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序校証     
汉代之散文,首推《史》、《汉》,然刘向之《新序》、《说苑》,其在文学生中之地位,亦不容忽视。关于《新序》之政治意义与艺术价值,笔者曾著有《新序试论》一文(见《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7年第三期),略加论述。惟据《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及马总《意林》,《新序》原三十卷。据各类书所引,则其文在隋唐之世,已驳杂不纯(笔者对此另有考证),至北宋曾巩校书时,更巳散佚太半。故曾巩序云:“故臣既惜其不可见者,而校其可见者特详焉。”可知曾巩所校,实北宋残本,编为十卷,流传至今,曾氏之功,殊不可没。然十卷虽经曾氏详校,仍多纰谬。自清代迄今,如卢文弨昭之《群书拾补》、石光瑛之《新序  相似文献   

2.
许慎的《说文解字·序》(以下简为《序》),着重谈文字的发生发展经过,及其在政治文化上的巨大作用。透过《序》的叙述,我们可以窥见许慎的语言学观点。一、关于文字的起源仓颉造字的传说,由来已久,战国时代的学者如慎到、荀卿、韩非以及赵国史书《世本》都提到过。荀子认为,“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荀子·解蔽》)许慎在《序》中发展了荀子的文字起源论。“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于是始作易  相似文献   

3.
班固《尚书》学承师渊源颇为纷杂,但其家学当远承之班伯.班固集西汉《尚书》学以“洪范五行”察变之大成,对后世《书》教传统影响巨大.其撰《汉书·叙传》及其论纪、表、志、传之所以作,体式仿《书序》.班固推尊《尚书》为信史,曾作《典引》一篇以续《尧典》.班固所撰《汉书》称引《尚书》今古文兼采,较好地体现了东汉《书》教传统兼通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一四部丛刊《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录一卷,系影印上海涵芬楼藏明汲古阁刊本。书前有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1610)吴郡(江苏苏州)钱允冶①撰《吴郡重刊文湖州<丹渊集>序》,足知汲古阁本与钱序刻本之关系。钱序后,列崇祯四年辛未(1631)海虞(江苏常熟)毛晋②之叙文,说明汲古阁本之缘起及时间。每卷首页开始,顶格标出书名《陈眉公③先生订正丹渊集》,接下提行低四格载撰者及参校人员。  相似文献   

5.
郑逸梅先生《艺苑琐闻·回忆几种我题序的书刊》(四川人民版)妙喻“书刊之有题序,犹诸容颜上目之有眉。” “题序”宜以“自序”为重。张舜徽先生《又次革堂文稿·答友人论为人著述撰序书》谓:“盖世俗序人之书,徒载空言,竞献谩词以相标榜,彼此宣扬,甚无谓也,故昔人重之。”(《中国文化》第七期,三联版)“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诸位大手笔之“题序”,尤其是“自序”,精彩纷呈,蔚为大观;其中当以鲁迅夫子、知堂老人为最,难与伦比。  相似文献   

6.
《九歌》是沅湘间少数民族的祭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关于《九歌》的原来面目,最早记载,见于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  相似文献   

7.
汉唐以来的学者论孔子与《尚书》之关系,其观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是以为孔子编次或者删《书》为百篇,其二是以为《书序》为孔子所作,其三以为孔子以《书》教弟子.随着学术的发展,宋代学者开始对前两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朱熹即表示了不同于前人的意见:于第一方面,至少表现出怀疑态度;于第二方面,则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8.
清人朱溶及其所著《忠义录》一书,八卷。本文拟以较有特色之卷七《表忠录》为重点,兼及其他各卷,对其书、其人试作初步探讨。一、《忠义录》一书的版本、目录谢国桢说《忠义录》“记明季死节之士”,记“江南各地忠义之士,尤为详允”。朱溶其书“凡例”曰“是书悉记明末殉难诸公,一、二卷寇乱殉难者”,“三卷至八卷清兵殉难”;或其人“虽非殉难,而鞠躬尽瘁死于军中者,不可谓非忠义也,并采而著之。”这部书,见到三种清抄本: 1.南京图书馆藏“八千卷楼本”三册,以下简称“南本”;还有“天尺楼本”,仅抄“南本”两卷,并毛奇令序,以下简称毛序。2.浙江图书馆藏抄本,六册,简称“浙本”。  相似文献   

