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现代心理学美学评价彭立勋不少西方美学家提出,现代美学理论应该是由“哲学的美学”和“心理学的美学”两部分组成的,可见心理学美学在现代西方美学中的显著地位。新时期我国美学研究的一大进展,就是加强了对审美主体、审美经验以及文艺创造和欣赏的心理研究。与此...  相似文献   

2.
建构——积淀与超越的中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八十年代中期,刘晓波以其“突破说”向李泽厚的“积淀说”提出了挑战。经过一段时间的岑寂以后,现在美学界对这场论争又引起了关注。这种讨论对于美学、哲学、文艺学、文化学乃至心理学的发展,是不无裨益的。笔者思考的问题是:积淀是必然的,超越 (或曰“突破”)是必要的,它们之间可不可以达到统一呢?这种统一的契机或中介又是什么呢?本文仅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谈谈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方面——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及其同积淀、超越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膝守尧的新著《艺术社会学描述》,有着鲜明的特色。其一,从对美学产生和发展的考察中,阐明了艺术社会学在美学中的地位及其性质和作用。该著在第一章中就对美学的定义、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美的分类、美学与艺术社会学等问题作了具体的考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指出:艺术社会学属于基础美学,即一般科学美学,是一般科学美学的一个分支。一它认为:美学的基础是美的哲学,即哲学美学,主体框架则是艺术社会学和审美心理学。如果说,哲学美学在于给人以智慧,使人认识美的本源和本质;审美心理学在于使人进入心灵的迷宫,  相似文献   

4.
文艺美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文艺美学的产生1、文艺美学是美学的一门新学科文艺美学,是一般美学的一个分支.大家知道,一般意义上的美学在近代逐渐形成了三个部分:一是对美作哲学的研究,研究美的本质、形态等问题;二是对艺术作社会学的研究,研究艺术发展的规律性问题;三是对审美的研究,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审美问题.这三大部分都可以相对独立地发展,概括起来讲,是一般美学.作为分支来说,它们又能够分别成为各自特殊的美学学科.偏重了对美作客观的研究,就发展成美的哲学;偏重于审美的研究,就发展成为审美心理学;偏重于对艺术的研究,就发展成艺术社会学.文艺美学,是艺术社会学更加独立化、更加美学化的发展,属于美学科学的一个分支.很显然,这一发展是量的变化过程,但它的变化也必然会带来这门学科的质变,带来这门学科新的对象与范围.  相似文献   

5.
就美学理论的形态而言,审美哲学、审美心理学、部门美学(例如音乐美学、绘画美学、建筑美学、电影美学、书法美学等)是三种最基本的理论形态。然而,如果我们把这三种理论形态当做凝固不变的范式来对待,不敢大胆地寻求和创立新的理论形态,那么,美学的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试图将美学(审美学)与在我国只有很短  相似文献   

