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 7月7日 日本侵略者向北平郊区的芦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中国各族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7月8日 中共中央发出“为日军进攻芦沟桥通电”,指出:“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通电”为团  相似文献   

2.
真不忍心编辑这样有切肤之痛的稿件,尤其在吉祥、福瑞、欢快的春节期间。但,胸中那股对当年日寇在南京、在中国人传统春节所犯下罪孽的“喷火”,令编者欲罢不能!但愿读者读了记住,记住就好!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东北凯觎已久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迫不及待地于1931年制造了“9·18”事变。由于蒋介石奉行不抵抗的卖国政策,日寇只用三个月便占领了东北的大部分地区。不久,整个北北沦为日寇的殖民地。呻吟于日寇的铁蹄蹂躏下。日寇的这一阴谋得逞后,为了强化其殖民地统治,对东北各族人民极尽其残酷镇压之能事,于1932年4月对东满和南满朝鲜族聚居处疯狂进行军事扫荡,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海兰江大屠杀惨案。而对日寇的种种残暴行径,中国共产党满州省委及其基层党组织采取了各种形式揭露和声讨日寇的侵略罪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发动各族群众开展起了如火如荼的反日斗争。延边朝鲜族人民在党所领导的反日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通电,呼吁“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号召“全国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卫战争”。同日,红军将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贺龙、林彪、刘伯承、徐向前联名致电蒋介石,要求“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然而,靠反共反人民起家的蒋介石对日本侵略中国长期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使日本有恃无恐,得寸进尺。从1931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鄂东挺进军第十七纵队司令程汝怀、副司令王啸峰不抵抗日寇,专打共产党。当地人民对他们十分愤慨。有人写了一副嵌字对联,分别寄给他两人。联语是:  相似文献   

6.
半个世纪前,在日寇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国民党领导的中国军队曾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积极英勇的抵抗。①在“七·七”芦沟桥抗战、平津南口作战、“八·一三”淞沪会战、太原忻口会战、台儿庄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以及两次远征缅甸抗战等重大战役中,均给予日军以沉重打击,为中国  相似文献   

7.
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对于打败日本侵略者,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总结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经验,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祖国统一的神圣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采取了“不抵抗主义”,日寇占领了整个东北。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对政策的结果。 1935年的“华北事变” 日本公然要把华北五省从中国分离出去,制造第二个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明了中国抗战时期抗日文学的两个子系统──大陆抗日文学和台湾抗日文学的发展态势和各自的特点。作者在此文及其“姊妹篇”《论中国抗日文学之两翼的发展态势》(载《甘肃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以丰富翔实的资料,论述了海峡两岸炎黄子孙以文学为武器,共同抵抗日寇侵略的辉煌过去,对于今后两岸文学工作者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历史条件下,国内的民族关系也必然发生重大的变动,并具有前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一中华民族团结御侮,共同抵抗日寇,赴抗日战争时期国内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日本帝国主义妄图把中国变成它独占的殖民地,从而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的矛盾,国内矛  相似文献   

10.
马相伯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人士 ,“九·一八”事变后 ,马相伯坚决反对国民党不抵抗主义 ,旗帜鲜明地主张抗日 ,坚持“不还我河山不止” ,并就如何抵御日寇 ,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一是“立息内争 ,共御外侮” ,二是“实施民治 ,以纾国难”。马相伯不仅发表言论呼吁抗日 ,还身体力行 ,其爱国精神和救国勇气令人钦佩  相似文献   

1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为了进行内战,阴谋提出“先安内而后攘外”的反动方针,竟下令东北军“不许抵抗”。在困难当头之际,东北军纷纷溃退之时,马占山帅部决然冲破不抵抗主义的逆流,奋起杀敌,于塞北嫩江的哈尔葛江桥,与日寇进行了一场震惊中外的激战——江桥抗战。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七年,日本法西斯在进攻芦沟桥之后,于八月十三日,又疯狂地在上海发动战争。蒋介石及其国民党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同时也由于日寇的行动打击了英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和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迫使蒋介石不得不在“八·一三”起来作小小的抵抗。就在这场“抵抗战”中,充当国民党特务的张春桥,以记者的身份,采访调查,匆匆忙忙地于八月二十四日在上海《国闻周报》第十四卷“战时特刊”上,抛出了一篇题为《中国为甚么胜利的》报告文学。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张  相似文献   

13.
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重要的,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抵抗日寇疯狂的军事进攻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力量,只有他们才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真正源泉.  相似文献   

14.
1938年日寇侵入湖口后,他们实行三光(杀、烧、抢)政策,因此,人们都逃往外地。我随家人逃往陪湖大山脚下的陶家坂村。不久的一天,驻县城的日寇来到了该村,当时来不及躲避怎么办?只好都躲在暗房里床底下。当时在该村驻扎着一个班的中国兵,退守时有一个兵被俘。日寇把他缚在我住屋的堂前桌子脚上,用刺刀捅其胸部致死,其他日寇持枪四射。日寇  相似文献   

15.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军奉行"不抵抗主义",致使日军在一夜之间占领沈阳,四个多月就占据了全东北。不抵抗政策造成东北军不战而溃,使东北山河转瞬沦陷;不抵抗政策给东北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危机。事变前张学良曾主张武力抵抗,是"力避冲突"方针导致"不抵抗主义"的产生和形成。  相似文献   

16.
1943年冬天,夏县尉郭村。一天晚上,忽然从村西传来一串叭叭的枪声,接着从日寇炮楼上一阵接一阵打机关枪。老百姓想,这是八路军进攻炮楼了。此后过了半个多月的一天晚上又传来了叭叭叭的响声和日寇的拐把机枪的射击声。村民们奇怪,两次攻打炮楼怎么没有看到一个八路军,没有留下一点踪迹? 一个月后人们才知道,晚上“枪”打炮楼的人竟是本村寻吃讨饭的郭进元。 共产党地下县委副书记宁毓俊,常见郭进元随娘讨饭,不由想起了全中国成千上万的穷孩子们,他问进元:  相似文献   

17.
从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战初期。在这一阶段中,国民党政府在抵抗日寇进攻上还是比较努力的,国民党战场是主要战场,国民党军队抵抗了相当数量的日军,在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毛泽东同志1945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说:“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在这  相似文献   

18.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武装占领沈阳;东北当局忠实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不到三个月,三省失陷,三千万同胞呻吟在日寇的铁蹄之下。在这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时刻,东北民众本着“匹夫有责”之义,崛起抗战,广大抗日义勇军以血肉之躯抵御了日  相似文献   

19.
宁可站着死决不倒着生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出兵袭击沈阳北大营我国驻军,开始了对东北三省的武装侵略。而蒋介石却采取了“绝对不抵抗”政策,弃城撤军,导致日寇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沈阳和东北其他城市。消息传出,全国人民义愤填膺。各地广大爱国学生纷纷到南京请愿示威,  相似文献   

20.
学习鲁迅运用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观察和分析事物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理解本文根据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运用富有变化的语言的特点。 题 解 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以后的一星期。“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政策,对日寇节节退让,短短三年,丧失了东北四省,华北地区也岌岌可危。帝国主义也纵容日本侵华,由它们操纵的“国联”调查团在其报告书中对中国极尽歪曲之能事,公然袒护日本。而国民党反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