9.
《越绝书》是一部古籍,《四库全书》编入史部载记类,历来公私书目也常常编入杂史、稗史之类,所以它是我国的一部古老历史文献.《越绝书》的内容,有三方面为历来学者所特别重视.第一,此书详细记载了吴越交兵,越王勾践生聚教训,最后兴越灭吴、称霸中原的经过,内容涉及兵法、权谋、术数等等,所以清钱培名在其《越绝书札记》中说:“《越绝》,复仇之书也”.第二,《越绝书》为我国以后出现的大量地方志开创了范例,万历《绍兴府志》卷五十八序志说:“其文奥古多奇,《地传》序形势、营构始末、道里远近,是地志祖.”乾隆《醴泉县志》毕沅序说;“一方之志,始于《越绝》”.此书中特别是《吴地传》与《地传》两篇,对吴越山川、地理、城池、物产  相似文献   

10.
曾巩及其散文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巩是一位擅名两宋、沾丐明清,却暗于现今的作家。庆历元年他始识欧阳修时,欧便“见其文奇之”(《宋史,曾巩传》);次年曾巩落第南归,欧作,《送曾巩秀才序》说:“曾生之业,其大者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弃之,可怪也。”惋惜抱屈之情,溢于言表。他并认为,“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曾巩)为喜。”(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他曝书得王安石《许氏世谱》,忘其谁作,说“介甫不解做得恁地,巩是曾子固所作。”(《朱子语类》卷一三九引)无独有偶,在知贡举时,他得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相似文献   

11.
欧阳修著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拟对欧阳修撰著、编述、提举、预修的所有著作,作以下几方面的考察:一、记录存佚;二、辨别真伪;三、考定写作年代;四、考查结集过程及卷次分合、同书异名情况。对各书内容,不作具体介绍。各书版本源流及明清二代著录情况,亦从略。明清二代抽出单行之著作及选节本,概不阑入。各书先后次第,谨依《四库全书》之序例。为节省篇幅,凡前人已有结论者从简,征引较多的典籍用简称,在第一次征引时出注。《欧阳文忠公文集》(简称《欧集》)所收各书,仅称各书名,不另注全集之卷次。  相似文献   

12.
袁枚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其著作整理之大成者为1993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之《袁枚全集》。但有失收之诗文。笔者从《四库未收书辑刊》中得其佚文3篇,为《〈积翠轩诗集〉序》、《〈奈何词〉序》、《〈松花庵诗草〉序》,题诗1首,为《〈培远堂诗集〉题词》。现为移录,并撰为此文。  相似文献   

13.
孔子论“政”之辞,主要见于《论语》。关于《论语》一书,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何晏《论语集解序》引汉人刘向的话说:“《鲁论语》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尽管历来治《论语》者对《论语》  相似文献   

14.
中国艺术史一个断层的重建──周越墨迹研究[台湾]李敖四分之一世纪前,台北故宫博物院继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影印《石渠宝笈》后,重印此书,在《序》中说:故宫所藏书画,乾嘉之际,先后编有详细目录二种,其专载释道之书画者,名《秘殿珠林》;著录一般书画者,名《石渠...  相似文献   