6.
实践美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哲学,逻辑起点是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当前实践美学研究的不足是停留在一般的、宏观的、社会学的层面而未能进入特殊的、微观的、心理学的层面,所以尚有待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强调审美对于现世人生的意义,重申美学对于当今人的生存状况与心灵世界的深切关注,倡导美对人类灵魂与道德人格建构方面的积极作用,探索美学研究与人生论的整合,才是丰富和发展实践美学的最终落脚点,才是美学研究的原点。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审美心理学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 ,2 0世纪中国审美心理学研究在 2 0— 3 0年代和 80— 90年代出现两次热潮 ,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和影响。百年来 ,中国美学界围绕审美经验的特质和心理机制与艺术创造的特殊心理活动两大基本问题 ,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探索、争鸣和创新 ,推动了学科建设和发展。从历史和现实来看 ,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 ,主要希望不在美的本质的哲学探讨 ,而在审美和艺术经验的科学研究 ,并且要从审美经验的特点出发 ,形成本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 ;应当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审美心理学体系作为突破口 ,通过深化对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思想体系和特点的研究 ,实现传统审美理论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8.
宁宗一先生是一位当代意识极强的古典文学研究者。用当代意识观照古典文学,是他的一贯追求。他的人生观、美学观、文学史观和小说戏曲史观都反映了他的这种追求。宁先生对元明清小说戏曲的研究呈现出横向的渗透扩展、立体的多维观照等特色,其研究范围涉及到了美学、文化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哲学、审美心理学等领域。他往往通过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对人生况味的感悟,拓宽了原有的研究视野,为进一步拓展古典文学研究的思维空间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析美学是本世纪初崛起的一个极其重要而又经久不衰的心理学美学派别.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包含着他对美、艺术和审美的一些根本问题的看法.本文只想介绍和评论他关于艺术的源泉和本质的学说.艺术的源泉:"无意识"在弗洛伊德之前,哲学、心理学基本上集中于人类意识的反思和分析.哲学意义上的意识是指人类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心理学意义上的意识是指自觉的心理活动.虽说从17世纪以来,一些哲学家提出过无意识问题,特别是叔本华和尼采已对无意识进行过哲学的概括,而19世纪的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则以更为清晰的语言指出,意识不过是水面上的冰山,它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西纯粹美学理论有了新的发展,马丁·泽尔的《显现美学》与杨春时的《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存在、现象与审美》是各自的主要代表。马丁·泽尔把审美的核心放在显现,杨春时则认为其乃是存在。马丁·泽尔的显现美学由审美感知和审美对象组成的审美情境为主要构成,杨春时则提出了审美“现象”,以现象的显现凸显审美的独特性。马丁·泽尔虽然试图超越“存在美学”和“假象美学”的二元区分,但对审美感知的强调使其还停留在西方传统美学的感性学之内,杨春时则汲取了中华古典美学思想,以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和超越的体验方式,创建了生存美学。马丁·泽尔虽然强调了审美乃是哲学的“校正”,突出了审美在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中的作用,但审美的地位仍然受到很大的限定,杨春时则完全突出了审美之学的重要性,认为审美乃是第一哲学,是哲学的根基和源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者为文艺美学命名情况与当年鲍姆加通命名美学时的境况是一样的,文艺美学在中国和西方事实的存在要比文艺美学这个称谓的出现早得多。中国传统美学或文艺理论的主要形态就是文艺美学。西方美学在对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感受的研究中,逐渐从审美趣味、审美判断的核心问题,向审美意识的核心问题,再向审美经验的核心问题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可以说也是与西方美学从单一的哲学美学,向同时存在哲学美学和艺术哲学,再向同时存在着哲学美学、艺术哲学和文艺美学的美学学科格局的变化同步进展的。  相似文献   

12.
c·c·阿莱斯的《心理学美学史》(多伦多,1987年版)把自毕达格拉斯以来所有心理学对美学的贡献都—一发掘出来.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对西方心理学美学的形成、发展、变化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和论述.将心理学美学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心理学美学的原始时期.它包括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所有与美学相关的心理学以及与心理学相关的美学.第二个时期是从启蒙主义到黑格尔,作者认为这是美学作为哲学科学的启蒙与形成阶段.第三部分是全书的重点,作者称这一时期为“心理学美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从50年代以来,对传统戏剧遗产的发掘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尤其在今天戏剧面临危机的特殊情境中,对传统戏剧及其理论的探讨,更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这一研究领域,国内已经出版了不少人物、流派和段代史的著述。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戏剧美学的文化阐释》,读来使人为之一振。作者姚文放专攻美学理论,已出版著述多种,此次涉猎中国传统戏剧美学,是他近年潜心钻研的新成果。作者匠心独运,在整理中国戏剧美学丰富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勾勒了中国戏剧美学的历史发展、内在文化意蕴和本体特征。该书不拘泥一家一派,而是着眼于传统戏剧美学的文化阐释。在作者看来,中国传统戏剧研究虽已有不少成果,但终有缺憾,尚缺乏“一种以审美理想为中心、联系哲学、文化学、心理学来把握问题的更深入的戏剧美学研究”。作者正是依据这样的见识和胆识,进入传统戏剧美学领域并作具有积极意义的开拓性探索,这一探索透露出鲜明的戏剧美学研究建设意向和“文化阐释的转向”。  相似文献   

