼“字眼“、”词眼“的一些技法,以便我们能够在古代诗词鉴赏中.真正把握其深刻意境。  相似文献   

7.
研究毛泽东诗词的英译,不仅有益于欣赏毛泽东诗词的磅礴气势、恢弘意象,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英语鉴赏水平及翻译水平。以关于“天”的翻译为语料,比较分析中外多个英译版本中对“天”的翻译,总结出毛泽东诗词中的大部分“天”及其含有“天”的词语主要有三层含义:天空、自然、天公。“天”的含义不同,译法也应各异。通过评论这些翻译,同时提出个人观点:将“天空”之“天”翻译成sky较达意;将“自然”之“天”翻译成nature较贴切;将“天公”之“天”翻译成heaven较传神。另有少数含有“天”字的词语,需联系上下文,遵照“最大限度再现诗人所创设的意境”这一原则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8.
古代中国,“诗”这一文学体裁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韵”作为诗的重要元素之一,千百年来备受诗人的关注。诗歌讲求 押韵,在上古歌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韵”作为诗词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对诗词的表现功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 “韵”中最重要的部分——韵腹,同样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之间有着潜在的配合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莲”活动在中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在这一古老活动的影响下,以“采莲”活动为主要对象的“采莲”诗词成为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大主题.纵观“采莲”诗词发展的过程,从屈原作品中类似“采莲”的作品到近代“新月派”诗人朱湘的《采莲曲》,各个时期的“采莲”诗词在遵循文学传统惯例的基础上又被烙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在中国诗词艺术成就斐然的唐、宋,更是表现的明显,两个时期的采莲诗词在场景描写、抒情特色等方面均表现出相似和不同.  相似文献   

10.
“虚”与“实”是重要的古典文学理论范畴,被广泛运用于诗词批评领域。“虚”侧重抒写主观之情思,形成诗词空灵疏朗之意蕴;“实”侧重描写客观之景物,使诗词具有质实厚重之内涵。“虚实”论是对诗词审美特质的认识。刘师培从“形似”与“神似”、“写实”与“形容”“客观文学”与“主观文学”三个方面探讨文章之“实”与“虚”,体现了对文章这一古老的实用性文体的审美特质的认识,具有较重要的文章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林黛玉诗词看其心理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自振 《南都学坛》2006,26(5):47-50
林黛玉心境的不断变化,无一不体现在书中所咏和她所写所歌的诗词中,从《哭花阴》、《葬花吟》、《题帕三绝》、《秋窗风雨夕》、《桃花行》等诗词中即可窥出林黛玉的心理流程。无论是孤独、凄恻还是无奈,我们都可以从黛玉诗词中感受到她短暂一生的“哀音”。  相似文献   