15.
《尔雅》是我国出现较早的语言学著作,也是儒家十三部重要经典之一.从汉武帝时起,就有犍为文学为之注释,学者治经,更是征引不断,《尔雅》几为显学,正如清代雅学研究专家邵晋涵《尔雅正义》序所称:"传《尔雅》者,汉初诸儒授受不绝,故贾(谊)、董(仲舒)之书训释经文,悉符《雅》义.至于太史公受《尚书》于孔安国,其为《本纪》《世家》,征引《尚书》者,辄以训诂之字阐释经义,悉依于《尔雅》."汉末魏晋六朝时期,雅学兴盛,樊光、李巡、孙炎等注释研究《尔雅》之作多达20余部,应劭、服虔、如淳、臣瓒、邓展、苏林、张揖、文颖等学者训诂之作也是广引《尔雅》及旧注.然而这些著作大多亡佚不存,我们今天只能从唐人正义、史书注释、类书征引中略知一二.而这些散逸在群书训诂中的经、注,成为后世雅学辑佚、注释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成为雅学文献校勘、版本刊刻重要的佐证和参考资料.自唐开成石经刊刻《尔雅》白文、五代板刻《尔雅》经注以后,两宋雅书刊刻逐渐增多,成为元明清各系雅书之祖本.至清代,雅学文献辑佚、校勘、刻印成为雅学文献整理研究的主要方面,产生了大量辑佚体、校勘体雅书.对这些雅书从文献学角度进行研究和总结,不仅能为雅学史、雅学理论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而且对促进雅学研究的深入展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白一生写了不少优秀的散文,如《与韩荆州书》、《春夜宴桃李园序》、《上安州裴长史书》、《泽畔吟序》等。本文试就李白散文的艺术特色进行粗浅的分析。(一)李白自述其文章是“清雄奔放”的,这颇能确切地概括其散文的的风格特点。李白并没有能自觉地从事散文创作,其作品则是表书序记一类。其形式基本是骈  相似文献   

17.
《诗经》桧风中《隰有苌楚》一诗,本来是一首男女对唱、热情洋溢的恋歌,但长期以来却一直被误解,说它是一首情调低沉的政治疾刺诗。《毛诗序》说:“《隰有苌楚》疾恣也。国人疾其君主淫恣,而思无情欲者也。”汉郑玄从诗序而笺释序义,未表异议。唐孔颖达《毛诗正义》更引申《诗序》谓:“作《隰有苌楚》诗者,主疾恣也。桧国之人疾其君之淫邪,恣极其情欲而不为君人之度,故思乐见无情欲者。”(《诗  相似文献   

18.
“用事”论     
“用事”,又叫“用典”。刘勰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文心雕龙·事类》)据此可知,用事(用典),是引用古事、古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的一种修辞方法和论证方法。王勃倾吐“怀才不遇”的牢骚,却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就含蓄多了。萧统提出自己的诗学观点,则说:“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关雎》《麟趾》,正始之道著;桑间濮上,亡国之音表”(《文选序》),第一句和后面一联对偶的上半联引自《毛诗序》,下半联引自《礼记·乐记》,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就不证自明了。  相似文献   

19.
释篆《说文》竹部篆,引书也,从竹彖.案引书之引与欠部歂,口气引也之引同意(篆歂古本一语,义虽各有所属,而其原相通.口气引者,谓人得小憩之时,其气引纵解悟也,犹言松一口气尔,歂与口部疾息之喘音义相承),引书者,引纵解脱之书也.葢造文之始,画成其物,视而可识,其从以不律箸之竹帛,事与造文既殊,遂引纵成体,笔意渐以弛解,其方圆长短错画又复求整齐划一,势不能如初形之谨严逼肖,是谓之篆,是谓之引书.篆以引纵解脱得名,故从彖??,彖者,《说文》豕走也,《广雅》脱也,《玉篇》豕走脱也,曰走、曰脱者,谓其非若豖、馽之绊其足,而有解脱纵逸之义也(《说文》豖,豕绊足,行豖豖,从豕系二足;馽,绊马也,从马,围其足.彖与脱声对转,又与遯逃之遯一语之变).夫引  相似文献   

20.
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问门径矣。析而言之,《四库提要》为读群书之门径。 (张之洞《輶轩语·语学第二》) 余之略知学问门径,实受《提要》之赐。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序录》) 《四库提要》对我是一位最好的老师,它教给我的东西,比过去学校中任何一位老师教给我的还要多。 (王运熙《古典大学文献及其检孛·序》)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简称《四库提要》,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是清代中叶在朝廷主持下纂辑《四库全书》的相连产物。自从《四库个书》修成以后,一直到十九世纪末,中国学者很少不受《四库提要》的影响。就是在今天,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