14.
论崇拜与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范畴群的对称、对偶结构,使人立刻想起与审美这一美学范畴相对应的一定还有另一范畴,它其实就是崇拜。崇拜两栖于宗教学与美学。传统美学由于对那在文化宏观上与审美关系密切的崇拜现象往往缺乏必要的关注,使诸多美学问题的实质,可能变得有点模糊起来或者甚至被曲解了。其实,无论对于美学自身抑或与此相关的宗教学、艺术学、哲学、科学、心理学等等,研究崇拜与审美之关系问题,都具有普遍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也成为中国现代美学阐释的对象,并且转化为现代的美学范畴,演变成中国文论话语建构的核心概念。中国现代美学中的意象概念阐释与意象理论建构是多元化的,大体可以归纳为三大理路,即中国古典美学理路、心理学理路和现象学理路。第一条理路基于中国美学传统对意象进行阐释,它还原了意象范畴的本源意义,明确了意象的基本性质以及在中国美学体系内的位置、与其他范畴之间的关系,为意象范畴进入现代美学体系奠定了基础。第二条理路是对意象概念做心理学的阐释,它揭示了意象的心理学内涵,使得意象概念具有科学性,确立了审美意识在一般意识结构中的定位,为心理学美学乃至于一般心理学的拓展提供了新的可能。第三条理路是对意象范畴做现象学的阐释,它揭示了中国美学的现象学特性与意象理论的哲学根据,为审美现象学的建立甚至一般现象学的发展开辟了新路。意象研究的多元理路,证明了意象范畴内涵的普遍性和深刻性,它可以沟通古今、中外美学,为现代美学建设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美学问题在当代哲学诠释学中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哲学诠释学站在人文科学立场,对审美经验和审美真理问题的理解和解释,体现了显著的"反传统美学"特征.本文从美学作为人文科学特殊理解方式、审美真理如何表现,以及审美真理如何可能的问题三个方面,探讨了加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反美学"思想;然后在当代美学语境中比较性地论述了其基于人文科学立场,对审美真理问题的理解和解释所具有的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先秦典籍中,有几部重要的哲学、美学著作,在论述哲学、美学问题时,也提出过许多有关艺术心理问题的见解,不容忽视。这些先秦典籍,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些是对先秦诸子有关思想的综合、继承和发展,有些是前人没有提出的新鲜见解。在此,我们着重描述《周易》、《管子》、《乐记》、《吕氏春秋》的艺术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的“势力之发表”说与其美学思想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六到一九○七年间,王国维提出了“势力之发表”说。这一观点首先是对文学艺术本质和功能问题的回答。我们的文艺学通常认为文艺有认识、审美和教育三种作用,此三点涉及哲学认识论、美学和社会学领域,既关系文艺的本质也关系文艺的功能,以往对文艺本质较多强调生活的反映,采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对文艺功能较多强调教化,采社会学的角度;在本世纪初年,王国维却把问题引入心理学领域,对文艺的本质与功能一言以蔽之曰:“势力之发表”。“势力之发表”说的含义又不仅限于谈艺术的本质和功能,这一观点还企图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明人类除了谋生以外之一切活动的本质,因此,这一观点具有人生哲学的意味。实际上,据以提出这一观点的心理学领域正是王国维一九○二到一九○五年哲学探索失望之后的归宿之所,也是一九○六年后的王国维美学思想的出发之地。“势力之发表”说是一个标志王氏美学思想转变的观点,而且构成此后王氏美学的基础。因此,研究该说,对于说明王国维美学思想的历史发展和体系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后实践论美学”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论美学作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主要贡献是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视美为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自然与人的一种关系属性,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客观论美学和主观论美学的思想局限,为美学研究找到了一个科学的理论根基。新时期以来所出现的后实践论美学的各种理论主张,不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的理论对于美学研究的指导意义,就是试图对之进行改造,来否定美的客观性、社会性,并借此来否定美的哲学,进而把美学归结为只是一个审美经验论和审美心理学的问题。就观念和方法来看,这都不是对美学研究的推进,而是向传统主观论美学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美学是20世纪前半期西方美学的重要思潮之一。其中,精神分析学美学是最为重要的流派。总体上看,这一思潮对现当代美学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并勾画出弗洛伊德、荣格、阿恩海姆、拉康这样一条清晰的轨迹。心理学美学的影响超出了心理学范围,更广泛地深入到人类学、哲学、社会学、美学、诗学和文学艺术各领域,是一种不可忽略的美学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