12.
“旧体诗词”这个名称不太准确,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名称。比如著有《香港诗词论稿》并在香港主办过十几次“诗词大赛”的黄坤尧教授主张称“传统诗词”,日本人称“汉诗”,还有人主张称“国诗”,等等,都不尽如意。总之都是指中国古代形成的各种诗词体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号召“诗界革命”,“五四”以后新体自由诗大兴,旧体诗词便不再是诗坛的骄子了。但其时隐时显,不绝如缕,在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圈中的命运不尽相同。百年间,旧体诗词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旧韵与新韵、格律宽严、创新体制、旧形式与新内容如何融洽、如何提高艺术质量等。尤其是学术研究对现代旧体诗词创作的“三不管”现象,自有其复杂的现实缘故。近些年,文学研究界偶有学者关注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也有人以此申请到国家或省、部立项的文献整理或史实梳理研究课题,但总体看来研究仍很薄弱。为此,我们邀请了前辈学人姚奠中先生及目前在大陆、香港诗界非常活跃而且颇有影响的几位诗人学者写了这组文章,探讨一些具体问题,希望引起学界朋友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旧体诗词”这个名称不太准确,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名称。比如著有《香港诗词论稿》并在香港主办过十几次“诗词大赛”的黄坤尧教授主张称“传统诗词”,日本人称“汉诗”,还有人主张称“国诗”,等等,都不尽如意。总之都是指中国古代形成的各种诗词体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号召“诗界革命”,“五四”以后新体自由诗大兴,旧体诗词便不再是诗坛的骄子了。但其时隐时显,不绝如缕,在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圈中的命运不尽相同。百年间,旧体诗词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旧韵与新韵、格律宽严、创新体制、旧形式与新内容如何融洽、如何提高艺术质量等。尤其是学术研究对现代旧体诗词创作的“三不管”现象,自有其复杂的现实缘故。近些年,文学研究界偶有学者关注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也有人以此申请到国家或省、部立项的文献整理或史实梳理研究课题,但总体看来研究仍很薄弱。为此,我们邀请了前辈学人姚奠中先生及目前在大陆、香港诗界非常活跃而且颇有影响的几位诗人学者写了这组文章,探讨一些具体问题,希望引起学界朋友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旧体诗词的韵与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旧体诗词”这个名称不太准确,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名称。比如著有《香港诗词论稿》并在香港主办过十几次“诗词大赛”的黄坤尧教授主张称“传统诗词”,日本人称“汉诗”,还有人主张称“国诗”,等等,都不尽如意。总之都是指中国古代形成的各种诗词体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号召“诗界革命”,“五四”以后新体自由诗大兴,旧体诗词便不再是诗坛的骄子了。但其时隐时显,不绝如缕,在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圈中的命运不尽相同。百年间,旧体诗词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旧韵与新韵、格律宽严、创新体制、旧形式与新内容如何融洽、如何提高艺术质量等。尤其是学术研究对现代旧体诗词创作的“三不管”现象,自有其复杂的现实缘故。近些年,文学研究界偶有学者关注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也有人以此申请到国家或省、部立项的文献整理或史实梳理研究课题,但总体看来研究仍很薄弱。为此,我们邀请了前辈学人姚奠中先生及目前在大陆、香港诗界非常活跃而且颇有影响的几位诗人学者写了这组文章,探讨一些具体问题,希望引起学界朋友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有韵为诗,格律难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体诗词”这个名称不太准确,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名称。比如著有《香港诗词论稿》并在香港主办过十几次“诗词大赛”的黄坤尧教授主张称“传统诗词”,日本人称“汉诗”,还有人主张称“国诗”,等等,都不尽如意。总之都是指中国古代形成的各种诗词体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号召“诗界革命”,“五四”以后新体自由诗大兴,旧体诗词便不再是诗坛的骄子了。但其时隐时显,不绝如缕,在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圈中的命运不尽相同。百年间,旧体诗词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旧韵与新韵、格律宽严、创新体制、旧形式与新内容如何融洽、如何提高艺术质量等。尤其是学术研究对现代旧体诗词创作的“三不管”现象,自有其复杂的现实缘故。近些年,文学研究界偶有学者关注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也有人以此申请到国家或省、部立项的文献整理或史实梳理研究课题,但总体看来研究仍很薄弱。为此,我们邀请了前辈学人姚奠中先生及目前在大陆、香港诗界非常活跃而且颇有影响的几位诗人学者写了这组文章,探讨一些具体问题,希望引起学界朋友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旧体诗词”这个名称不太准确,但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更恰当的名称。比如著有《香港诗词论稿》并在香港主办过十几次“诗词大赛”的黄坤尧教授主张称“传统诗词”,日本人称“汉诗”,还有人主张称“国诗”,等等,都不尽如意。总之都是指中国古代形成的各种诗词体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号召“诗界革命”,“五四”以后新体自由诗大兴,旧体诗词便不再是诗坛的骄子了。但其时隐时显,不绝如缕,在大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圈中的命运不尽相同。百年间,旧体诗词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旧韵与新韵、格律宽严、创新体制、旧形式与新内容如何融洽、如何提高艺术质量等。尤其是学术研究对现代旧体诗词创作的“三不管”现象,自有其复杂的现实缘故。近些年,文学研究界偶有学者关注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也有人以此申请到国家或省、部立项的文献整理或史实梳理研究课题,但总体看来研究仍很薄弱。为此,我们邀请了前辈学人姚奠中先生及目前在大陆、香港诗界非常活跃而且颇有影响的几位诗人学者写了这组文章,探讨一些具体问题,希望引起学界朋友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借代,是指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事物、地方等甲项,而是借与之有密切关系的乙项来代替的一种修辞手法。甲项称本体,乙项称借体。如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借用“芳菲”来代替“花”。借代这一修辞手法,在现代的书面语和口语中常被采用,在古代诗词中更为常见。本文先着重谈诗词中借代的方式,然后再谈借代所起的作用。 一、诗词中的借代方式有许多种,现在把它分别列出,并各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论述了中国古典诗词意境构成的内涵及意境、意象和物象三个概念 ,并以古典诗词中“月亮”、“春雨”、“水”等物象为例 ,分析了物象选择的类型  相似文献   

19.
<正> 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我谈谈近体律、绝诗继承和创新的问题。千百年来,近体诗为人们所喜爱,绝不是偶然的,有它独特的民族形式(声调、韵律、排列等)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目前全国诗风之盛,确实出人意料,不少地区和县、乡、工厂、学校都成立了诗词学会、诗社,如雨后春笋、夏夜繁星一般,约近五百家。诗词刊物也有数十家。诗词创作,纯属业余爱好,作者越来越多,其中中青年不少。更有甚者,国外华人也成立了诗社,唐音响彻全球。近来许多省、市、自治区诗词学会采取各种措施弘扬传统诗词。山西诗词学会创办了《难老泉声》双月刊,举办了太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诗词博大精深、绚丽多彩,彰显出中国格律诗词所特有的诸多美感。为再现这些美感,外文出版社《毛泽东诗词》英译版本做出了不懈而可喜的探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译作体现了原作的审美意识,发掘了原作的内在美,尤其是在“气势美”、“情感美”、“景致关”等方面,把握了原作的精华,并娴熟地用精到的意向语言表述了出来,为世界文学的百花园增添了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